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教育实践和杂志 经贸实践杂志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程序设计实践论文摘要 医学实践论文 幼教质量的提升和实践论文范文 大学生化工厂实践论文 教育理论和实践投稿须知5 社会实践论文怎么写

创新实践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分段对接模式改革的实践--以闽台合作办学为借鉴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创新实践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3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分段对接模式改革的实践--以闽台合作办学为借鉴,该文是关于创新实践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和毕业设计和创新实践和对接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总结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有效融合闽台两地优势教育资源,以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为导向,借鉴台湾地区科技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实施分段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设计.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构建完善的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在提升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毕业设计;闽台合作办学;创新实践;工程教育认证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8.03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8—0103—0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合理制定培养目标,按照毕业要求配备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支持条件,在课程体系中加以实现并持续改进.[1]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年版)的条款中,对毕业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相对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更加突出设计的特点,强调实践和创新.因此,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以毕业设计作为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重新配置并优化毕业设计流程,成为强化毕业生的工程能力、工程素养和工程知识的重要途径.[2]如何使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变所有专业一律采用传统单一的毕业设计形式的现象,已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参照进行反思,总结受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影响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地区科技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实施分段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与生产实践相脱节.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践、真题真做的比例偏少,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很多学生从选题到毕业设计完成,闭门造车的现象较严重,与生产实践和社会需求相脱节.毕业设计选题以指导教师命题为主,大部分课题脱离科研、生产和工程实践,偏离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导致学生选题重复率高,选题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学生容易出现抄袭的现象,学术不端现象严重,学术创新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一人一题不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传统的毕业设计往往采用一人一题的形式,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各自的毕设课题.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但是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和学生的能力制约,课题难度往往偏低,工作量偏少,难以实现一个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作品.同时,由于同学之间课题不同,导致沟通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工协作和集体攻关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三)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按照传统的做法,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持续10-12周.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还面临着毕业实习、求职、考研或考公务员等诸多压力.毕业设计会与其产生时间冲突,严重干扰了开展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较少,应用研发能力较弱,在规定的8-12周时间段内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存在较大难度.客观上造成很多学生把毕业设计当作形式,敷衍了事,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抄袭和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

(四)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不足,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历.因学院在近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吸纳了一批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博士毕业后直接到校工作.这些教师对本科教育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若干年前自己的本科教育经历,对新形势下本科教育理念和体系的认识不足,也缺乏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指导结合生产实践的毕设课题能力较弱.

(五)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形式单一.由于各专业大多采用学校统一制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专业对毕业设计工作缺乏相应明确的标准,难以体现专业特色和差异性,给质量监控带来了不便.另外,对毕业设计评价主要集中在答辩环节,忽视了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评价,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到答辩的过程评价未做全面考虑.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工作主要由指导教师和院系领导担当,忽视了学生评价、社会机构评价和合作企业评价等外部评价,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六)毕业设计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本科生毕业设计持续的时间较长,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的监控管理部门较多,但是各级监控组织机构职责不够明确,二级学院较缺乏质量管理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且质量监控缺乏针对性,在监控管理工作上忽视各院系毕业设计的差异,未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设计管理具体的实施细则,监控效力不理想.

二、台湾地区科技类院校毕业模式特点

(一)闽台合作办学的背景

厦门理工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台湾地区科技类院校的办学经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开展较早.负责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民间组织IEET

(“中华工程教育学会”)成立于2003年,该机构于

2007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截止到目前,台湾地区已有561个系所的1451个专业经IEET考查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台湾科技类大学隶属于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其建立和发展基于台湾产业发展需求,在服务台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201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通知》,鼓励省内高校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3]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抓住契机,申报成为闽台合作培养人才项目首批建设专业,并于2011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该专业先后与朝阳科技大学、静宜大学和元智大学等台湾较有影响力的科技类大学签订了《“3+1”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合作协议》,在商务智能和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该项目下培养的本科生,其中三年在厦门理工学院就读,一年在台湾合作高校就读.

(二)台湾地区高校毕业设计模式特点

台湾地区的科技类大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最具典型的区别是,台湾地区高校一般不开设独立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而是以分阶段的“专题制作”课程联合开展.

1.分多学期安排.朝阳科技大学的专题制作实施期限为三个学期,自三年级上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分三门课程共同完成,分别是专题制作一、专题制作二和专题制作三.每门课程单独考核,较好地落实了专题制作的过程管理.对于首次没有通过

“专题制作”答辩的小组,可在四年级下学期进行修改继续完成,进行二次答辩.这样的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毕业设计.[3]

2.多人一题.朝阳科技大学专题制作课题采用多人一题、分组合作形式,要求学生3~5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3.管理规范.朝阳科技大学毕业专题指导工作管理程序严谨,涉及的各个环节均有文档归档,如专题制作意见认证表、专题制作书面审查评分表、专题制作中英文摘 要格式、专题制作口试委员会审定书、专题制作口试评分表、专题制作期末成绩评分表等及附带的各种表格说明.[4]

4.以竞赛形式评比专题作品.学生通过三门专题制作课程的考核之后,即已达到毕业要求.除此之外,台湾高校会在大四上学期期末举办专题制作评比活动,组织一定比例的优秀专题作品参赛.评比活动一般是在学院大楼中较开阔的场地举办,持续展览三天至一周,供校内外师生、甚至是高中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摩和学习.评委团队由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和校友组成.获奖的团队会得到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三、分段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为宗旨,借鉴台湾科技类大学的办学经验,我院有效融合闽台优势教育资源,以闽台合作专业学生为试点,推动实施了分段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主要做法如下:

(一)邀请台湾教师来校授课或讲座,做行前辅导.相互了解是保障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为使学生对台湾高校的教学体系、文化风俗等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学院专门邀请台湾合作院校教师在大二、大三上学期为闽台合作学生开设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或短期讲座.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学生不仅可以提前适应台湾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使得台湾合作高校对我校学生的面貌和诉求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有利于提前做好学生赴台后的各项应对措施.

(二)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实施毕业设计.本专业实行三下四上(即大三下学期、暑假期间和大四上学期)赴台学习的模式.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毕业设计占10学分,开展期间为四年级下学期第5~16周,由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毕设答辩等环节组成.为更好地吸纳台湾高校的优势实践教学资源,将闽台合作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分割为三个连续的环节,分别对应台湾高校的专业制作一、二和三,这三门课程,分别对应4、2、4学分(有些地方是

3,3,4学分).由于闽台合作专业学生赴台时已是大三下学期,为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锻炼,三门课程分别开设在大三下学期、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学期.

(三)多人一题,强化分工协作能力训练.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启动专题制作之初,台湾高校会统一公布可供选择的专题制作课题和指导教师.每个课题由3~5人共同完成.学生自行组队选取感兴趣的课题,然后和两地指导教师协商,拟定初步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计划.一旦确认之后,专题制作流程即正式启动.台湾高校一般会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场地,例如导师自己的研究室,以便学生进行研讨和实验.

(四)闽台两地教师联合指导和评审专题制作.学生赴台后,要在学习繁重的专业课程的同时开展专题制作工作.由于两岸教学管理体制和文化理念都有差异,学生面临较多沟通交流方面的困难.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专题制作,两地教师联合指导专题制作.台湾高校教师直接负责指导学生选题、开题,监控专题制作的进度和质量,以每周面谈的形式,就专题制作完成的进度,遇到的技术问题,下一周的研究内容及目标,进行深入的讨论;我校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远程联系在台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解答他们在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台湾高校教师进行沟通研讨学生的进展,并指导学生按照我校的要求,做好各项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保证学生在返回本校后能够顺利完成后续学业,并及时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记录.为保证指导教师的权威性,两地教师均对学生毕设作品把关评审.学生毕业设计的一辩成绩以台湾高校导师、台湾企业评委和专题制作展的综合评分为主要依据,占居80%的比例;闽台教研室和校内导师根据学生在台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毕业设计存档资料,完成占比20%的评分结果.根据学生的一辩成绩,推选出最优秀的四组学生入围学院的二次优辩,通过一周的公示,最终确认入围名单.优辩评选则依据学院的评审标准,统一评比.两地教师均为教学经验丰富、行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严格且严谨的评审机制确保了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激发了学生全面展示台湾学习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举办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评,增强示范效应.闽台合作项目一方面给参加该项目的师生提供了赴台湾地区接受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纳和推广对方成功的教育模式和经验,提升自身专业建设水平.为扩大闽台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学院每年于大四下学期期末在校内举办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评活动.活动遴选全院当年20%左右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含闽台合作学生专题作品)进行展览和评比.评委由院内专任教师、校企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技术专家及往届校友组成,各自从技术难度、创新性、产品化程度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审.展览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持续一周时间,院内全部专任教师和在校生都参与观摩.

四、校校对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也是闽台合作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取得成效的重要一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闽台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和新问题,加强条件资源建设和过程管理,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监控、反馈、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体系.

(一)理顺管理机制,成立闽台合作专业教研室.闽台合作培养人才项目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事务,涵盖两岸高校的培养方案对接、课程建设、学生事务管理、两岸师生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工作,涉及校、院、系单位的多个部门.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分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且赴台后分布在三所不同的高校.为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门成立闽台合作专业教研室,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抽调专任教师担任主任,直接向院领导负责,协调闽台合作项目的相关事宜.其中,合理有序推进在台学生的专题制作是其重要内容.教研室成员以为闽台合作专业学生授课的专任教师为主,学院教学秘书兼任教研室教学秘书.

(二)制定对接两地高校的管理制度.在毕业设计工作方面,学院针对每届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制定专门的《专题制作工作对接方案》,明确专题制作各主要环节参与成员的职责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成绩评定办法,以及教学文档归档要求等,并向两地高校教务处备案.在学务管理方面,学院专门制定

《关于闽台合作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学生升学深造;制定《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在台期间请假规范说明》,协调学生在台学习期间往返两地的各项手续;同时还汇编了《闽台合作学生在台手册》,综合介绍学生在台期间的选课、学分置换、生活开销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主要和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等,为即将赴台学习和离台返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说明和解答.

(三)定期开展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发布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台期间,在学习、文化、生活上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每一届学生在结束台湾学习之后,闽台合作专业教研室都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尽可能真实、具体地了解学生在台的情况.在收集和整理完学生的调查问卷后,会把学生反映的问题通过邮件的方式及时反馈给两地高校相关部门.在不断收集、反馈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两地高校不断完善对接管理办法,并汇编入《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在台手册》.

(四)两地教师定期互访.为促进两地合作高校之间互信互补,台方高校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来我院进行例行访问,一般由对方高校院长或系主任带队,向即将赴台的学生讲授对方校园文化和专业建设情况,并与我院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我院每年定期举办闽台师生学术交流周,邀请台湾合作高校师生来校交流各自在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最新进展.我院每年三次例行赴台访问:第一次是每年年初,由学工干部带队送新生赴台,保障学生安全抵达对方学校,安排妥当各项学习生活事宜;第二次是每年年中,由院领导带队,赴台湾合作高校例行巡视学生在台生活情况,调研学生在台期间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上的进展,及时与两地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办法;第三次是每年年末,选派骨干教师作为专题展评委,参加在台学生专题制作评审.

五、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受客观条件影响,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普通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进校后往往自甘落后,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通过开展分段对接的毕业设计工作,各种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学生能够得到教师充分的指导,并有充分时间与团队合作研讨与实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提升.在做好专题制作的同时,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考取*照、寻求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尽管面临一些考研的困难,但是学生报考国内外高校研究生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成功申请到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国外高校研究生的同学也是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诸如墨尔本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毕设作品屡屡在合作高校的专题展和一些国际性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在我院举办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评活动中,也往往有优异的表现.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和提升.

(二)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提升.台湾合作高校的学科体系相对完整,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专任师资队伍普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学理念相对国际化,科研能力较强.两地高校通过定期开展闽台高校师资互访,举办闽台师生学术交流周等活动形式

和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我院教师学术研究水平.我院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师仍然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不符合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大学的目标要求.在开展闽台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积极寻求提升学历的机会,充分利用合作院校学科平台攻读博士学位.截止到目前,我院共有10位青年教师在台湾地区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位已经顺利毕业,另有

1.位正在准备博士论文.这些教师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和台湾地区高校教师开展合作,已经陆续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项目成果.在内培的同时,学院还注重外引.学院先后柔性聘用台湾地区高校教师十余人,来学院授课或做学术指导,并邀请台方教师担任我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3.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台湾合作院校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厚的经验.在两地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院各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在学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师资队伍、持续改进和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大胆改革,工程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2016年6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进校考查,2017年5月正式通过认证,成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通过的专业之一.目前,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向IEET提交了认证申请,于2017年9月正式接受进校评估.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有效融合闽台两地优势教育资源,以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为导向,创新性地实施分段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构建完善的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在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用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项研究并非照搬现成模式,而是在坚持闽台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宗旨之下,因地制宜进行的改革.闽台联合办学是各类合作办学中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本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在中外合作办学、第二校园等合作办学机制中同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智慧,张德贤,张庆辉,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5(13).

[2]李卫军,李贯峰,王海荣,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7(02).

[3]刘地松,张志云.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

[4]梁小红.应用型高校毕业论文改革——基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毕业专题制作的借鉴[J].宜春学院学报,2014(10).

InnovativePracticeofSegmentedDockingGraduationProjectModelReformundertheBackgroundofEngineeringEducationCertification

——TakingFujian-TaiwanCooperativeEducationasReference

CUIJianfeng1,CHENKezhong2,XIAOLei1

(1.CollegeofComputer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Xiame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menFujian361024,China;

2.DepartmentofEducation,Xiame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menFujian361024,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engineeringeducationcertification,theproblemsandshortcomingsofthetraditionalper-sonneltrainingmodelaresummarized,theadvantagesoftheeducationresourcesbetweenFujianandTaiwanareeffectivelyintegrat-ed,theconceptandstandardof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areusedasguidance,andtheadvancedmodeloftalentcultivationinTai-wan´stechnologyinstitutionsisusedforreference,andthesegmenteddockinggraduationprojectpatternisinnovativelyimplement-ed.Throughtheestablishmentofscientificevaluationstandards,andtheconstructionofasoundmonitoringandfeedbackmecha-ni,ithasachievedgoodresultsinimprovingstudents´engineeringcapabilities.

Keyword:graduationproject;Fujian-Taiwancooperativeeducation;innovativepractice;engineeringeducationcertification

[责任编辑:马妍春]

本文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毕业设计和创新实践和对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创新实践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创新实践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构建 艾楚君,田双喜(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为人才可雇佣性培养提供科学的国际标准,加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开发,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解决我.

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工程教育法和未来改革的新方向,它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手段,旨在培养优秀的高……工程技术人才 基于高……工程教育对工程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不足,探讨了工.

3、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持续改进策略 摘要本文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分析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定位情况,以国际化的改革视角从学生人文素质、师资创新培养和教学管理工作……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策略的全面探索,有利于促进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工.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罗洪镇,贾建波,赵玉萍,杨荣玲,王朝宇(淮阴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摘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生物工程.

5、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学校特色的电器和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目前“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以电气工程专业背景为依托,以基于PLC技术的矿井提升机为对象,设计教学、.

6、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引领和改革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实践体会,分析了我校工程材料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该课程教学目标与支撑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的匹配关系,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