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杂志语录 格言杂志语录 说西方哲人语录的期刊有哪些

语录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谈《阳明语录》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语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谈《阳明语录》,本文是语录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阳明语录》和阳明语录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由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阳明语录》一书是阳明思想精华的一个浓缩版.心学在大的范畴上,仍然源自博大的中华文化.其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惟阳明将致知,校正为致良知,直指道德本体与最高本体,是为张扬之处.《阳明语录》之于四书,犹快餐之于大餐,适合当代人阅读.但这不意味着语录就更加简单,悟到深处尚需时日,在此仅谈谈初步学习体会.首先说明,我悟阳明之道不深,自以为正确处,仍可能充满谬误.希望别人看到错处,告诉我错在哪里.

《阳明语录》已经很薄,把它进一步读薄,在于“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三句.如果还嫌字数太多,只读一句,就是“致良知”.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一语.这里的知,是认识论意义的知,格的是外物.但阳明由格竹失败后,将格外物,转为格内心.认为“致知”就是致内在良知.通过内在良知通达本体.

致良知的知,与我们一般人说的知,意思是反的.一般人说的知,是主体认识客体,将水从客体这个瓶子里倒出来,倒进主体这个瓶子.让主体的水平由低到高.而致良知的知不是这样.致良知说的是认识主体自身,它假定主体这个瓶子的水是满的,要往外倒(比喻“行”,践行).凡是倒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知(还困在私欲中),即发现不了自己这个瓶子里的真正的纯净水.这是一种思想解放,这意味着,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区分灵明与心,是理解致良知要澄清的问题.格内心不是格“灵明”,即主观精神,精神只是格的通道、手段,要格的这个心是指本体.致良知要借助灵明(精神)这个通道,达到本体.对于本体来说,心即理,理即心.这排除了对致良知的一种误解,以为致良知就是在发掘自己的主观意念,可以背离天理随心所欲.致良知是要做到内圣,去除与理、心不符的恶的欲念,才能达到.

致良知所要致的良知,理解起来,要分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本体层面的良知.这是《阳明语录》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所指.

本体本无主客之分,从主这方面达致,与从客这方面达致,都是走得通的.典型如康德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当然,与康德心物二元不同,阳明的理,是心物一元的(证据就在“诚”,王阳明说,“诚是心之本体”,这好似专为打康德耳光而说).对于这个与康德相反的理来说,心即理,理即心.在这一分殊下,阳明思想走上了一条相当于心物一元的实践理性的悟道之路.

致良知与致知相比,多出一个良字.良,是一种道德判断,一般说好和坏,涉及的是得与失.由此可见,良知是关于得失的最高标准.良知在本体层面,是一种元道德判断.在本体高度,德是道,道是一的状态,一生的二,已是阴阳.一比二更纯粹,更根本,它是不分阴阳的状态.换成道德术语,阴阳是善恶,良知作为元道德,首先是一,是没有分出善恶的本体状态.善恶是元判断下区分出的阴阳.心在这里,就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这个心,不是主观的,而是不分善恶的客观本体,即理.心一旦符合了理,则随心所欲而不逾规.

这里应注意,反私欲不是反对欲,关键看这个欲符合不符合理,即良知.

第二个层次,是范式层面的良知.这是《阳明语录》中“有善有恶意之动”所指.

基本范式,是道下面的路,是路的基本路标.对良知来说,知的对象不是真伪,而是善恶.知要达到的效果,不是知真知伪,而是知善知恶.

意之动,犹一生二这个过程.道生阴阳,心生善恶,这是同一个过程.反者,道之动.对于人来说,道之动,来自得失.没有得失,就没有好或坏的参照系,善与恶就不知相对于谁讲了.而人的得失之心,是形而上的心、理,与具体情境结合而触发的.王阳明说:“如见儒子入井,则生恻隐之心,此谓心之应事而发为具体之善;见邻有妙龄处子,生杀其亲而逾墙搂抱之心,此谓心应事而发为具体之恶.”

善恶不是路本身,而是路标.以往的格物致知,没有把人这个参照系摆进来,先知后行,结果辨真假后,可能不辨善恶.发展下去,造成是非不分.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往往迷信技术,以为技术无所不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相比阳明思想,缺了一个“意之动”,没有从人的自由意志或意义的角度具体地想问题,往往一开始就把问题本身提错了.以人工智能为例,许多人理解人工智能,不是把有善有恶当作意之动,而是把追求奇点时刻的到来当作意之动,把处理复杂性能力的最大化当作目的,一味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成了办奥运会.如果按有善有恶意之动来思考,要问处理复杂性为了什么,要从周易中的第一个易(代表复杂性的变易之易),问到第二易(代表人的得失的容易之易),从而在心即理高度上,理解到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追求让复杂性变得容易.这样才能指导通过高科技致良知,而不要坏了良知.

第三个层次,是行为认知层面的良知.这是《阳明语录》中“知善知恶是良知”所指.

一般人知的善恶是小道理,是相对私欲而言的得失(即功利).而知善知恶是良知所说的善恶不是功利,而是人的根本目的层面上的善恶.是良心好,还是良心坏.

这里有个如何看待功利主义的问题.从实践理性角度看(先不论其内部心物一元或二元的分别),实践理性分意志与欲念两个层次,前者是普遍的自由,后者是特殊的自由.前者在初心(人是目的)这个层面实现自由,后者在功利(人是手段)这个层面实现自由.追求后一种自由,往往越追越不自由,反而丢了功利;追求前一种自由,往往会越来越随心所欲,反而功利大得.

儒家的无心插柳之道是内圣外王.外王是功利,内圣是初心.王阳明强调的显然是不忘初心.单从功利角度讲,这是高级成功学.而厚黑学,只不过是低级的成功学.互联网人人追求成功,但真正达到外王这种功利的,少之又少.究其根由,在于没有做到内圣,也就是没有做到本心光明.看看书摊上的互联网成功学就可以知道,追求的净是鸡鸣狗盗之术,它们教人内心黑暗,无意中反把成功变成了小概率事件,成了投机,这无异于把人往沟里推.

对人们关心的互联网商业来说,知善知恶的本心在哪一点上?我以为,商业善恶的标准应设在体验这一点上.许多商人理解的善恶不是.他们把东西卖出去那一刻当作善恶的结算点.这是工业时代的商业善恶观,本身就错了.因为会诱导卖家去欺骗顾客,让顾客买了不真正需要的东西,或买了当时觉得需要,事后悔之晚矣.把标准延迟到体验那一刻,区别在于,东西买回去后,贴心一想,觉得不满意,可以*重来.这时的财务指标不是看卖出去卖不出去,而是用户是否向他人推荐,只有真的满意,才是善;用户后悔了,但契约已完成,没法后悔,这是恶.商家赚这种钱,不犯法,但却是恶,相当于抢钱.商家知善恶,须知到这种程度,方为良知.如果一切从用户体验着眼,把用户最终满意不满意,当作要实现的初心,商家自己才能最大概率地获得善报,即用户用钞票给你投的赞成票.

所有编著好书的初衷,我看就是看掉沟里的太多了,心有不忍,希望引导大家走向光明.这个社会不能没有正能量,否则成功的最高阶段就成了进监狱.

第四个层次,是行为层面的良知.这是《阳明语录》中“为善去恶是格物”所指.

这是知行合一的道理.良知的知不是认识,而是实践,实践由道德指导.又,对良知来说,道德即本体.所以,致良知,是指要听从来自内心的上苍(“老天爷”)的招唤.凡是顺着致良知这条路子走的人,最后都具有这样的行为特征:讲良心,守诚信,为符合天理的最高意志而去私欲.惟最高意志为个体意志.致到后来,发现与实现的,是“为善去恶”的自由意志及表象的世界.这是与客观格物的知识传统(如纯粹理性的路数)截然有别之处.

一般说的格物,都是认识.而阳明说的格物是实践(“为”).当人有了自知之明,识得“理”之后,为善去恶就有了标准与尺度.这时的知,就是行本身.

为善去恶是格物,还是从实践角度立论,把世间一切问题理解为得失问题.但我个人以为,在这上面不能走极端.不能用这个来取消真正的认识论.王阳明并不反对认识,他的概念中,还有一个天理概念(相当于心物一元版的“纯粹理性”),就指向认识.如牟宗三所说:“良知是从心的整体上说.表现心的一面,须从虚灵明觉处了解;其另一面须从天理的意义了解.天理是非常重要的,王阳明讲良知,总要带上‘天理’二字.”否则就会把阳明思想解成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进而发展成唯长官意志是从,把主观意志脱离客观实际,无休止地归为下边去私欲不够,陷入一个无解循环.我们不能把本体论做功利主义的利用,当作管理手段,要在本体高度上去私欲.

新近出版的《阳明语录》一书告诉我们:为什么是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为什么要致良知,什么是良知,如何致良知,如何格物,如何洞察私欲,如何解决今天的问题,以及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或读了N遍之后,内心变得光明.进入一种心安理得的状态,象童话结尾说的,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上文结论,此文是适合《阳明语录》和阳明语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语录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明儒学案》载王阳明余姚籍弟子管州事迹考订 摘 要管州是王阳明亲传弟子,与阳明同为余姚人,属浙中王门 其事迹在明儒学案中仅作附及,寥寥数语,且存有漏误 今以赵文肃公文集、康熙余姚县志、姚江书院志略、阳明年谱……著作所载,进行校正与补充,力求将明.

2、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20句 文佚名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被誉为“真三不朽”者,其思想贡献尤其卓著 其良知心学远承孟子, 近继陆象山, 而自成一家,影.

3、 中西文化视野中的身体哲学思想以惠特曼《自己之歌》和王阳明心学思想为例 郭利云 信阳学院摘 要意识哲学一直是西方文学与西方哲学的思想主流 与这种灵肉二元思维范式不同,身体哲学欲打破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建立从身体出发、强调灵肉一体的新的理论观念 本文通过对惠特曼诗歌及王阳明.

4、 《唐明皇》中不该出现三跪九叩 李竞恒博览群书编辑部 博览群书编辑部 清宫剧流行,很多人认为三跪九叩、对皇帝磕头、跪着谈事是中国历史的常态,甚至一些唐代背景的电视剧如唐明皇 大明宫词中居然也出现了大臣跪奏的画面,其实是将清朝的情况视.

5、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遣明使在宁波的文化交流活动以策彦周良的《初渡集》为例 摘要明朝嘉靖年间,日本僧人策彦周良曾两次出使明朝,并留有详尽的入明访问记录初渡集和再渡集,在明代中日交流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宁波是策彦周良一行在中国的起点和终点,并且使团曾在宁波长时间停留 策彦在记录中.

6、 和陈阳版《影视文学教程》商榷 据统计,国内开设电影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1000多所,把“电影文学”作为课程的学生,数量自然相当庞大 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显示,“电影文学教程”类教材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