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期刊 关于教学资源的文献综述 美术课堂事件生成教学资源论文 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课程设计论文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发表的流程

有关教学资源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地方古代诗歌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教学资源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4

地方古代诗歌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该文是教学资源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诗歌和教学和资源类论文范例.

各地古代诗歌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开发利用这些古代诗歌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掌握地域文化,进一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以巴渝古代诗歌为例,巴渝古诗产生于秀美的巴山渝水,虽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中并不引人瞩目,但却是中国古代诗歌有机组成部分.

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对古代巴渝诗等地方古代诗歌的语文资源开发利用极具积极意义.

历史中的诗人、文学史中的诗歌,学生如同雾里看花,总隔一层.囿于时间限制和地域阻隔,古代诗词等文学似乎离学生很远.而地方本土古代诗歌所记叙地名为学生熟悉地名,所描写之景为学生日常所见之景,所抒发情感为学生领悟之情感.以巴渝古代诗歌为例,“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面对巴渝三峡之景的人生体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更是李商隐客居渝州的心境.学生对这类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古代诗歌诗人的了解、学习,形成共鸣,文学鉴赏能力大有提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地方本土古代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以古巴渝诗为例,透过古巴渝诗及其背后的文人故事,学生可知晓别样的文化巴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过渝州,渡长江,便于重庆涪陵留下“李渡”镇名.了解学习地方古代诗歌,利于学生探索并继承诗歌背后的传统文化.

古代诗人或游览各地、或贬谪他乡,行踪贯穿中国东西南北,在各地留下或多或少的诗歌.以巴渝古代诗歌为例,产生于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巴渝,无疑是历史文化中一大瑰宝.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发利用地方古代诗歌.

一、立足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成是新课改一大重点.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确定,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古代巴渝诗是创作于重庆的诗歌或有重庆地方因子的诗歌.它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部分,又独具地方特色.在国家大力提倡“校本课程”背景下,把“古代巴渝诗”纳入校本课程研究范畴,是极具创设性的课程开发方式.

古代巴渝诗的缘起、发展、兴盛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大体一致.巴渝诗上溯至周武王时代.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众多诗人入渝、过渝,使巴渝诗达到鼎盛.宋代依旧有大量巴渝诗出现.元明清逐渐回落.

结合古代巴渝诗发展脉络,笔者开发“巴渝诗学”校本课程.课程分为“概述”“唐前巴渝诗”“唐代巴渝诗”“宋代巴渝诗”“元明清巴渝诗”五部分,侧重“唐代巴渝诗”.“唐代巴渝诗”又侧重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远(唐代巴渝本土诗人)等著名诗人在巴地创作的诗歌.具体教学中,结合诗人行踪,或分析诗歌意境、或探讨文学原型、或考证创作地点、或探析古巴地风俗,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不一而足,关键在于以地方古诗为内容,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为目标.

二、结合教材教学,补充关联内容

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还原文学的生活之美,在现实生活中体悟语文之美.在日常教学中,可补充与本地域相关的语文素材.

巴渝诗歌极为丰富,诗文不乏精品.教学诗歌艺术手法,可举产生于巴渝之地的诗句.如象征手法,可举白居易贬谪忠州二年的《木莲花》之例,“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教根生乱石间.几度欲移移不得,天叫抛掷在深山”.以木莲花之处境,刻画作者不为重用的无奈.

清人王士祯《渝州夜泊》首联“涂山斜月落,巴国曙鸡鸣”、尾联“不寐闻猿啸,迢迢入峡声”.“涂山”即为重庆长江边南岸区南山,因上有夏禹涂后祠而得名.诗人夜泊重庆城外,远眺涂山月落,由景而生旅途愁思.同样讲解“借景抒情”“羁旅愁思”,引入古巴渝诗歌,生活、环境之诗意便荡漾在学生心灵深处.

《蜀道难》教学可补充明朝刘基《蜀国弦》.其《蜀国弦(其六)》“瞿塘喷浪翻九渊,倒泻柳泉喧木杪”,类似李白诗“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蜀地水之喧腾,也体现蜀地山之险峻.杜甫于三峡夔州(今奉节)有《秋兴八首》,再补充其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此四句或写于忠州到云安(今云阳)的舟行途中.空阔原野、长江流逝,给学生以贴近生活体悟的美感.《琵琶行》教学不仅可补充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颖师弹琴》,还可补充杜甫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的《听杨氏歌》.其中“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等亦写出音乐之美的诗句.

被贬谪的白居易离开浔阳至巴地为官,写下《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诗歌对同在巴地为官的万州刺史杨归厚谈及忠州风土,“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反映巴渝气候和地形特点.同时代的刘禹锡,写下的《别夔州官吏》“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更展现古代巴楚之地的“巫文化”特征.这些诗句有文学色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便于学生了解古代民俗文化.

三、设置鉴赏题型,训练鉴赏能力

巴渝诗具有鲜明的巴渝地方色彩,其本质依旧是诗.考试中,可命制巴渝诗一类鉴赏题目,以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以下为《秋日巴中旅行》的鉴赏命题.

秋日巴中旅行/王廷相

巴中秋气早,行客已凄凄.

江险深三峡,云寒暗五溪.

中原无雁至,异国足猿啼.

况近乌蛮塞,连年尚鼓声.

注释:王廷相,明文坛“前七子”之一,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首句与题目呼应,“巴中”写作者旅行地点,“秋气”暗含季节,“早”体现行旅时间之早.

B.首联动静结合,写秋天衰飒寒气之静与行人远行之动,景与人渲染出巴地秋天悲凉氛围.

C.颔联“中原”与“异国”相对,能寄书的雁不能到达此地,巴地猿声四起,写出作者旅行异地的思乡之情.

D.尾联写巴地地处边地,地理接近“乌蛮塞”,战争频繁,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巨大损失和威胁.

E.全诗借巴东秋景抒发作者羁旅之愁,尾联以对国家的忧虑结尾全诗,将个人之愁与家国之思联系于一体.

(2)颈联“深”与“暗”用词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地方古代诗歌是地方文化的代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语文课程价值.学生生于斯,长于此.合理开发利用各地方古代诗歌语文资源,对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掌握地域文化、进而培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兴趣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章创生,范时勇,何洋.重庆掌故[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3:156.

[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翟明刚.三峡诗学[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6.12:336.

[4]熊宪光,王广福,宁登国.巴渝诗词歌赋[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03(1):3.

[5]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99.09(5):1228.

[6]熊宪光,王广福,宁登国.巴渝诗词歌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03(1):172.

胡天宇,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本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诗歌和教学和资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学资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资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材家国情怀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策略 吕蜀鄂、薛维峰(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 湖北 巴东444309)【摘要】中学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是“授业”,还包括“传道”,这里的&ldqu.

2、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刍论 摘要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有力保障 有效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从保证课程资源三要素的协调、利用好校园文化、运用好校外资源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

3、 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8 050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网络资源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网络技术已经变成老师进.

4、 诗歌鉴赏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摘要】诗歌鉴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 诗歌鉴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润泽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有人生美好的梦想,并瞄准目标努力奋进 因此,诗歌鉴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

5、 影视资源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资源逐渐发生了变化 影视资料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资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运用,不仅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教学资源的与时俱进,帮助教.

6、 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应对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样的 新课标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