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化资本论文学经典的建构pdf 资本论学术论文2000字 资本论论文格式 读资本论有感论文 资本论的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参考文献

资本论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试析《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资本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1

试析《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本文是资本论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资本论》和完善程度和试析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册)是完成的著作,第二卷(含第二、第三册)和第三卷(第四册)是马克思留下大量手稿的未完成的著作.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含第二、第三册)的手稿经恩格斯的编辑加工以完成形态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出版.经过考茨基和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的工作,《资本论》第四册的草稿成为正式出版物.按照三卷四册的原有计划,《资本论》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从出版与否、编辑加工、版次多少、外文译本和手稿质量等角度分析,《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第一卷最为完善,其完善程度远远优于其他各卷;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完善程度大致相当,第二卷略优于第三卷;《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的完善程度较低.研读《资本论》,必须注意到《资本论》各卷完善程度的差距.

关键词:《资本论》;完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作,但这部著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如《资本论》的作者是马克思,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资本论》是一部完成的著作,还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有无差别?等等.本文仅就《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谈点看法,兼及其他问题.

撰写一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著作是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萌生的夙愿.1857年,马克思在多年思考、研究、积累和积淀的基础上,计划撰写一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部问题,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从1857年秋天开始到1858年5月,马克思写下了一部篇幅巨大的经济学手稿,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58年8月至10月,马克思依据手稿的部分内容整理加工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于1859年出版,并打算以分册形式继续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容涉及“1资本;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1]131在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的过程中,马克思写下了篇幅巨大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正是在这一手稿写作了大约30印张之后,马克思在1862年12月28日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提出以《资本论》为标题,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名称只作为副标题单独出版所稿的计划.1863年8月,马克思开始写作《资本论》理论部分各册的手稿,大约到1865年年底初步完成.马克思从准备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资本章”到《资本论》一、二、三、四册手稿的初步形成用了六年多时间.1865年7月31日,马克思告诉恩格斯:“再写三章就可以结束理论部分(前三册).然后还得写第四册,即历史文献部分;对我来说这是最容易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在前三册中解决了,最后这一册大半是以历史的形式重述一遍.”[1]196马克思曾对恩格斯说,《资本论》的“手稿虽已完成,但它现在的篇幅十分庞大,除我以外,任何人甚至连你在内都不能编纂出版”.[1]201马克思从1866年1月1日开始誊写和润色《资本论》的手稿.在为出版《资本论》整理手稿时,马克思最终形成了《资本论》三卷四册的结构.“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 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册 理论史.第一卷包括头两册.我想把第三册编作第二卷,第四册编作第三卷.”[1]2041867年3月27日,马克思正式完成的、提交出版社的“书名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卷包括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1]209此时,马克思已经修正了以前的计划,决定第一卷包括第一册,把第二、第三册编为第二卷,第四册编为第三卷,并准备在1867年的“夏季准备第二卷的付印工作,在冬季准备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的付印工作”.[1]211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对第一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于1872年出版了第二版,还仔细修订了由约瑟夫·鲁瓦翻译的法文译稿,由法国莫里斯·拉沙特尔于1872—1875年出版.与此同时,马克思继续从事《资本论》第二册、第三册手稿的写作和雕琢,一直奋战到1882年.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资本论》在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一册),未能出版第二卷(含第二、第三册)和第三卷(第四册),留下了《资本论》第二、第三、第四册的大量手稿.对于马克思而言,《资本论》第一卷是完成的著作,正如恩格斯所说,第一卷“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整体,并且20年来一直被当做一部独立的著作”,[2]33-34而第二卷(含第二、第三册)、第三卷(第四册)则是以草稿形式存在的未完成的著作.马克思自己视为“一个艺术的整体”[1]196的三卷四册《资本论》在他生前没有完整地以理论+历史的结构呈现在世人面前.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改变了马克思原先把第二册和第三册编为第二卷的计划,决定把第二册编为第二卷,第三册编为第三卷,理论史编为第四卷.恩格斯极其认真地编辑马克思的遗稿,于1885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资本论》第二卷编辑工作完成后,恩格斯立即着手辨认和口授第三册的手稿,并结合马克思逝世后的新的经济现象补写了某些片断,历时10年,于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并说只要有可能,就着手去编“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史”.[3]12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出版,使《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以一个完成的完整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部分地实现了马克思《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的理想.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第三册手稿的编辑加工,使他和马克思一起成为《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共同的作者.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整理了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历史部分,作了不少删改和变动,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于1905—1911年出版了《资本论》第四册的手稿.1954—1961年,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按《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历史部分的原来次序分三册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的出版,使恩格斯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四册计划修正形成的《资本论》四卷四册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出齐,使《资本论》理论+历史的大结构得到了初步体现,使《资本论》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以有所缺憾的形式存世.

研究一部著作的完善程度,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从被研究的《资本论》的实际情况出发,本文从著作的出版与否、编辑加工、版次多少、外文译本和手稿质量等角度分析《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

赵学清:试析《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

(一)从出版与否的角度看《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

《资本论》不同卷次的成熟程度首先可以从其出版与否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般而言,严谨的作者只会把成熟的完善的书稿出版,没有成熟的书稿还会继续打磨和雕琢,一直到成熟出版.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非常谨严,在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写作和加工上一丝不苟,不到自己满意时决不轻易示人.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时,有1857—1858年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作为基础,但他还是“仔细加工”[1]140后再进入“定稿过程”,[1]138他曾戏称,他提供给出版社的是“头等商品”.[1]138在写作“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1]152开始“真正的战斗”

[1]147的第二分册第三章《资本》时,马克思过于谨严的写作态度使得书稿的出版一再拖延.这个拖延的主要原因是他自己对所写东西的不满意,这个拖延的结果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最终转向了《资本论》的写作.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这样评价自己,“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1]158-159他说,在写作过程中,每当新发现一本有关的书未读,“我的理论良心不允许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下去”;

[1]137每当他“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极其新鲜的东西”,[1]161就要消费到理论的生产上;每当一些必要的资料没有得到,在没有弄清和得到这些详细情况之前,他就无法着手有关写作事宜;每当一些经济现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就重新加以研究,“消费”到自己的著作中去;每当多年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些题目在清算它们的时候,“总是又出现新的方面,引起新的考虑”;[1]123“每当他的健康状况使他不能继续进行这一工作时,他总是为此而感到很难过”;[1]466“在他没有完全弄清这一理论的所有结论以前,他坚决拒绝发表关于这一结论的任何材料”;[1]548他不能下决心在一个完整的东西还没有摆在自己面前时,就送出任何一部分,[1]196等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使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4]4正是如此谨严的创作态度,再加上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和身体健康等原因,使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在第一分册出版后8年才得以问世,使《资本论》的第二、第三两卷“仍然处于一切研究工作最初阶段所具有的那种初稿形式”[1]352而未能在其生前出版.恩格斯曾就第二卷的出版说过,“要不是有那么多美国和俄国的材料,第二卷早就印出来了.这种详细的研究工作使第二卷的进展耽误了许多年.他向来这样,总是要把直到最后一天的所有材料都搜集齐全”.[1]417

《资本论》的完善程度,就是作者马克思自己的“满意的程度”,就是马克思实现自己著述目的的程度.对于《资本论》第一卷,从马克思在书信中的表述看,他自己是非常满意的.他在致约翰……菲力浦·贝克尔的信中说,第一卷“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1]209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的书最好的地方”[1]225是指出了劳动的二重性和研究剩余价值时撇开了它的特殊形态;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1]239“作者的正面叙述”“直接丰富了科学”,[1]244以“一种完全新的方式,即用唯物主义方法”[1]244考察了实际的经济关系;“作者的倾向”是在“社会关系方面揭示出达尔文在自然史方面所确立的同一个逐渐变革的过程”;[1]244“作者的功绩”是指出了“甚至在现代经济关系伴随着直接的恐怖的后果的地方,也存在着潜在的进步”;[1]245《资本论》中有“三个崭新的要素”,[1]249即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劳动二重性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的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剥去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形式之后的唯物辩证法“是我的方法的特点”;[1]254等等.对马克思这样的非常谨严的思想家来说,《资本论》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就是他满意的表现;至于他在书信中对《资本论》第一卷的自我评价,则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自己著作的高度自信.

在校订《资本论》第一卷清样的过程中,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祝贺你,只是由于你把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放在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联系之中,因此完满地使这些问题变得简单和非常清楚.我还祝贺你,实际上出色地叙述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这个问题在这里第一次得到充分而又互相联系的叙述.”[1]223-224“理论部分很出色,剥夺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也很出色……关于剥夺者被剥夺的概括是非常光辉的.”[1]232而对于第二、三、四册尚未出版的手稿来说,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和已出版的第一卷相比,还没有达到使作者自己满意的程度,还处在不断进行、没有完成的加工过程之中.

从正式出版的著作和未出版的手稿的比较来看,已经正式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非常成熟,已经是一部完整的成熟的著作,而以手稿状态存在的《资本论》第二、三、四册则还不太完善,是未完成的著作,需要后人根据手稿完善程度的不同去继续加工.第一卷作为正式出版的著作,其完善程度远远优于以手稿形式存在的第二卷(第二、三册)和第三卷(第四册).

(二)从编辑加工的角度看《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

马克思在世时,曾对女儿杜西说过,要她和恩格斯“处理他的全部文稿,并关心出版那些应该出版的东西,特别是第二卷和一些数学著作”.[1]416马克思在生前就知道,万不得已时,手稿会由恩格斯“根据他的精神出版的”.[1]418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遗著处理人,在马克思逝世后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资本论》遗稿的处理任务.1883年4月2日,恩格斯在致彼德……拉甫罗维奇·拉甫罗夫的信中说:“我找到了《资本的流通》和第三册中《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的手稿,约一千页对开纸.”[1]413恩格斯“通看”了一遍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第二卷的大量手稿,认为“主要的东西已经有了”,[1]413“首先要出版《资本论》第二卷”.[1]414

在整理第二卷手稿时,恩格斯首先确定的是编辑加工的原则.他认为,“特别重要的是,我所出的应当是马克思的真正著作”.[1]426“使本书既成为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编者的著作.”[4]3

其次,是文稿的选择.恩格斯说:“我尽可能把我的工作限制在单纯选择各种文稿方面.”[4]9马克思“留下的文稿很多,多半带有片断性质”.[4]3前文说过,马克思留下了第二册完整程度不等、写作时间不同、完善程度不一的17个文稿和2个札记.其中1870年写作的第Ⅱ稿,“是第二册的唯一相当完整的文稿”,[4]7马克思在他的供最后修订时参考的笔记中说得很清楚:“第二个文稿必须作为基础.”[4]7在选择第二册的文稿时,恩格斯在充分弄清文稿情况的基础上,以第二个文稿作为基础,“把最后的文稿作为根据,并参照了以前的文稿”.[4]9在第一和第三篇出现了实际的困难的时候,他也“总是设法完全根据作者的精神去解决这些困难”.[4]9从第二卷刊印稿看,恩格斯主要选择了第Ⅱ、Ⅳ、Ⅴ、Ⅵ、Ⅶ、Ⅷ稿的内容和读书摘 要中的一个注.

再次是篇章的划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中,马克思用的是章节结构,分为六章22节,后来听从恩格斯的建议在第二版中改为篇章结构,分为七篇25章.在第二册手稿中,《资本的流通过程》的内容分为三章11节.恩格斯在编辑加工第二卷的过程中,按照马克思的提示,以1870年第Ⅱ稿中的计划作为确定篇章结构的基础,采用了与第一卷相统一的篇章结构,将手稿中的三章改为三篇,并将原来三章下的11节扩编为21章.根据马克思手稿的理论阐述和编辑稿的结构划分,恩格斯拟定了第二卷大多数章节的标题.

又次是文稿的加工.在编辑原则、文稿选择和篇章结构确定后,大量的工作是对初稿的“全部加工”.[1]439第二册“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 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辞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页的英文.这是按照作者当时头脑中发挥的思想的原样写下来的.有些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部分只是作了一些提示.用做例解的事实材料搜集了,可是几乎没有分类,更谈不上加工整理了.在有些章的结尾,由于急于要转入下一章,往往只写下几个不连贯的句子,表示这里的阐述还不完全”.[4]3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恩格斯“在文体上,仅仅改动了马克思自己也会改动的地方,只是在绝对必要而且意思不会引起怀疑的地方,才加进几句解释性的话和承上启下的字句.意思上只要略有疑难的句子,我就宁愿原封不动地编入.我所改写和插入的文句,总共还不到10个印刷页,而且只是形式上的改动”.[4]3-4有的专家根据MEGAⅡ发表的第二册手稿比对第二卷刊印稿发现,恩格斯在文字上的修改几乎每页都有.据发表恩格斯第二卷编辑稿的MEGAⅡ∕12的主要编者的统计,恩格斯在第二卷中对马克思手稿的修改大约有5000处,并在该卷的“文本差异一览表”中一一作了例举.①总起来看,由于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第二册的文稿比较多,主要的东西已经有了,有的文稿还相当完整,所以,恩格斯对第二册的编辑加工进展得比较顺利,从发现第二册手稿到第二卷整理完毕仅用了一年多时间.

恩格斯原来是按马克思的计划,把第二、三册作为第二卷一起整理的,到1884年3月31日,恩格斯在给劳拉·拉法格的信中写道:“我已和迈斯纳商定,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先单独出版.”[1]430-431这就修改了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编为第二卷的计划,由三卷四册结构修改为四卷四册结构.随着第二册手稿的编辑完成,恩格斯紧接着进行第三册手稿的整理加工.恩格斯编辑第二册时确定的编辑原则等同样贯彻在第三册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写于1865年的第三册主要手稿马克思只分为七章,每章节数不多,有的还没有标题.恩格斯以马克思的分章为基础,把第三卷分为七篇.七篇的最初轮廓是,“1,一般利润率.2,平均利润率.3,利润率趋向下降.4,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5,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信用.6,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7,各种收入:利润,地租,工资”.② 恩格斯确定了第三卷的篇的划分后,接着把每一篇划分为若干章.他利用了马克思原稿中各章下属的为数不多的点,并从手稿正文的内容出发增加了一些点,划分了52章,绝大部分分章和各章的命名工作都是恩格斯做的.

①参阅[日]大村泉:《〈资本论〉第二卷历史考证版的意义》,《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5期.

②参阅郑锦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7卷,第498页,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③参阅《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461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有了第二册的文稿整理经验,第三册手稿的整理一开始进展得比较顺利.1865年6月3日,恩格斯在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尔格的信中写道,第三册的工作进展很快,口授誊清的稿子已经过半,打算再用近四个月的时间结束第一阶段的工作,然后开始真正的校订工作.但恩格斯也发现,第三册的工作离结束还很远,因为最重要的几章写得很乱.③到1885年11月13日,恩格斯已经初步把原稿誊写清楚.他说,原稿的四分之三几乎都可以按现在这个样子拿去出版,而最后的四分之一还要花费大量的劳动.“需要花不少功夫”的是“关于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那一章、关于银行资本的那一章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关于地租的那一章”.[5]555

为了使马克思断断续续写作的第三册手稿变成“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恩格斯在加工过程中有时不得不改变研究问题的次序.如,在第三册的手稿第一章的名称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恩格斯利用了这一章的开头部分和1865年主要的手稿,把这一章列为第一篇,并给它加上标题《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使之更符合第三册第一篇的内容.马克思的手稿是从以数学方法计算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比例开始的,而要说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首先必须说明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表现为成本加平均利润.恩格斯把分散在手稿各处的马克思的有关笔记和论点归拢起来,按照应有的联系加进自己的语句和段落,编成第一章,把它命名为《成本和利润》.然后,恩格斯从马克思的手稿中分出了第二章的正文并加了标题.请他的好朋友数学家穆尔对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关系的一本笔记本的内容进行加工,在此基础上编成了第三章.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暂时搁在一边,准备用一章来专门研究.对于这只有一个标题的章,恩格斯亲自执笔补写了第四章.

“主要的困难在第五篇……这一篇不但没有现成的草稿,甚至没有一个可以按照其轮廓来加以充实的纲要,只不过是开了一个头,不少地方只是一堆未经整理的笔记、评述和摘录的资料.”[3]8-9恩格斯起初试图把空白补齐,对只有提示的片断进行加工,使这一篇至少可以接近于作者原来打算写成的那个样子.但恩格斯试了三次都没有成功.最后,恩格斯在仔细地研究马克思留下的材料后,把一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分开,并把它们按彼此间的内部联系的连贯性进行安排,“尽可能限于整理现有的材料,只作一些必不可少的补充”,[3]9大量为收集资料而编入笔记本的摘录被整理加工,和有意识撰写的正文交替编入了第五篇.根据日本学者大谷祯之介的考证,仅在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三卷的25章至35章间,来自摘录笔记本的内容就有,25章的后四分之三部分、26章、33章、34章和35章.[6]28-29

第六篇的级差地租的表格也耗费恩格斯大量的劳动,他为了把手稿里的计算搞得更加准确,不得不亲自编制表格.43章是专门研究在生产上涨的情况下级差地租Ⅱ形成的第三种情况的,这一章的内容有一半是恩格斯写的,仅在这一章恩格斯就插进了反映形成级差地租Ⅱ的一切情况的21个表格.

第三册的最后一章只有一个开头,没有写完.恩格斯认为,“在这一章,同地租、利润、工资这三大收入形式相适应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即土地所有者、资本家、雇佣工人,以及由他们的存在所必然产生的阶级斗争,应该当做资本主义时期的实际存在的结果加以论述.这种结论性的总结,马克思通常总要留到快付印的时候再作最后的加工,因为那时最新的历史事件会按照永不失效的规律性为他的理论阐述提供最恰当的现实例证”.[3]11

由于“第三册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3]4由于第三册的初稿有许多提示,马克思“留待以后阐述”;[3]7由于第三册手稿留有空白,“而且还没有完成”[1]489……因此作为“理论部分的终结”[3]3的第三册整理加工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尤其是论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关系、论银行和信用、论地租等篇章更是特别困难.恩格斯从1885年开始第三册的整理加工,到1894年,即他逝世前一年半才完成.“很困难的定稿工作”[1]462用了近10年时间.恩格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工作,集中精力刻不容缓地整理加工《资本论》第三册最困难的几篇.通过誊清手稿、确定篇章、挪动增删、勾连衔接、修改润色、最后定稿、校订清样等细致的工作,终于在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

恩格斯通过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第三卷,为马克思树立了一座宏伟的纪念碑,无意间他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镌刻在纪念碑上.经过恩格斯的整理加工,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第二、第三册遗稿以完成的著作《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形式出版,使《资本论》的理论部分三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马克思那里,《资本论》第二、第三册是以手稿形式存在的未完成的著作,在恩格斯这里,则是理论上统一、逻辑上严谨、语句上连贯的完成了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恩格斯为编辑出版第二、第三卷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但他非常谦虚地只是在扉页上印上恩格斯编的字样,心悦诚服地充当第二小提琴手.由于《资本论》第二、第三卷是《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论的逻辑的发展,其思路、大的结构和主要材料是马克思留下的,恩格斯只是根据《资本论》第二、第三册的手稿编辑加工出版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使马克思未完成的手稿具有了完成的著作的形式.虽然恩格斯可以和马克思一起被看作《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共同的作者,但恩格斯只是第二作者.

早在恩格斯紧张地整理第三卷手稿时,就考虑《资本论》第四卷手稿的整理问题.1889年1月28日,他曾致信考茨基,建议考茨基把《资本论》第四卷的手稿转写成易读的稿子,并把《剩余价值理论》的部分手稿交由考茨基辨认.恩格斯在完全有把握期望《资本论》第三卷的漫长的胎儿期终于要结束的时候,再度关心第四卷的问题.在1892年12月24日致考茨基的信中,他让考茨基把马克思的手稿连同整理好的部分带回,并说“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掌握第四卷的材料”.[1]5451895年3月,恩格斯曾计划开始《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辑工作,他在致劳拉·拉法格的信中说:“我将着手《资本论》第四卷的工作,卡尔·考茨基抄写的部分我要看一遍并加以校正,然后同杜西商量,让她继续这一工作.”[1]5841895年4月10日,恩格斯在致斯蒂凡·鲍威尔的信中,还说:“如果我能有机会把《资本论》第四卷也出版的话,您将在书中看到对于魁奈及其门人的功绩的更加详尽、更加充分的赞许.”[1]586可见,恩格斯始终把剩余价值理论史的手稿认定为《资本论》第四卷的手稿,在离世前不久他念兹在兹的仍是《资本论》第四卷的整理出版.在恩格斯那里,《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已经成为完成的著作,而第四卷仍然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一份手稿的未完成的著作.整理出版《资本论》第四卷是恩格斯未竟的愿望.

剩余价值理论史作为《资本论》这一“艺术的整体”的历史文献部分,马克思早在1862—1863年就写作了篇帙浩繁的初稿.剩余价值理论史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资本论》最先写作的部分,[1]352恩格斯非常看重它,视其为“一部批判性的巨著”.[1]431马克思在1895年写完《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册的手稿后,原打算继续加工《资本论》第四册即历史文献部分,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马克思留下的第四册的手稿是唯一的没有经过加工的、于1862—1863年写作的草稿.恩格斯原计划把这一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出版,但也未能如愿.恩格斯逝世前将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手稿交给了马克思的爱琳娜,后来剩余价值理论史的草稿又转交给考茨基.这部分草稿经考茨基的编辑整理,于1905—1910年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标题、《资本论》第四卷为副标题分三卷出版.考茨基没有按照恩格斯的计划,把《剩余价值理论》的手稿编为《资本论》第四卷,而是把它作为与《资本论》并立的独立的著作——《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四卷)》出版.虽然我们在副标题上还能看出《剩余价值学说史》同《资本论》的联系,但对一般读者而言,形成的印象是《资本论》只是一部理论部分三卷的著作,而没有理论史,不是一部理论加历史的四卷本的著作,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1954—1961年,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以马克思的原稿为依据译成俄文,基本上按原稿的顺序编为三册,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标题、《资本论》第四卷为副标题出版,但也未能消除《资本论》没有以理论+历史全四卷作为一个整体出版的遗憾.

无论是考茨基编辑的《剩余价值学说史》,还是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的《剩余价值理论》,都把《资本论》第四卷作为副标题,这就脱离了马克思《资本论》这一巨著原先设计理论+历史的结构.《资本论》理论+历史全四册结构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成为一个有缺憾的存在,没有实现马克思将剩余价值理论史单独出版为第三卷(第四册)的计划,也没有实现恩格斯将剩余价值理论史编为《资本论》第四卷(第四册)的计划.这两个版本仅仅是以草稿形式出版的著作,仍然以未完成的手稿形式出现,其完善程度与《资本论》第一卷相去甚远,和《资本论》第二、第三卷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三)从版次数量的角度看《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

《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还可以从各卷修订或再版的版次数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一部著作如果再版,可以改正初版的明显缺陷和印刷错误,提高其完善程度;一部著作如果修订再版,则可以对初版或上一版的结构、论点、论据等进行较大的修改,显著地提高其完善程度;一部著作如果多次修订出版,则可以持续地提高其完善程度.一般来说,多次修订再版的著作比没有再版或再版次数较少的著作完善程度要高些.就本文研究的对象来说,《资本论》各卷有不同的版次,因而在完善程度上必然存在差异.

《资本论》第一卷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一共有四个德文版本.从第一卷第一版1867年9月问世后,历经23年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1890年出版的德文第四版,即现在全世界通行的原文版本.还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校对清样时,马克思就已经考虑到修订出版第二版的问题.他在1867年8月24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说:“请把你的要求、批评、问题等等都写到信件上.这对我非常重要,因为我预期迟早会出第二版的.”[1]225在校对第一卷第一版清样过程中,恩格斯高度负责地对第一版提出他的见解,马克思也特别看重恩格斯的意见.恩格斯除了高度评价第一版的理论成就外,在1867年6月16日致马克思的信中认为,第一版关于价值形式的写作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没有多分一些小节和多加一些小标题,使这些抽象阐述的思路明显地表现出来.这一部分你应当用黑格尔的《全书》那样的方式来处理,分成简短的章节,用特有的标题来突出每一个辩证的转变并且尽可能把所有的附带的说明和例证用特殊的字体印出来.这样,看起来就可能有点像教科书,但是对广大读者来说要容易理解得多”.[1]213-214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意见给予了高度重视,于6月22日回信恩格斯介绍了他的处理情况.他说:“至于说到价值形式的阐述,那末我是既接受了你的建议,又没有接受你的建议,因为我想在这方面也采取辩证的态度.这就是说,第一,我写了一篇附录,把这个问题尽可能简单地和尽可能教科书式地加以叙述,第二,根据你的建议,把每一个阐述上的段落都变成章节等等,加上特有的小标题.我要在序言中告诉那些不懂辩证法的读者,要他们跳过x—y页而去读附录.”[1]215在6月27日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说:“为了使你看到,我在附录中是怎样准确地遵照你的建议做的,我这里把这一附录的结构——章节和标题等等——抄给你.”[1]220在8月23日致马克思的信中,恩格斯还对第一版的章节结构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意见.恩格斯说:“你怎么会把书的外部结构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第四章大约占了二百页,才只分四个部分,这四部分的标题是用普通字体加空排印的,很难找到.此外,思想进程经常被说明打断,而且所说明之点从未在说明的结尾加以总括,以致经常从一点的说明直接进入另一点的叙述.这使人非常疲倦,在没有密切注意的情况下,甚至会使人感到混乱.在这里题目分得更细一些,主要部分更强调一些是绝对合适的.”[1]224在1872年出版的第二版中,马克思考虑了恩格斯在这封信中提出的意见,对第一卷的篇章结构作了重大改动,第一版的六章22节改为第二版的七篇25章.第一版的六个章标题(除第五章标题稍有改动外)均上升为篇标题,原第五章第四节标题作了改动,并由节标题上升为篇标题,形成了七篇结构.第一版的22个节标题中,除1个上升为篇标题、少数几个仍作为节标题外,大部分节标题上升为章标题,还新增了一些章标题,形成了25章结构.除第一版有的节标题未作改动外,新增了49个节标题,有的节下还细分为小节,形成了第二版59节加23小节的结构.第二版对篇章结构的重大改动,使《资本论》第一卷的“篇目更加分明”,[2]14并在以后的第三、第四版中一直沿用.

关于内容,第二版也对初版进行了不小的修改.马克思在第二版跋中对最重要的修改作了以下说明:“第一章第一节更加科学而严密地从表现每个交换价值的等式的分析中引出了价值,而且明确地突出了在第一版中只是略略提到的价值实体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之间的联系.第一章第三节(价值形式)全部改写了,第一版的双重叙述就要求这样做.……第一章最后一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大部分修改了.第三章第一节(价值尺度)作了仔细的修改,因为在第一版中,考虑到《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已有的说明,这一节是写得不够细致的.第七章,特别是这一章的第二节,作了很大的修改.”[2]14至于“原文中局部的、往往只是修辞上的修改”[2]14全书各处都有.

对将来出第三版时要进行哪些最必要的修改,马克思曾在三个手稿中提出过明确的意见.这三个手稿是《〈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2版修改意见表》《〈资本论〉第1卷美国版编辑说明草稿》和《〈资本论〉第1卷美国版编辑说明》.1877年9月5日左尔格致信马克思,说他在美国找到了一个译者,打算将《资本论》第一卷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马克思在收到信后,立即投入对德文第二版进行最必要的修改和对照法文版的工作.他先把需要采用的法文版中的段落做上标记,再在德文第二版的自用本上作出标记,表明哪些地方应参阅法文版.还有一部分修改直接写在第二版的自用本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把这些修改集中起来,编成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2版修改意见表》,这是第一份手稿.然后,马克思为左尔格誊抄美国版编辑说明,但只抄了两页半就停止了,这份未完成的手稿是第二份手稿《〈资本论〉第1卷美国版编辑说明草稿》.接着马克思开始从头开始誊抄了一份完整的《〈资本论〉第1卷美国版编辑说明》,这就是第三份手稿.《〈资本论〉第1卷美国版编辑说明》除了只适合英文版的意见外,其余所列举的改动和《〈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2版修改意见表》绝大部分是一致的.《修改意见表》所列举的修改共122处,其中需要直接采用法文版的有68处,其余的是属于德文本身需要修改的地方.恩格斯在编辑出版第一卷第三版时,除了参照马克思的《修改意见表》外,还参照了马克思作了记号的法文版和德文第二版自用本.恩格斯基本上按照马克思的意见进行修改,但也有少数地方没有完全照办.第三版的修订主要有:关于从商品交换价值引出商品价值的论述修改得更加严密了;扩大了关于“生产劳动”的定义;大大充实了《工资的国民差异》这一章;对资本有机构成作出了全面科学的定义,用“积聚”和“集中”两个不同的术语明确区分了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对现代工业周期的变化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作了补充和修改;进一步增加了关于爱尔兰农村状况的材料;原始积累部分增加了银行、国债、税收制度所起的聚敛财富的巨大作用等内容,还增加了一些重要的注释.

在编辑出版第一卷第四版的过程中,恩格斯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根据再一次对照法文版和马克思的笔记,又把法文版的一些地方补充到德文原文中去;第二,补加了一些说明性的注释,特别是在那些由于历史情况的改变看来需要加注的地方;第三,参照《资本论》英文版,改正了原译自英文原著的引文的一些细小的笔误和不确切之处.重要的修改和增补有:把商品形态变化的论述补充得更全面了;补充了1867年以后的时期内英国工厂法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的情况;把所有权规律如何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论述补充得更充分了;对资本集中的作用作了更加充分的论述,在论述到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时,对最早论述这个问题的约翰·巴顿给予了应有的评价;增加了一个关于英美两国出现“托拉斯”的注释;增补了一个较长的评述英国工厂法的脚注;等等.把正文和注解最终确定下来的德文第四版,自1890年出版以来一直是全世界通用的标准的原文版本.经过长达23年前后一共四版的修改完善,《资本论》第一卷成为一部独立的完整的光辉的著作,完善程度极高.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出版于1885年7月,1893年出版了第二版.恩格斯在第二版序言中说:“这里印出的第二版,基本上是按第一版原样翻印的.印刷错误改正了,若干文体上不讲究的地方纠正了,若干短的、内容重复的段落删掉了.”[4]26虽然第二卷第二版基本上按第一版原样翻印,但它毕竟改正了印刷错误,纠正了若干文体上不讲究的地方,删掉了一些内容重复的段落,总体上比第一版有所前进.而《资本论》第三卷只出版了初版,作者马克思已经在第三卷出版的11年前逝世,《资本论》第三卷的编者也在初版后一年多时间就告别人世,因而《资本论》第三卷没有修订再版过,就像第二卷第二版那样的基本上按原样翻印也未有过.至于考茨基编辑的《剩余价值学说史》和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未由编者修订过.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本由作者马克思和战友恩格斯出过第一、二、三、四版,《资本论》第二卷由编者恩格斯出版过第一、二版,《资本论》第三卷以及仅以草稿面貌出版的《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只有初版.从版次多少的角度看,《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卷最完善,第二卷次之,第三卷又次之,第四卷的完善程度较低.

(四)从外文译本的角度看《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

一部著作的成熟程度还可以从其是否有外文译本、作者和编者是否校订过外文译本、外文译本对原文本的修订是否有推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资本论》有许多外文译本,但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仅出过第一卷的三个外文译本.《资本论》第一卷最早的外文译本是1872年出版的俄文本.俄文版的译者为俄国革命者洛帕廷和经济学家丹尼尔逊.洛帕廷翻译了第二至第五章,丹尼尔逊翻译了其余部分.在翻译过程中马克思经常和译者交换意见,马克思曾经给丹尼尔逊寄去勘误表,更正了误刊,说明了几处部分地涉及到内容的较为重要的改动.这些改动部分地被马克思吸收进《资本论》第二版中,对提高《资本论》第一卷的完善程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个外文译本是1872—1875年翻译出版的法文版.法文版为了方便地到达工人手中,采用分册出版的方式,一共有44个分册,每分册10个生丁,5个分册为一辑.法文版的译者是约瑟夫·鲁瓦.这个版本根据1872年开始在德国出版的德文第二版翻译,而且译文经过马克思的亲自校订.在校订过程中,马克思不仅亲自校订并翻译了法文版的部分译文,而且改动了篇章结构和一些章节的内容.《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有八篇33章,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节的标题做了改动,其篇章结构既不同于德文第一版,也不同于德文第二版.“在有的章节中做了带理论性的修改和补充;对有的篇章进行了改写;相当多地方的文字论述改得更好懂了;有的地方补充了历史材料和统计资料,增加了说明性的注释;有的名词术语也改得通俗了.纵观全卷,改动最多的是论述商品和货币的第一篇和论述资本积累问题的第七篇.”[7]2马克思亲自校订的法文版体现了德文第一版出版以来马克思研究的新成果,使得法文版在原本之外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马克思认为,法文本“某些地方要比德文本好些”.[1]331恩格斯也认为,“你加过工的确实比德文的好”.[1]332马克思说:“在担负校正工作后,我就感到作为依据的原本(德文第二版)应当作一些修改.”[7]839

在《资本论》第一卷俄文版取得重大成功的情况下,俄文版译者丹尼尔逊来信告知准备出版第二版,马克思在给丹尼尔逊的信中提出出版俄文第二版的意见.他说,俄文第二版的分章以及分节要按法文版处理;译者应始终细心地把德文第二版同法文版对照,因为法文版中有许多重要的修改和补充;第二版作某些修改是有益的.[1]354在发出此信的十多天后,马克思再一次致信告知丹尼尔逊,“经过查阅发现,除了译者把德文第二版同法文版对照时应作的那些修改以外,只需要作下面所提到的一些很少的修改”.[1]356-357修改的版本、页码、行数和具体语句在信中交待得明明白白.马克思曾打算参照法文版的修改情况重新修订德文第三版,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后来恩格斯在编辑出版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时,曾考虑吸收马克思在法文版中的改动,但现在全世界通行的德文第四版和法文版依然存在不少差别.《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翻译出版对于第一卷的完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逝世后,英文版《资本论》第一卷1887年在英国伦敦出版.英文版是穆尔和马克思的小女婿艾威林根据德文第三版翻译,恩格斯亲自校订了译文,并在校订过程中根据马克思留下的指示材料做了修订.马克思的小女儿艾琳娜还对书中的英文引文进行了全面的核对.尽管英文版是以德文第三版为翻译母本,但其篇章结构却与法文版相同,全书由八篇33章构成.恩格斯亲自校订《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的实践对于他最后确定《资本论》第四版正文和注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俄文版、法文版和英文版的翻译出版,不仅使《资本论》第一卷在俄国、法语世界和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也推动了《资本论》第一卷原文本的进一步完善.恩格斯在世时,《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均没有外文译本,也不可能发生通过翻译成其他文字来推动原文本完善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本论》第一卷是各卷中最为完善的.

①参阅徐洋:《〈资本论〉第二册形成史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224-225页.

(五)从手稿的完整性看《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

留传下来的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第二册的手稿比较多,一共有十九个手稿(片断稿、札记).①具体是:(1)写于1865年上半年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Ⅰ稿),此稿是第二册全稿;(2)写于1867年秋至1870年中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Ⅱ稿),此稿也是第二册全稿;(3)大概写于1867年10月的《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章〈资本流通〉开头》;(4)可能写于1865年中至1867年4月间的供写作《资本论》第二册新草稿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的引文摘 要(第Ⅲ稿的一部分);(5)最早1867年10—11月,可能至1868年秋—冬写作的《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剩余价值率的规律,成本,资本周转》,这份手稿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第Ⅲ稿的一部分);(6)大概写于1868年6月21—22日的《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册评注性摘录》,这份摘录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第Ⅲ稿的一部分);(7)大概写于1868年6—7月的《利润、成本和资本周转》,这份手稿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8)1868年春开始写作,其间有中断,可能结束于1868年年底的《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Ⅳ稿),主要内容有关第一和第二篇;(9)写于1877年3月至4月中之间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早期文稿中将要利用的段落(Ⅰ-Ⅳ稿)》;(10)大约1877年4月中开始,至晚至1877年4月19日写作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开头(片断Ⅰ)》;(11)1877年4月19日写作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片断Ⅱ)》;(12)1876年10月底11月初至1877年1月底、1877年4月23日至7月底写作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第Ⅴ稿)》;(13)1877年10月26日写作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片断Ⅲ)》;(14)1877年10月26日至11月中写作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第Ⅵ稿)》;(15)可能写于1878年6月或7月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片断Ⅳ)》;(16)1878年7月初至1880年初或中写作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第Ⅶ稿)》;(17)最早1977年2月至最晚1881年春写作的《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Ⅷ稿)》;(18)1881年7—8月写作的札记《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再生产公式》;(19)1881年或1882年写作的札记《资本的形态变化和资本的价值构成(或有机构成)》.《资本论》第二册手稿是《资本论》四册手稿中最后写的,也是马克思“在1870年后唯一动过的一册”.[1]457马克思1870年后第二册手稿的写作时间大都在1877年,内容主要集中于第一篇,尤其是开头.恩格斯认为,第二卷的“开头部分至少有四种稿本,马克思几次拿起这项工作,但每次都因为生病而没有定稿”,[1]417说的可能就是1877年的这几份稿子.

留传下来的《资本论》第三册的手稿从份数上看少于第二册,但摘录的材料则非常多.主要有:(1)《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第Ⅹ—ⅩⅢ、ⅩⅥ、ⅩⅦ以及ⅩⅤ、ⅩⅧ等笔记本中研究第三册内容的手稿,这个手稿的不少段落被转用到1864年夏天至1865年12月间写作的手稿Ⅰ中;(2)1864年夏天至1865年12月间写作的第三册手稿,(手稿Ⅰ),这是马克思留下的第三册的主要的手稿;(3)一份论述资本流通对利润率影响的40页的手稿;(4)1867年甚至更晚一些时候写作的两个印张的第三册第一章开头部分,(手稿Ⅱ);(5)最早1867年10—11月,可能至1868年秋—冬写作的《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剩余价值率的规律,成本,资本周转》,这份手稿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6)大概写于1868年6—7月的《利润、成本和资本周转》,这份手稿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7)大概写于1868年6月21—22日的《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册评注性摘录》,这份摘录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8)不迟于1871年写作的3个印张的第三册第一章开头部分,(手稿Ⅲ);(9)1867年9月至1871年11月写作的1个印张的第三册第一章的开头部分(手稿Ⅳ);(10)写作于1875年5月的用数学方法计算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关系的一本笔记;(11)关于土地关系和关于美国农业状况的札记;(12)关于俄国的书籍的大量材料和摘录,包含有许多关于地租的材料和札记;(13)一些关于货币资本、信用、作为信用工具的纸币的札记;(14)1876年2月中旬写作的简短的单独研究《级差地租只是投入土地的资本的利息》;(15)与第三册第七章《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内容有关的手稿中的一张单页等.除摘录和札记外,这些手稿的草稿性质非常明显,经济理论的一些重要要素还处在研究过程中,一些概念及其在整体中的位置还未最后确定,还有空白点.第三册的手稿还没有写完,还有待于补充和发挥,有待于进一步加工.1880年6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在目前某些经济现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而需要重新加以研究.”[1]366至于第四册留传下来的手稿则更少,只有唯一的1862—1863年写作的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史的草稿.

为什么留传下来的《资本论》第二册的手稿份数最多?我以为,这主要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成功出版后要“按照顺序出版他的三册书”[1]457的缘故.第二册是原计划的第一卷的后半部分,是新计划的第二卷在前半部分,按顺序出版三册书要求在第一卷出版后首先加工第二册的手稿.只有第二册满意了才会继续仔细加工第三册的手稿,所以留下了第二册的较多的手稿,包括马克思自认为“必须作为基础”的“唯一的相当完整的文稿”.[4]7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马克思留传下来的第二册手稿比第三册手稿份数多是第三册手稿成熟而第二册手稿不成熟、需要反复加工的缘故.从第二、三、四册的手稿的份数来看,第二册手稿份数最多,第四册的份数最少;从手稿的完整性来看,第二册有两份全稿和经过充分加工的片断稿,全稿中有一份还相当完整,而第三册留传下来的主要手稿是断断续续写的、而且没有写完,第四册留下的则是没有加工过的草稿;从编辑的难度来看,恩格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编辑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且增写的文字很少,而第三册的编写恩格斯则花了十年时间,还增写了包括整章文字在内的不少内容.至于第四册的编辑,不仅恩格斯没有完成,而且考茨基则自认为根据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的能力不够.从马克思留下的第二、三、四册手稿的成熟情况来看,第二册的手稿优于第三册,第二、第三册优于第四册.

以上分析表明,《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的一部完整的著作,完成的著作;《资本论》第二卷(含第二、第三册)、第三卷(第四册)是马克思留下大量手稿的尚未完成的著作.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第二卷(含第二册和第三册)的手稿经过恩格斯的编辑加工,出版为《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册)和第三卷(第三册).《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是马克思写作手稿、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编辑加工、将未完成的手稿以完成形态出版的著作,是最后完成于恩格斯之手的著作,是作者马克思和编者恩格斯两人共同的著作.在恩格斯那里,《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的手稿已由马克思的未完成的著作变成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完成的著作,《资本论》第四册是马克思留下唯一一份草稿的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计划编辑为《资本论》第四卷而同样未能完成的著作.《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册)或《资本论》第四卷(第四册)不仅对马克思、恩格斯来说是未完成的著作,而且对于考茨基和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来说,也是未完成的著作.一句话,《资本论》第四卷是未完成的著作.考茨基对马克思《资本论》第四册手稿删改整理出版的《剩余价值学说史》和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根据《资本论》第四册手稿顺序编辑出版的《剩余价值理论》虽然都以《资本论》第四卷作为副标题,和《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有紧密的联系,但都不是马克思计划的《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册)或恩格斯计划的第四卷(第四册),仅仅是马克思1862—1863年写作的《资本论》第四册草稿的正式出版物.由于《资本论》第四卷(第四册)或《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册)未能完成,马克思设计的《资本论》由理论+历史的三卷四册结构或恩格斯修改的理论+历史的四卷四册结构都未能圆满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论》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虽然《剩余价值理论》后来以草稿形式出版了,但《资本论》仍是一个存在某些缺憾的“艺术的整体”.

从出版与否、编辑加工、版次多少、外文译本和手稿的完整性等多个角度的对比,可以认为,《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自己编辑出版的著作,是一部经过作者自己修改再版和经过恩格斯吸收马克思意见修订再版的著作,是一部经过作者自己校订的翻译成法文的著作和经过恩格斯校订翻译成英文的著作,是一部完善程度非常高的著作.《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第二册、第三册的大量手稿编辑加工、将马克思的处于手稿状态的著述编辑完成的著作,和《资本论》第一卷共同组成为理论部分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为《资本论》第四册撰写了篇帙浩繁的手稿,计划单独编为《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但未能完成.《资本论》第四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第四册手稿计划编辑的著作,但也未能完成.考茨基和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出版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卷的手稿,初步以存在缺憾的形式呈现了《资本论》理论+历史的结构设想.《资本论》第一卷经过四个版次和三个外文译本的完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资本论》第一卷的完善程度远远优于第二、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在马克思那里,《资本论》第二、第三、第四册的完善程度就远远低于第一卷(第一册),是仍处于加工完善过程之中的著作手稿.恩格斯将马克思第二、第三册手稿编辑加工为完成形态的《资本论》第二、第三卷,标志着第二、第三卷的完善程度大致相当,都达到了以《资本论》为名正式出版的水平.但从马克思留下的第二、第三册的手稿情况看,第二册手稿的成熟度优于第三册;从恩格斯编辑的难度看,第二册的编辑难度小于第三册;从公开出版的第二、第三卷的完整度来看,第二卷优于第三卷;从版次来看,第二卷恩格斯在生前再版过,而第三卷编者生前只出过初版,所以,虽然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完善程度大致相当,但细细比较起来,第二卷的完善程度还是略优于第三卷.《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是根据马克思留下的唯一一份没有加工过后的草稿编辑出版的,基本上是马克思《资本论》第四册草稿的公开出版物,其完善程度不仅和第一卷无法相比,和第二、第三卷也不在一个层次上,因而其完善程度较低.如果用不等式来概略地形象地表示《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则可以写出《资本论》各卷完善程度的不等式:《资本论》第一卷的完善程度>《资本论》第二卷的完善程度>《资本论》第三卷的完善程度>《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的完善程度(式中的“>”表示优于的意思).由于《资本论》各卷的完善程度不同,其理论价值必然存在着差异.我们在研读《资本论》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资本论》各卷在作者和编者、初版和再版、外文本的翻译和原文本的修改、完成的著作和未完成的手稿、原稿和刊印稿、手稿的完整性和手稿的空白点、篇章节的划分和篇章节标题的确定、手稿的增写和删除等方面的情况,必须注意到《资本论》各卷的创作历史,必须注意到《资本论》各卷的正文与各个手稿以及准备材料的异同及其演进,必须注意到《资本论》各卷在完善程度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理论价值的差异.我们要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河流”[8]1中,在《资本论》各卷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准确理解《资本论》阐述的理论原理,深刻把握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日]大谷祯之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4卷第2分册——评《资本论》第3册第1稿的发表[G]//郑锦,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7卷北京:编译出版社,2014

[7][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根据作者校订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8]赵学清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读本[M]北京:编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郭彦英]

本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资本论》和完善程度和试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资本论本科毕业论文资本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萨缪尔森《经济学》和马克思《资本论》比基于客观、实用的视角 政治经济学在其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两大对立的派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是国人所说的“西方经济学”的代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政治经.

2、 商品生产的历史阶段不可逾越《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与其秘密一节的修改与其 摘要从德文第一版到德文第二版,再到法文版,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一卷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一节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 通过修改,马克思强调了商品生产作为 "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

3、 《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供给思想与现实意义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 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

4、 《资治通鉴》中的治世智慧 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其“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著称 作为宰辅和帝师,司马光编纂历史的宗旨绝不止于讲述历史故事,而是为了“资.

5、 《万花筒》为何惊悚到希区柯克都无法拍摄 希区柯克的众多非凡成就中,最出名的要数电影惊魂记了,尤其这一幕,一名男子身着他已故母亲的衣服在一家汽车旅馆的浴室里用刀捅一个全身的女子 1960年此片上映时,观众们都吓傻了 新近发行的纪录片7852讲.

6、 审视战争,印刻人性曹文轩《火印》读解 苏傥君从“野狐峪”宁静的平和中走来,曹文轩雕刻十年,为读者带来新长篇火印1 本书一经出版,便登上了当月畅销书少儿类排行榜第一名,紧接着,又入选和国家新闻出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