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佛教艺术论文 佛教艺术论文人人 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论文艺术 平面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佛教英语论文

佛教艺术类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与千姿百态的中国佛教艺术形象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佛教艺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4

千姿百态的中国佛教艺术形象,该文是佛教艺术方面有关论文例文和千姿百态和中国佛教和艺术形象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文/程文谦

摘 要: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沿丝绸之路传入,在华夏大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于广大信众而言,信仰需要对象,而形象化的事物往往比晦涩高深的佛教教义和经文更能深入人心,所以艺术形象在这里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与艺术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关系.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向信徒阐释佛法和传递信息,不同的佛像姿态就是佛法的一种宣示,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典籍.佛像姿态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们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虔诚信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

关键词:中国佛教艺术形象;姿态;坐姿;手势

一、佛教艺术形象中的姿态

(一)佛教艺术形象的坐姿

首先,佛像的姿态,大致而言是由坐姿、立姿和卧姿构成.其中坐姿是佛像中最为常见的姿态,也是变化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姿态,所隐喻的内涵也相异.在我们目前所见到的中国佛教艺术形象中,最频繁使用的有以下几种坐姿:全跏趺坐、半跏趺坐、轮王座(自在坐)、善跏趺坐(倚坐)、交脚倚坐和游戏坐等.首先,全跏趺坐(如图1),亦称“如来坐…‘金刚坐”,因佛祖在禅定时常用此坐姿,所以又称为“禅定坐”,俗称“双盘”.这种坐姿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之上,双脚的足心都朝上,在这种坐法的基础上又可细分为二种,左腿在外侧的称为“吉祥坐”,右腿在外侧则称为“降魔坐”.在我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248窟和45窟中佛祖释迦牟尼的坐相便采取的是这两种坐姿.无论是“降魔坐”,还是“吉祥坐”,双足互盘的姿势都给人一种稳定祥和之感.在佛教文化中认为全跏趺坐是最为安稳的一个坐姿,不容易疲劳,而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通常都采取这种坐法.另外,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证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第二种是半跏趺坐(如图2),俗称“单盘”,是佛教中菩萨经常会采取的坐姿.它的姿态是以右足单独押在左股上,或是左足单独押在右股上,左腿在外称为“吉祥半坐”,右腿在外称为“降魔半坐”,这种坐姿与全跏趺座有类似之处,不同之处是全跏趺坐姿是双足足心朝上,而这种姿势是单足朝上.云冈石窟第17窟内所塑造的大佛便为此坐姿.第三是轮王坐,亦称“自在坐”(如图3),它与全跏趺坐和半跏趺坐一起称为诸佛三种最常见的坐姿.它的姿势为右膝曲起,左足成半趺状或下垂于坐前,右臂直伸置于右膝上,左手自然抚于座上.由于这种坐法自在舒坦,十分放松和惬意,所以把它称作是“自在坐”.这种自在坐早期是出现于印度阿姜塔石窟的龙王像上,在宋代以后成为中国菩萨造像的流行形式.第四是善跏趺坐(如图4),也称倚坐,这种姿势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着地.采取此坐姿的佛像一般都是正面像,仪态端正挺拔,让人不由产生敬畏之感.第五是交脚倚坐(如图5),同倚坐类似,同样也是身体端坐于座上,但下垂的*相交于座前.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弥勒菩萨经常采用这种坐姿.在莫高窟第275窟的南壁上就塑有属于北凉时期的二尊交脚倚坐的菩萨像,菩萨两脚下垂相交坐于台基上,双手结说法印,头部微微朝下,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显得十分生动自然.第六是游戏坐(如图6),其姿势为一足半趺状,一腿自然下垂于座前,一手搭于腿上,一手自然垂放于座上.第七是半跏趺思惟坐(如图7),腿部单盘,一手指颊,呈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这种坐姿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含义是佛在为菩萨时思惟众生之苦.最后看到的是箕坐(如图8),其姿势为两足向同一方向伸直而坐,因两足之间形状如箕(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所以称之为箕坐,是一种比较开放和舒适的坐法,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如意轮观世音菩萨也多用此坐姿.以上8种佛像坐姿是中国佛教艺术中最为常见但却十分生动有趣的造像方式,这些坐姿不仅是中国历代能工巧匠智慧与勤劳的体现,也是用艺术化的形象去完美诠释浩繁深奥佛教文化的代表.除了表现出众的坐姿以外,还有立姿和卧姿.

(二)佛教艺术形象的立姿

立姿也是塑造佛像时经常使用到的一种造像方式,简单的说可区分为直立像、行经像和曲立像.直立像顾名思义是佛像的身姿呈一条笔直的直线,双足并立于台坐上.阿弥陀佛就常用此相.在佛陀两旁合掌侍立的弟子、菩萨也常用直立像.第二种是行经像.行经像又称游行像,其姿态通常呈现出瞬间的动态,一脚略向前跨出,表示步行,佛陀常用此像,以表示他在游行说法.最后一种是曲立像,曲立像大多为护法天神站立时的各种姿态,身体往往呈现出“S”动势,或举剑,或执剑……,形象优美,活灵活现.

(三)佛教艺术形象中的卧姿

佛像中的卧姿一般是佛涅槃像,涅槃在佛教文化中是“入天圆寂”之意.其姿态只能是右侧卧,因为在印度佛教中对于左右的概念有着明确的规定,他们认为人的左手或者左边是不净的,而右手右边则是干净的,所以右侧卧是更为吉祥的.这一点从医学上来说也甚为合理,因为左侧更贴近心脏,左侧卧的方式会压迫心脏,所以采取右卧的方式来塑造佛像无论是从佛教文化还是世俗性都是更为恰当的.我们在图9所看到的这张图就是敦煌莫高窟中最长的一尊释迦摩尼涅槃像,佛像的整个长度约有13 .6m,气势恢宏壮观,面容宁静慈祥,很好地诠释了佛教文化中无生、无我、无往、无缺的精神境界;

二、佛教艺术形象中的手势

除了以上笔者所描述的基本姿态以外,佛像姿态中手的姿势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它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根据梵语的意译,佛像各种手势也称为“印相”或者“手印”.佛教手印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过长期的精选与提炼,融汇贯通了古今中外多种造像技法、艺术理念和佛教文化,不仅结构严谨、细节考究、而且整体风格恢弘大气、高雅稳重.在精神意义上,每一个佛教的手印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在艺术表现中,手的刻画难度并不亚于五官,要想塑造好一双手,其手指、手腕、手臂的造型结构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这众多元素的驾驭常常要难于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塑造.佛像手势的种类繁多且变化多端,最为常见的五种手印,我们通常也称为“释迦五印”(如图10).这五印分别是禅定印、降魔印、无畏印、与愿印和说法印.首先,禅定印是一种身心安静专一、排除各种杂念、深入冥想状态的印相.一般采取此手势的佛像多为坐姿,双手相对,将手仰放在膝上至脐下,两拇指的指端相接,右手需置于左手之上,其余各指自然舒展,因为古印度人认为右手清净,左手不净,所以采用这种“以清净压制不净”的手势.降魔印,是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魔伏众.具体手势是:右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食指伸直指向地面,指尖和地面相接触,所以此手势也被称为触地印.相传佛祖在修行成道时,恶魔不愿他得道成佛,便不断来扰乱,以期阻止他的清修.后来释迦牟尼即以右手指触地,求大地为证,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牟尼已经修道成佛,最终使魔王惧服,这个佛教故事便是降魔印的由来.施无畏印的具体手势为右手上举至胸前齐肩,掌心向外推出,五指自然伸展.其寓意是佛以大慈之心愿,用无边的法力,抵御世间的一切困难,消除众生的恐惧,引导众生走上佛的正道.因为相比外部的干扰,更加严峻的挑战实际上来自人的内心,所以佛祖便用此手印来告诉修行者面对困境要能够无所畏惧.与无畏印经常一起出现的是施愿印,也称为“与愿印”,这两种手印配合一起使用是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组手势,面对信众们的种种祈祷,大慈大悲、具足神通的佛陀也会竭力助他们实现愿望,这时的佛陀则会结施愿印,其手势为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外推出,寓意佛接受众生的意愿.最后是说法印,说法印是以手指的拇指和食指(或中指、无名指)扣圈,其余各指自然舒展,表示佛在说法.相传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郊外首次说法时,就用的这个手印.在佛教文化中,佛陀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能超脱生死,更在于他能度化和教导众生,这种教导首先就体现在为大众说法中,三藏十二部的佛法,只有通过宣讲才能传播给信众,而说法印正是这一行为的表现.从上文的论述中不难看出这五种最基本的佛像手势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中国佛教大牺牲、大智慧、大安定的核心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世俗生活中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佛教艺术形象的姿态和手势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元素与象征,在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传承中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让我们能以小见大,从个体看众生,也为我们去读懂佛教文化提供了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为我们研究宗教学、艺术学、考古学等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图像素材,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对于中国佛教艺术形象的关注都是至关重要的.

归纳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经典佛教艺术专业范文可作为千姿百态和中国佛教和艺术形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佛教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装置时间和游牧的观看者中国录像艺术中的多屏影像 文/杨国柱摘要多屏影像是录像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别,在其中,艺术家将时间作为一种富于变化的材质来使用,时间不仅从对影像的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而且时间成为影像的本质,成为作品的主要表现内容 多屏影像对时.

2、 马克吐温作品中中国与中国人形象的嬗变 内容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的排华浪潮愈演愈烈的形势下,马克·吐温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接触到中国及移民华工的 和他之前或者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

3、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传统文化反过来也对我国当代的艺术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种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体现我国文化的地域性和艺术作品的独特性 而.

4、 社会剧场:针对中国当代艺术新实践的理论尝试 魏一帆(Wei Yifan)2017年12月22日,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开幕 策展人何桂彦以“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为展览主题 结合历史与当下,不可否认,“社会剧.

5、 不仅是身体和性别:关于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声音 今年2月15日,由美术学院美术馆、英国泰特美术馆联盟与曼彻斯特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声音”展览在位于曼彻斯特的华人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此次展览经过两.

6、 未完成的现代性中国在线艺术网采访节录 姜永安1989 年本科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201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 曾先后任教于鲁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在线艺术网您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