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课程教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中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论文 课程设置论文 中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参考文献 芭蕉河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工程管理课程论文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论文

课程设置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课程设置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6

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本文是课程设置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转导和地位转变和课程设置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张 艳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南昌330000)

【摘 要】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而言,声乐课程是其中的必修课之一.一直以来,我国高师声乐课程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如何有效的提升高师声乐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对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简述了新时期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对教师地位转变的挑战,最后围绕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有效的解决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推进高师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师;声乐核心课程;教转导;地位转变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92-03

对于高师声乐课程而言,其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基础音乐教育而服务,因此要求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始终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的相对定型的模式化教学对于基础教育服务的格局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高师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要求认清现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设置中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教育人才.

一、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授课形式和教学模式单一

声乐核心课程在高师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的是传统音乐院校的声乐训练方式,在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当下,其在示范教育中已经呈现出了多方面的局限性,以往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因形式单一,已经无法满足高师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制约作用.

(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从我国众多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往往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其自身没有丰富的音乐教育经验,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内容转授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和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相脱节,没有正确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利的作用.

(三)教材使用不切合实际

虽然高师声乐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对教材使用不当的问题.一方面,教材的功能和培养目标之间严重脱节,声乐曲目无法承担起实施教学目标的作用;另一方面,高师声乐教学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师范教育,但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协调;另外,教学时限和教材使用之间也严重失衡.

(四)教师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教师角色定位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现阶段,要求正确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应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之上,但是在众多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仍然扮演着传统意义上施教者的角色,学生还只是被动地去接受,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声乐核心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地位转变的挑战

(一)新时期高师声乐课程对教师地位的影响

新时期之下,高师声乐课程对教师地位产生了如下的影响:

一方面,新课程理论更新对教师地位的影响.新课程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其认为人的认知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实现主动构建的,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学生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自己认知结构建构的决定者,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另一方面,课程环境变化对教师地位的影响.与传统课程相比较而言,新时期下高师声乐核心课程在理念、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所具有的责任和使命,摆脱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创新.

(二)高师声乐核心课程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1.由施教者变为引导者

对于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设置而言,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其所针对的是传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教师则要开展自主探究和引导的教学方式,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传授者的具体作用和功能还是存在的,只是在教学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由独白者变为对话者

对于教学过程而言,其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互动,因此要求教师从原来单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形象中解脱出来,变成能够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沟通的对话者.在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扮演着知识权威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通常持有忽视的态度,使得学生处于“失语”的境地.因此,教师要将“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当作是和学生进行平等交往的场所.

3.由教学者变为研究者

在以往的教育研究当中,教师和理论工作者之间在职业活动的层面之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理论工作者所承担的是教育研究的工作,这种“分工”情况使得理论工作者和教师之间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淡化了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对于教师而言,其对日常的教学活动往往具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之上,同时还具有最为适宜的研究机会,因此教师要摆脱“教书匠”的角色,将自己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4.由课程执行者变为开发者

对于传统的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而言,其与教学之间是相互分离的,课程通常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等共同制定的,教师的地位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执行人员.但是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课程已经不再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使得教师要由原来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现在的开发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来对声乐核心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实现拓宽和加深.

二、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

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实际上就是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转变,将以往的“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教者,而是知识者、辅导者、咨询者的身份,用“启发”和“善诱”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掌握到学习的主动权.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提高

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实现“教转导”的地位转变,首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我教育意识,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自己只是引导者的角色.

但是,教师在将自身转变为对话者的地位的时候,需要对以下几点加以注意:一是认为交谈即是对话.对话一定要通过交谈,但交谈不一定是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指的是各方内心世界的敞开,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二是认为对话越多越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否则就会走向形式主义.三是避免认为对话的目的就是取得一致同意.

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实际上指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自主学习和调整,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意识进行不断的调整,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教育观念进行必要的反思.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教师“教与导”地位的转变,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到了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作用,使得教师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变革,进而使得教师不断的进行角色认知和学习.

(二)加强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与导”地位转变的实现路径还体现在加强对声乐教师的培训上,指的是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一种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对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实现充分的利用,坚持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培训活动,其是促进教师地位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声乐教师进行培训,其中主要包括了诊断、对策、计划、实施、反思等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三方面:1.在新角色和地位的挑战之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是否发生了改变?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需要何种改进?2.教师地位的转变是否导致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其转变的程度如何?3.教师为了适应新的地位,在此过程中需要什么?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些什么?

对于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其实际上是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平等”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融洽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内容.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以及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想在其中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还应该对其利用教学辅助手段等技能加以培训.

(三)教材和曲目的合理选择

对于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师“教转导”地位转变的路径还体现在对教材内容和曲目的合理选择之上,“导”是一个根本,教材的调整就会有针对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曲目的内容、音乐特点、适用声部等,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歌唱声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在对声乐曲目教材进行选用的时候,应以适时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歌唱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艺术修养等为原则,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学生歌唱发声的长处和短处选择教材曲目

教学曲目的选择应该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歌唱发声的优势,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歌唱中存在的发声问题,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的高声区发声较虚、中声区声带闭合着力情况较为良好的时候,应选用旋律多在中低音区,且旋律线缓缓上行的教材曲目,如《祖国之爱》.当学生的中声区发声较虚,高声区字、声、气配合协调良好的情况之下,为了发挥学生在高声区的优势,应选用旋律多在高声区进行的教材曲目,如《妈妈教我一支歌》.

2.选择有利于学生技艺提高的教材曲目

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引导者地位的构建还应该选择有利于学生技能提高的曲目.通常情况下,选择略低于学生现阶段演唱程度的曲目,其实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巩固和运用已学的方法去表现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选择略高于学生现阶段演唱程度的教材曲目,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演唱的潜力,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3.随教学进度控制和扩大教材曲目

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对教材曲目的选择上还应该以实际的教学进度对其进行控制,教师需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技术训练和风格表现等声乐学习内容进行设计,选择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例如初学阶段,由于学生还处于原始的“自然模仿”的状态,因此可以以练声为主.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路径还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之上,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自主的进行学习,应坚持以下两点原则:

其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认真的分析,例如学生的声音条件、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之上注重特殊性,使得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其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声乐训练的过程而言,其实际上是对人体乐器进行塑造的一个过程,人体这一特殊乐器需要依靠大脑对各个器官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实现逐步完善的,需要经过多年科学、系统、规范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对以下几点内容加以注意:

1.气息的控制能力,其指的是歌唱时气息的运用能力.在初始阶段当中,教师可以强调单纯的呼吸练习,例如闻花式吸气、弹唇练呼吸、惊喜式吸气、哼鸣等,使得学生的腹肌变得更有力,横隔膜更有弹性.

2.声音共鸣能力.要想得到有充分共鸣的声音,必须先做打开腔体练习,例如用抬头的方法张嘴、鼻腔打开练习、喉咙打开练习、胸腔打开练习等,对于学生懂得声音如何走向予以有效的指导,最终释放出所需要的有共鸣的声音.

3.咬字、吐字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将汉字分为三个部分:字头、字腹和字尾.在歌唱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做到字头干净利落、字腹饱满、字尾轻收,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例如“船”字应该拼成chuan,一些学生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会没有收字尾n.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课程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学科,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对于高师声乐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上从高师声乐核心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着手,对教师地位转变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实现了重点阐述,共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在我国教育领域实现不断发展的同时,高师教学也随之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就声乐核心课程而言,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授课形式和教学模式单一、忽视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导致实践教学薄弱、盲目使用教材、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等问题.

(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其中的各种关系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和地位正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教师地位所面临的挑战体现在:1.由施教者变为引导者;2.由独白者变为对话者;3.由教学者变为研究者;4.由课程执行者变为开发者.

(三)高师声乐核心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转导”的地位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对传统的教师角色实现全面的否定,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实现更新,树立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之上,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燕,高师声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理论),2008,(10):153 -154.

[2]吉钰梅,新课标视阈下高师声乐教改与创新探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65 -167.

[3]徐淑云.高师声乐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思考——以声乐教学法为例[J].歌唱艺术,2013,(02):22-25.

[4]徐淑云,姜晓菲,李秀敏,关于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声乐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歌唱世界,2015,(03):19-22.

[5]陈立红,高师音乐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初探——从歌唱艺术语言基本技巧课教学实践谈起[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3):96-99.

[6]侯延爽.西南地区高师音乐培养目标优化方案——以西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为依托[J].黑河学院学报,2011,(06):69-74.

[7]何丽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荆晶.以俄罗斯声乐教学为例探索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发展途径[D].辽宁师范大学,2010.

[9]侯延爽.西南地区高师音乐培养目标优化方案——以西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为依托[J].黑河学院学报,2011,(06):69-74.

[10]项琳.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师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以音乐专业为例[A].2011年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1(3).

作者简介:

张艳(1985-),江西宜春人,硕士,南昌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本文汇总,该文是大学硕士与课程设置本科课程设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转导和地位转变和课程设置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基于四结合教学模式的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评价策略 □桂林师范高……专科学校 刘利敏【摘 要】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基于“四结合”教学模式提出高师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评价策略 【关键词】高师 中国.

2、 高师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优化 【摘 要】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要从内而外的进行教学整合和优化,保持传统舞蹈课程的优势性,挖掘潜在课程内容的价值,使高师院校舞蹈教学的效果得到突显,为高师院校舞蹈人才艺术实践和就业提供指导和保障 【关键词.

3、 芬兰职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征与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芬两国教育交流的增强,芬兰的职业教师教育对我国职业教师教育也持续产生着影响 当前芬兰职业教师教育项目,其课程设置采取分模块授课,按照导师制……多种形式改进学习模式的指导,重视现代教育技.

4、 高师声乐教学方式改革和以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为核心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多元化文化发展进程中 在文化全球化影响进程中,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也相互交融 民族唱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重要一部分,对我国传统文化.

5、 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摘要美声唱法代表了西方的现代文明,而民族声乐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唱歌方面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两种歌唱方式的相互融合必将为观众带来更高水平的精神享受 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唱法和.

6、 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 摘要高师卓越教师培养中需要澄清几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定位职前阶段的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二是职前阶段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如何实现职前阶段卓越教师培养目标 本研究尝试从理论视角对这些问题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