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湖州方言论文 论文方言主持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 广西客家方言论文集 方言俗语语音文化论文3000字 适用湘潭县方言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方言

方言类论文例文 与没有方言的尴尬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方言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2

没有方言的尴尬,该文是方言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方言和尴尬和没有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我从来不羡慕那些会讲一种甚至好几种外语的人,我就羡慕那些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别人都听不懂的方言的人.

我爸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说普通话都带着浓浓的陕西味.“绿”永远都发不出“lv”的音,只会说“liu”(都是四声),我妈总让他说“绿”来逗大家笑.而我妈虽然祖籍是东北,但出生在西安.尽管从小是被我姥姥姥爷这两个地道的东北人带大,却也说不来地道的东北话,反而工作后在以陕西人和河南人为主的同事圈中,发展成了一口不伦不类的陕普,说话像南方人似的不会卷舌.如果我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我相信靠我爸的耳濡目染我肯定能讲一口流利的陕西话.可我从小养在姥姥姥爷家,要说会讲东北话吧,那也只是会一些事物的说法,但拿不着那个腔调.你要说我好歹也在陕西生活了二十来年,陕西话总能讲个大概吧?是的,我会说,但是比说英语还费劲.一边说一边过脑子,一点一点往外挤.最重要的是,人家陕西人要是跟我说话我能听懂,可是如果两个陕西人在一起,我在一边听,人家一说快,我就只听得出开头听不出结尾了.而我的同学们,因为是厂矿子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大家都是说普通话,大多跟我是一个情况,也没有被同化出一门方言的可能.

最尴尬的是,过年过节时候走亲戚.到亲戚家,亲戚总会用陕西话跟我对话.我姑给我下了碗臊子面,我妹问我:“尝(shang)着(chao)没(mo)?”意思是问我面够不够味.我愣了一下,不是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用普通话还是陕西话.看我说不出话来,我姑以为我听不懂,又用普通话问我一遍.就这样,一家人热热闹闹的用陕西话交流,到我这儿话音一转,就成陕普了.我就像一群红色瓢虫中唯一一只瓢虫,是同类,可又不同.

大一的同乡会,老乡特别积极,主动找我,把我吸纳进了组织.既然是老乡.大家在一起肯定是要讲家乡话的,只有我,讲普通话,无比纯正的普通话.大家就问我家具体是哪儿的,我说是新建路的,离火车站不远.他们就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哦——市区的啊.”老乡中很多都是来自县区,知道我来自市区后,他们开始觉得我不大好接近.可我真没有什么想法啊!我是真的不会说!要是我勉强去说,反倒像个假老乡了.

在上海上学时,我觉得上海话特别好听,虽然不大听得懂,但是比南通话或粤语门槛低.听久了,即便不能对话,但是单独讲个词或者短句,还是能明白意思的.后来我留在上海工作,深觉不会讲上海话真是太尴尬了.首先,在上海找工作,会说方言绝对是个优势,尤其是一些人力资源或者行政类的岗位,都会优先考虑会讲上海话的.其次,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层中大多是上海人,那么工作语言一定是上海话了.这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中尤为普遍,不会讲上海话就意味着完全融入不了,更别想着晋升了.有人说,那学呀,总比外语好学吧?让我说,还真不一定.学外语有教材,又有相关的课程,想练口语也不是难事.可是上海话谁教你呢?就算是自学,可没有语言环境怎么来验证和提升呢?

不乏自学得好的.比如我导师,他是杭州人.据他说,是他上大学那会儿,每天拿着收音机听广播学会的.但我师哥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没说,他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我们师娘——是上海人,每天听完广播有人一对一的指导啊.我还有一个同事,如果没人告诉我她是马鞍山的,我真以为她是上海本地人.她老公是上海人,而且夫妻俩跟只会讲上海话的婆婆住在一起.她如果不会上海话,那在家中根本没有办法交流.于是,她成了我们这些外地同事的榜样,常常被领导拿来教育我们.由此可见,和学外语一样,想要方言说得好,找个本地的对象是一条捷径.

有些作家,包括“豆友”,会用方言写作.一方面这是一种很生动的表述方式,对事物和情景的刻画会更形象亲切;另一方面,以方言体系写出的文章更容易产生共鸣.可这对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前一阵子写《老陕的甜蜜蜜》,没忍住,拽了两句家乡话,一下就被蟠桃叔纠出了错误.看来不熟悉的东西还是不该随便拿来用啊.

我婆婆前年在老家换了个房子,收拾得挺好.她说等我们以后老了,万一想回来,还能有个住处.可不要说等我们老了,现在我们在外也快二十年了,家里的邻居根本没有几个认识的.走在路上,如果不是遇见老相识,根本就像行走异乡.这还是现在.再过几十年,许多老熟人都不在了,老同学也都变了模样,我们更是举目无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没有乡音加持,估计等我们返乡的那天,儿童都不会问我们从何处来了吧?而那些小商小贩,一听我们的口音,怕是也要怀着坑外地人的坏心思给我们缺斤短两.家乡,还回得去吗?

如今,我们定居上海,我和孩子爸爸算是一代移民.孩子虽然是310 开头的,可是究竟算不算上海人呢?我问我一个上海的同事,他说当然不算.就因为不会讲上海话吗?也许孩子日后会因为同学朋友的关系习得一些方言,但熟悉程度可能就像我的半吊子陕西话和东北话.

方言,是比普通话更有认同感和同根感的一个辨识度极高的标志,它的存在和应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与不可否认的消极影响.而这其中的情感寄托,是每一个使用者的心灵烙印,也使得它延传后世.

(摘自“豆瓣”,有删改)

点评:

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当今,方言已渐渐退居二线.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统一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给我们带了极大的便利,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如此.但方言是各地、各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它不仅是地方的特色,更是融于血液的情感纽带.不会说家乡话没有任何经济损失,却是一种人生的遗憾.

回顾述说,上文是一篇适合方言和尴尬和没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方言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方言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尴尬的就餐 还记得那个外出吃饭是放松、是享受的时光吗那时,有人为你做饭、为你端饭,你走后还会为你清理桌子 可惜啊,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今天当你再去饭馆吃饭时,你仿佛就像那些为得到一块奶酪而必须穿过道道迷宫的实验室.

2、 语言学视角下方言影视作品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中方言剧越来越多了 方言对于影视剧来说,虽不是必须的,但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身份的认同感,因而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

3、 那些尴尬的日子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尴尬的瞬间 有时,尴尬也是一次收获 小学时,我很爱出风头 有一次语文老师讲课时问“同学们, ‘两个黄鹂鸣翠柳’后一句是什么”一同学答.

4、 巧化尴尬,演绎课堂的精彩 前不久,学校安排我录制“一师一优课”工作 录制的过程中,学生很紧张,导致整堂课他们答非所问 这让我一个从教15年的教师也措手不及 在与同组教师讨论莫名其妙的尴尬场景时,我忽然想.

5、 易中天:不同的活法就有不同的方言 易中天同一件事情,用方言说,就可能比普通话有趣 广州有句话叫“砂煲兄弟” 砂煲兄弟也就是酒肉朋友,但比“酒肉朋友”更俏皮,因为有双关的意义 广州人把&l.

6、 清末留日学生的尴尬生活 文/毛东来‘‘餐菜肴为一尾八钱之香鱼,学生中往往发出不满之言日在我国,此为猫食 ”“晚餐之际,学生一众称烹饪之不可,喧嚣至极,强迫解雇做饭师傅,陷入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