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西王食品论文 王功明论文 论王夫之对湖湘文化的影响论文 蝇王论文提纲 王念秦发表的论文 政治中学生论文王也

关于论王昭君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论王昭君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论王昭君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2

论王昭君,本文是关于论王昭君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王昭君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摘 要]《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有“酝藉”和“浮慧”二语.笔者借它们来形容中国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酝藉者,含蓄也;小说技巧中的具体呈现法,或称客观叙事法,属于“酝藉”.浮慧者,外露的聪明也;小说技巧中的夹叙夹议法,属于“浮慧”.鲁迅的《药》、吴组缃的《官官的补品》等小说,好用象征、反讽等手法,属于“酝藉”;钱锺书的《围城》等小说,好用比喻,好发议论,属于“浮慧”.中国现代的某些文学批评家,受西方理论影响,论小说时重具体呈现法而轻夹叙夹议法.这两种手法各有优胜,同样值得欣赏.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技巧;酝藉;浮慧;文心雕龙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1-0001-08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7.01.001

一、《文心雕龙》的“酝藉”、“浮慧”说

  评价文学作品,有很多个层次.即使自命站在最高层次的批评家,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态度客观了,却仍然难免带有若干主观色彩.伟大的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如刘勰,都力求客观,力求面面俱到地评鉴作品的优劣成败.刘勰的“六观”说,我认为是全面衡量作品成就的一套极佳标准.今昔中外各种体裁的作品,其表现如何,都可以透过“六观”去分析.我们评论中国现代小说时,当然也可以应用“六观”说.

  观位体、观置辞、观通变、观奇正、观事义、观宫商,是谓“六观”.“六观”既为全面衡量作品的标准,用这套标准来评鉴中国现代小说,如要做到条分缕析、巨细靡遗的话,就势非撰写一本《中国现代小说批评概论》之类的书不可了.这自然是区区本文所办不到的.本文的宗旨,在于析论中国现代小说中两种重要而精彩的技巧模式,而非种种技巧.我会提及“六观”说的一些理论,但更借重的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其它一些意见.西方现*论家的若干说法,也会予以援引.

  小说描写人情世态.小说人物的行为、小说情节的发展,是否合情合理,都是我们批评作品成败得失时必须首先注意的.评价时,我们又往往会提到“深度”一词.举例而言,批评家读完某部小说后,可能这样说:它文字流畅、故事动人、情节合理,可就是欠缺深度.究竟何谓深度,向来似乎没有什么人清楚地阐释过.以下是笔者对所谓深度的理解.小说人物面临对爱情、友情、亲情、国族之情的重大抉择,而这抉择又往往与良知、道德、生死存亡有关的时候,人物的内心矛盾不已,挣扎不已.小说作者处理这类情节,合理而高明,使读者深深感动于人物和情节的悲哀、悲凉以至悲壮气氛;批评家就说:这便是深度了.所以,对很多读者来说,有深度的作品,故事一定非常合理而动人,一定对人物的内心有深刻的描绘.

  本文旨在析论小说的技巧,而我稍为说明对小说内容的一些看法,只不过为了表示我不是技巧主义者、形式主义者而已.现在转入正题.

  《文心雕龙·知音》论知音之难,有下面这段话: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气质不同的读者,所喜欢的作品风格也不同.引文中“慷慨”、“酝藉”、“浮慧”、“爱奇”四者,指的是四种不同读者的气质.我这里借用其中二者来形容中国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或者说技巧上的风格,一是“酝藉”,一是“浮慧”;而其风格的形成,和“位体”(可解释为架构,更可引申之以包括今日西方文评所谓叙述观点)和“置辞”(即文字经营)有密切的关系.“酝藉”和“浮慧”这两个词语,跟众说纷纭的“道”、“风骨”等术语不同,意思是相当清晰的.酝藉者,含蓄也;浮慧者,外露的聪明也.浮有浮浅之意,属贬词;“外露的聪明”也颇有贬义.不过,我这里采用它时,并无贬义,反而有褒义.

  鲁迅和吴组缃的一些短篇,以及钱锺书的小说,分属“酝藉”和“浮慧”两大技巧模式.

二、酝藉、具体呈现法、《药》

  先说“酝藉”.鲁迅的《药》成于1919年4月,讲华小栓和夏瑜两个青年的死亡故事.华小栓生病,吃药求治无效,终于死去.夏瑜宣扬革命,要推翻清朝,被捕,遭处决而死.《药》的写作手法,大异于传统的中国小说.无论是短篇或者长篇,传统的小说作者,大都在小说开始时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清清楚楚,与古代史家和现代记者的作风相似.《药》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甚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鲁迅虽已告诉读者,那是“秋天的后半夜”;然而,是哪个时代哪一年的秋天呢?另一方面,他虽然已让我们知道,那是一间茶馆;然而,是哪个大城或小镇的茶馆呢?至于人物,华老栓究竟是茶馆里的什么人——老板?伙计?或者根本与茶馆不相干?华老栓年纪有多大?家庭状况如何?凡此种种,在《药》的开头里,我们都不得而知.试与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的开头比较一下,读者就可以知道《药》怎样异于传统了.

  《药》这种不开宗明义清楚交代背景的手法,主要受到二十世纪西方小说技巧的影响.以亨利·詹穆士(Henry James, 1843-1916)为首的一派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都认为小说不宜用直说法(telling),而宜用呈现法(showing).小说家不应一下子交代时、地、人的背景,不应流水账地讲述故事,更不应把主题一语道破.小说家应该以具体细节为重,通过对话、动作、景物、气氛等等描写,让读者去体会那实实在在的经验世界,去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象征、反讽等技巧的运用,可使作品更为耐读,更为耐人寻味.我认为这种手法,可用酝藉、含蓄来形容.

  具体呈现法或称为客观叙述法,此法运用至极限,则小说与戏剧几无分别.充分发挥呈现法特色的海明威短篇《杀人者》(The Killers),即接近戏剧.《药》未至如此,但是,它分为四节,每节一个场景,人物的对话成为交代故事情节的主要工具,这些都极具戏剧的特色.《药》用的是客观叙述法,整篇小说只有五、六处用了全知观点(omniscent point of view),下面这一句是其中一例:

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药》用的即是这种类似戏剧的客观叙述法,故事的发展、情节的连贯、主题的所在等等,都靠读者细心去体会、去寻味.用阅读《骆驼祥子》的速度去读《药》,一定读不清楚它的内容;用阅读一般武侠小说的一目十行法,就只能看到一页页的白纸黑字,却莫明所以了.

  华老栓虽然是茶馆老板,却相当穷.我们怎样知道华家穷?不是靠作者的直说,而是靠他的客观描写:

华大妈候他(华小栓)喘气平静,才轻轻地给他盖上了满幅补丁的夹被.

华小栓患病,患的是什么病?我们之所以知道,也全靠篇中东一句西一句的描写(不过,在第三节中,刽子手康大叔一时口快说出了“痨病”二字).读者阅读这篇小说,有点像在玩拼图游戏,有点像在猜谜,非聚精会神不可,非绞绞脑汁不可.非如此,我们就不知道华小栓患了重病,华家夫妇用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买了一个人血馒头,希望治好独子这个病,结果却治不好.鲁迅用悬疑、含蓄的手法,让我们明白以上这些情节.馒头上的人血,乃革命青年夏瑜被处决时所流的.我们怎样知道呢?也有赖我们把篇中各种蛛丝马迹联想起来,领悟出来.

  《药》的读者,虽然不必像柯南·道尔(Conan Doyle)和阿格法·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笔下的侦探那样厉害,却非精明不可.

  不够精明的读者,不可能发现夏瑜影射的是革命女烈士秋瑾.夏对秋,瑜对瑾,这是姓名引起的联想.秋瑾于1907年在轩亭口被杀害.《药》中特别提到华老栓捧着人血馒头回家,经过一条街,街头破匾上有“古□亭口”四个黯淡的金字;知识丰富的读者,细阅至此处,当会记起秋瑾及其为革命牺牲的一生.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这样评及《药》:“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尝试建立一个复杂的意义结构.两个青年的姓氏(华夏是中国的雅称),就代表了中国希望和绝望的两面.”①华氏夏氏合起来是华夏,华夏代表中国;这一层的意义,《药》的一般读者,不一定会注意到.

  《药》的意义,的确颇为复杂.夏瑜因为参加革命被杀,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但痨病没有治好,还是死了.《药》的第四节写这两个青年的妈妈,在清明节扫墓时相遇.最后几段写两个母亲的对话、坟上的一个花环、一株没有叶子的树,以及树上一只乌鸦.夏瑜的妈妈哀悼儿子冤死,希望他显灵,教这乌鸦飞上他的坟顶;可是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最后乌鸦却飞了.”下面是《药》的末段: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亦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最后这几段,最启读者之思,向来解说纷纭.夏志清在上引的小说史中,这样论及夏瑜妈妈的哭泣,以及那静立的乌鸦:

  老女人的哭泣,出于她内心对于天意不仁的绝望,也成了作者对革命的意义和前途的一种象征式的疑虑.那笔直不动的乌鸦,谜样地静肃,对老女人的哭泣毫无反应:这一幕凄凉的景象,配以乌鸦的戏剧讽刺性,可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②

  有的评论家则把第四节的重点放在那个坟顶的花环上,而这样说:“关于花环的描写,却分明透露着作者对前途的看法具有一种乐观精神,表明了革命仍会后继有人的积极思想.”又说:“当然,这种希望和理想还是朦胧的.”[1]154究竟鲁迅对革命的前途产生疑虑,还是表示乐观?杜东枝引述茅盾对《药》的评论,认为这篇小说的“深远寄托不在于那个花环,而在于表现在整篇的深刻的矛盾”[2]63.“整篇的深刻的矛盾”一语,和夏志清的“复杂的意义结构”的意思,可谓互相发明.

  诚然,《药》的思想,是复杂矛盾的.树上静立的乌鸦,如果应了夏瑜妈妈的希望,飞到儿子的坟上,则表示死去的儿子果然显灵,这就涉及迷信了.夏瑜妈妈接着还说:“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准此,如果乌鸦照她所请而飞,则本篇的思想,除了有迷信色彩之外,这肯定报仇这个观念了.小说的最后景象是:乌鸦果然展翅而飞,却并不如夏瑜妈妈所愿望的,飞到坟顶.究竟乌鸦之飞,是迷信呢?还是反迷信呢?乌鸦“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究竟是不是象征革命有美好的前途呢?如果乌鸦象征夏瑜,象征革命,而乌鸦却并不是讨人喜欢的鸟,甚至是不吉祥的鸟,为什么鲁迅却偏偏挑选了它,以它作为全篇的收结呢?

  “言已尽而意无穷”,是中国——以至外国——诗歌艺术的一个高超境界.中国古典诗歌中,每有以景收结的,以求“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李白《送友人》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夜泊牛渚怀古》的“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是一些例子.《药》的结尾,用的正是这种诗的收结手法.事实上,整篇小说的含蓄酝藉,与中国诗艺中“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境正同.③中国传统的小说,大多以曲折奇情的故事吸引读者,而其叙述手法,基本上可用“赋”一字来概括.鲁迅受西方现代小说的启发,又活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技巧,其《药》《祝福》等篇,最为精彩耐读,不但可以永传不朽,且开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鲁迅的小说地位,向来评价极高.严家炎《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中的评语,我完全同意:“鲁迅是一位一登上文坛就成熟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大大缩短了我国建立现代小说的过程.”[3]95

  叙述观点的运用,是现代小说批评家所非常重视的,运用的成功与否,和作品艺术性的高低,颇有关系.《药》用的基本上是客观叙述观点,叙述者大体上保持超然的、不介入的态度,其身份和只重客观报道的新闻记者相似.这种手法的好处是有悬疑性,经得起读者细细咀嚼寻味.

  接着说另一个短篇小说:吴组缃的《官官的补品》.它用的则为第一人称叙述法,故事染上叙述者“我”的浓厚主观色彩.《官官》这杰出的短篇,叙述者(即官官,即主角)的所思所言所为,都袒露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细读之下,觉察到其可笑,而叙述者竟然浑然不觉、懵然不知,于是构成了反讽(irony).这是《官官》的含蓄酝藉处之一;另一则是象征的运用.《官官》写地主之家的纨绔子弟官官,征歌逐色,在一次香车美人的郊游中,失事受重伤.他靠佃农陈小秃子输血救命,出院后则靠陈小秃子老婆的奶汁进补,以恢复健康.在官官眼中,“这世界真是个有趣的好世界,有了钱,原来什么东西都好买的.”陈小秃子的血,固然有钱就买得到;他老婆的奶汁,当然也如此.在官官眼中,这对陈姓佃农夫妇,只是两头会输血、挤奶的动物而已.且看看奶婆挤奶时官官的反应:

  我远远地望着,觉得很有趣.这婆娘真蠢得如一只牛,但到底比牛聪明了:牛酿了奶子,要人替挤捏出来卖钱,自己只会探头在草盆里,嚼着现成的食.这奶婆,这只牛,却会自己用手挤,卖了钱,养活自己,还好养家口.我想,人到底比牛聪明呀!

  《官官》成于1932年,那时上海附近的农村,土匪猖獗.土匪被团防局抓到,照例必被审问一番,然后发落.土匪兴起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形,官官是“丝毫不感觉兴趣的”.他“只希望把守通路的团丁多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来,看那审问的情形,真是有趣极了”.这里又是“有趣”.后来陈小秃子涉嫌当土匪被抓起来,略加盘问,就被处决.要不是陈小秃子样貌可怕,刽子手又刀法失准,砍得鲜血四溅,尸首且“挣扎起来,举着双手,像凶神似地放着尖嗓子叫嚷”,以致人人都吓坏了,弄得口白面青,官官准会觉得砍头“真是有趣极了”.官官总算是读过书的人,然而文明人应有的同情心,他一点也没有.官官离开农村到上海,他说是“跑出那个野蛮无味的地方,到文明人的队里来过活.到现在,我是很可以了:白的面孔,白的手,文明人的打扮,文明人的言谈”.可是,读者知道,官官其实是一头冷血的动物,对别人的痛苦,完全无动于衷.他自称为文明人,是一绝大的反讽!这篇小说开头第一句是:“自己是个乡下人.”然而,他视同乡的百姓如草芥,哪有民胞物与之怀?说是乡下人而完全不与乡下人认同,这也是一大反讽.

  吴组缃的《官官的补品》《樊家铺》《天下太平》等小说,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村的破落、农民的疾苦.农民的疾苦自然与地主阶级的“剥削”有关.我们常说剥削阶级吸食民脂民膏,是老百姓的吸血鬼.《官官》一篇,选择了纨绔子弟靠农夫农妇输血和供奶以维持生命这样的事件,正象征了其吸脂吮血的“剥削”性本质.写《官官》时,吴组缃只有二十二岁,还在念大学,竟然已有这样擅于经营反讽和象征,以求“意在言外”的功力,实在令人激赏.《官官》的成就还不止于此.作者对人性的立体而非平面的看法,对阶级性的非教条式观点,都使人觉得他具有大小说家的气度.不过,这些都与本文关系不大,且按下不表.

三、浮慧、夹叙夹议法、《围城》

  读《药》和《官官的补品》这类小说,有如喝铁观音,入口略带苦涩,而回味则甘香无限;读钱锺书的小说,则如喝芬芳扑鼻的白兰地,入口就香气四溢.读《药》和《官官的补品》之类,又如咀嚼橄榄,胜在余味;读钱锺书的小说,则如大啖芒果,甘香多汁,入口而快感顿生.

  钱锺书的长篇《围城》以及短篇集《人·兽·鬼》,用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推崇客观叙述法,而排他性又强的小说理论家,认为用夹叙夹议法写成的作品,简直不是小说.这自然是偏颇的、盲人摸象式的见解.只要作者所发的议论精警隽永,读者读来赏心悦目,夹叙夹议的小说一样精彩(钱氏小说的“拥趸”自然不少,但是确有人大力反对他这些夹叙夹议的小说).

  《围城》的故事,很多人都熟识,这里用不着介绍.它开始的两、三段,先清楚地交代时间、地点和一些角色的背景,用不着我们去寻蛛丝马迹,去玩拼图游戏.读者要注意欣赏的,是“当下即是”的隽语警句.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这是《围城》的首句,钱锺书把太阳拟人化,说成是个侵占性强的家伙.使人觉得一开头就不弱.

  这条航向东方的法国邮船,有十来个归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有在法国留学的,有在英国、德国、比国等读书,到巴黎去增长夜生活经验,因此也坐法国船的”.身为留学生,到巴黎游历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参观罗浮宫、凡尔赛宫,亲眼看看法国的艺术文化才对.“到巴黎去增长夜生活经验”一语,自然会令读者惊奇.不过,这样的留学生确也大有人在,乃觉作者夸张得很写实.

  这些留学生,“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回去为它服务”.“谈”字可圈可点.接下去写的是大家打起来,对国是仅止于片刻的空谈而已,“谈”字的讽刺性够大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一心记挂耍乐,却髙悬一番大道理,不愧是“知识分子”的本色.“故乡风味”与“世界潮流”对偶,是一个文字上小小的喜悦.留学生中有一位混血儿鲍小姐,穿得肉感:

那些留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这里,钱锺书使出了比喻大师的看家本领.一般比喻多以实喻虚,此处,他先以实(熟食铺子)喻实(鲍小姐),再以虚(真理)喻实(鲍小姐),可谓虚实皆宜.

  《围城》的男主角方鸿渐不久也出场了.作者介绍主角的背景时,提到他在父母之命下,与周家小姐订了婚,才负笈北平读大学.方鸿渐看到校园内自由恋爱的情景,好生羡慕,乃写信回乡,请求父亲解除婚约.怎知父亲看了后,回信大骂一顿.这两封信措辞文雅幽默,使读者解颐.先引儿子的婉转求情信:

  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剧有秋气.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者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恨.

再录父亲的严峻拒绝函:

  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体高堂念远之情,以死相吓,丧心不孝,于斯而极!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若执迷不悟,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明年与汝弟同时结婚.细思吾言,慎之切切!

“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真是点睛的妙笔.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也有一些以知识分子为题材,且也涉及书信往还,可是作者能够这样代书中角色执笔,切合身份及环境,且涉笔成趣的,实属少数.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其实是“流”学,四年中换了三间大学,随便听几门功课.后来知道回国前不能没有文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文凭遮羞包丑,钱锺书这个比喻大师则在这里表演才华.《围城》中处处是佳比妙喻.周锦在《“围城”研究》[4]—书里面,列举了“适切的比喻”六十余个,其实还可举更多例子.

  以上述评的,只是《围城》开头十页左右的一些精彩片段,仅全豹的一斑而已.古罗马的贺拉斯(Horace)说文艺的功能是有益或有趣,或二者兼之.钱氏的小说渊博而机智,正是有益兼有趣.作者好议论,雄辩滔滔,不能自已,连《围城》书名的象征意义,也要通过角色之口,向读者议论一番——应该说两番,因为褚慎明和苏文纨曾先后直接干脆地点题.这和《药》主题的深藏不露,诚然大异其趣.

  《人·兽·鬼》所收的四个短篇,其笔调一仍《围城》本色.例如,《纪念》一篇,一开始就是比喻:

虽然是高山一重重裹绕着的城市,春天,好像空袭的敌机,毫无阻碍地进来了.

醒目的意象,令读者马上精神一振.《纪念》写徐才叔的太太曼倩与飞行员天健的一段婚外情.细心的读音,终篇之后,会发觉“高山一重重裹绕着的城市”是曼倩,“春天”则等于“空袭的敌机”,又等于飞行员天健;然则,钱锺书除了表演“浮慧”的明喻之外,还暗伏“酝藉”的隐喻了.

  《纪念》写男女关系,刻画心理,细腻深入,但钱锺书生性机智,不能满足于只写情,还要说理,风趣地说理,如:“少年人进大学,准备领学位之外,同时还准备有情人.”“爱情相传是盲目的,要到结婚后也许才会开眼.”“女人的骄傲是对男人精神的挑诱,正好比是对男人肉体的刺激.”“要对一个女人证明她可爱,最好就是去爱上她”等等.

  要向读者证明钱锺书的小说可读,最好就是去读它.钱锺书的小说是学者式小说,也可说是杂文式小说,刘绍铭的《二残游记》也属这一类;白先勇的《冬夜》等篇,与鲁迅的《药》同一范畴,可说是诗式小说.

四、结语

  弗莱德曼(Norman Friedman)在其《小说的叙述观点:一个批评概念的发展》(Point of View in Fiction:The Development of a Critical Concept)④—文中,根据叙述者的主观和客观程度,列出了八种叙述观点:

  1. Editorial omniscience (夹叙夹议的全知)

  2. Neutral omniscience (不加议论的全知)

  3. “I” as witness (“我”等于目击者)

  4. “I” as protagonist (“我”等于主角)

  5. Multiple selective omniscience (多种选择性全知)

  6. Selective omniscience (选择性全知)

  7. The dramatic mode (戏剧式)

  8. The camera (摄影机式)

  其实第八种只是理论上存在而已,实际上是没有的.笔者上文所析论的《药》,可归入第七种;钱锺书的小说则属第一种.二十世纪有多个年代,评小说的人,对第七种备极推崇,对第一种则加以轻藐:“写小说嘛,必须用showing的方法,不能用telling的方法.”布斯(Wayne C. Booth)在《小说修辞学》(The Rhetoric of Fiction)[5]—书中,指出厚showing而薄telling之非,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某些批评家仍然只贵重戏剧式的具体呈现法,甚至认为夹叙夹议法不入小说艺术之流.本文除了举例析论中国现代小说这两大技巧模式的特色和好处之外,还要为夹叙夹议法辩护.如果发议论而理不能服人之心,辞不能悦人之目,则发之适足以害之,小说当然无足观了.同理,那些徒然客观的叙事,却无象征、无反讽、无言外之意的小说,我们会觉得乏味不足取.反过来说,如果作者锦心绣口,理辞俱胜,使人“观绮而跃心”,这小说还不值得我们喝彩?“浮慧”的小说,与耐人咀嚼寻味的“酝藉”小说,是作者才华与功力的表现,同样值得我们欣赏.

  中国现代小说的技巧模式自然不止上述两种.“酝藉”和“浮慧”这两种技巧模式,在中国现代小说技巧中极为精彩、极为值得欣赏,是中国现代小说评论的两块试金石,则是可以肯定的.本文引述《文心雕龙》之言“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酝藉者”手法细“密”含蓄,“浮慧者”篇中“慧”语“浮”“跃”;刘勰原意不在于描述小说的写法,却正好让我们借来形容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

【 注 释 】

①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友联,1979),页32此书有内地版本,即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所印行的;引文见页27.

②同上,友联版页33;复旦版页28.

③参考拙著《从〈文心雕龙〉到〈人间词话〉:中国古典文论新探(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中《中国诗学史上的言外之意说》一文.又:本文前面提到的“六观”法,对于它的详细解说和应用,可参考拙著《文心雕龙:体系和应用》(香港,文思出版社,2016)一书,特别是第二章.

④弗氏论文原刊于 PMLA,LXX(1955);Philip Stevick, ed., The Theory of the Novel(U.Y., The Free Press,1967)收录此文.本文根据Stevick所编书引述.

【 参 考 文 献 】

[1]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鲁迅作品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2]杜东枝.小说名篇鉴赏[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3]严家炎.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C]//求实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周锦.“围城”研究[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

[5]布斯(Wayne C. Booth).小说修辞学[M].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1.

上文汇总,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王昭君方面的论王昭君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论王昭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节庆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影响以内蒙古昭君文化节为例 昭君文化节源自于内蒙古人民的昭君庙会,自199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成为打造城市名片、促进国内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团结、带动区域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见.

2、 赵延年和裘沙与王伟君的鲁迅作品插图之比较 内容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被反复改为连环画 在对故事新编·理水的连环画创作中,赵延年与裘沙、王伟君在对作品的充分分析并且结合自身的画风,他们在艺术风格上迥异,各有千秋.

3、 谈关于昭君和昭君出塞的民间传说 ○ 吴晓明(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摘要昭君出塞和亲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件国家的重大事件,在当时,上自西汉的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乃至远在塞外的匈奴,都享受到了几十.

4、 民族舞剧《昭君赏析 摘要大型民族舞剧昭君依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由于平老师编剧,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导演孔德辛任总编导,从“昭君”女性的个人视角纵观全剧,兼具艺术特性和审美价值,着重刻画昭君出塞前后的.

5、 王义君和他的虚伪邻居 刘家朋一王义君是考取了医师证的乡村医生,年龄有五十六七岁 若论现代科技临床手术方面的技术,他因缺少医疗器械,固然是比不了大医院的大夫名气高 但是,论起中医诊病治病和乡间一些偏方治病,他当属上手 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