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评职称论文 评中级职称论文要求 评工程师论文要求 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 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关于学生评教的文献综述 网上评教系统开题报告 学生评教论文 学评教系统论文前言 评教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生论文格式

关于学生评教方面论文例文 和学生评教困境的理性选择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利益共享评教机制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学生评教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9

学生评教困境的理性选择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利益共享评教机制,本文是关于学生评教相关论文例文与利益共享和学生评教困境和理性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 学生评教制度是保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制度.然而,当前学生评教存在制度僵化的集体困境,表现为评教体系迟迟得不到完善,致使评教结果不客观和不可靠.究其根源,乃是学生评教的利益诉求表达、利益资源整合、利益合理分配、利益补偿机制缺失.为学生评教的困境,通过运用利益共享理论框架分析,提出以学生主导重构学生评教的组织体系,强化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利益“捆绑”,打破偏离评教根本目的的博弈预期等措施,构建起学生评教的“利益共享”保障机制,以牢固确立学生和教师之间“以评促长”关系,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评教体系,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 学生评教;集体困境;利益共享;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 姜 峰,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广州 510642);郭燕锋,华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广州  510642)

一、学生评教的集体困境

学生评教制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至今已有七八十年的发展历史[1],从它诞生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学生评教的研究和争议并未停止过,如何构建科学的学生评教体系不仅是高校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各国高校教学评价面临的难题.尤其我国对学生评教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和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相关评教制度不完善,评教有效机制缺失,导致我国高校在实施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少高校存在“学校重视、学生漠视、教师排斥”的局面[2].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高校学生评教面临一个集体困境:学生评教制度僵化致使评教体系迟迟得不到完善.

现行的学生评教绝大多数采用量化评教,以可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作为测量工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四到六大部分(维度),无非包括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方式,课堂纪律管理,课堂教学效果等,并对每部分对应若干评价指标(观测点),高校根据重要性不同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最终根据学生对每条指标的打分计算出该门课程的得分.因此,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体现高校教学质量观,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决定了学生评教的科学性、客观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不同高校之间,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将会在量化评教的指标体系中给予调整.其实,我国学生评教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大体上是科学合理的.然而,在当今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的课堂教育在知识传递方式与中心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教材传授知识为主要方式,学生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的传统课堂教育,已演化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前主动学习,课中完成知识转化与内化,课后注重师生互动交流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3].这种变化,充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反映了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应从以往关注教师的“教”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与效果转变,即淡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注重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遗憾的是,面向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评教体系改革已经远远滞后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高校评教指标仍集中在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评估的不多,“评教僵化”现象尤为明显.引发问题的原因复杂,表面上可能是与目前国内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及机制研究的重视不足有关,也可能是高校管理者过于纠结维护体系的稳定性而不愿做过多的改革,但深层次的原因是评教机制的缺陷引发评教制度的僵化.

现有的评教机制,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者存在一种偏离评教根本目的的博弈.根据博弈的相关理论,参与博弈的各方最终目标是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最有效的途径是合作共赢.在学生评教中,学生占有天然的优势,掌握对教师课程质量的评定权利,作为筹码,多数学生乐意在评教中给予较高的分数,以便保障得到较好的课程成绩.对教师而言,其利益最大化是使其教学质量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尽可能获得评教的高分,而最有效的途径是与学生沟通合作,主动迎合学生需求,甚至愿意以放松课堂纪律,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和尽可能给予学生高的课程成绩来换取评教的高分.因此,必然会形成学生课程成绩与教师评教成绩“集体高分”现象,即学生评教结果分数集中在高分区,评教结果90分以上的比例高达90%以上[4],甚至都是90分以上;学生课程成绩绝大多数80分以上,呈现较为极端的偏态分布,课程成绩不及格学生比例逐年下降,甚至为零.而且,这种现象一旦形成,相对比较稳定,就很难被打破.对教学管理者而言,学生评教结果逐年向好,学生课程成绩较为理想,“成绩问题”学生逐年减少,均为高校管理层喜见乐闻.当然,高校管理者也清楚知道评教结果不真实、不客观,评教分数虚假繁荣,学生课程成绩偏高.针对这情况,不少高校也对评教行为加以规范,完善评教指标体系,增加区分度,引入辨伪测验等措施,投入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效果均达不到预期,并无法改变评教的尴尬局面.迟迟找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高校容忍范围内,最为经济的途径就是放任不管,消极对待.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博弈演化为“互惠互助”行为,实质是不当利益交换,以不断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长此以往,危害不小.总之,在现有的评教机制下, 形成较为稳定的学校-教师-学生评教博弈均衡关系,已经牢牢束缚学生评教制度改革与发展,出现学生评教僵化,集中表现为学生评教体系未能及时调整革新,“集体高分”现象层出不穷,最终致使评教结果失真,评教的诊断与服务功能逐步弱化,与学生评教根本目标向背离.

学生评教制度本身并非问题的根源,美国及欧洲国家的高校长时间普遍实施的学生评教制度证明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5].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学生评教制度不完善,“以评促长”的评教机制欠缺,尤其是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间未能构建起利益的连接点,促使在教师、学生利益不相关条件下,出现道德风险所引发逆向选择[6],并建立起偏离评教根本目的的博弈均衡,造成“集体高分”困境,致使评教结果不可靠,加剧对评教对结果的质疑,无法保障学校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针对评教问题产生的根源,借助评教利益共享理论,提出评教体系与评教机制的改革策略,有望学生评教的困境.

二、评教利益共享理论框架

利益共享理论研究源自19世纪初的冲突社会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协调财富、权利和地位等社会利益关系中孕育而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把利益共享高度概括为“利益共享是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国内外学者至今都没有对利益共享理论给予统一明确的定义,仅分别从政治学[7][8]、经济学[9]、*学[10]、社会学[11][12]等学科研究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利益共享内涵及解释框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成为高校加快推进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遵循,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利益共享”理念与国家倡导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相一致,是推动高校学生评教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从教育学的角度概括利益共享理论问题仍未见报道.鉴于以往的有关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利益共享就是指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在教育活动中按照一定规则公平地共同享有法律、制度及道德上认可的财富、成果、权利、机会等,通过自由、平等、公正和协商方式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利益共享中的主体是参与教育活动的全体成员,其客体是教育发展所有成果.利益共享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主要的保障机制包括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合理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在学生评教中应用“利益共享”理念,可兼顾了高校内部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核心利益,将“问题导向”和“人本思想”引入高校学生评教,是顺应教学评价改革创新的主体方向和内在逻辑,可丰富学生评教的理论内涵.

本文尝试运用利益共享理论框架分析和学生评教的困境.为有效实现学生评教利益共享,首先,确立学生评教利益共享理念.高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均是评教利益相关者,不仅高校管理者可以享有评教利益,而且作为参与评教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有权利获得评教利益.其次,实现评教利益共享的治理方式.学生评教利益共享应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基本需求,廓清学生、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利益共享关系,通过主动参与和有效协商方式,在评教过程形成共同价值追求与心理建构[13],建立评教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机制,使高校教学评价回归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本源,以化解学生评教过程的突出问题.最后,从评教利益关系中分析影响学生评教利益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利益共享”保障机制,提出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以评促长”关系的对策,以期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教学评价体系,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三、对学生评教制度的理论分析

根据学生评教“利益共享”框架分析,我国高校学生评教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评教的保障机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学生评教未能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诉求表达机制

现行的学生评教制度不合理,在评教调查表或量表的设计制定中,很多高校在形式上未让师生参与,忽视其主体性,造成评教视角及价值观单一.在评教指标的制定中,不少高校通过直接采用或者借鉴国内知名高校,或引进国外高校的评价指标并根据学校办学实际进行调整与完善,但常常忽视了对“借鉴”而来的指标进行适宜性分析和深入考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本质上都是教学管理者采用预订的标准对教师教学进行判断,从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来对课堂教育质量做出判断和评估,这种评估指标制定过程具显著缺陷,表现为没有从学生或者教师的角度来考虑,忽视教师、学生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感受,难以反映学生及教师心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观,未将学生和教师的价值诉求融合至学校层面,易产生对评估指标体系本身合理性的质疑.

(二)评教的利益资源整合机制缺失

在评教过程中,行政力量主导的学生评教并未充分重视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动力,未能将评教活动转化为有效的师生互动途径,限制师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无法实现评教资源整合,致使学生评教制度执行低效. 在西方管理学家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的Z理论指出:制度本身并不能决定其实施效果,而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是影响制度实施效果最核心因素[14].要获得良好的制度实施效果,最佳的途径就是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均参与组织制度的制定过程.从心理学上讲,只有成员参与规章制度建设,才有助于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完成共同心理构建,可获得较高的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然而,教师、学生和教学行政管理者作为学生评教的利益相关者,与学生评教的实施与结果的运用息息相关,但以行政主导的评教体系,缺少集体协商环节,未能整合学术资源支持学生评教,难以形成共同的心理构建,利益共享关系脆弱.因此,结果将会出现学生不会重视评教,对教师教学评价存在随意性,纯属是“以教评教”的任务,致使学生评教制度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评教利益合理分配机制缺失

在评教资源共享利用上, 高校管理者过于注重评教的工具化,把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的监控手段,没有合理分配评教共同利益, 把评教利益作为行政内的“私利”[15]. 如没有将评价信息共享给学生作为选课参考,或反馈学生评教所提建议对教学的改进程度;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静止”的评估对象,既没有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也没有为教师提供改善教学质量的建议,无法实现发展性的学生评教.由此,评教利益合理分配机制缺失,阻碍了教师与学生通过评教的交流,违背评教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四)评教利益补偿的保障机制缺失

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以学生评教为主,学生评教具有大样本、可量化和好比较的优势,是课程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而其他的评价方式逐步被淡化,如领导听课、专家评价和同行评教,目前基本形同虚设.倘若教师或学生在评教过程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如某教师因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考勤纪律,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出于“报复心理”,故意给教师打很低的评教分数[16],但由于高校对学生评教的过多依赖,没有形成多样化的评教体系,无法全面客观评价课程真实质量,致使难以通过其他评教方式给予补偿.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善学生评教体系的路径选择应是完善和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保障机制.只有评教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学生评教制度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评教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焦点与关注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体现,才能在学生评教中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以保证评教制度的有效运行.因此,要有效改革学生评教僵化现象,破除隔开“以评促长”的评教制度“篱笆”,核心是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间评教利益的连接点,牢固建立起评教“利益共享”的保障机制.

四、评教“利益共享”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以学术主导重构学术评教的组织体系,保障评教利益共享

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开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导向是鼓励将学生评教承担机构从行政机构中独立出来,使得评教的组织与评估工作成为学术行为,并下放至学院层面,实现教学与评教双重心下移,激化学院办学活力.学生评教是教育评价的一种,其本质上属于学术性事务[17],应按照评教的学术属性,减少行政化和中心集权化,以学术力量主导重构学术评教的组织体系,整合学生评教资源,确保学生评教目标回归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然而,我国当前学生评教的理念、组织和目标均紧紧依附在学校行政层面组织开展,行政部门牢牢掌握评教的主导权.学校行政层面主导的学生评教弊端颇多,如行政“惰性”会直接传导至学生评教,阻碍高校最具有活力的学术资源与评教紧密相结合,行政的中心化、集权化会不断排挤评教利益共享活动.以学术主导重构学术评教的组织体系,并将学生评教的主导权下放至学部或学院,有利于评教利益共享理念的树立,可推动学术资源与学生评教相结合,可有效推动开展学生评教研究和改革,方便向教师与学生普及评教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评教能力,降低非教学类因素对评教结果的影响[18],主动营造公正评教文化氛围,保障评教共享机制有效运行.具体做法可成立校一级教育质量评价委员会作为组织决策机构,指导学院评教机构开展学生评教,委员会成员可由学校教育专家、教学管理者、社会专业调查机构技术骨干、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设立独立的校院两级评估中心[19],校级评估中心制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指南(指标题库),编制科学实施方案、提供专业化评教调查技术支持、评教结果使用建议等,为学院评教机构提供高效服务.学院评教机构根据院系学科专业特点,合理选用评教指标及适当修改实施方案,满足学院不同系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需求,并根据评教结果,有针对性提出改善教学质量的建议.

(二)强化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利益“捆绑”,实现评教利益共享

基于“利益共享”理念,夯实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利益的深度“捆绑”,有助完善学生评教利益共享诉求与合理分配机制,形成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深度合作的评价模式,促使三者有效合作实现共赢,并形成稳定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一是与师生利益“捆绑”,构建学生评教和师生利益的连接点.首先在问卷的设计过程及内容上充分反映学生与教师对良好课堂教学的主观偏好[20],从源头尊重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见解,同时体现学生对良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次明晰和强化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质量改进的对应关系,及时反馈学生评教建议,促进学生自发参与评教过程的机制形式;最后合理公开评教信息,作为学生选课时重要参考.采取多方措施,以构建学生评教和学生利益相关的牢固连接点.二是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捆绑”,注重学生评教结果的分析,挖掘有价值信息,诊断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以随堂评教信息和期末评教报告的形式及时反馈到每位教师,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参考.三是与高校教学质量“捆绑”,充分分析和挖掘全校学生评教的结果,提炼出教师教学质量的内在构成,找出各类课程的优点与薄弱环节,分析和监测不同教学质量演变规律,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总之,现阶段学生评教改革重点就是要逐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评教中的利益连接点建设,尤其是强化与教师改进教学的关联.

(三)打破原有评教博弈预期,规制不当利益互惠行为

完善评教利益共享补偿机制,有效约束评教中不当利益互惠行为,首要任务就是要打破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偏离提高课程质量的评教博弈预期.在学生评教博弈关系中,教师的选择最为关键,处在主导位置,最有可能打破评教过程“互惠”的博弈预期.因此,高校在开展学生评教过程中,为教师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价值、*价值和专业价值,鼓励教师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淡化和取消评教结果与教师奖惩性考核直接挂钩.如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岗位聘任等直接挂钩,尤其是要取消与“末位淘汰”等惩罚性做法相挂钩.奖惩性考核是基于对教师上一轮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做出安排,

往往只注重评教的结果, 而很少关注教师在评教过程的改进情况.注重结果的评价与挂钩的奖惩性措施只会起到负性的导向作用,终将促使教师通过不当利益交换获得更高的评教分数[21],以最低的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获得奖励,避免受到惩罚. 其次,构建多元化评教指标标准库,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学院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评教指标群推荐给师生,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教指标的选择[22], 满足教师与学生对评教的不同需求,有利于达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共同目标,形成一致的教学质量观,并相互信任和共同维护, 减少不当的利益交换. 当然,任课教师具有专业化的知识,

对承担的课程知识、 课程难度及自身的教学能力的认知程度最高[23],可让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共同构建出多样化的评教指标.再次,完善领导听课、专家评价、教学督导和同行评教的多样化教学评价制度.构建学生量化评教与专家质性评教相结合,力争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避免单一的学生评教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减低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过多依赖.最后,改善教师评教的方式,增加学生评教次数,方便学生随堂评教,重视学生有效评教.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

开发相应的手机APP随堂评教软件,与学生手机号码绑定,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匿名和实名评教,向教师反映改进教学效果的建议,教师随后可查看学生反馈评教信息,针对学生的需求和不足, 及时调整和改进,

真正形成“反馈-提升-再反馈-再提升”的“以评促教”运行机制[24]. 同时,鼓励学生提交有效的评教信息.除了期末量化评教外, 学生可以在APP上随堂反映对教师教学的看法,尤其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教学效果的信息,如课程的某一方面知识较难,多数学生无法理解,需要教师更为细致的讲解.随堂评教不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管理者与教师遴选出有价值的评教信息并给予及时回应, 增加课后师生有效互动,并对累计多次提交有价值的评教信息给以积分和定期对评教积分高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以上途径,将传统的强制“让我评”学生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我要评”的评教模式,最终评教的有效性将会大幅度提升[25],教师也会真正意义上支持学生评教,

评教利益共享补偿机制得以完善,原有的评教博弈预期彻底被颠覆,不当利益互惠行为得到有效的规制,实现高校实现教学相长的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李明君. 中美高校学生评教问卷差异探究[J]. 教育探索,2015(7): 151-154.

[2] 郭燕锋,姜峰,潘红,杨永忠,庄楚雄. 高等院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师教育学报, 2014(3):223-225.

[3] 孟凡,李婷. 教育信息场域下高校学生评教指标的发展趋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3): 71-76.

[4]常瑾.学生评教制度与教师激励机制关系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7-9.

[5] Murphy M. Online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what are we sacrificing for the affordances of technology?[J]. Asses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5 ,40(1):120-134.

[6] 闫月香,张继英. 高校学生评教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 (10):21-22.

[7] 刘琳琳. 利益共享视域下的党群关系研究[J]. 理论研究, 2016 (4): 38-42.

[8]刘国胜.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定性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4(3):30-37.

[9] 王维杰. 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维度: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的辩证思考[J]. 学术交流, 2011 (8):85-88.

[10] 龚天平,周丹. 作为经济*的经济共享理念[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1-28.

[11] 全洪云. 利益共享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J]. 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4(2): 82-85.

[12] 陈波,洪远朋. 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社会科学,2007(1): 4-13.

[13] 孟凡,黄巧俐. 试析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的实质[J]. 江苏高教,2013 (3): 79-82.

[14] 蔡志刚. Z理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0 (2):26-28.

[15] 王永林. 学生评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 教育科学,2005(1): 28-30.

[16]Hou Y W, Lee C W, Gunzenhauser M G.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as a Disciplinary Mechani: A FoucauldianAnalysis[J].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017 ,40(3):325-352.

[17] 林光彬,洪煜. 学生评教的行政化与学术化论析[J]. 教育研究,2016 (8): 40-46.

[18] 杨雪燕,陶鑫. 中西方关于学生评教研究的比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 15-25.

[19]Stalmeijer R, Whittingham J, Gre W D, et al. Strengthening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processes: facilitating student evaluation committees to contribute[J]. Asses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6 ,41(1):53-66.

[20] 廖明,姜峰,郭燕锋. 大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主观偏好与学生评教体系的完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18): 49-50.

[21] 邢政权,赵忠. 管理主义对学生评教的负面影响及其消解[J]. 教育评论, 2017 (2):61-64.

[22] 顾瑶韵. 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述评[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 (6): 13-17,120.

[23] 金俊淑. 美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评论, 2016(5): 162-165.

[24]颜桂.影响学生评教效度的两种观念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9):9-10.

[25]Macfadyen L P,Dawson S,Prest S,et al. Whose feedback?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tudent completion of end-of-term teaching evaluations[J]. Asses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6,104(6):1-19.

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利益共享和学生评教困境和理性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学生评教本科毕业论文学生评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基于易班构建学生党务公开平台的机制 摘 要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展党务公开网络平台建设 其中,学生党务公开网络平台作为面向学生的重要载体,在扩大学生党员知情权、保.

2、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有效途径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少年儿童的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意义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少年儿童正确认识.

3、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人力资源,其接受的思想教育体系将直接影响人才质素的高低,而单一的教育场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教育都各有利弊,需取长补短进而发挥综合性的最大效.

4、 启蒙和话语:理性选择背后的异质性因素 摘 要回顾“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语境,对“启蒙”的思考不应急于去做价值评判,而在于尽量发掘新史实新问题,特别是那些易于被现行观念和主流认识遮蔽的现象,.

5、 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调适、实践困境和路径选择 【摘 要】建设智慧校园的中心方向应该是建设师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教学的校园环境,而长期以来服务于校园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方向偏差是导致智慧校园建设走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要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思考智慧校园.

6、 信息公平视域下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要分析了信息公平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关系,阐述了信息公平视域下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基本任务和存在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可供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信息公平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