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创意和设计杂志 广告创意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创意产业园开题报告 有创意的毕业设计 创意灯具开题报告 创意设计杂志 科技创意论文

创意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教材为本体验做基创意引路我的创意体验作文教学主张类论文例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创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教材为本体验做基创意引路我的创意体验作文教学主张,本文是创意类有关论文范文与作文教学和创意和为本方面论文范文集.

江苏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小学部(221700) 吴昌龙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中的“苦差”.究其根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没有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努力让教材中的习作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没能激发学生倾诉的需求,使他们能写、会写、爱写.“创意体验”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思维规律、行为规律出发,目的是解决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无话可说、假话连篇等问题.它强调要以教材为本、体验做基、创意引路,使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体验到习作的乐趣,从而爱上习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意体验 教材 体验 创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03

“吴老师把自己对教材创意习作的独特见解娓娓道来,浅易中透露智慧,平实中蕴含深刻,既有效地解决了习作教学中的‘功能性’问题,又致力于‘过程性’问题的解决,读来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

近几年,我一直在实践并探索“创意体验”作文教 学.它结合现有的教学材料,强化学生的切身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表达,进而引发学生的创意习作.“创意体验”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思维规律、行为规律出发,目的是解决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无话可说、假话连篇等问题.为此,我主张作文教学要以教材为本、体验做基、创意引路.

具体来说,体验是基石,创意是目标.“体验”是一个关键词,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让作文教学回归常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读书破万卷”者不计其数,而能“下笔如有神”又有多少?我想这除了“为何读”的问题外,还有“怎么读”的讲究.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主体体验的阅读,往往如蜻蜓点水,阅读者的收获甚微.契合目的的阅读,必定是强调主体体验的阅读.以读促写不仅强调读的体验性,同时强调写的体验性.

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读写实践,落实体验活动呢?这需要教师进行创意的规划和设计——有效的方法很多,但并不先验地存在着,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并选择运用.“创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下面,我重点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合理地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

一、用理念来指导实践探索

(一)基于表达多元策略的设计教学

内容:《乌鸦喝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三、四年级.

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森林举行一次喝水比赛.老虎大王宣布:河马、水牛、乌鸦晋级最后一轮的比赛,比赛由森林体育频道全程直播,画眉、百灵担任解说员.

比赛规则:可以使用任何工具,但不能拿起瓶子或者打破瓶子.

发挥想象,乌鸦会采用什么方式喝水呢?其结果如何?请结合情景改编《乌鸦喝水》.

(1)基于“表达方式”的创意设计.

出示四幅图:

①这是依照顺序排列的四幅图,哪位同学来概述一下故事?

(学生按照图①到图④的方式叙述.教师总结这是按照顺序的叙述方式)

②除了按照顺序的叙述方式,还有没有其他的叙述方式?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把图④放在开头是一种倒叙方式)

③如果把图②或者图③放在开头,行吗?(明确插叙的叙述方式,指出插叙不能做文章的开头)

④依据倒叙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 (选出典型习作讲评,提出修改意见)

(2)基于“表达视角”的创意设计.

①刚才大家都是站在“乌鸦”的角度去写的.能否站在其他动物的视角去写呢?

(师生交流.可以站在主持者老虎的角度去写,也可以站在参赛者河马、水牛的角度去写,还可以从解说者画眉、百灵的角度来写)

②选定其中一个角色展开习作.(遴选典型习作讲评,提出修改意见)

(3)基于“表达方式”与“表达视角”的融合.

①“表达方式”有顺序和倒叙,“表达视角”分为主持者、参赛者、解说者.实现融合的可能性有:

表达方式

表达视角

A.顺序.     A.主持者:老虎.

B.倒叙.

B.参赛者:河马、水牛、乌鸦.

C.解说者:画眉、百灵.

②可能有的方式分为:

A.顺序+主持者、顺序+参赛者、顺序+解说者.

B.倒叙+主持者、倒叙+参赛者、倒叙+解说者.

围绕表达多元策略的建构,在教学中分层实施,逐步落实;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表达策略的学习和巩固,还要对素材本身多动脑筋.如,有的学生展开联想,颠覆乌鸦传统的聪慧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守旧、呆板的形象——“比赛刚开始,老虎大王就宣布水牛获得冠军,原来水牛用的吸管,而乌鸦还在衔石子……”有的学生能够联系现代生活,成功借鉴了“中国好声音”的主持风格:“下面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森林好声音’画眉姐姐,百灵妹妹来给大家做现场报道.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画眉,我是百灵……”

总的来说,表达多元策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以《乌鸦喝水》为写作抓手,展开了非凡的想象.这样,沟通了现实与想象的奇妙联系,促进学生表达语言的鲜活性、新颖性.

(二)基于精深阅读的视角变换教学

内容:《破耳朵兔子》,节选自《新语文读本》(第六卷),作者是加拿大的汤·西顿.

适用年级:三年级.

教学思考:精深阅读突出阅读的层次性与深度性.师生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品读、深层体验,能够发现文本所隐含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运用不同策略进行整合、补充,这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这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素材.

经过精读《破耳朵兔子》,我们可以发现文本所隐含的几个明显信息:通过对话推动故事发展;人物众多,有兔娃娃、兔妈妈、大黑蛇等;侧重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等.这些隐含信息成为言语实践的必备要素.基于对文本特点的审视,我设计并实施一次作文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首先,设计精深阅读的训练层次,改变人称进行叙述.

第一种变换:站在“兔娃娃”的角度,将“兔娃娃”变换为“我”;

第二种变换:站在“兔妈妈”的角度,将“兔妈妈”变换成“我”;

第三种变换:站在“大黑蛇”的角度,将“大黑蛇”变换成“我”.

其次,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读,其内心感受会截然不同.不少学生认为,站在“小兔子”的角度去读,让人揪心;站在“兔妈妈”的角度去读,令人焦急;站在“大黑蛇”的角度去读,感受到残忍.

这样的“变脸”训练,不仅使学生不断地克服因人称变化所带来的表达困扰,还使他们身临其境读佳作,感同身受写妙文.

(三)基于环节贯穿的“演·写·评·改”教学

“演·写·评·改”的板块式教学是基于教材本身特点的二次开发.我们把“演·写·评·改”看做教学的一个独立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课堂可能被一个或者几个环节所贯穿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即整堂课的教学可能是 “演·写·评·改”+“演·写·评·改”+……的教学模式.

如,苏教版的《小鹰学飞》一文,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小鹰和鹰妈妈的三次对话来推进故事发展.每一次对话,都可以看做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采用“演·写·评·改”的方法展开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 “演”.设置情景,配置道具,学生依次表演小鹰的三次学飞.在学生演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一次小鹰是怎么飞的,又说了什么.

2. “写”.学生把看到的场景写下来,特别注意表演学生的动作、语言、神情等.这里的“写”,就是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起写进去.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作的具体要点.

3. “评”.当学生把《小鹰学飞》的第一个环节写好后,就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评: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够好.在“评”的时候,既要求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习作,又要求教师能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4. “改”.“改”就在建立在“评”的基础上的修改.这一步要求学生能把刚刚听到的修改意见及时在习作中落实,对习得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外化.

当然,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这样实施的,但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而有所取舍,这样才能让课堂收放自如.

(四)基于类文建构的整合习作教学

内容:《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三篇课文整合建构.

适用年级:五年级.

类文整合是指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把几篇在结构、文路、语言、意境上相似或相近文章整合在一起,提炼其共同点与差异点,从而服务于作文教学.这样的类文整合,可以为学生梳理出多彩的习作生成点.以“我眼中的‘月’为主题”来开展整合习作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1.选定、整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三篇课文,找出描写“月”的相关词句.

2. 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营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并说出三篇文章在描写“月”上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创设情景,搭建支架.通过视频、音频等再现情景,并借助以上积累的词句,引导学生去感受别样的月夜,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进去.

实施类文整合策略,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读得细致,找得准确,即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摘选出符合类文主题的词语和句段;二是要善于动脑、主动探究,即要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平台,使他们探究描写对象的异同之处; 三是要搭建支架,激发想象.通过对类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素材进行写作,这样就能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二、用实践探索来丰富理念

(一)教材创意习作是一座桥,用创意沟通教材与学生的联系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中的“苦差”.究其根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没有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努力让教材中的习作真正贴近学生生活,更没能激发学生倾诉的需求,使他们能写、会写、爱写.如,《乌鸦喝水》创意习作教学一课,通过解读好文本内容,调整好思路,展开创意思考,并巧妙使用文本进行习作.从教材中找到了“创意表达方式”和“变换叙述视角”等训练点来沟通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这样让学生产生惊奇,并不断领悟,从而体会成功的快乐.只有表达的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高度契合,学生才会全情投入、全程参与.一个小小的创意,把教材和习作训练联系了起来,既有明确的习作“话题”,又有特定的“读者”和“目的”;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又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体验了习作的乐趣.

(二)教材创意习作是一盏灯,用体验点亮习作智慧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或亲身经历生活.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就应关注学生读书和生活的真实体验.创意教材作文教学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石,用体验点亮学生创作智慧的火花.《破耳朵兔子》请学生从“我”的角度读故事,并说说自己感受.这就联系了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想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出了真情实感.当然,面对有不同生活体验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用学生喜欢的轻松愉快的写作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情动”“思远”“辞发”.《小鹰学飞》的创意习作,采用“演·写·评·改”的策略,突破了学生表达的瓶颈,让学生喜欢写、会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体验,才能让他们写出了富有生命气息,充满童真、童趣和灵气的精彩文章,才会点亮学生创作智慧的火花.

(三)教材创意习作是一口泉,用创新为习作引出活水

每一种创意表达的背后,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美妙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表达就像一口泉的泉眼,内容就像泉水.堵住泉眼,泉水自然无法外涌.因此,找到并释放泉眼,泉水就会汩汩流出.好的内容加上好的形式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文章.找到读写训练的点,关注学生的体验,学生自然就会有强烈的倾吐和表达的.《小鹰学飞》中的“演·写·评·改”环节指导、类文整合习作教学,都是着力为学生营造敢想、敢说的场景空间和心理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意思维的资源、形式和时间,同时还为学生提供思维方法上的支撑.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非常愿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把“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作为自己的习作追求,习作的兴致自然会高涨起来.

总的来说,在开发并实践了一个个简单的课例之后,我对创意体验作文教学的认识也逐渐从困惑走向自信、从肤浅走向深刻.我坚信以教材为本、体验做基、创意引路的习作教学理念,是贴近儿童心灵的,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是愉悦学生身心的.我也坚信,学生的生命,也因这创意教材习作而更加丰实.

(责编 韦 雄)

归纳上述:此文是一篇关于作文教学和创意和为本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创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创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职校德育课中运用的实践 【摘要】近年来,中职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教学问题也很多 中职课堂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是中职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

2、 音乐审美体验的教学设计 摘 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审美体验措施的选择和对策的设计上,需要展开充分的教情和学情调查,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具体对策,通过优化教学环节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 同时,通过多元鉴赏……手段,让学生在.

3、 写真实体验,诉真情实感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作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 新课标改革后,作文分数已占了语文卷面分数的半壁江山 写作最能折射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是学生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然而,当下的初.

4、 高中语文体验性作文教学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陈 舜 传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太偏重写作技巧的传授,不重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导致很多高中学生的作文存在虚假、夸大、空洞问题 语文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引导学.

5、 运用方法自能读写统编教材三(上)第四单元自读课文与习作教学思路 摘要单元课文是一个整体 教师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时,要有统整意识、要素意识和实践意识,引导学生用上前面教读课文所学的方法继续实践,不断练习预测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根据两篇课文的特点,.

6、 论体验式教学法在动画专业泥塑课程教学中应用 摘要本文概述了当下动画专业泥塑课程的教学现状,把体验式教学法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试图把传统的教学与试验性教学进行更加科学的融合 文中将实践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进行详细论述,文末总结了师生在探索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