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校园文化论文 论文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和新媒体的结合论文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校园文化的论文 校园文化艺术论文 毛概校园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类论文范文资料 和基于校园文化的微课程建设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校园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3

基于校园文化的微课程建设,本文是校园文化方面论文范本跟校园文化和课程建设和课程相关论文怎么写.

【摘 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基于“学山文化”体系,围绕“儿童课程登山之旅”的课程理念进行微课程建设.学校微课程基于国家课程,立足于教师优势,以其灵动的实施空间,开阔的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文化内涵,有利于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创建.学校从倡导教师开发自己的课程、灵活选择“微课程时间”、互动形式的“微课程评价”三方面着手进行微课程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微课程体系.

【关键词】微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1-0054-02

【作者简介】叶红,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南京,211300)副校长,一级教师.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已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山文化”体系.“学山文化”体系以文化理念为核心;以“仁智”环境为基石;以“学山”课程为载体;以“生态课堂”为根本;以“淳美”活动为特色;以情理管理为保障.其中“学山”课程体系是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的重要载体.

学校确立了“儿童课程登山之旅”的课程理念.“儿童课程”有三层含义:为儿童服务,这是课程建构的目的;基于儿童,体现儿童特点,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这是课程建构的立场;教师与儿童一起建构,这是课程建构的主体.“登山之旅”有四层含义:目标性、挑战性、合作性、体验性.围绕这一课程理念,学校从国家课程、环境课程、校本课程三方面构建了“学山”课程的总体框架.国家课程,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包括优质实施和创意开发两方面;环境课程,包括地方文化环境和学校文化环境两方面;校本课程,包括微课程和德育课程、武术特色课程三方面.

一、微课程内容

“微课程”植根于国家课程,基于教师的优势专业智能,属于在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科性生长型课程.它能整合学校、教师、家长、地方各方面资源,向课外生长、向经验生长、向生活生长、向网络生长……

微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学科之外的延伸.总体可以分为六大类:语言类,如高淳方言诵童谣、趣联赏析、小小课本剧、我的旅游相册(英语)、西方节日研究、四季的诗、走近名作家等;数学类,如生活中的数学、巧手魔方、画中的数学世界、钉子板的趣味世界、七巧板等;体艺类,如武术、花样跳绳、合唱技巧、集体舞、蟹壳上的画、五猖面具的制作、儿童年画等;社会类,如老街小导游、固城湖的环保卫士等;综合类,如走近慢城、手绘地图、螃蟹的世界等;科学类,如太空种子日记、小实验中的大智慧等.

微课程内容研发和实施有以下途径:基于教材单元章节内容;基于能力训练、技法;基于教材重点训练点;基于学习方法途径;基于教材中的思想渗透;基于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基于地方文化等.

二、微课程管理

(一)大力倡导“教师自己的课程”

为了发掘教师的优势潜能,激发投身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将课程自主权交给教师,引导他们在《高淳区实验小学微课程实施纲要》指引下,明确自己的课程观,有自己的微课程主张,结合自身爱好特长,选择“微小主题”,制订“微课程个人实施方案”,鼓励他们彰显专业优势,研究开发具有个性化的微课程.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在制定“微课程个人实施方案”时,学校指导教师注意以下几点:明确个人课程主张;选择切入口小的课程主题;实施目标具体量化;灵活确定实施时间;成果形式各具特色.

(二)灵活选择“微课程时间”

微课程实施时间的保证,不仅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开发工作,而且也有利于学校对于此项工作的指导、督促、考评.学校有着近二十年社团活动经验,“一部二院三团”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载体.为拓宽课程视野,体现校本化、班本化、师本化,提升课程品质,学校提出既能尊重个性,也能突显教师专业优势的“微课程时间”.这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潜在的意识.学校的“微课程时间”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立足于课堂的“微课程时间”.

侧重于训练学生学习能力类的微课程,往往需要长期坚持,可以安排在课前、课后几分钟.如“一分钟新闻播报”“成语世界”“小小美文诵读”“童谣天地”“小小气象员”“巧算三分钟”“小小世界村”等,学校将其定为“课前热身三分钟”或“微课程五分钟”.当然,有时候根据课程内容,也可以将其穿插在课堂进行,如体育的“花样跳绳”、音乐的“快乐律动”等.

2.延伸至课外的“微课程时间”.

学校以“一部二院三团”形式开展社团活动近二十年,在武术、羽毛球、科技、书画、合唱、器乐、舞蹈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区域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是武术、羽毛球已成为国家俱乐部、省传统学校,为专业运动队输送过多名运动员,队员多次在省级以上赛事中取得好成绩.此类微课程需要集中固定时间,坚持常年训练.

3.拓宽到校外的“微课程时间”.

实践活动类微课程大多需要走出校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体验活动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如科技类的“走近固城湖”“螃蟹世界”,综合类的“国际慢城之旅”“手绘地图”,德育课程项目“社区小卫士”等,教师借助校信通平台、微信、家长群等信息互动平台,指导家长利用节假日,与假日小队活动结对,亲子互动,共同开展研究.

4.主题研究式微课程时间.

微课程主题大多来自于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拓展延伸,其目的在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该类微课程研发立足于教学内容及教师自身特长优势,往往需要固定课时,一般在一个单元、章节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安排,或者固定在某个特定时间阶段(每周一次,每学期一次,每学年一次).如“四季的诗”“趣联研究”“节日研究”“走近名著”“作家卡片”“大闸蟹的世界”“蟹壳上的面具”等.

5.基于网络的“微课程时间”.

当下微课程应该具备信息时代特点,所以借助网络资源也是微课程研发一个重要途径.这种课程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性,教师可在创建的专题网页中就一个微小话题,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研究探索,并适时分享成果.微课程时间的保证,应该是相对固定而又灵活自主,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聚焦在一个微小课程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提升课程效益.

(三)互动形式的“微课程评价”

微课程实施效果的考量,需要有效的评价手段.研究初期,学校通过阶段性成果考核评选、展示表彰来指导并激励教师;通过校园网站、校报《学山报》及时报道研究情况.为了进一步指导研究,学校特别在教学楼三楼开辟“微课程长廊”,分“微课程概况”“我们的课程主张”“我们的活动”“我们的成果”几个板块展示研究成果.此外,学校还要求教研组一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微课程公开展示活动,进行主题式研讨交流,这既能激励教师,也是一种分享和提升.

初期评价侧重于对教师研究行动的考核,下一阶段,学校将推行“微课程100颗星星”,制作评价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微课程,请教师为自己评星,学期结束时,发放“微课程学习报告单”,并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在学生毕业时,将评星总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评选出“学山仁智少年”.■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校园文化和课程建设和课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校园文化本科毕业论文校园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汉字有故事,故事有文化汉字文化故事微课程研发和实施 一天,刷朋友圈时,看到同事兰心新发的一条微信2017年第一天上班收到这张一年级小盆友的卡片,我也是醉了 微信所附的图上,是一张天蓝色的心形卡片 仔细一读,被卡片上的字“江lǎoshī住你上.

2、 隐性课程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李东秀(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因素,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对学生.

3、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微直播专业指导力量建设 陈 旭(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 长沙 410100)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b 2017 10 058摘 要 高.

4、 校园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与校园物质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 语文有学科特点和优势,能够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语文学科能够通过开发并利用丰富的校园物质文化,从而改善语.

5、 铸品扶学力行致远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小学铁路文化驿站特色课程建设 【摘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小学,在革命先驱王荷波倡导下而立 近年,学校秉持“铸品扶学”的育人理念,回溯百年发展历史,挖掘自身及周边丰富的铁路资源,确立了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

6、 高校图书馆参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吴 丹(辽东学院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0)摘 要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其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 是一项需要学校各部门协作共进的系统工程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 以其海量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