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激励机制论文 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论文 学生自我防御机制论文 薪酬激励机制文献综述 认证机制论文 阿里巴巴员工激励机制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开题报告

机制论文范例 与我国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构建与仿真模拟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机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6

我国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构建与仿真模拟,该文是机制论文范文与仿真模拟和粮食和主产区方面论文例文.

摘 要: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补偿机制能够协调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实矛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实现区域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适合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三位一体”的补偿机制尤为重要.通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拟对所构建的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进行模拟,对补偿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整体检验,全面论证所构建的补偿机制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健全保障补偿机制运行的法律法规、强化支农财政监督管理、拓展粮食补偿投融资渠道和完善配套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仿真模拟;“三位一体”的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6-0100-09

收稿日期:20170413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17.06.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D07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790067);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01320);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JYC01)

作者简介:焦晋鹏(1984-),女,哈尔滨商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政府规制.

引言

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的提高有赖于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种粮积极性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须给予粮食主产区一定的补偿.目前,国内粮食主产区粮食补偿的实施主要表现为粮食利益补偿、农业生态补偿和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其中,粮食利益补偿自2004年起就已开始逐步实施,国内很多学者也针对粮食利益补偿机制[12]、粮食直接补贴政策[34]、粮食利益补偿政策实施效率和效果[57]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国内农业生态环境和粮食供需“紧平衡”形势的日趋严峻,粮食主产区粮食补偿的范围逐步扩大,农业生态补偿和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相继被纳入到粮食补偿体系中.国内一些学者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对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和运行进行了探讨[89],同时,一些学者也指出: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粮食产销互助及产粮大县奖励等一系列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发挥了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平衡和实现区域互助发展的作用[1013].虽然国内关于粮食补偿方面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现有的研究大多从单一的粮食补偿政策出发,多集中在粮食利益补偿机制方面,较少涉及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及粮食生产发展保护机制方面,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粮食补偿机制,研究的重点过多侧重于粮食产量的刚性增加,忽略了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增长及粮食主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从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目标定位,构建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并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模拟,评价补偿机制的模拟运行效果.以期建立整合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及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三位一体”的、适合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补偿机制,从而真正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地区经济增长、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我国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构建

(一)补偿机制的目标定位

我国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短期内,补偿机制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粮食总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种粮农民收入实质性提高;而从长期来看,则是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稳定的粮食可持续生产格局,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粮食现代化与土地“碎片化”、经营权承包、粮食产出与财政收入失衡等五类矛盾,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构建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及多方参与的原则.将包括主销区、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多个市场主体引入到补偿体系中.

2.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好各粮食主产区补偿标准和规模差异水平,做到在实施补偿过程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需要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补偿机制要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使设定的补偿基本内容切实可行.

(三)补偿机制的建立

1.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补偿机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为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在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增加、种粮农户收益和地区经济总量同步提高的同时,保证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主产区应结合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立和实施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主要特点是在综合考量各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建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其中,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虽然长期目标是一致的,但在短期内可能存在冲突,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间接地为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支持,而且通过促进粮食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协调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所产生的冲突,形成一个立体的补偿体系.

2.建立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在粮食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设立融合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整合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的粮食利益补偿基金成为提高种粮农民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渠道,并成为有效控制种粮农民生产成本的最主要方式.

通过吸纳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补贴、粮食主销区的转移支付补偿及社会捐赠,将原有的“四补”融合为一体形成新的粮食利益补偿基金.粮食利益补偿基金由融合了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粮食直补资金、为种粮农户提供优惠的良种及农业机械的种粮成本间接补贴资金构成.同时,综合考虑种粮成本、物价上涨、其他活动收益等因素确定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范围,直接针对实际的补偿客体进行补偿,粮食利益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3.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粮食主产区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维持目标和环境改善目标.维持目标为短期目标,通过采取休耕、保护耕作等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防止土壤流失及农业生态的退化;改善目标为中长期目标,为依托化肥减施等生态补偿项目,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保证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的粮食、农产品及生态安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协调“发展”与“保护”、“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农业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在遵循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总目标及总原则的基础上,分析能够使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顺利运行的相关要素,具体包括:由谁提供补偿(补偿主体),应该补偿给谁(补偿客体),为什么要提供补偿(补偿依据),什么样情况可以得到补偿(补偿范围),如何进行补偿(补偿途径、补偿方式、补偿支付模式),应该补偿多少(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来源,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见图3).

4.建立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应能够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政策支持,有效协调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之间的冲突,有效处理国家、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粮食主销区地方政府、种粮农户、农业合作社、商品粮市场等各方关系,成为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运行的支撑平台,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基本框架见图4.

二、我国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

运行的仿真模拟

(一)补偿机制运行效果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本文以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粮食产量位居首位的黑龙江省为代表研究区域,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粮食补偿机制运行的仿真模拟分析.

1.建模的边界.在建模时,以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尽量将现实中补偿机制所能够实现的主要目标及效果抽象到模型中,使模型结构得以简化,可以看出,补偿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不能将所有效果完全呈现,仅为主要效果的高度概括,但我们在指标选取、因果关系图及流图构建、方程设计方面要力求与现实情况相吻合,使得模型的构建及仿真模拟结果能够拟合现实情况.

2.模型因果关系图.从补偿机制内各因素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各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入手,形成具有多重反馈的补偿机制运行效果因果关系图(见图5).

3.模型流图.在所构建的补偿机制运行效果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构建补偿机制运行效果流图.补偿机制运行效果流图,即补偿机制运行效果系统动力学模型(见图6).

4.模型变量分析.补偿机制运行效果系统动力学模型涉及的变量分为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及常量:(1)状态变量(L).根据建模的目的和边界,本模型的状态变量包括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速率变量(R).通过对各状态变量含义的理解及对建模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考虑,确定相应的速率变量为粮食增产率、收入增长率、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子;(3)辅助变量(A).本模型的辅助变量包括粮食播种面积、盐碱地治理面积,堤防保护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补偿资金、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盐碱地治理补偿、堤防保护补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农田废弃物治理补偿、保护性耕地补偿、农村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粮食直接补偿资金、农资综合补贴、粮食利益补偿资金、粮食间接补偿资金、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资金、政策性农业贷款额、粮食生产奖励资金、粮食生产保险额、农业技术研发及推广投入、农田塑料地膜治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农药化肥使用因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推广因子、绿色粮食产品产量、区域生产总值;

(4)常量(C).本模型将在所考虑的时间内变化较小,或相对不发生变化的系统参数界定为常量,包括模型中的常数值、表函数、初始值及粮食产销区互助水平.

5.模型方程及参数设计.模型的变量方程如表1所示.

(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补偿机制运行效果仿真模拟

1.模型检验.由于补偿机制运行效果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对现实情况的高度抽象、概括和简化,因此,所构建的模型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情况、是否能够达到模型构建的目的、是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模型能够具有真实性、有效性和可信度,需要在补偿机制运行效果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本文采用相对误差法,即通过比较模型运行后的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相对误差检验模型的仿真效果,相对误差法具体表述式:eit等于(yit-yit ′)/yit ′

式中,i(i等于1,2,3,…)表示第i个变量,t(t等于2008,2009,2010,…)表示第t年,yit表示模型模拟运行结果,yit´表示模型实际数据,eit表示模拟运行结果相对于实际数据的误差.一般情况下,eit<5%的变量数目占70%以上,且每个变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0%,则认为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模拟和预测性能.依据统计年鉴选取了部分变量的模拟运行结果,并对相对误差进行了计算,变量模拟运行结果及相对误差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农民收入、有效灌溉面积、农药化肥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绿色粮食产品产量的2008-2012年的仿真值和历史值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且相对误差小于5%的变量数在70%以上,相对误差的结果较为理想.因此,模型通过检验,可以用此模型对补偿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仿真模拟.

2.补偿机制运行效果的仿真模拟.运用补偿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所构建的补偿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仿真模拟,以2012年为现状年,模拟步长为1年,模拟时间到2020年.在所构建的补偿机制模拟运行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的变化趋势如图7、图8、图9及图10所示.

(三)结果分析

从模型的仿真模拟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所构建的我国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运行和实施,在未来5年内能够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及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构建的补偿机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三、我国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

运行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保障补偿机制运行的法律法规

补偿机制能够公平、合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将补偿提到法律法规的层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政策固定下来,通过获取国家指向性的立法解释,保证补偿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实施[1415].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如美国的《美国联邦农业改进和改革法案》《农业法案》《农业援助法案》,欧盟的《农业政策改革法案》.同时,保障补偿机制运行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实施:

1.制定《关于粮食利益补偿若干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关于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若干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关于农业生态补偿若干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全面规划补偿的方式和途径,并确定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2.适时制定并实施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粮食利益补偿条例》《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条例》及《农业生态补偿条例》.

3.以相关条例为基础,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制定出台《粮食利益补偿法》《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法》《农业生态补偿法》,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将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方式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要积极推进《预算法》和《转移支付法》立法进程.

(二)强化支农财政监督管理

为了保障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顺利实施,应构建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同步监督理念,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1.建立财政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完整的财政监督管理组织体系是补偿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1)建立补偿基金委.由政府出面,从财政、农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选派人员组建独立运行的补偿基金委.通过赋予完整的权利和义务,使补偿基金委能够专门负责补偿资金的管理和运行,同时,依托高效的专门管理机构,推进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的补偿机制的形成[16].(2)设立补偿机制运行的监督机构,对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随时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改正,全面提高补偿机制的运作效率.(3)设立补偿机制的仲裁机构,解决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

2.提高财政监督管理人员素质.高素质的财政监督管理人员能够提高财政监督管理的效率,对补偿机制的运行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培训及相关政策解读,提高财政管理人员对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的认知,使其能够深入领悟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增强财政监督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拓展粮食补偿投融资渠道

资金是补偿机制能够运行的物质保障,也是粮食主产区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依托金融创新形式拓展用于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为补偿机制运行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1.拓展资金投入渠道.(1)政府及各省级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组织通过募捐或投资的形式支持农业生产.同时,鼓励境外筹资,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等机构对农业生产项目的贷款,并将农业生产利用国外贷款或投资纳入到总体资金利用计划中[17].(2)将商业银行所吸纳的农村存款,按照一定比例固定用于农业投资,以补充补偿资金.(3)尝试发行农业金融债券,促使社会多方参与,以扩大政府补偿资金的规模,提升支农能力.

2.拓展融资渠道.(1)完善支持补偿机制运行的金融政策及融资制度,制定相应的金融法规,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及优先贷款制度,疏通直接融资渠道[18].同时,鼓励并扶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服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提供适合粮食生产特点和需要的小额信贷.建立并完善粮食生产流动资金信贷体系,确保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通过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加大对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及对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粮食产业内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2)逐步转移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农重点,将信贷支农重点转向农业生产领域,包括粮食生产贷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产粮大县经济发展贷款及农业示范区贷款等方面,同时,加强对农业生态保护项目的信贷支持,拓展融资渠道.(3)设立专项基金,如优惠贷款扶持基金、研究与发展基金,对农业发展过程中某些薄弱环节给予针对性的信贷支持.

(四)完善配套支持体系

1.加大支农科技投入力度.我国支持农业发展的科技投入强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19].粮食主产区政府应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提高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另一方面推动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良种的培育、农业生产设备和农机具的改良等方面.

2.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应大力发展并不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即以农业保险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为主导,保险社互助经营为基础,财政、省政府和省农垦总局、县政府和各农场、农户共同承担保费,以水稻、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农业自然灾害保险业务为主,实行大灾准备金和再保险制度,并建立防灾减灾体系[20].

3.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粮食主产区省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督和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督,实现对粮食生产资料的控制,达到稳定粮食生产成本的目的.

4.实施农业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地流转机制.粮食主产区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流转,大力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制生产经营模式,鼓励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民转让出土地,实现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及农业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流转,形成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格局[21].

参考文献:

[1] 赵波.中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8590.

[2]马增林,张彩云.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研究[J].理论探讨,2014(4):107110.

[3]陈波,黄宁阳,王雅鹏.关于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直接补贴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4):1921.

[4]朱新华,曲福田.不同粮食分区间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148153.

[5]黄季焜,王晓兵,智华勇,等.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经济,2011(1):412.

[6]管建波,谭研文.良种补贴对中国棉花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3):3646.

[7]彭澧丽,龙方,卜蓓.基于时间效应视角的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4(8):8891.

[8]董小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平”缺失与生态补偿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3841.

[9]梅琳琳,冯树丹,王冰,等.黑龙江省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3(2):103108.

[10]徐志刚,习银生,张世煌.2008-2009年度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状况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623.

[11]贺伟,朱善利.我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9):1017.

[12]亢霞.我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关政策建议——来自黑龙江省巴彦县、虎林市和海伦市的调研[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9):2325.

[13]杨建利.靳文学.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130134.

[14]黄春燕.获取能力视角的微观粮食安全保障: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39144.

[15]袁海平,顾益康,胡豹.确保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6):914.

[16]李兰英.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财苑,2014(8):6364.

[17]李双宝.构建以农发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投融资体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7):7980.

[18]魏后凯,王业强.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J].经济学动态,2012(11):4955.

[19]翟虎渠.坚持依靠政策、科技与投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4(1):2426.

[20]张涛.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制度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33139.

[21]胡岳岷,刘元胜.中国粮食安全:价值维度与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13(5):5056.

归纳上述,这篇文章为关于仿真模拟和粮食和主产区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机制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机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措施分析 摘要作为经济手段的重要组成,生态补偿已经在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在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设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对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提出背景进行阐述,并对生态补.

2、 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的长效机制的构建 【摘 要】按照当前的环境资源发展状况来看,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因此很有必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从而推动我国的金融经济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依照当前的条件,我国的绿色金融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

3、 发挥农业水利工程正向影响作用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在当前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其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独特属性,对所处地区实际环境影响和制约也是非常直接的 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

4、 构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避免卖粮难 刘 慧(经济日报)一、粮食安全深层次矛盾凸显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影响粮食安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提高粮食安全保证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

5、 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保障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

6、 出版物法定呈缴制度中的补偿机制 摘 要 出版物法定呈缴是保存文化遗产、保障信息资源自由利用的手段 文章对补偿机制的概念逻辑与主客体进行研究回顾;以58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调查呈缴制度及其补偿机制的实践情况,分析各个国家和地区呈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