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有关道德的论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关于道德的论文 道德的力量论文 道德经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经读后感参考文献 道德经的论文 参考文献道德经 写一篇道德经论文 1992年花莲师院道德教育论文集

道德经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道』的模样《道德经》漫谈之十八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道德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9

『道』的模样《道德经》漫谈之十八,本文是道德经方面论文范例与道德经和《道德经》和漫谈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文/ 大路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感官的局限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大概用“道”这个字是比较合适的吧?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几乎都是围绕“道”来展开的.道家最核心的经典《道德经》里,是怎么描述“道”的呢?

我们来看看这一章吧——

用眼睛看它看不到,这叫作“夷”;用耳朵听它听不到,这叫作“希”;用手摸它摸不到,这叫作“微”.这三种感官无法把它弄清楚,因此它浑然一体.它的“上面”不是明亮的,它的“下面”也不是昏暗的.连绵不断,难以形容.就是所谓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形象.可以把它叫作恍惚,也就是若有若无.从时间上,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着它看不到它的尾.然而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亘古之道,就可以驾驭现在的一切.就能了解到原始的情况,这就是道的总纲.

怪不得古人称《道德经》是“ 三玄” 之一, 这内容真是够玄的.

我们平常认识事物, 不都是用眼睛观察, 用耳朵聆听,用手去触摸吗?说的再完整点,就是用眼、耳、鼻、舌、身去感受,再通过思想(意)来整合一下,对一个事物基本就能知其大概了.

即使科学发展到今天,也无非如此.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乃至天文望远镜,看得再精细、再遥远,其实都是眼睛功能的延伸.雷达可以说是耳朵的功能的延伸,温度计是“身”的严实,电脑是“思”的延伸……

以此类推, 看起来林林总总的科学仪器从功能上来讲几乎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延伸和精细化而已, 凭借这些功能能够认识那个“道”呢?

这恐怕不行.因为老子说了,用常规的视觉、听觉、触觉是不能认识它的.

修道的感性误区——幻境

但我们常人认识事物,往往又脱不开用眼、耳、鼻、舌、身的习惯.因此, 古往今来,很多修道的人在这里出了问题, 出现幻视、幻听、幻觉等各种幻境, 有的人不能及时辨别,就会出现所谓的“入魔”,轻则神经兮兮,重则神经失常.

像3 D 奇幻电影一样炫吧!

可如果把这些幻境当了真,人的精神迟早就会出问题.

还有人有这样的情况, 就是在中会有声音告诉他, 某某人将如何如何, 某某事将如何如何, 事后还都能应验,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不是通灵了呢?

老子说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也就是说,世界是物质,根本没要鬼神.

我们的祖先在《管子·内业》中说:思考呀, 思考呀, 反复思考, 就是想不通, 鬼神就来帮助想通了.这不是鬼神的力量, 是人的精气达到极致状态所导致的.(“思之思之,又重思之, 思之而不通, 鬼神将通之, 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所以,《金刚经》中释迦牟尼说:“以色相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得见如来.”

这里明确指出,学道者不能把定中的形相或音声当作如来,更不能去追求所谓的景象.否则,就偏了正道,而进入邪道.

修道的理性误区——思维推理

以上都是用人的感性去探求道所产生的问题.人是有理性的,古往今来也有许多人放弃了感性的道路,用理性去探求道的奥秘.

那么,用逻辑推理,用哲学思辨能认识“道”吗?

本章的“致诘”一词,在明代憨山大师注的《道德经》里就被解释为“思议”.

思议,就是推理和思辨.

佛学家说到佛法的精妙处,都用这个词——不可思议.

宋代的禅宗大德大慧宗杲禅师,天赋极高,1 7 岁出家后,学东西超乎寻常的快,他先后参礼过许多高僧,认为自己弄通了禅宗的宗旨,辗转来到宝峰湛堂文准禅师座下.

文准禅师一见宗杲,知其不凡,便让他充当自己的侍者.

宗杲禅师虽然慧悟很好,但是文字口辩的习气很重.一天,文准禅师对他指示入道捷径,宗杲禅师横机竞辩,口若悬河,连文准禅师亦不肯相让.

于是文准禅师便呵斥他道:“你还没有开悟,你的病根就在只是用意识来领会解释妙理上,本心被知识障碍住了,不得明了.”(“汝曾未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

在文准禅师座下学了六年,直到文准圆寂,还是没有开悟,后来辗转参学很多年,才得开悟.

意识领解,就是思议.

“若向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明了心性不能靠思议, 修道是仅仅通过思议就可以的吗?

当然也不可以.

所以, 有些学者们每天辨别古圣先贤遗留下来的典籍,终日把心思放在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义理辨别上,以求名闻利养,这就是舍本逐末了.如果以此为傲,蔑视实修,更可怜上苍赋予的睿智聪明了.

逻辑推理、哲学思辨, 在道的面前也要停下来.

我们常人认识事物, 无法脱开空间和时间的框架.

所以大哲学家康德认为, 时间和空间属于人类思维的先验预设,离开了时间和空间这两把尺子,我们就无法认识了.

然而道就是这个样子,“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用现在的话说,道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的能力, 而且是超越时空的.

难得“道”就像康德所说的“彼岸世界”那样,是人类永远无法知晓的吗?

我们的先哲老子在后面给出了答案.

编辑/ 刘书含

本文结束语,这是适合道德经和《道德经》和漫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道德经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道德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道德经》漫谈之十四(上)不可思议的一 文 大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

2、 《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下) 编者按近期白岩松作客“乌镇文化讲堂”,结合自己的心灵体悟,分享了道德经的文化魅力和诸多启人深思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里的博大智慧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把人分成了几种,“上士闻.

3、 伦敦地铁口写着《道德经》 2018 年1 月1 日,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在伦敦欧维尔地铁站出口,出现了一块醒目的记事白板,白板上秀丽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路过的行人 白板上写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

4、 《道德经》里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 老子著五千言,距今两千四五百年,其间注释、疏解、立说,不可胜数 然而同时一书,有人看来是争权夺势,设陷布险的政治秘笈;而有人看来却是清净自在,无为逍遥的出世宝典;有人看来是诡谲某策,决定胜败的武学兵书.

5、 《道德经》英译文本多样化原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10 077摘要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主流 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译者创作出了.

6、 《道德经》:德行天下,道传万家 子不语慢,才能保持生机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 ”人不能妄动妄作 许多人忙碌了一辈子,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