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选题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方向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社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公共管理论文投稿流程 公共管理生论文致谢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题目

有关公共管理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高校公共管理类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公共管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2

高校公共管理类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该文是有关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与电子政务和公共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吴鹏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 要:社会对从事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与此相适应,高校公共管理及其相关专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电子政务教育还普遍不够成熟,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实践活动并促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课程教学目标与意义的探索,浅析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列举改革内容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改革实践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共管理;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31-02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来临,不仅颠覆了众多传统的行业,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政府的职能及管理形式也悄然改变.我国公共管理专业既兼具管理学科的性质,又涵盖数学、计算机、统计、经济等领域,多年来一直向着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努力.电子政务课程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包含政府管理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两方面的内容.但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体系尚未完整,怎样重新设计电子政务的实验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成为我们应当努力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电子政务课程教学目标与意义

我国电子政务课程建立之初,便借鉴国外学者的教学经验,建立学校、实验室以及学生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致力于实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产生“1+1>2”的良好教学效果.但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每所高校的教学虽不能一概而论,但普遍存在现实应用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政府以及社会对知行合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而基本的前提,便是正确认识电子政务课程的培养目标.

1.对于学生的基本课程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能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了解未来中国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战略,在学习探索中遵循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对实践活动有基本的正确认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再者,熟练操作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明白政府门户网站的设计要求以及公共服务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熟悉电子政务的办公环境,紧跟政府的信息化更新速度,具有基本的管理能力从而胜任管理岗位.

2.对于教师的课程建设目标.从电子政务的设置目标入手,结合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思考和建设完整的公共管理的知识体系框架;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与时俱进,完善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详细讲解中国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对政务管理模式的影响等;撰写课程教研论文,进行教学研究课题,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致力于打造更加优秀的师资队伍,不满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水平,保持求知若渴的态度与学生共同进步;使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迭代更新,完善整个试验平台的建设.

3.电子政务课程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电子政务无论是理念、技术、方式还是范围,都对社会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电子政务实践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将学术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城市数字化进程紧密结合.开发更加科学的实验课程和实践平台是顺应教育改革方向、满足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多层面、多环节的教学目的.利用仿真模拟训练,增强学生解决真实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电子政务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我国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受各高校本身资源限制,差异较大.仍有部分高校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模式,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1.日常教学忽略实践的重要性.电子政务,顾名思义包括管理学和电子技术两个大的方面.目前从课程内容上来看,高校还是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仅把理论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专业素质的唯一标准,难免造成学生思想上对实践操作的忽视.另外,教材内容难以及时更新,本就落后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课堂照本宣科自然未能从社会公共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同学们不能直观了解电子政务的实际操作流程.

实验室的硬件水平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全国高校系统参数来观测地理现象的变化,为学生营造了“探索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转向探究型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自身与仿真构建的情景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的新型学习方式[9].

实践教学存在时空限制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限的实习经费,很难扩大野外实践区域,或延长野外实践教学时间,更不可能长时期对植被季节性波动、植被演替等动态特征进行观测.然而,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更广阔地域、更长时间的自然植被状况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植被的地带性变化、不同地带植被的季节动态、典型生态系统的植物演替、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被演变趋势等.众多的植物地理学现象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够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探索、发现随着环境要素的改变植被所发生的改变,及长期的植被作用对地形、地貌、土壤、区域气候等改变的影响,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和时间,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需求,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植物地理学实践教学在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缺乏野外实践基地,没有针对性的指导教材,指导教师缺乏且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实践经费、时间紧张造成的时空限制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基础,确定实践基地后,开展科学考察,继而针对性地编写实践指导教材,开展指导教师培训;以实践教学基地与科研基地结合的方式增加对基地的深入研究,既能促进实践教学的指导,又能通过科研产出满足现有的高校考评机制,保证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难以实现的远距离、长时期的植被空间分布、动态特征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殷淑燕.植物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马丹炜,李群,李维,等. 植物地理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8167-8169.

[3]赵曦,刘耀林,刘艳芳,等.综合性大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8,(03):121-124.

[4]赵媛,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04):15-17.

[5]李旭,李守中,杨玉盛.高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驱动因素及其趋向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9):75-77.

[6]马密霞,李啟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71-173.

[7]冯富娟,陶雷,穆立蔷,等. 植物学创新式野外实习教学的实践与成效[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7):198-200+209.

[8]翟伟峰,刘省非,王英利,等.21世纪高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4,(6):82-84.

[9]江辉仙.大学地理情景教学仿真实践系统应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68-71.

评论:该文是一篇关于电子政务和公共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基于SPOC的公共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O2O课程正在逐步兴起,高校公共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文章结合高校公共数学课程的特点,设计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即.

2、 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基因工程类课程为例 生物技术专业是在顺应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位,培养具备较系统的生物技术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有关高……学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能在生物产业.

3、 应用技术型民办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和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例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加 应用技术型民办院校作为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岗位技术和专业能力人才的重任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的通过,更是对应.

4、 OBE理论视角下高校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刘恋1,郭立强2(1 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300;2 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和分析OBE 理论,然后从OBE 理论.

5、 地方高校林学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地方高校林学专业土壤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时不足、教材陈旧和实践教学不深入的问题 鉴于此,教师需通过凝练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更能适.

6、 新形势下高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要作物栽培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对其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本文结合了作物栽培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课程特点,对作物栽培课程改革中需要把握的三个“统一&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