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论文 学前儿童第二语言教学策略毕业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英语教学策略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的选题

关于教学策略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的教学策略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教学策略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5

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的教学策略,本文是关于教学策略论文范文文献跟教学策略和比较法和教学策略研究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文本的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抓住文章的关键语言文字,认真品味,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桥梁,能够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在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环节,通常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去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些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浮于表面,收效不明显.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比较”这一方法进行品味语言活动,发现行之有效,对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1“比较法”的意义和作用

“比较”即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和高低.从心理学来说看,“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逻辑方法,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的对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

大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好比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文学作品的语言,需要细细地咀嚼、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细细品味、咀嚼,发现不同,体会不同的语言表达之间的差异,不同语言风格的区别,不同文体语言的独特,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比”语言之异同,“较”意蕴之丰富

文字的神奇在于文字背后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比较法是一条通往文字殿堂的捷径.我们可以用推敲、同类比、异类比的方式进行比较,探骊得珠,寻找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意蕴.

2.1 推敲比较,体会遣词造句之精美

2.1.1 删除法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好的文章的语言,精美到了极致,无法作任何改动.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之美,我们可以通过删除一两个字词来比较.例如在教学《橘逾淮为枳》这篇课文时,我将原文中的一些词句去掉,变成“王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对曰:‘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同学们通过比较品味,发现不能随意删,原文中的“视”体现了楚王的处心积虑,故意要让晏子出丑.而晏子“避席”的动作,表现了晏子的有礼有节,“婴闻之”和后面的比喻,表现了晏子说话的委婉,既体现了他对楚王的尊重,又不露痕迹地讽刺了楚王,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他“楚之习辞者”的特点.通过比较原文和删除文,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原文语言刻画人物时笔工意丰的特点.

2.1.2 增加法

增加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词句,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在教授《老王》一课时,原文有一段叙述:“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将原文增加了一些问句,形成对话的形式:

师:老伴还好吧?

生:哎,我没有老伴……

师:老王啊,你孩子都长大了吧?

生:哪有孩子啊……

师:哎哟,老王啊,你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呐?

生:唉,有个哥哥

师:哎呦,有哥哥真好啊.

生:可是死啦.

师:怎么就死了呢?那还有什么亲人吗?

生:还有两个侄儿.

师;那两个侄儿也能够经常走动走动帮衬帮衬你吧?

生:但是,没出息.

师:那还有其他可以照顾你的亲人吗?

生: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通过增加的问答部分,学生对老王“活命”的孤苦伶仃的状态感触更深了.对杨绛的作品语言的张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2.1.3 移位法

移位法,就是将词语的位置调换,通过比较,发现语言的精妙之处.例如学习《孙权劝学》(沪教版,六年级下)这篇课文时,原文是这样的: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当吕蒙“辞以军中多务”时,按通常的交谈逻辑,孙权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将原文的语句位置进行了调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生比较发现,调换顺序后,孙权的劝说太过于生硬,不够委婉,会无法让吕蒙认同.通过移位法的比较,学生体会到语言表达微妙之处,会心微笑.

2.1.4 替换法

替换法,就是用同类的另一个字词替换原文中的字词,比较换了以后的表达效果与原文的不同之处,从而体会原文的语言的精妙之处.

例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我把最后一句“泯然众人矣”句中的“矣”换成了类似的语气词“也”,让学生比较“泯然众人也”和“泯然众人矣”在表达上的不同.学生通很快品味出原句有表达遗憾、惋惜的意思,如果换成了“也”,则只是客观陈述,没有任何的感彩,还是原文语言更好.

2.2 同类比较,感受风格多样之丰美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不同,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语言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洒脱,柳永、李清照的婉约、缠绵……自古以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现代作家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悲壮雄浑,有的温柔细腻,有的朴实自然,有的绮丽华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作家们的各自的语言风格的特点,可以采用“诵读法”“类比法”进行比较品味,体会汉语语言风格的丰富多样之美.

2.2.1 诵读法

诵读是最好的表达语言感情的方式,也是最直接地感受语言风格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宋词单元,为了让学生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语言特点,教师的讲解再详尽,不如学生多一点诵读比较体会得更深切.诵读豪放风格诗词时,同学们会采用雄浑、激昂的语调,充满着激烈的情感,如苏轼的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而诵读读柳永的词《蝶恋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时,同学们则采用了低沉、舒缓的语调,满含伤感的情感,读来缠绵悱恻,柔婉低回.

在诵读的比较中,同学们能很直观地体会到作家作品语言的风格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2.2.2 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将同类体裁,或是同类题材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大相径庭,通过同类比较,学生可以更具体地体会到不同作家语言风格的差异.

例如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的课本中,选编了两篇同是回忆童年的课文,萧红的《祖父和我》,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课文的内容都是回忆美好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但是语言风格却有明显的区别.各选择其中的一小段相似的内容,比较两位作家的语言特点.

《祖父和我》中有一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学生通过对这两段文字的比较,感受两位作家风格迥异的语言特点.萧红的文章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短促,充满想象,虽然是节选自小说《呼兰河传》,但却如散文般优美,诗意盎然.

鲁迅的文章也是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对儿时的生活的场景作客观冷静地叙述,然而幽默、风趣,还有些特有的戏谑和讽刺意味.

2.3 异类比较,辨析文体独特之颛美

现代汉语语言风格多种多样, 不同体裁的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曹丕《典论·论文》言:“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古人的这些论述表明,不同体裁的文章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中学阶段,学生最常见的文体是诗歌、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各种文体自有其独特之处.诗歌语言抒情,含蓄,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语言严谨、气势充沛.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独特的语言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了对比法和改写法进行教学.

2.3.1 对比法

诗歌、说明文、记叙文这三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分明,风格截然不同.例如学习《云雀》这篇课文时,我让同学对比以下三段文字.

诗歌:“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说明文:“云雀,中等体型(18 厘米)而具灰褐色杂斑的百灵.顶冠及耸起的羽冠具细纹,尾分叉,羽缘白色,后翼缘的白色于飞行时可见.鸣声在高空中振翼飞行时发出,为持续的成串颤音及颤鸣.告警时发出多变的吱吱声.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的覆盖处.栖于草地、干旱平原、泥淖及沼泽.正常飞行起伏不定,警惕时下蹲.”

记叙文:“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

同学们通过朗读、品味,发现三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差异很大.诗歌的语言清新、浪漫,极为抒情;说明文的语言朴实、自然,不加任何修饰;记叙文的语言生动、传神,画面感最强.

同学们通过三种文体的对比,便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各种文体语言的独有的特征.

2.3.2 改写法

对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的差异感受,还可以通过改写某种文体的方法来实现.例如我们通过将一篇诗歌,改写成一段记叙文,或是将一段平实自然的说明文,改写成一段具体、生动的记叙文.

学习元曲《天净沙秋思》后,我让学生将之改写成记叙文.其中“小桥流水人家”.学生改写成记叙文.“一条细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上架着一条只有一尺宽的小木桥,木板凹凸不平,异常简陋.溪水哗哗地流着,是那样自由,那样欢畅,那样的无忧无虑.听着流水,惆怅的心情竟有了淡淡的释然.

昏黄的天空中飘着几缕从那户人家冒出的袅袅轻烟,带着饭香的气味迎面扑来.我回头望了望,淡黄的窗纸上映着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影.回头看看我自己,孤苦伶仃,孤身只影,即使有老马陪伴,也透不出一丝温馨.我的家人,却在遥远的故乡.”

通过改写,学生会发现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极有张力,意境丰富.而记叙文通过具体的描写,详尽描摹,语言的画面感强,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使用“比较法”带领学生阅读、诵读、品味语言,好似给学生搭建了一条思维的阶梯,使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更上一个层次,让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资料,这是关于教学策略和比较法和教学策略研究方面的教学策略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不教理念的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教学策略 我国学者在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学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语文新课标研制组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

2、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是极具影响力的,多个领域都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要想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完.

3、 回归语言本性的语文教学策略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小学(224000) 王同尧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假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必须返璞归真,固本培元 教学中,可以.

4、 基于历史图片的运用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历史图片属于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片,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借助历史图片来开展问题教学、渗透历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

5、 加强小学低段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发现乐趣 同时,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也是教育的根本思想的体现,是学生身心.

6、 地理景象图在高一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策略中的运用 【摘要】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地理图像中的地理景象图,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降低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引导学生阅读地理景象图,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