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工程经济论文 价值工程期刊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环境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逆向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专科论文格式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论文 工程管理课程论文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工程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超级工程震撼亮相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工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超级工程震撼亮相,该文是工程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和港珠澳大桥和正式通车和震撼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一桥飞架伶仃洋,从此天堑变通途.10月24日,历经十余年研究论证与施工建设之后,我国又一项世界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可谓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

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

作为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这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包括上千吨重的桥墩、桥身和100多米高的桥塔,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

“我们采用了当前世界上最好的高性能环氧钢筋、不锈钢筋、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合理的结构、工厂化制造等,集目前国内国际最好的耐久性技术,来保证港珠澳大桥达到120年的使用标准,这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自豪不已.

冠绝全球的跨度是如何做到的?

港珠澳大桥名虽为“桥”,实际却是一项集桥、岛、隧为一体的庞大工程.为保证伶仃洋水域30万吨级通航能力,需在海中筑起两座人工岛,两座岛间以长达6.7公里的隧道连接.沉管隧道内,车辆可畅行无阻;隧道上方,30万吨油轮可满载通航.

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此后近9年时间,面对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建设者们先后解决了海中快速成岛、隧道基础处理与沉降控制、隧道管节沉放对接等诸多难题.在海中建设人工岛,传统办法是抛石填海、围堤筑岛,然而这一办法在港珠澳大桥却不适用——一来工期长,二来会对海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老路走不通,那就闯出一条新路来!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提出前无古人的方案——“超大直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先在工厂里预制出高50米、重500多吨的巨型钢圆筒,然后运至海上,用大型机械将其“钉”进海底,形成人工岛围护结构.

2011年5月15日,起重船吊着振沉系统和第一根钢圆筒,精准定位,完成入泥自沉.一根、两根、三根……几个月后,120个钢圆筒如定海神针般直插海底,东、西两座人工岛“拔海而起”.

2013年5月2日,历经96小时搬运、施工,首节沉管与人工岛上的管节对接完毕.整整4年之后,最终接头沉放完毕,对接精度达毫米级,又创下一项世界之最.

在桥梁工程环节,通航孔桥钢塔制造突破传统工艺模式,开发了适应不同焊接工况的自动化焊接设备,实现了“装配、无损吊装、无损翻身”.主体工程22.9公里的桥梁,桥面铺装规模达70万平方米,其中50万平方米为钢桥面,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钢桥面铺装工程.项目人员创新了铺装方案,创建了世界一流的集料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参建单位相继研发出深水碎石整平船、80米深度挤密砂桩、4000吨超大型龙门吊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装备.

超级工程铸就中国品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告诉记者,大桥项目涉及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白海豚、防洪、防台风和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建设难题,但在启动之初,各方就树立下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在设计、施工、管理、发展等方面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先进的理念.

120年!为满足港珠澳大桥对设计寿命的要求,项目人员将全寿命周期规划的理念贯穿始终:采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高的建设标准,建成后能抗8级地震、16级台风;技术标准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全球采购世界顶级材料;为应对高温、高湿和高盐环境,在防水、防锈、防腐等工序上极为考究……

面对环境保护、安全风险、海上通航以及紧张工期的重重压力,建设者们将海上通道项目分解为大型化构件,在陆地工厂批量生产好后,再利用大型设备进行海上运输、安装,整个工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成为工程建设史上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大桥建设会否影响海洋生态,影响中华白海豚生存?项目启动之初,一些人提出了疑问.事实胜于雄辩.如今,伶仃洋的白海豚种群数量从1000多头增加到了2000多头,实现了海洋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这背后,是一系列暖心的付出——项目可研阶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中华白海豚保护等专题研究;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在每年4—8月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疏浚、开挖,避免集中、高强度施工;未来营运期,核心区污水还将实现零排放.

岛隧工程,全球首创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首创了外海深插超大直径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仅用了221天就完成两岛筑岛,缩短工期超过2年,还实现了绿色施工.如果采用传统的抛石填海、围堤筑岛技术,工期长达3年,会对周边环境及航道产生极大影响.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这些管节在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课题研究负责人徐国平介绍,在水下近50米建设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也被视为“技术禁区”.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是世界首例深埋沉管.“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的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出现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徐国平说,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沉管隧道建成后,会不会渗水是成败的关键.因为33个管节之间有大接头,每个管节又有7个小接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剪力键的结构、止水材料的性能以及地震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隧道漏水.”徐国平说,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他们与多个单位合作攻关,就连制作止水带的材料也用了两年多时间自主研发.“国外类似沉管接头的正常漏水率是5%—10%,半刚性结构改善了沉管结构的防水性能,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首次做到了无一处漏水.”

“中国力量”铸就海上长城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正面直击珠三角.港珠澳大桥上,实测风速最高超过每秒55米.强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大桥主体结构、岛上房建及收费站结构、交通工程附属设施均未受损,人工岛上建筑的窗户玻璃没有一扇破裂.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说,台风如同一次次“超大规模的全尺模型风洞试验”,充分验证了港珠澳大桥代表的中国桥梁建设的高超技艺和雄厚实力.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

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和其他跨海大桥不同,港珠澳大桥是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出来的.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撑.去年5月2日,经过10余小时吊装,重约6000吨的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数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不愧是“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摘自10月25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适合港珠澳大桥和正式通车和震撼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工程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出席开通仪式并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 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代表党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

2、 1200亿元!建港珠澳大桥的钱从何而来? 港珠澳大桥深调研秋天和煦的阳光铺撒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傲然屹立 前不久,这一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正式通车 作为“一国两制”制度下第一个涉及内地及港.

3、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科技智慧 港珠澳大桥拥有专利400项之多,涵盖了当今世界多项尖端科技,体现在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上,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技支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4、 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很多小事,比如大家每天都要重复的动作,戴安全帽、戴安全护具、不能够随手往大海里面扔东西,…………,都要打分,定岗定编地派人死盯,绝对不会对任何人哪怕是再大的领导网开一面 拍没拍过桌子火星撞地球啊!英雄.

5、 港珠澳大桥 2018 年投入使用所在地中国主要荣誉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最长沉管海底隧道总设计师孟凡超港珠澳大桥,这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全长55 公里,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

6、 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通行开创湾区新局面 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 送別金秋10 月,進入11 月,相續迎來萬聖節、追思節,及冬至日 踩著時令的節拍蹣跚而行,感受落葉翩躚飛舞,感受清風飄逸,感受生命鏡像中的時時刻刻 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藍天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