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炎黄春秋杂志 档案春秋杂志 文物春秋杂志社 红岩春秋杂志社 春秋决狱开题报告 春秋战国文化论文 档案春秋杂志社

关于春秋硕士论文范文 与从《左传》看春秋时期献俘归俘问题类论文范本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春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3

从《左传》看春秋时期献俘归俘问题,该文是关于春秋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春秋时期和《左传》和问题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樊静茹

[ 摘 要] 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乱纷争的时期,战争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献俘”“归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处理体现了春秋时期“礼制”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春秋时期诸侯向周天子献“四夷”之俘并且“诸

侯间不相遗俘”;诸侯献俘于宗庙.而返还战俘的原因即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战俘个人的品德及当时礼制的要求.

[ 关键词] 战俘;诸侯;礼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05-0014-02

[作者简介]樊静茹,女,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山西临汾,041000).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是一个极混乱紧张的时期”[1],各个诸侯国都打着“尊

王攘夷”的旗号,争做这个时代的霸主.据统计春秋

时期列国间发生的战争大约四百八十三次,朝聘会盟

约四百五十次,这些都是围绕争夺霸权而进行的[2].

在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小国图存,尽管周王室的实

力有所衰弱,但其始终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军队和官

僚机构,没有沦为某个诸侯国的附庸[3].可见周王室

对于各个诸侯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这在当时的

献俘问题上就有所体现.因此笔者从《左传》献俘归

俘这一微小的视角探寻那个争霸时代特征,并主要根

据《左传》中所记载的“献俘”“归俘”的情况,分

析春秋时期献俘献捷所体现的特征,以及各诸侯国返

还战俘及战利品的原因.

杨建华曾做过统计,在《左传》这本书中,能够

查到的确切的战俘数据有将领102 人,甲士6567 人,

这其中还不包括“大获”“尽俘”这种概括性的战俘

数量记载[4].那对于这些战俘亦或是战利品,当时的

诸侯国处理方式有什么特点,下文将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春秋时期献捷献俘的特征

第一,春秋时期诸侯向周天子献“四夷”之俘并

且“诸侯间不相遗俘”.春秋时期,尽管华夏族面临

外族的频繁入侵,“南蛮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但当时的诸侯还是尊崇周王的宗主地位,献俘与周王.

如在《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侯使赵同献狄

俘于周”.从中可以看出在宣公十五及十六年明显的

记载了“献狄俘”于周,并且得到了周王的认同.但

是在《左传·成公二年》:“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

王弗见”.在《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夏六月,

齐侯来献戎捷(于鲁),非礼也”.同样的献俘行为

却是不同的结果,出现“王弗见”和“非礼”这样的

情况.究其原因,只能从献捷的内容以及接受的对象

来分析.比较前后两类情况,可以看出前一类均是诸

侯“献狄俘”于“王”而得到认可;而后一类则是“献

齐捷”和“献戎捷于鲁”从而遭到拒绝和非议,从这

可以看出当时的正统观念是诸侯向周王献戎狄等四夷

之捷.这也可以从《庄公三十一年》的记载中得到佐

证,如“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并且是“戎”“狄”“蛮”

等四夷,这才符合礼制的要求.就如《左传·成公二年》

中记载单襄公在献“齐捷”后,解释“王弗见”的原

因时说:“蛮夷戎狄,不式王命,……王命伐之,则

有献捷……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

不献其功”.可见当时的夷夏观念,蛮夷戎狄是站在

周王朝的对立面的,是被征服的对象,是可以作为献

捷的战利品的,而诸侯间仅“告事而已,不献其功”.

第二,诸侯献俘于宗庙.“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在春秋这样的战乱时代,各诸侯国对于战争的情况都

要告知于宗庙,而对于“战俘”的处置情况也要先“献

俘”于宗庙.如《左传·襄公十年》记载:“(晋侯)以偪阳子归,献于武宫,谓之夷俘.”说的是晋侯把

偪阳子作为夷俘来献俘于武宫,此处的“武宫”即是

晋国武公宗庙.又如《左传·昭公十年》记载:“(鲁)

平子伐莒,取郠,献俘,始用人于亳社”这是鲁国首

次用人来祭祀宗庙,因此在齐国的臧武仲,听到了这

个事情之后说:“周公其不飨鲁祭乎!周公飨义,鲁

无义”,可见当时用人来祭祀宗庙是不合礼制.《左

传·昭公十七年》:“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遂灭

陆浑……献俘于文宫.”在大败陆浑戎之后,荀吴(穆

子)就带领军队献俘于晋文公的宗庙.

二、春秋时期诸侯间返还战俘及战利品的原因

第一,作为一种交易,以取得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

渠丘城恶,众溃,奔莒……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

‘勿杀!吾归而俘’”.楚国从陈国讨伐莒国,包围

了莒国的都城渠丘,莒国大败,军队溃败,众人逃离.

在此次战争中楚国获得了大量的战俘,但是因为莒人

囚获楚公子平,在考虑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楚人打算

放归在渠丘所获之俘换回公子平.

在《宣公十二年》邲之战中,“楚熊负羁囚知罃”,

晋军“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射公子榖臣

(楚公子),囚之.”晋楚邲之战中,楚俘获了知罃,

晋俘获了公子榖臣.等到九年之后即成公三年,晋楚

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交换所俘之人.即“晋人归公子

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故楚人许之”.

《左传·昭公十九年》:“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

故向宁请师……宋公伐邾……取之,乃尽归鄅俘”.

在因为宋和鄅两国间的姻亲关系,所以在宋打败邾国

的时候,就把之前在邾国的“鄅俘”放回,这样做更

好的维持了宋和鄅两国之间的关系.

此种归还战俘在当时属于比较普遍的行为.在纷

乱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尽可能的

使用各种策略方法使自己的诸侯国强大.

第二,因其被俘之人的高尚品德而使其返国.

《左传·成公九年》:“范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

敏也.……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

郑国把楚国的锺仪献于晋国,晋侯鉴于锺仪“仁、信、

忠、敏”的高尚品德加之能促成“晋楚之成”而把他

放回,这样既提高了晋国的声誉也赢得了楚国的支持.

又如《左传·成公二年》中记载:晋国元帅郤克

率八百辆战车攻齐,齐顷公亲自率军拒敌,逢丑父为

车右,双方在靡笄山激战.不料,齐军大败,被晋军

包围.在国君就要被俘的时候,逢丑父采用李代桃僵

的计策解君之难,而自己却被俘了.晋国元帅郤克欲

杀逢丑父,逢丑父呼喊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克感慨道:“‘人不难以

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晋国郤克感念逢丑父忠君之心,觉得“戮之不详”,

便“赦之以劝事君者”.

第三,出于当时的礼制因素考虑把战俘放归.

《左传·昭公九年》:“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

且致阎田与襚,反颍俘.”周王有外亲之丧时,晋侯

派遣赵成到王幾凭吊,并把当时周甘人和晋阎嘉所争

的阎田返还给周王,还给了“襚”即孝衣.把晋梁丙

伐颖(周邑)所获得战俘返还.

综上所述:“仅据鲁史《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记载,

各国间的军事行动凡四百八十三次,……一部春秋史,

甚至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5].在这部战争史中各

个诸侯国都试图增强自己的国力,兼并其他诸侯国.

战争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战俘及战利品的归属.根据《左

传》中所记载的情况,本文分析了“献俘”的特征:

春秋时期诸侯向周天子献“四夷”之俘并且“诸侯间

不相遗俘”;诸侯献俘于宗庙.但也有出于各种原因

返还战俘的情况如:国家利益的考虑;某些战俘或者

将领个人的人格魅力;当时的礼制要求等等.

[ 参考文献]

[1] 钱穆. 国史大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11.

[2][3] 晁福林. 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M]. 北京:三

联书店,1992.9.7.

[4] 杨建华 .春秋时期对战俘的处置方式[M].历史教学,

1987(7).

[5] 刘焕曾. 略论春秋时代战争的原因[M]. 北京: 线装

书局,2003.548.

(责任编辑:黄涯)

结束语: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春秋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春秋时期和《左传》和问题相关春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哥德巴赫猜想》和新时期的科学问题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黄平一哥德巴赫猜想的“前史”陈景润第一次被树立为知识分子的典型,早于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的发表 1974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独立自主,.

2、 探析《春秋左传》军事外交中的经典谋略 文 李俊娇  隋立山摘要慎盟、亲邻、曲线外交、人道主义是反映在春秋左传中的军事外交的谋略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外交史上具有它的独特之处,作为史书春秋左传在当今现行外交上依然可见其智慧光彩 关键词慎盟;亲.

3、 《左传》中的细节描写 内容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备的编年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叙事详明,生动传神,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叙事方法 其中,大量运用的细节描写在对战争的铺展,人物的刻画和叙事的趣味性方面都极具文学意义;值.

4、 从《暴风骤雨》看土改时期的女性解放 周韵辰内容摘要暴风骤雨是周立波反映土改的经典著作,不仅描绘了元茂屯的土地革命,塑造了形态各异的进步农民形象,而且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元茂屯土改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积极参与土改,努力实现.

5、 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 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杨建伟【摘要】从先秦时期文化传播的两种基本形式入手,指出了诗经在先秦时期以口头传播为主,辅以文字传播的基本传播形式,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了诗经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特点,从.

6、 审视战争,印刻人性曹文轩《火印》读解 苏傥君从“野狐峪”宁静的平和中走来,曹文轩雕刻十年,为读者带来新长篇火印1 本书一经出版,便登上了当月畅销书少儿类排行榜第一名,紧接着,又入选和国家新闻出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