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题目>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题目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思想品德小论文1000字

思想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和孟子思想整体观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题目 原创主题: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7

孟子思想整体观,该文是关于思想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孟子和阐释和思想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无论是在诗经研究史上,还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历来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方法论的意义上.本文试图将“以意逆志”纳入孟子思想的总体性架构之中,探讨其带有深厚心学底蕴的独特的阐释思想.

一、阐释的路径:以意逆志

《左传》的“赋诗断章”,孔子的“诗可以兴”,都旨在《诗》的功用;关注《诗》的阐释,是从孟子的“以意逆志”开始的.孟子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一命题的呢?还是先看一下原文:

咸丘蒙日:“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日:“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日:‘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日:‘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孟子·万章上》)

孟子为了纠正咸丘蒙的错误,提出了自己说《诗》的方法.咸丘蒙的错误似乎还不是一般所谓的断章取义,而是望文生义,即让诗句脱离语境后,由字面意思牵强附会,造成了与事实不符的曲解.所以,孟子主张不要“以文害辞”、不要.以辞害志”,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意逆志”.接下来,孟子举《云汉》诗句为例说,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得出的结论显然与事实不符.

什么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呢?首先要弄清“文”、“辞”、“志”三个概念的含义.赵歧的解释是:“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孟子章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赵歧释“意”为“学者之心意”,“以意逆志”即“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孟子章句》).朱熹又释“逆”为“迎”,“以意逆志”即“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孟子集注》).汉学宋学的两种权威注释一致认为,孟子的意思是,既然阐释的目标是“志”,阐释者就不必拘泥“文”和“辞”,而应该直接以自己的“意”去追溯或推测作者的“志”.

二、阐释的目标:知言

孟子十分关注语言理解的问题,并对此发表过重要的意见.

“敢问夫子恶乎长?”日:“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何谓知言?”日:“设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把“知言”和“养气”并称为自己人格修养的两项所长.他所谓的“知言”,自然也就不属于语言学的范畴.他说,对于偏颇的、过份昀、邪曲的、隐讳的言辞,要清楚地了解其所蔽、所陷、所离、所穷.赵歧释“知言”为“闻人言,能知其情所趣”(《孟子章句》).“知言”不仅仅是理解言辞本身,而是要知道言辞背后潜在的心理、意图,即言辞中隐藏了言者的什么,或暴露了言者的什么.在孟子看来,“知言”实际上是辨别言辞背后是非曲直,而不拘泥于言辞本身.在另一个场合,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要做到孟子说的“知言”,必须不为议辞、淫辞、邪辞、遁辞所惑,以达到对语言的真正理解.这与“不以辞害志”的考虑是相通的.无论是寻求言辞背后的真相,还是寻求《诗》背后的“志”,孟子都认为,阐释应该超越语言的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意逆志”也就是为了“知言”.

三、阐释的前提: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的阐释主张,旨在超越语言的局限,克服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的毛病,但超越了语言的限制,又可能会犯主观臆断的错误.怎样避免“以意逆志”的随意性和相对性,孟子没有这方面的论述.对“以意逆志”的具体途径,他也没有展开说明.只是在另一个场合说的一段话,可作为参照和补充.

孟子谓万章日: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这里的“知人论世”,现今是与“以意逆志”一样,作为孟子提倡的阐释方法广为人知.清代顾镇《虞东学诗》说:“正惟有世可论,有人可求,故吾之意有所措,而彼之志有可通.今不问世为何世、人为何人而徒吟哦,上下去来推之,则其所逆乃在文辞而非志也.……夫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也.孟子若预忧后世将秕糠一切,而自以其察言也,特著其说以妨之,故必论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之.”(转引自焦循《孟子正义》,P639,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版.)王国维《(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说得更明白:“善哉孟子之言诗也,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此其术,孟子亦言之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足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王国维文集》P402,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2月版.)

可见,后人将“知人论世”作为说诗的方法提炼出来,是为了填补“以意逆志”说未能详尽的空白之处.“知人论世”不是与“以意逆志”并列的一种阐释方法,而是一种辅助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以意逆志”的前提条件.怎样使读者的“意”能够追溯或推测作者的“志”呢?通过“论世”而“知人”,通过“知人”而“逆志”,这就使理解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使阐释的可信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四、阐释何以成为可能:心之所同然

“以意逆志”要追溯《诗》后面的“志”,“知言”要知道“言”后面的言者,“知人论世”要了解“其诗…‘其书”后面的“人”,三者的指向是一致的.在孟子看来,理解,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语言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它所起的是沟通的作用,其自身并不具有本体意义.就“以意逆志”这一命题而言,“文”和“辞”不过是诗人之“志”的载体,是沟通读者与诗人的*,关键还是“意”与“志”之间的理解,即读者的“意”与诗人的“志”之间的理解,自己的“意”与古人的“志”之间的理觯.若问“意”与“志”之间的理解如何可能,那就是问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如何可能了.

康德提出过“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后来又提出过一个“共通感”的理念.他认为:“在一个鉴赏判断里所想到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一种主观必然性,它在某种共通感的前提之下被表象为客观的.”(《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P76,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孟子的思想正是以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为逻辑起点的.他说: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孟子·告子上》)

“心之所同然”也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通感”.有了这种“共通感”,才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才有“与民同乐”的民本意识,也才有“以意逆志”的阐释思想.

由于读者与诗人之间存在着“共通感”,“以意”当然就可以“逆志”了.换句话说,有了“心之所同然”这一前提,“以意逆志”如何可能的问题便得以解决.赵歧说:“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孟子章句》)这“人情木远”四字,颇得要领.

孟子认为“心”不仅是人之“大体”,由“心性”还可推衍出“天道”,即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尽心”便能“知性”,乃至“知天”,人与天由此贯通,天人合一.孟子又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因为“万物皆备于我”,所以“尽心”可以“知性”、“知天”.而“反身而诚”、“强恕而行”正是通过“尽心”来“知性”、“知天”的途径.合而观之,孟子认为,对自身的领悟是一切认识和理解的根本,推己可以及人,反情可以同物.这种“心性之学”实为“以意逆志”阐释法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以意”去“逆志”的过程也就是“尽心知性”的过程,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的过程.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主张,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与其总体性思想“一以贯之”的.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李平]

此文评论,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孟子和阐释和思想方面的思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岭南现代住宅园林的整体观和设计创作 摘要岭南住宅建筑景观作为现代园林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设计手法、工艺以及艺术造诣在当代飞速发展,带有古典风格建筑的社区景观如何继承好岭南独特的园林风格,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对.

2、 整体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做到提高解题效率,确保解题准确性是每个学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整体思想是诸多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略整体思想的内涵,并将整体思想巧用于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是.

3、 论孟子民本思想对和谐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孟子思想与当代中国构建文化自信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2193)的成果之一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

4、 论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曹丕养生观的影响 基金项目2016 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春秋至魏晋时期皖北地区著名历史人物养生思想研究(SK2016A052)阶段成果;2017 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魏晋时期“曹氏父.

5、 苏格拉底和孟子的德治思想比较 ■郭萌萌/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摘要中西方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德治的治国战略一位是西方道德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另一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二人都认为自上而下的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是领导者.

6、 以科学观统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且由于社会形势和发展态势的不断改变,现阶段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以文体局为对象,提出以科学发展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