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书法教育杂志 书法教育课题的文献综述 小学书法教育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西部教育属于什么期刊 法制教育的论文

书法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和书法教育和民族文化认同类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书法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5

书法教育和民族文化认同,本文是关于书法教育论文范文检索跟民族文化认同和书法教育和民族文化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今天我们谈到书法教育,比古代教育中以“六艺”培养君子有了更多的内涵,美育和德育是传统书法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在当今全球化的场域中,更要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重新加以体认,增强我们在各种文化竞争中自觉守持、传播书法文化的信心.

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真正形成,是在晚清中华各民族遭到西方列强入侵之时,人们在危难中团结成一个价值共同体,在与“他者”的抗争中强化了自我的身份认同,不仅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身份,而且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但是在当今相对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外在压力情感应激型认同”逐渐成为隐性背景,而“内在动员理性聚合型认同”成为主流.这种理性聚合,除了依靠国家政治动员和宣传,最核心的还是依赖民族文化的教育与认同,特别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继承和相似性历史集体记忆的延续,显得尤为重要.

葛兆光在《叠加与凝固——重思中国文化史的重心与主轴》中曾界定典型的“中国的”文化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用汉字思维”;其他的四个方面是家国结构与儒家*、三教信仰、天人合一观及天下观.其实这些思想内容和政治建构也都是与汉语言混融一体发生作用的,所以中国人的思考、表达和交往实践都依赖独特的象形文字,汉字对于形塑中国文化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杨义在中国第三届文*作了题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的演讲,他说汉字的创造,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对民族的万世长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象形文字形态比较稳定,而发音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域中都有差异,只有古今一贯的文字形态把中华历史紧紧地串了起来.拼音的方法容易在语音变动的差异中产生交往隔膜,导致民族离心力.欧洲小国林立,不能排除它们用拼音文字的原因.所以,汉字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宝贵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史上非常值得珍惜的传家宝.而作为集实用与审美一体的书法,因为以汉字为素材,必然有超越于其他视觉艺术的深厚内涵,对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具有优先地位.

一、汉字、书法与中华民族融合、王朝政治的互为形塑书法教育不仅是对文字历史感和美感的培养,更是对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涵养.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不是封闭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而是在历史追溯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元统一又开放包容的过程,既有鲜明的民族主体性,又有宏伟的理想天下观.在书法字体形成的漫长历史中,不仅伴随着思想的发展、文学的勃兴,艺术思维的蓬勃,也伴随着民族的融合、家国天下观念的演变.比如,甲骨文、金文的形式背后是华夏民族的起源,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昌明;在小篆的书写中,凝定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恢宏气度,在“书同文”的文化策略中蕴含了非凡的政治智慧;缤纷的汉隶更让我们领略了汉代大一统帝国的雄浑奇逸;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成北碑书法的繁荣,东晋南朝的名士风流,赋予行草书超拔的秀逸神韵;隋唐重新实现大一统,集南北书风于一体,创造了壮丽的唐楷.书法各种字体的定型和推广,书法的特殊时代风格,背后支撑其形成的既有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多民族融合统一的天下观,特别是后者,裹挟着王朝政治的理想和变迁,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一方面民族的融合统一与王朝的变革在推动文字和书法的变迁,另一方面文字和书法也在参与创造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和文化.历代书论对于文字和书法的丰功伟绩多有赞颂,比如许慎《说文解字》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文字经天纬地,内涵人文与政治之道,古今相续,尽幽微而整万一.张怀瓘《书断》说:“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由远矣.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著名万事,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往不经.实可谓事简而应博,岂人力哉!”书法与文字相伴而生,记述历史,认识自然,表达幽微深邃的思想,以简御繁,驾驭世界,是天地间伟大的创造力.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神化》中赞叹道:“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体,名与日月并曜.”汉字所蕴含的文明穿透力和现实改造力,反过来塑造着王朝的政治和历史.比如在元代和清代,虽然是蒙古族和满族入主政治,但依然是多民族统一的集权帝国,这种一统,内在的聚合力之一就是汉字及其汉文化.从赵孟頫的文化政治地位、少数民族书家的崛起,就可以看出元代汉化政策通过推崇汉字书法团结士人并提升各民族文化水平.而康雍时期董、赵字体的风靡,到晚清时期汉字代替满文的地位,可见在汉字和书法里蕴含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智慧,能在相对短暂的历史时期内迅速改善野蛮民族的文明程度,将马上民族的朝气活力与历史积淀的文明结合起来,以超越民族、王朝的伟大力量创造新的历史.

在文字书法与王朝政治互为形塑的关系上,也有一些极端的反例,比如西夏王朝,李元昊建夏时,汉文化依然是夏的主流文化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在狭隘而自负的民族观引导下,他抛弃了汉字,生造出繁复难识的西夏文字,与汉字的音义完全隔膜,不仅造成文化的倒退,而且带来各方面交流的障碍.由于它无法承担起自然语言符号的能力,随着蒙古人灭了西夏,西夏文也就永远陷于沉没.我们现在对西夏的历史了解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夏文的繁琐生造,切断了文字的历史连贯性和文化继承性.所以,王朝政治的命运,大一统帝国的凝聚力,仰赖汉字及其承载的汉文化,这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

二、书法教育中历史主体的恢复和精神高度的重建当今全球化场域中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竞争非常突出,我们不仅面临母语与其他语种的抗衡,而且书法这一偏于古典的艺术活动也在与新兴的娱乐和消费活动竞争.比如当下人们的消闲时光大量地被微信朋友圈、电子购物、各种娱乐综艺节目、肥皂剧等占据,人处于碎片化、平面化、物欲化的生存状态,游移在各种支离破碎的消息里消耗生命,具有创造潜力的主体被掩埋在商品和娱乐潮中,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漂流者.而书法活动以及长期不懈的书法自我教育,与这些带有沉沦性的活动完全不同,它是建构性的.在书法活动中,不仅创造性的审美的主体意识被高度调动起来,处于显性的能动的地位,而且通过虚静持久深入的书帖临摹和学习,达成了历史的连续性,成为历史主体的一员.这一历史主体即为中华民族士阶层精英,他们的智慧凝定下的天道观、人格观、审美观以及民族的、政治的观念,源源不断地通过书帖及其书写的文化内容传达出来,使当下的人在智慧程度、文明程度上都上升到历史的高度.

书法所透显的历史智慧主要来源于儒道释三教文化.比如,书法的天道观就贯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自然观和天人合一意识,在“书肇于自然”里饱含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理性精神和审美追求.汉字的发生以及象形构造,书家对自然美的模仿、感悟和转化,都促成汉字形式美法度的诞生以及对生命神采的崇尚.所谓“目击道存”,汉字不同于以表音为主的文字,就在于这种“看”里,充满了与自然之道的息息相通,汉字就是模仿大自然建立的另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可以在书写过程中获得天人合一的和谐感、审美愉悦和精神逍遥.再说书法内蕴的人道观,“书乃心画”寄寓了中国人崇尚的人格境界和性情自由,书法既能象征儒家崇高的善的人格,比如颜体字和清代碑学诸家,又能表现道释超脱的人格理想、个性的缤纷才情,比如二王的行书,张旭、怀素的狂草、米芾、王铎等书家的个性创造.在书法的历史流传中,不仅能领略自然的美、人格的美,而且能感受到个性才情的多样性和精神解放的力量.再说书写的内容,一方面书帖的内容能引领书写者进入历史的情景,另一方面书写者在创作中多会选择文史哲的经典,不仅感受字形的美,而且感受汉字意义世界的精神之美,以及汉字独特音韵的节奏韵律之美.因此书法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自然的人、*的人、个性的人、审美的人、历史与当下的人的完整和谐,这种连续性和完整性都是对现代社会里碎片化、单向度和虚无主义生存的克服.所以书法教育不仅能从外在给予我们民族国家的认同,增强我们的国族意识,而且在深层次上给予我们精神的信仰和心灵的慰藉,这是其民族文化认同的根本所在.

三、书法教育中的多元价值和天下观如果说以上两点是书法教育对于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的核心内容和主流意识,那么同时强调书法教育中价值的多元性与开阔的世界观也很关键.因为在民族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确立和守持的同时,这一主体也在面向未来和全球文化做出新的调整和发展.从书法史的演进来看,特别是清代以来,就有碑学与帖学竞争并存的态势,除了精英阶层创造的书法经典,民间的各种书法资源也开始走向历史前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又有更多样的书迹被影印出版,西方美术潮流也促成中国书法流派的诞生.书法史本身呈现出与民间、精英与大众、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传统审美观与西方审美潮流的交融互动,这些都表明书法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不是一种单一的封闭的,不是偏执的原教旨主义,而指向一种多元与统一的张力共存,这样的文化认同生态更符合人性表达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更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多元互省,甚至互相批判、竞争中吸收、弥补和发展.

一方面我们强调民族文化认同的主体性和独特性,一方面又要顾及民族文化认同的主体间性与包容性.这种主体间性,最主要的是如何协调与西方以及其他民族的价值关系,而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全球化场域中形成的新的“天下观”.许纪霖在《国家认同与家国天下》中谈到,古代中国人的“家国天下”观,天下是最高的理想,不仅是适合华夏汉民族的特殊价值,而且是对包括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都普遍适用的普世价值.中国作为一个连续性的政治—文明共同体,天下即代表普世的文明,文明是其灵魂,“国”是其肉身.传统的中国实际上是延续的一代代王朝,这种更迭本身就说明“天下观”及其文明价值是最高序列的,具有超越性、批判性的理想特点,不管王朝如何变更,只要文明所向,即是国族认同的最高标准.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就是在广泛吸收西方普世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使今天的“天下观”具有了更广阔的价值视野,更开放的世界眼光.

当今世界上既有东亚汉字文化圈,又有众多的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宣传汉文化,也有不少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他们的国族身份是多样的,甚至是不稳定的,为何他们能超越自己的政治身份、民族身份和文化畛域,被吸引到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中呢?这就是其中普世文明价值的魅力.书法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包蕴了丰富的普世价值,她历千年而不衰,不仅在王朝政治的变更中推动了政权的一统、民族的融合与文明的进步,而且有利于个人精神世界的完善,不仅能克服现代性的精神疾病,而且能促成文化的交流与超越性的文明理念.所以书法教育是具有战略性的世界性文化活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汉字及书法文化将与东方人文智慧一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书法所包蕴的“天下观”,不仅体现了当今书法主体的胸怀和前瞻眼光,而且也代表了民族文化认同中最高的价值归宿.

总结,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民族文化认同和书法教育和民族文化方面的书法教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书法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女性形象和民族文化认同以内蒙古新世纪小说为例 白瑞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S15024)成果 摘 要人物形象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文学作品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内容和方式需要通过人物来传达.

2、 河北地区佛教传承和民族文化认同 包得义王树平【摘要】河北地区佛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在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掘河北地区佛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3、 书法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文化传承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具有音、形、义三个方面的要素,而书法主要关注的是汉字的字形,但如果书法只关心汉字的点画形质、结构空间……形态特征,其实是很片面的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即便是将来,只要书法.

4、 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梁爽(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地区重要的精神动力,是其现代职业教育特.

5、 在线教育平台的文化出海新纪元 在线教育平台的文化出海新纪元“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和传统不会有明显的边界,而是会越来越深入地融合,一切都要回归到商业本质和用户需求,如何用最好的产品去满足用户需求才是关键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