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区域经济学论文选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农村区域专业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金融杂志 区域教学论文 区域活动的开题报告 区域经济论文题目 区域和城市经济期刊 区域活动文献综述

关于区域发展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区域类协同中心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类论文范例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区域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9

区域类协同中心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本文是关于区域发展方面论文范例和运行机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和组织架构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朱健,李颖凤,王辉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 通过对2014年度教育部认定的4个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进行案例分析,挖掘了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建设成效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构建多方参与、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不断拓宽协同的广度;构建良性循环、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协同的深度;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切实强化协同的效度.

[关键词] 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运行机制;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7)06?0001?07

为整合高校、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力量与资源,产生创新性成果,我国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2013年教育部正式下文设立首批协同创新中心(14个),标志该计划正式实施.2014年,教育部又下文设立第二批协同创新中心(24个).根据“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其中,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功能设计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良好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协同创新绩效的基本保障.“2011计划”实施以来,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构建如何,是否符合“2011计划”功能设计,非常值得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选取教育部2014年认定的区域发展类“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四个协同创新中心的网站获

得相关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案例分析、归纳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结合“2011计划”对协同创新中心宗旨目的和运行管理的要求,对2014年度认定的区域发展类4个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现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组织架构分析

协同中心组织架构主要涉及组成单位、机构设置、职能设计与人员配备等方面,本文根据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对组织架构情况进行了整理(见 表1).

1. 参与单位属性多样化,但缺乏地方政府参与

从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力量来看,有的牵头单位是与企业、其他高校进行合作,有的牵头单位是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从协同创新中心合作伙伴类型来看,有的协同创新中心只有核心协同单位,有的协同创新中心除了有核心协同单位外,还选择了参与单位,有的还有国际合作单位(如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但四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单位的共同特征是没有地方政府参与.

[收稿日期] 2017-08-09;[修回日期] 2017-12-13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5B245);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青年项目(16YJC880115)

[作者简介] 朱健(1981-),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湘潭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李颖凤(1993-),女,湖北麻城人,湘潭大学2016级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王辉(1982-),女,湖南娄底人,博士,湘潭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表1 2014年度区域发展类“2011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

机构名称核心协同单位、主要参与单位、国际合作单位协同单位或参与单位的职能与权利是否有清晰的表述是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成立学术、咨询机构或监督机构情况内部机构

设计人员配备基本情况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有是学术委员会职能部门+平台牵头单位相关研究人员+协同单位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单位研究相关人员+外聘相关研究人员+管理人员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等有是技术咨询委员会、监事会职能部门+示范基地+平台同上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等有是科学技术委员会职能部门+学术机构+领域研究团队同上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重庆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

主要参与单位: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博耐特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两江新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国际合作单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密西根大学有是科学咨询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职能部门+研究平台牵头单位相关研究人员+协同单位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单位研究相关人员+外聘相关研究人员+访问学者+管理人员

注:核心协同单位名单中排名第一的单位是牵头单位

2. 牵头单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协同单位作用地位不够凸显

从协同中心理事会、管委会等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人员构成来看,较为强调牵头单位的作用和地位,略为忽视协同单位和参与单位的作用.当然,也有协同中心非常重视协同单位的作用与地位,如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三个项目中有一个项目就是由协同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领头.

3. 组织架构模式单一,不利于协同创新产出

在组织架构方面,上述协同创新中心都采取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学术咨询机构+研究基地或项目平台”的直线职能型组织架构.但是在机构职权职能方面有些细微的差别,如有的学术或咨询机构是作为中心主任的下设机构设置的,有的学术或咨询机构是作为中心主任的上级机构或平行机构设置的.另外,有的中心除了成立的理事会外,还成了监事会,形成了决策权监督制约机制.内部机构设计方面,主要是采取职能部门+研究部门或项目团队的方式.

4. 人员组成多元化,但流动性较大

在人员配置方面,一般采用“牵头单位相关研究人员+核心协同单位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单位相关研究人员+外聘相关研究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人员配置方式.一般来说,中心主任和执行机构人员一般由牵头单位派出,其他人员的配置由中心理事会或中心主任根据实际需要聘用.当然,有些外聘人员并不一定是相关研究人员,只是作为学术委员或咨询专家参与.职能部门中管理人员的来源,一般来自牵头单位,也有少数人员由中心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有的协同创新中心采取接受访问学者的办法,解决研究人才不足或人才交流问题.但是,通过掌握的资料可以看出,一些协同创新中心的骨干人员实际上是的,这些骨干人员实际上同时是多个平台的参与者;另外,一些骨干参与人员流动性较大,这样极不利于协同创新项目的 开展.

(二)运行机制分析

运行机制主要涉及资源共享、任务协同合作模式、制度建设、经费使用、绩效管理与利益分配等方面.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分析(见表2):

表2 2014年度区域发展类“2011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情况

机构名称资源共享任务协同合作模式经费使用人事管理利益共享制度建设及举例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资源设备共享平台;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科研团队为主导,集中优势资源,完成项目任务出台了专门的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有人事聘任权,

有工资与绩效

津贴自主权无相关信息《大连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建设与(学科)资源配置管理办法 》《大连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管理法》 《大连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暂行管理办法 》等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暂无相关信息以项目任务为出发点,由牵头单位或协同单位组合相关科研力量开展研究部分项目有经费管理办法有人事聘任权,

有绩效管理

自主权无相关信息《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引进与培养实施办法》等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协议方式,明确设备、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各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依据任务驱动原则,组建若干创新团队,实行团队牵头人或首席科学家制中心章程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了明确规定有人事聘任权,

有工资与绩效

津贴自主权有绩效管理、

成果分享等方面的专门规定《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章程》关于科研组织、

人力资源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运行评估与激励机制、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的规定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专门的资源共享平台,成立专门的资源整合办公室按照“汽车产业链关联、产学研结合、多学科融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组建原则,由牵头单位整合核心协同单位和主要参与研究的科研力量开展研究制定了经费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有人事聘任权,

有工资与绩效

津贴自主权有知识产权、成果转换、股权激励等方面的专门管理办法《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章程》《“大学生汽车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汽车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聘任管理办法(暂行)》《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等

1. 都有资源共享的设计,但有的中心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从资源共享机制方面来看,各协同中心按照“2011计划”的精神,设计了资源配置、使用和共享的办法.有的中心制定了专门的制度,有的搭建了专门的平台,甚至有的协同创新中心专门成立了资源整合办公室.但从表2也可以看出,有的中心资源利用实施办法较为具体明确,有的中心则只是在章程中提到资源使用与共享问题,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或是采取切实的措施.

2. 科研协同机制多样化,但缺乏条件保障设计

有的是采用项目任务为主导的科研组织模式,有的采用科研团队为主导的科研组织模式,有的是采用以牵头单位为主导的科研组织模式.还有的采取两个单位共同牵头的科研组织模式,如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方向由协同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牵头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共同主导和负责.有的中心将部分项目委托给参与单位之外的组织进行研究.如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将车路通信模块项目面向社会进行招标,由参与单位以外的企业中标.从掌握的资料来看,各中心队伍科研任务开展的过程中缺乏条件保障方面的设计.

3. 经费管理较为规范,但经费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

从经费使用机制方面来看,各协同中心对经费使用设计了制度规定.但有的协同创新中心的经费使用办法比较完善(如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对经费的来源、使用、管理和监督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有的则没有专门的制度规定,只是对经费管理的个别方面和个别环节进行了规定.有的中心则在章程中对经费使用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如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在章程中规定:经费原则上实行中心统筹管理制;根据任务分工,按照事先商定比例或相关协议约定分配;中心自筹科研经费,可根据中心规划及相关约定,由中心自行决定使用;中心成果转让或实现产业化后的收益,须划拨相应比例支持中心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项目培育,以支持中心持续发展.

4. 用人机制较为灵活,但有的中心缺乏自主性

从用人机制方面看,各协同创新中心都具有人事聘任权和绩效管理自主权.并且,用人方面都较为规范,都制订了专门的人事管理制度,并出台了专门的人才发展与使用的举措.如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制定并实施了《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人事管理办法》;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制定并实施了《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办法》《人才引育及学衔认定办法》.当然,个别协同中心中的人事制度是由牵头单位高校统一制订的,而不是由协同创新中心独立制订的,这反映了个别协同中心缺乏人事自主权.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改革的要点方面,各协同中心有所侧重.有的强调工作过程,有的强调工作结果.但总的来看,人事管理的重点都是建立以能力为标准的人事聘任机制和以贡献为基础的报酬分配机制.

5. 利益分配与成果分享方面都有专门的设计,但也还存在不少漏洞

从利益分配与利益共享来看,各个协同创新中心设计了绩效、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利益分配机制.有的协同创新中心关于绩效与利益分配有专门的制度设计,有的只是在个别环节或个别方面进行了制度规定,有的则只是在中心章程中给予了一些规定.

6. 都有章程与制度体系建设,但还不够完备

从制度建设来看,各协同创新中心都进行了制度建设.有的协同创新中心制度建设较为全面系统,如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其制度建设涵盖了科研合作、人事、经费、绩效、产权、人才培养、资源配置与共享等多个方面.有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制度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了专项的制度设计,有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制度则是针对众多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制度设计.有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制度建设是协同创新中心独立制订的,有的中心的制度则是牵头单位高校统一制订的.

(三)运行成效分析

“2011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因此,要考察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效果,就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人才培养成效

总的来看,四个协同创新中心都按“2011计划”的要求开展了人才协同培养的改革与探索.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在本科生培养中,开设了机械工程类“茅以升班”,并重点设立了重大装备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类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研究生培养中,强化学科交叉,建立“团队导师”协同指导机制,以不同企业背景、不同学科方向、不同国籍身份的企业员工、高校教师、国际大师组成导师团队,进行协同指导.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按照《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在本科生培养中实施了《农学专业隆平创新实验班培养方案》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培养方案》,在研究生培养中也出台了专门的招生和培养改革措施.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以“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理论、方法与试验”为主线的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并通过教材编写和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工、学、验、用”教研相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此取得的成果《面向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需求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获得2013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与长安汽车等协同单位合作进行“3+1”本科订单式培养试点.联合长安汽车、中国汽研等协同单位,并得到美国福特公司、密歇根大学大力支持,实施“3+1+2”汽车领域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研究生).为了开拓中心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水平,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知名汽车企业间的紧密联系,中心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中心研究人员“走出去”,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请进来”,有选择性的引导中心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汽车企业间人才的双向流动,建立了一套具有适应中心自身发展需要的访问学者培养制度体系.

在人才协同培养中,有的协同创新中心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体系完整,成效显著.但个别协同创新中心在人才协同培养中的举措还不够,如没有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没有真正地实现与协同单位、参与单位共同培养人才.

2. 科学研究成果

各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下文认定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发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油菜、水稻、玉米等新品种的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有关部门的认定,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取得了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成果,突破了快换式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高效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安全控制等整车关键技术;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重庆大学与协同单位长安汽车联合开发了多款纯电动车型.

3. 学科建设成效

“2011计划”高度强调学科建设,希望通过协同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把知识以条理化、规范化、体系化、学科化的方式予以保存,造福于人类与子孙后代.就上述四个协同创新中心来看,各个平台都是依靠国家级重点学科而建立的.而且各协同创新中心被纳入“2011计划”以来,都以建设国际一流学科为目标,面向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汇聚学科人才、建设高水平学历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是依托牵头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而设立的,这三个协同创新中心自从被纳入“2011计划”以来,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10月3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6中国大学学科评价报告》[1],在该报告中,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12位,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15位.而且,大连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还于2016年进入QS全球学科排行榜[2].

三、启示与建议

如图1所示,协同创新平台必须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以绩效和机制为*建立要素—过程—结果联动机制,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整体.

(一)构建多方参与、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不断拓宽协同的广度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协同创新中心存在组织架构模式单一、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协同单位和参与单位的作用与地位不凸显等问题.因此,必须按照牵头有力、协同有效、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结构模式多元的原则进行组织架构.根据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改革的重点是:

图1 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图

(1)构建多元组织结构模式.依据中心运行需要、区域服务需要、管理幅度、管理环境等因素,各协同创新中心应根据自身建设与发展需要,探索建立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等多种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实现组织职能.作为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还可以考虑采用“项目、团队、平台”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即以项目开展促进协同创新、以团队建设落实协同创新、以平台建设支撑协同创新[3].

(2)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必须发挥理事会在重点问题中的决策作用;赋予中心主任和执行机构执行权限;同时构建必要的监督机构和咨询机构,确保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而且,作为学术组织,要建立完善的学术机构,并发挥学术机构在学术活动中的作用.

(3)形成开放的组织架构.建立开放式的组织框架,以项目需要为导向,实现参与单位的动态优化.这样一是引入了竞争机制,二是有利于让更合适的成员单位能及时参与.当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脱离和“两张皮”的现象依然严重,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比例不到10%,形成了数量惊人的“休眠专利”[4].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原因在于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够密切.“2011计划”要求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中,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代表性行业企业的参与作用.即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在牵头单位的带领下,实现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从上述组织架构分析来看,难以看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组织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项目开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应该在组织框架设计中,让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企业参与进来.

(二)构建良性循环、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协同的深度

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主体协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目标协同是其前提和基础,组织协同是其支撑平台,体制机制协同是其制度保障,环境协同是其坚强后盾[5],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管理体系.该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引领、任务共担、资源整合共享、利益共赢、外部评价反馈等环节紧密组合的运行体系.该体系如图2所示:

(1)目标引领,任务导向.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有些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很清晰,有的还很模糊.甚至有的协同创新中心没有体现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的目标任务.有的协同创新中心即便有明确的表述,但是没有进行必要的任务分解.所以,一要根据“2011计划”的精神,明确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的目标任务,二是要将协同创新中心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并且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全员管理、全程管理等多种科学管理办法,确保中心的所有工作围绕中心的目标任务开展.

(2)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制约协同创新产出的关键瓶颈是协同创新中心资源配置、共享不够科学,造成资源浪费或使用效率不高等.从上述案例分析中看出,各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使用与共享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参与单位一是签订合同,明确资源产权和资源收益分配办法.二是要制订制度和实施办法,使得资源使用和共享有章可循;三是要建立资源利用和共享的平台,实现资源使用与共享的便捷化.这些资源包括人员、经费、物质(实验室与实验仪器等)、信息(知识与科技信息)等,协同创新中心要针对不同资源的特征构建制度体系和实施办法,从而实现对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此外,牵头高校要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内外各种资源.

图2 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与效果评价示意图

(3)任务共担,责任明确.协同创新的过程体现为“战略—知识—组织”的三重互动,是“合作平台—科研团队—技术创新”的三重互动[6].所以协同创新中心必须建立任务共担、责任明确的科研合作模式.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到,协同创新中心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任务共担机制,导致“协同”流于形式,不能落实.如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协同单位和参与单位的作用地位不够突出、各单位各自为政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人员配属不协同、目标任务不协同、权利义务不协同等[7].所以,要让协同单位和参与单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中心建设和中心的项目工作,实现多主体参与的高校协同创新的合作研究协同过程[8].一是要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作用;二是要通过制订和修订章程、制度或签订合约等措施把利益主体的权益和责任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重大决策或其他重要工作中要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建立协商机制;四是通过下达工作任务书和签订责任书等方式使利益各方的任务明确化.

(4)利益共赢,成果共享.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方面,利益分配机制是最重要的、最直接关系到创新结果的因素,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造成协同创新动力不足[9].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要打破各自为政和利己主义的藩篱,实现利益共享共赢和责任共担机制,实现深度合作.有学者指出:系统推进协同创新的路径要创新协同模式;发挥知识与创新共同体、专利联盟优势;关注环境协同,促进缄默知识分享;制定分享计划,实现主体利益协同[10].从上述案例来看,各协同创新中心缺乏关于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共享共赢的机制设计,虽然几个中心的章程也有知识产权和利益分享的条款,但还比较空泛,没有提出现实性、有操作性的办法.要实现深度的协同合作,必须要构建多方协同的利益共赢机制.一是建立较为公平公正且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绩效管理,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如建立透明化的信息共享和成果分享机制,鼓励参与各方发挥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建立约束机制,确保中心建设和项目实施受到必要的约束和管制.调动各参与机构和各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较为完善的薪酬福利分配机制,按照能力与贡献进行薪酬与福利分配,打破吃大锅饭的格局.三是建立成果分享机制,通过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的申请、保护及其利益回报的制度体系,使得成果分享有章可循.

(5)效果评估,及时反馈.“2011计划”提出要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从上述案例分析来看,目前各协同创新中心虽然建立了咨询机制,但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协同创新平台的主管部门应该出台具体措施,推动第三方评价政策的顺利实施.如建立专家评委库、设计评价观测点,等等.并且,要明确规定将第三方评价意见作为项目是否继续实施和拨款投入的重要依据.第三方评估的结果要及时向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主管部门及时反馈.这种协同创新中心评价机制,既有利于确保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创设一种积极的协同创新环境.

(三)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切实强化协同的效度

上述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到,各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之间有所脱节,根据“2011计划”精神,必须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机制(如图3所示),切实加强三者协同的效度.在“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发展是基础,科学研究是支撑[11].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一是要把人才培养当作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纽带,并把面向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当作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动力.即通过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协同培养,实现知识的传承和科研成果的知识化;二是把科学研究当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载体,并把符合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当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拉力,即通过科学研究创新知识、发展知识,进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和促进学科发展;三是把学科发展当作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并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发展当作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保障,即通过学科队伍重组、学科制度建设等措施,保障产出创新性研究成果,同时以更加条理化、规范化的学科知识培育人才.在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中,必须同时兼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协同推进,不能顾此失彼.通过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建设,加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同时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

图3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示

意图

参考文献:

[1]2016中国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排行榜[EB/OL]. http://mt.sohu.com/20161127/n474257927.html,2016-11-27.

[2]2016年进入QS全球学科排行榜[EB/OL]. http://ln. people.com.cn/n2/2016/0325/c340418-28008854.html,2017-1-26.

[3]易高峰.地方普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5(1):112-115.

[4]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26-31.

[5]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 (4):29-32.

[6]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67.

[7]崔金栋.基于多主体协同创新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2):26-29.

[8]邵云飞.多主体参与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的演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3):84-89.

[9]蒋兴华.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化解[J].中国科技论坛,2016(2):18-19.

[10]方茜,郑建国.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实现路径[J].经济学家,2015(12):42-43.

[1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2 (11):12-18.

[编辑:何彩章]

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运行机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和组织架构方面的区域发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区域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区域产业协同的运行机理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研究马明摘要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为重点研究目标,详细分析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

2、 微信公众平台在协同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王 丹(北京农学院科学技术处,北京 102206)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移动端迅速发展和普及,微信作为一项成功的手机软件被越来越多人熟悉并使用,而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特有的信息传递途径给广.

3、 京津冀重污染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法律保障 摘要近几年的环境监测数据表明,京津冀区域的各项环境污染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最后10位的城市中,京津冀区域的13个城市基本上要占据6个8个席位 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

4、 英汉组织机构类缩略语的构造类型和形成机制 摘要本文调查英汉组织机构类缩略语的构造类型,并对其构造类型作对比分析,最后探究英汉此类缩略语的形成机制 英语此类缩略语的构造类型主要包括首字母连接法、拼缀法和数字概括法;汉语的构造类型主要包括节选法和.

5、 公共实训中心运行机制以嘉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为例 (嘉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中心浙江嘉兴314000)摘要文章通过对公共实训中心的现状与困境进行分析,并对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各地实训中心的机制构建启到.

6、 我国跨区域生态协同问题与 (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经济研究所,西安 710061)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石 十八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重点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