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戏曲电大论文提纲 戏曲本科论文格式 戏曲学士论文摘要 戏曲艺术论文 戏曲党校论文题目 戏曲论文题目

戏曲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和古典戏曲叙事节奏理论管窥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戏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2

古典戏曲叙事节奏理论管窥,本文是戏曲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跟古典和管窥和戏曲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刘二永

(山西师范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摘 要】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主要是指情节的急与缓.在古代曲论中,剧论家们认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必须有节奏,戏曲情节节奏的调节是调动场上观众情绪的有效艺术手段,也是反映故事主题的方式之一.戏曲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从整体上来看要勿蔓勿促;从局部来看,情节发展“紧要处”的节奏不能缓散.

【关键词】古典戏曲;情节发展;节奏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20-02

节奏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对比规律,对于故事而言,节奏是指“情节安排与演进的韵律感”①.在古代剧论中,剧论家们对故事情节安排中的节奏问题较为重视,不仅从观众的角度对其在叙事中的重要性作了分析,还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上作了不同的要求.

在古代剧论中,剧论家们或以“急与缓”,或以“迟与速”,或以“蔓与促”等语词来评论剧作中情节发展节奏快与慢的问题.首先,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中,节奏的调节是剧论家们严格要求的.对情节安排缺乏节奏的剧作,剧论家给予严厉的批评与指责,如吕天成批评新传奇《昙花》:“但律以传奇局则漫衍乏节奏耳.”②《昙花记》的故事情节本不丰富,或以杂剧的四折一楔的格局来敷演已足矣,但以传奇的格局,用四五十出来漫衍这一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就显得缓慢松散,情节进展大多在迟缓中进行,所以吕天成批评其缺乏节奏.而对于一些情节安排体现出明显节奏性的剧作,剧论家们又是大为赞赏,即使有其它的问题,都能接纳.如祁彪佳在收录作品时,只因《髯虎》“稍知节奏,故不以韵病、词病辄弃之.”③可见,在祁彪佳眼里,故事情节发展节奏的重要性是胜过曲中的词韵问题的,为什么故事情节的节奏有如此高的地位?古代剧论中有以下两方面的认识:

首先,情节发展的急与缓之间的节奏,寄寓着剧作者对故事主题呈现的目的.这一认识在毛声山评《琵琵记》时有所反映,他认为:“夫人之听红娘,当下即便回嗔,文妙於速;丞相之听小姐,一时不肯遽纳,文又妙於迟.”④在《西厢记》中,红娘作为贱婢,竟敢直斥老夫人的言而无信,直言其行为将会造就一对怨女旷夫,这在地位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绝对是大逆不道之举,但老夫人竟认为“这小也道得是”,推进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张生与莺莺爱情道路上的又一波折,既使情节的发展产生了曲折波澜之致,又回应了有情人历经磨难,与封建礼教、婚姻制度斗争后终成眷属的主题,可见剧作者的匠心;相反,在《琵琶记》中,牛小姐是丞相宠爱的独女,且牛小姐下气柔声地劝谏父亲,希望能回去尽侍奉公婆之礼,这也是纲常纶理的体现,但身居相位的父亲却迟迟不答应,这就使得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相逢迟迟不能实现,加深了赵五娘的悲苦命运,更衬托出其贤孝的形象.这不同情景下的一“速”一“迟”的节奏调节,反映了故事主题的需要.

其次,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情节发展的节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演情绪.所以,在对情节节奏进行调节时,力求通过情节发展的急与缓,使故事呈现出曲折离奇之势,以此来把握观众的情绪.这也是调节戏曲情节节奏的目的之一.如何实现?清代毛声山的论说较为深刻,他认为:“妙在人急而我缓之,人缓而我急之.人急而我不故示之以缓,则文澜不曲;人缓而我不故示之以急,则文势不奇.”⑤在他看来,为了调节场上的气氛,调动观众情绪,当观众正急于了解故事下一步的发展趋向时,则需故意放慢情节演进的节奏,引起观众的兴趣,使其产生欲罢不能之感;反之,当观众正处于松懈之时,则宜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以便使观众的审美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剧情中,再次精神抖擞.如此调节节奏,可使情节发展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也使观众的情绪时而焦急,时而舒缓,既消除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倦,又能产生复杂而又刺激的审美体验.可见,调节情节节奏急与缓的妙处在场上观众的反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古代剧论家对戏曲故事情节发展节奏的整体要求是:勿蔓勿促,即不要太快,也不能太慢.这是明代王骥德在《论剧戏》中提出的,具体为:“勿太蔓,蔓则局懈,而优人多删削;勿太促,促则气迫,而节奏不畅达,毋令一人无着落,毋令一折不照应.”⑥王骥德对戏曲情节节奏的整体认知充分体现了戏曲的舞台性特征.对于戏曲而言,故事不仅仅要呈现给读者,其最终目的是要施之于场上,这就带来了两个要求:第一,要适合场上搬演;第二,演后易于观众接受.如果戏曲故事情节发展的整体节奏缓慢,则需敷演的时间便长,一个剧目几天都演不完,如需演出,优人便会删削,如此可能会有损作者的原意或故事原本的完美.很明显,戏曲故事情节发展太松懈不利于场上搬演;反之,如若戏曲故事情节整体节奏促迫,情节跳跃性便大,铺垫就会少一些.从剧本而言,人物出现可能会突兀,也可能会脱落,情节之间的前后连贯也难以紧密;从场上观演的观众而言,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面对如此大的情节跨度,很难缕清情节发展的前后脉络,这样的节奏也不适合观众的观演.所以,总体而言,对于戏曲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王骥德总结为:勿太蔓、勿太促.如此,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才能自然顺畅,也可以施之于场上,易于观众接受.

在古代剧论中,对戏曲故事局部情节节奏把握的关注同样是在明代,就目前所见资料来看,明代多位剧论家对情节发展“紧要处”的节奏作了要求.如李贽、徐复祚、祁彪佳等一致认为:情节紧要处的节奏要快,要尽力铺写,切忌散慢、松懈.情节发展的“紧要处”,或称“要紧处”,或称“吃紧关键处”,最早由李贽在评《玉合记》时提出:“此记亦有许多曲折,但当要紧处却缓慢,却泛散,是以未尽其美,然亦不可不谓之不知趣矣.”⑦李贽明确指出情节发展“要紧处”的节奏不能缓慢,同时认为此处的节奏处理将会影响到故事整体的叙事效果.具体情节的“紧要处”是指什么,这里难以推论.王骥德在《曲律》中也指出情节的“紧要处”,他认为《红拂记》中的“红拂私奔”是整个故事的“紧要处”,《窃符记》中“如姬窃符”是整个故事的“紧要处”.据这两个情节在故事中的地位,我们可以推知情节的“紧要处”或为故事的情节,或为故事中的枢纽情节.对于“紧要处”的节奏问题,王骥德没有论及,其后徐复祚将“紧要处”称为“吃紧关键处”,并对其节奏进行了论说.他在评王骥德的《题红记》时多次指出剧中“每於紧处散缓”⑧,“每於吃紧关键处,啴缓散慢”.⑨可见,徐复祚也认为情节发展的“吃紧关键处”,节奏不能松懈.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应紧锣密鼓,情节推进要密、要快,以便突显其重要性,也利于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题红记》是王骥德仅存的一部传奇作品,是由传说故事“红叶题诗”敷演而成,也是一部写生旦之间悲欢离合的传奇经历的剧作.但剧中故事每每写到生旦二人之间的关系时,情节发展就舒缓下来,转向对旦角韩翠屏的无尽怨情的敷演,所以剧中的“紧要处”没能突显出来.此类状况在明代朱鼎的《玉镜台》中也出现过,祁彪佳批评其曰:“惟铺叙太真事迹,於紧切处反按以极缓之节.”⑩

注释:

①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13.

②吕天成《曲品》,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三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128页.

③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三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590页.

④毛声山《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批语》,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一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540页.

⑤毛声山《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总论》,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一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476页.

⑥王骥德《曲律卷第三》,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二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96页.

⑦秦学人,侯作卿.中国古典编剧理论资料汇辑[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57.

⑧徐复祚《三家村老曲谈》,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二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260页.

⑨徐复祚《南北词广韻选择批语》,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二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287页.

⑩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三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572页.

作者简介:

刘二永,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该文汇总,此文是关于古典和管窥和戏曲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戏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戏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一条大河的古典叙事(外一篇) 也许应该归咎于那些流传久远的唐宋诗篇吧,许多年来,我总是对一条大河充满了崇敬与向往 萧萧秋雨后,自古城西安东门出,一路而东,穿楼群,过闹市,天空渐次高远开阔,云淡风轻 不多时长安塔已隐约可见,须臾间,.

2、 古典戏曲中神祇表现的现状综述以明传奇为例 摘要关于神祇的研究,历来为学者所热衷 但过往的研究多关注存在于现实信仰生活的神祇,而忽略了戏曲文本这一神祇存在的又一种“神圣空间” 尤其是明传奇,作为我国古代戏曲中较为成熟与流.

3、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对刘克庄的七则序跋和一首诗 邢沛(南开大学天津300071)【摘要】刘克庄作为南宋末期的著名诗人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他的创作主张,学术界很少涉及,本文运用文献来探究刘克庄的词学理论,拟对一些零星文献进行总.

4、 互动叙事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剧 “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1,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技术是一种新的尺度,肯定了媒介技术对于传播.

5、 诗在西方古典文论中的理论建构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650500)摘要古希腊先哲对诗的理论阐发是西方古典文论的发端,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最重要文献 亚里士多德以模仿解诗,为诗学的发展定下基调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修辞学兴.

6、 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戏剧情节批评管窥以《牡丹亭》《临川梦》为中心的考察 一、青木正儿对戏曲故事情节的兴趣与重视1936年,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由王古鲁翻译完成,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为一部异域学者的戏曲史著作,此书“配合着王氏的宋元戏曲史,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