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学刊物投稿 文学杂志投稿 外国文学期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文学杂志 汉语言文学技师论文 饮食文学论文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祥子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题目 文学专业杂志

有关文学专升本论文范文 和鹿意象在汉族文学书写中的审美内蕴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文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鹿意象在汉族文学书写中的审美内蕴,该文是有关文学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意象和鹿意象和汉族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从古至今,鹿都是汉族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它在文学文本中显现出了丰富的美学特质,成为了汉族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丰富的美学特质背后,隐藏的是汉族作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鹿意象自身特有的美学特质与汉族作家传递出的精神风貌相互交织,构成了鹿意象在汉族文学书写中独特的审美内蕴.

关键词:鹿意象;汉族;诗意;美

“意象”这一概念肇始于《周易·系辞上传》.《周易·系辞上传》中明确提出“立象以尽意”.[1]可见,所谓的“意象”指的是表意之象,它不同于生活中的表象.表象仅仅涉及到事物的外观,而意象则能够道出事物的内蕴.它作为语言符号最终指向的是作家体悟到的情致.可以说,意象是作家诗性生命的体验.鹿由于受到汉族作家的喜爱,往往成为汉族作家的审美对象,经过汉族作家的“反省创造”生成为鹿意象,包孕着多重审美内涵.鹿意象在汉族作家的笔下往往与美发生着意指关联,传达出的是汉族作家诗意化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既表现出了汉族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也展示出了汉族求真务实的集体人格.

一、自然之纯美——独步而高蹈的诗意襟怀

自然之纯美是构成鹿意象美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美体现出了汉族自由而浪漫的诗意化的特征.《诗经·小雅·鹿鸣》是历史上最早以鹿为题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调节宴席的气氛,展现宾主相敬相爱的和谐关系.鹿作为自然而纯美的意象,在这首诗中体现出了汉族这一古老民族的社会成员之间自然、真诚、自由、纯粹的精神风貌,而不是尔虞我诈,世俗功利的社会心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呦呦鹿鸣”作为人格化的象征道说了生命的自由与逍遥.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展现出的是人本质的最高定性,即自由自觉性.正如马克斯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述的那样:“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3]自由实际上指的就是真.那么如何能够保持住真呢?要想保持住真,使真不褪色,需要做的就是坚守自然之本色.自然美实际上就是由自然之本色衍生出的产物.“自然美”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庄子的审美标准.庄子认为,只要是自然的,就是美的.而一旦有什么东西违背自然,那么这件事物终究不是美的.毛嫱、丽姬都是古时候的*,如果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美貌非凡,可是这样的美是经过了脂粉涂饰过了的人工美,并非是天然玉成的.用庄子的表达来讲,当麋鹿看到这样的美时,也会“决骤而去”.麋鹿也是美的,但是麋鹿对待人工美的态度让人们看清了麋鹿的秉性是清高的.麋鹿在庄子那里是带有人格化的意象,它与自然之纯美发生着意向关联.自然之本色呈现出来的就是自然之纯美,这种纯美不依赖于人的理性与独断,它完全是依靠人的感性来体悟与把握的.

汉族作家对与鹿意象相关的空间进行了“文化表征”,这是“文学表征空间”的一种具体方式.所谓的“文学表征空间”,指的是“文学以语言文字符号为媒介,以现实景观世界为对象,以思想情感为内容,运用再现、表现、想象、虚构、隐喻、象征等手段,在赋予空间以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的同时,所生产出的符号化空间.”[4]在鹿意象“文化表征”的作用下,符号化的空间如“鹿门”等具有了清幽纯美的特点.这些带有符号化的景观也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汉族文人精神、人格、气质的象征.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描述世外仙境与鹿意象密切相关.“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5]229鹿门山的环境犹如世外桃源.月照树,人无眠,写得极为幽静,极为朦胧.人在鹿门山这个自然纯粹的隐居佳处当中,远离了尘嚣,摒除了功利之心,摆脱了生活当中的世态炎凉,回归到了自然.明代的思想家薛瑄在《过鹿门山》当中也表现出了他放旷自由的襟怀:“西来汉水浸山根,舟人云此是鹿门.”[6]278诗人发思古之幽情,不禁流露出对汉末隐士庞德公的敬慕之感.环境的纯美代表了鹿的自然纯美,“鹿门”的命名本身就体现出了这一点,这也应该是为此山命名人的初衷.咏鹿门山的诗还有《夜归鹿门山歌》:“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登鹿门山》:“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辑屡回转.”《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7]225等.可见,如“鹿门”这样的与鹿意象相关的空间已经构成了有特质的语义星丛,它同时也构成了汉族文人文雅清高,充满诗意襟怀的生动隐喻.

在宋明两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在社会当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在这样一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尽管像南宋朱熹等理学家标榜“存天理,灭人欲”,但在这一时期,情的泛滥已不可遏制.情并非仅仅局限在男女之间泛泛的情感,这里面的情可以看做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价值的肯定,也包括人们心中所要达成的愿望.这一时期很多汉族文学家是通过鹿意象传达他们的心绪与企盼的.宋代诗人梅尧臣在《鲁山山行》中通过鹿意象折射出在自然中悦适的心情,反映出诗人高雅的格调与放浪自然的人生态度:“霜降熊升树,林空鹿饮溪.”[6]5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仙都山鹿》中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7]226到了明代,汉族文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就是无拘无束、任性逍遥,实现对自我主体的超越.明代很多汉族文人都是通过具有自然纯美特性的鹿意象表现这种审美理想的.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在《题辋川》中写道:“林问鹿过云还合,溪面鱼游水自波.”[8]这句诗刻画出了鹿行动迅捷的身影,表现出了诗人希望能够像鹿一样即性逍遥的理想愿望.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也对鹿富有深厚的感情,通过鹿意象表现出超迈的人生境界.如《独对亭望五老》所写的那样:“我来骑白鹿,凌虚陟飞嗽.”[9]“白鹿”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成为了诗人遗世独立的人格写照.

二、阴柔之秀美——率真而赤诚的动人情愫

汉族作家笔下鹿意象具有阴柔秀美的特点.这种阴柔秀美的特点集中表现在鹿意象本身传达出的脉脉温情.鹿意象本质上是以“情”为核心的意象,它具有一种动人的情感力量,折射出的其实是诗人们的赤诚与真心.鹿意象传递它的情感力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鹿这一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作为人的“陪伴者”的身份现身的.作为人“陪伴者”的鹿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划分为“积极的陪伴者”与“消极的陪伴者”两个部分.所谓“积极的陪伴者”是指文学作品当中的鹿意象给作者自身带来的是积极正面的情绪感受.正如唐代诗人李颀在《行路难》中所写的那样:“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7]222鹿意象在这里带给作者的是某种安慰.鹿本身并无意识,可是经过作者情感的投射与理性的反省,鹿这一形象在作品中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给诗人带来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这个过程中,鹿意象本身成为了诗人赤诚人格的书写.张籍《杂曲歌辞·车遥遥》也有对鹿意象的描写:“惊鹿游兔在我傍,独唱乡歌对僮仆.”[7]223诗人处在优美如画的山村,看到“惊鹿”傍我,心情舒畅,这个时候,鹿已经和诗人形成了“同构”的关系.“同构”是伴随着诗人特有的艺术思维方式而展开的.清幽的环境为隐居或流放在山林之中不得志的汉族文人进行审美观照提供了可能.环境给这些文人提供了审美发生的契机,使他们的艺术思维由“感物”转向“观物”.所谓的“观物”,指的是艺术创造者通过虚静的心体察万物.陈伯海先生指出“观物”是需要以“虚静”为出发点的,它需要人们用虚静空灵的心地来观照万物,容纳万物.所谓“涤除玄览”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10]诗人所“观”之物并非是鹿的表象,而是鹿的意象,观鹿实际上是在观诗人自己.因此,与其说是鹿伴人,不如说是人伴鹿.人对鹿,乃至自然的亲近反映了汉族文人内心的温度与对生活的眷恋.与“积极的陪伴者”相对,鹿意象作为“消极的陪伴者”是指它带给人的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陈子昂在《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当中有这样的表述:“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5]229麋鹿的悲泣正好照应了陈子昂自己内心的孤苦无依,景色的描绘实际上正是作者的描绘.作者在当时的社会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因此麋鹿的哭泣恰当地反映出了自己内心充满的沉沉雾霭.唐代贤相张九龄《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凭借鹿意象折射出了江山易代、岁月变迁的凄凉:“风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7]222世事沧桑,人生难料,历代人物的丰功伟绩在这个日薄西山的时代都已经或者终将成为泡影.这实际上抒发了作者那种壮志难酬的悲伤之音.悲伤之余,鹿意象流露出的是一种无法言状的阴柔美,余情美.

鹿意象传递它的情感力量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成鹿对幼鹿的关怀上面.作家沈石溪在《母鹿之死》塑造了母鹿这一意象,母鹿为了保护刚刚出生的小鹿,即使在遭受致命的打击之后也不逃跑.它一直坚持着不倒下,直到“看到小马鹿逃离了危险后,这才舒畅地吐出最后一口血沫,闭上了眼睛.”[11]母鹿这一意象弘扬了“母爱”这一主题,这一主题因其具有永恒性而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也折射出作家内心的柔软.许多诗歌中的鹿意象透露的是一种伤感的色彩,表现出如少女般倾诉衷肠的唯美.魏主曹丕《短歌行》中写道:“呦呦游鹿,衔草鸣.翩翩飞鸟,挟予巢栖.”[12]诗中的麋鹿是以母性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鲜明地反映出了母鹿对幼子的关爱.在这里,“游”“衔”“鸣”等动作是那样的惬意与悠然自得.母鹿的一系列动作展现出了一种阴柔而又雍容曼妙之美.然而,母鹿意象的塑造与诗人自己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落差,从而暗示出诗人因失去亲人爱抚的悲哀之情,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鹿意象的阴柔秀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曹丕诗歌“便娟婉约”的总体风貌.

三、奔腾之壮美——震颤而怒放的崇高灵魂

长期以来,鹿被视为仙兽.在鹿的身上,留有一种奔腾的壮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木棺漆画,高山两侧各有一兽飞腾跳跃,右侧为鹿,这个鹿就是引领魂灵飞升上天的仙鹿.仙鹿在飞升的过程当中展现出的是一种奔腾的姿态与向上冲击的力量.汉画像墓门上也会经常见到这样的仙鹿.如河南南阳县汉画像石“乘鹿飞升图”,仙人一手按在飞鹿身上,仙鹿四蹄奋起,向天空飞跑,极具画面感.仙鹿身体轻盈,动作流畅,其奔腾速度之快,冲击力量之大,以及一往无前,毫不畏惧艰难险阻的气势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李白在他的诗中通过鹿意象表现出不肯趋炎附势、傲岸高洁的志向.在《山人劝酒》中,他写道:“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7]222愤世嫉俗的情绪在作者的诗中溢于言表.当代汉族诗人昌耀在《鹿的角枝》当中,对鹿意象所具有的奔腾壮美有着精细的塑造:“在雄鹿的颅骨/有两株/被精血所滋养的小树/雾光里/这些挺拔的枝状体/明丽而珍重/遁越于危崖、沼泽/与猎人相周旋”[13]在这首诗当中,“雄鹿”“猎人”这两个意象的对立反映出了雄鹿与猎人展开着的激烈斗争,这是一种灵魂与生命的碰撞与搏击.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雄鹿即便死去,也要通过自己的灵魂与猎人作斗争.这样的灵魂是不屈的灵魂,这样的精神是奔腾壮美的精神.在面对强大的人类的时候,鹿凭借自己的勇气向着不公正的境遇做着坚强的抗争,展示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危崖”“沼泽”等意象的呼应下,这样的生命力显得格外的悲情与壮美,同时也映衬出作者倔强的灵魂.而这种歌颂生命的审美理想以独具个性的魅力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四、小结

汉族作家视野下的鹿意象具有着丰富的美学特质,鹿意象由于其自然之纯美、阴柔之秀美、奔腾之壮美带给人深深地感动.在这些美的特质背后,折射出的是汉族作家自身的人格魅力.鹿意象通过美的特性反映出了汉族作家独步而高蹈的诗意襟怀、率真而赤诚的动人情愫以及震颤而怒放的崇高灵魂.鹿意象使优美与崇高合二为一,成为了汉族文人的内在质素.

参考文献:

[1]来知德,集注.胡真,校点.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22.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5.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6.

[4]宋伟.后理论时代的来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315.

[5]袁闾琨,等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第二卷[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6]周啸天.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7]崔勿骄,陈凤芝.东北梅花鹿文化[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8.

[8]刘洪仁.唐伯虎文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74.

[9]李才栋.白鹿洞书院考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刊,1985(S1):2-57.

[10]陈伯海.意象艺术与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38.

[11]沈石溪.太阳鸟与眼睛王蛇[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0:77.

[12]王巍.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339.

[13]昌耀.昌耀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71.

作者简介:周铭哲,辽宁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括而言之,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意象和鹿意象和汉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土家女儿会的当代文学书写形式 张艺馨在恩施地区流传了三百年的土家女儿会,最初只是一个意在物资交换而由山民自发形成的集会,有年轻男女在赶集的路上邂逅,成就姻缘 于是,这个集会逐渐成为了爱情为主角的节日 三百年来,土家女儿会以其丰富的.

2、 族群的历史言说:马来、马英、马华文学的族群关系书写和新历史主义 马来西亚庄薏洁摘要根植于多元种族土地的国家——马来西亚,国内的三大语文——马来文、英文和中文文学作品中的族群关系书写,既提供了国家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也.

3、 意象,打开文学教学的一扇窗以鲁迅文学作品意象教学为例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李旭东(特级教师)文学作品追求物象与心境的融合,借物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意,或随意于象,或象外有意,或寓意于象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

4、 从历史的渔翁到文学的渔翁论唐诗的渔翁意象 中国文学史上,渔翁是一个既富有艺术魅力又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的意象 这一发端于庄子、楚辞的文学原型,伴随着唐诗的兴盛而大范围走入诗人的审美眼光,经由诗人的反复歌咏和不断丰富,得以大放异彩 但文学以外的现实.

5、 和陈阳版《影视文学教程》商榷 据统计,国内开设电影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1000多所,把“电影文学”作为课程的学生,数量自然相当庞大 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显示,“电影文学教程”类教材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