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国学教育开题报告 国学教育参考文献 国学教育论文 关于国学教育的论文 国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幼儿园国学教育论文

有关国学教育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课程意识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国学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7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课程意识,该文是有关国学教育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国学和课程意识和教育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一、课程意识与国学教育

在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推进、开展中,因为顶层设计还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与计划,导致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散乱、随意、无序、无检测考评的状态,其效果可想而知.说到底,是缺乏一种明确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国学教育的课程意识,是指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时,能自觉地把国学教育当做一门“课程”来组织与实施.有了明确的课程意识,中小学校就不会觉得国学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就不会随意地去开设国学课程,就不会随意地去设置教学内容,就不会把国学教育作为其他课程教学的补充,或者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点缀,或者是学校进行文化建设的一个工具、梯子.

现代课程论理论奠基者、美国的泰勒(R.W.Tyler)建构了课程理论的基本构架,他认为,课程论应该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运作:[1]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指向课程的“目标”,(2)指向课程的“内容”,(3)指向课程的“呈现”,即实施的过程、“方法”,(4)指向课程的“评价”.可见,课程是指一种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并且有计划地去实施的、同时也需要就教育效果展开测评的教育活动.

从课程论的角度,钟启泉先生指出:“当代课程研究事实上含括了不可分割的三个层面问题的研究,这就是:(1)课程政策研究;(2)学校课程设计的研究;(3)每个教师的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2]就国学教育来说,我们已经有了教育部2014年3月26日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两办”2017年1月25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两个重要政策文件,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相应的更为具体的文件正在陆续推出中,因此,这个“课程政策问题”我们暂时不予阐述.

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第二、三个问题(即“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涉及到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这两个重要问题.

二、国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设计、实施的第一个考虑,当然是“课程目标”问题,就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来说,“文化传承”与“经典育人”是其当然目标.

国学教育的目标不在语言(尽管要以语言为依托)、不在一般的文学知识或常识,而在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其落脚点在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先生说:“国学教育的目的,从最根本上说,是要使教育的对象,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成为一个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君子’”.[3]因此,国学课堂中的经典传授,不在于一般性的语言学习(如文言文的学习),也不在于一般性的古代知识的学习,而在于文言文、古代知识的背后的优秀文化思想.它能够影响现代人的思想和灵魂,对现代人进行一种人格的熏陶,从而影响、雕塑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这也是文化这一精神产品自身的规定性要求:文化的特点是“知行合一”,在于实践.国学关涉的是国人生命素养的根基之学,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谈到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4]这也就是说,国学课堂的教育目标是文化的传承,而文化的传承中,最重要的是做到“知行合一”,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然含有这种“知行合一”的基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在孔子那里,学习文化与人格修养、行为规训是合二为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表示,古代经典诗文既是德育、智育、美育的载体,同时也是本体:以《诗经》为例,它不仅是文学的范畴——形式上表现为古诗词,同时也凝聚着“仁义礼智”的内涵——这就超越了技巧,达到了人格范畴.[5]所以,我们国学课堂的经典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人格、文化生活的养成.

因此,我们的国学课堂不仅要学生“读国学”,更要教学生“用国学”,要告诉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用结合.

三、国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学校课程设计、实施的第二个考虑,是“课程内容”问题.

有部分学校认为:不需要独立的国学教育课程,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渗透”国学教育内容就可以了.关于这一点,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先生认为,在中小学仅仅依靠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的做法,“虽用心良苦,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过聊胜于无而已,依然达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他主张“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国家课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紧切”,“因此,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设置成独立的必修科目,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基于课程和教学的系统性,能够进行整体擘划,全局组织,教学的是系统的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能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的实现”.[6]

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上来说,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要选取经典的国学教育书目,关于这一点,已有很多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

2012年9月28日孔子2653年诞辰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其目录如下:

该套教材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课程结构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高中阶段则进行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在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学教育作为“课程”在体系上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小学国学课程实验教材编委会编写的一套小学国学教育教材(世界图书出版社2016年出版),其选书目录则是:一(上)《弟子规》,一(下)《三字经》;二(上)《千字文》,二(下)《百家诗》;三年级(上下)《论语》(选读);四年级(上下)《孟子》(选读);五年级(上下)《道德经》(译解);六(上)《中庸》(译解),六(下)《大学》(译解).共计12册书,对应12个学期,每学期选择书目中的经典内容,由经典原文(及译文)、与原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古诗等组成单元,每学期四到五个单元,18到20课时即可上完(即每周1课时).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充分考虑了现在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上则充分考虑到要易于教师们开展课堂教学,体现出鲜明、严谨的课程意识.

随着国学教育在全国各地地推开,还有其他众多中小学国学教材的编排体例,但无论哪种,都应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贯彻“古为今用”“兼容并包”原则,即内容的选择要着眼于现代,并且不要“唯国学独尊”,要有现代眼光、全球意识,要勇敢吸纳拥抱东西方的各种优秀文化,而不是在拥抱国学的同时,去排斥这个范围之外的其他优秀的东西.

学校进行国学教育课程设计、实施的第三个考虑,是“课程方法”的问题.国学教育的方法,依据其文言文为语言载体的特点,以及出于“古为今用”的考虑,经典诵读(含吟诵)、背记、讨论、多媒体运用等等都是其常用方法,这方面已有很多成熟的研究成果,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个考虑,是国学教育的“课程评价”问题.当前,在学校国学教育效果的测评上,现在还缺乏研究,几乎是空白.同其他的教育评价一样,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严谨、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逻辑等等角度展开评价.评价方法上,建议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强化“过程性”评价.从“课程意识”出发,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而不是在学习了国学之后,仅仅在学校里搞些国学朗诵、书法展示或国学汇报演出.

基于国学教育的“文化传承原则”“经典育人原则”,我们就会很清醒地意识到:国学教育应该是中小学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自己就是“本体”(绝不是其他课程的工具或手段),有自己相应的规定性:一定的教学目标,一定的教学内容,一定的教学实施手段,一定的效果测评方法……因此,国家应该在中小学把国学教育设置成为一门独立的、完整的、成体系的课程,它要有一定的课时、一定的教材和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

[2]钟启泉、李雁冰主编.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8.

[3]徐梓.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N].光明日报,2014-7-1(15).

[4]朱自清.《经典常谈》序[A].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5]魏哲哲、郑海鸥.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N].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14-9-18(17).

[6]徐梓.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国家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师,2017(16).

余新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简而言之:这是适合国学和课程意识和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国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国学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大学国学教育和教改建议和成都大学国学经典导论课程的开展情况为例 摘要】近年来大学国学教育升温不少,而真实的教育效果并不太让人满意 媒体的造势宣传让国学教育蒙上了崇高、神秘的光环;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也让学子难以静心沉气地阅读原典 “回到原典当中去&rd.

2、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中小学编程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 【摘 要】编程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软件编程经历,谈开发编程教育校本教材的一些心得,即如何通过编程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问.

3、 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 摘 要音乐欣赏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首先介绍了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随后探讨了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助于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

4、 论甘孜藏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和改革思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美术意识,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甘孜藏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中小学美术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同时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

5、 新课改视域下河北省中小学篮球教育现状与策略 ■韩敬/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摘要本文立足河北省中小学篮球教学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对我省中小学篮球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河北省中小学篮.

6、 小学数学课程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初探□ 勾志慧(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南城司中心小学,河北 保定 074200)    【摘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