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课程刊物 课程教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开发杂志社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文献综述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文献综述国外 课程开发开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家委会参和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课程开发

关于课程开发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基于人本价值取向的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策略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课程开发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30

基于人本价值取向的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策略,本文是课程开发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跟人本价值取向和策略和课程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及校内学分认定意义重大.澄清地方院校大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满意度现状以促进用户驱动下的课程开发.以使用过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地方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研其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在线实施、评价等满意度现状,发现问题,并基于人本价值取向,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策略.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地方院校大学生;满意度;在线开放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07-0039-04

收稿日期:2018-03-02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教学现代化创新团队”(2015-CXTD-03);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经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17A880005)

作者简介:冯永华(1979-),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1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学分认定的推进,愈发凸显在线开放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性.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强调“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号)指出“监督在线平台的课程质量、教学与学习过程、学分认定和转换结果,保障学习者权益”.两份“意见”的出台,意味着线开放课程已经触及高校教学制度的内核,与高校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同时,多所高校已开展基于慕课的学分认定,例如,吉林师范大学已开展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学分认定工作;杭州师范大学将在线开放课程成绩转换为通识核心课程成绩,并获得对应模块通识课程学分等.因此,澄清地方院校大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满意度现状,对促进用户驱动下的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有积极意义.

采用自编问卷,以地方院校使用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20.0、Mplus7.0等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统计分析等.研究发现地方院校大学生对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资源针对性、学习互动、师生互动支持、评价的个性化等方面满意度不高.基于人本价值取向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策略: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应从“课程”属性出发,坚守人本价值、重视课程要素对话与人际互联、重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法创新、凸显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人文关怀.

2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地方院校、使用过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在校大学生.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前期访谈研究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自编调查问卷.正式发放问卷579分,回收有效问卷547份,问卷有效率达94.5%,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围绕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方面,从五个维度编制:学习需求满足程度(W1)、微视频与学习资源(W2)、学习互动(W3)、师生互动与学习支持(W4)、学习评价(W5).每个维度有3-8题项,每题采用李克特6点积分法,即1-6分别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有些不符合、有些符合、符合、非常符合,共29个题项.

在问卷的正式测试中,收回有效问卷547份,其Alpha系数为0.955,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进行分半探索与验证,其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是:问卷KMO为0.958,显著性水平为0.00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5个共同因素,其维度特征值分别为12.613、2.363、1.355、1.211、1.016;其贡献率分别为43.492、8.148、4.671、4.175、3.812,其累计贡献率分别为43.492、51.640、56.311、60.487、64.299,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4.299%,探索结果与预测试的5因子模型一致;运用Mplus7.0软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时: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χ2/df)为2.429,相对拟合指数CFI、TLI均在0.85以上,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的取值均在0.08以下.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五因素模型可接受,自编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统计分析各题项均值、维度均值等数据,以准确把握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满意度的现状.量表共29个题项,量表总分均值(N等于547)为119.12,总分标准差为23.802.

3.1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程度偏低

学习需求满足程度维度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3个题项的均值均小于4(4代表“有些符合”),而维度均值为10.41,小于维度“有些符合”的平均得分12分.数据结果表明,在当前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中,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偏低.

3.2微视频与学习资源的针对性与生成性需提升

微视频与学习资源维度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尽管该维度均值为34.83,略大于“有些符合”(4分)的平均得分32分,但8个题项均值均小于5(5代表“符合”),“推荐资源”(h9)、“整理学习过程中的资源”(h10)、“微视频中的授课方式”(h11)方面满意度尤其偏低.数据表明,学习者对微视频与学习资源的满意度有更高期待,尤其在针对性、生成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方面.

3.3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有待提高

学习互动维度的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维度均值为24.18,略大于“有些符合”(4分)的平均分24分,题项h12、h13、h14、h17的均值尤为偏低,即学习者参与讨论、分享、合作及收到回复的满意度较低.数据表明,学习者对“互动讨论促进知识理解”有基本的认可,但在积极参与、分享、回复、合作以及讨论氛围方面的满意度均需要提高.

3.4师生互动与学习支持的程度需提高

师生互动与学习支持维度的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维度均值为24.17,略大于“有些符合”(4分)的平均分24分;其中“师生互动频次高”(h21)、助教的“及时性帮助”(h20)的均值尤为偏低.从统计结果来看,师生互动的频次、及时性、对学习的引导等均需要提高.

3.5学习评价在个性化、生活情境的联系性及互评客观性方面有待提高

学习评价维度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维度均值为25.53,略大于“有些符合”(4分)的平均分24分.其中满意度最低的是针对学习者的“测验难易梯度级别”(h26).由统计结果可见,相对而言,学习者对目标的检测、促进反思以及测验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吻合程度等“符合”程度大于难易梯度的设计、生活情境的联系以及互评结果的客观性.数据表明,在学习评价中围绕学习者的个性化的评价以及与生活情境的联系、互评客观性等方面均需要提高.

4建议与对策

根据地方院校大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地方院校大学生对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资源针对性、学习互动、师生互动支持、评价的个性化等方面满意度不高.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应从“课程”属性出发,坚守人本价值的课程开发取向,重视课程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与人际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重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法的创新,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差异性、过程性、情境性,以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4.1坚守人本价值的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取向

培养人是课程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3],在线开放课程作为开放教育与信息技术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新形态,尽管受“技术”的影响,但是,其生命力正是“为人”的,“人”是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线开放课程为有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机会——自主安排学习时空、自主选择课程与内容、自我学习监控,追求个性独立的自由气质、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是其根本旨趣所在,若丧失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照及创造价值的关注,则可能背离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的初衷,陷入“非课程”或“反课程”的境地.

所以,坚持人本价值的开发取向,是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的基本立场,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使学习者从知识接受者走向文化创造者;增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针对性,凸显个性化学习,是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的生命力内核.

4.2重视课程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与人际之间的社会性互动

以关系、意义、系统观为基础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是解决在线开放课程的复杂性实践中问题的根本,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中应重视课程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与人际之间的社会性互动.

4.2.1重视课程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

“跑道”与“奔跑”过程的有机统一,意味着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要素,不再是静态的线性框架与流程,而是动态互联的整体.课程目标连接了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二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使学习评价成为共同背景之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协调过程[4];而发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师生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则构成课程实施的焦点,人际知识网络的连接为经验的反思性再组、重构和转变提供了机会,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动态生成.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要素的动态关联中,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指向未知的演进.

4.2.2重视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社会性互动

在线开放课程在网络载体支持下,打破了教师主宰的传统课程系统的层级秩序,以分布式格局、平等人际互动实现了资源的重新聚集及课程参与者的重组,营造了大规模开放参与的文化氛围.学习者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既依赖于学习者的自组织学习,也依赖于教师团队提供的他组织的学习支持服务.二者的结合即是学习者个体、大规模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参与所生成的在线开放课程样态.

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5],教师、助教、学习者是学习网络的具有生命力的结点,开放的在线环境促使教育权利从教师端转移到学生端.一方面,学习者依据自我需求而创建与决策,在没有外力推动下,整个系统自发性地产生某种组织性行为,即“自组织”;另一方面,教师以“促学者”身份、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交往角色参与社区互动,提供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学生的个体知识网络在互动中被编入社区,在反馈与交流中激活导与学,共同促进新的学习网络形成与知识联结.自组织与他组织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二者结合促进新的知识流的产生.

4.3重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法的创新,构建开放、互联的学习网络

在线开放课程的单一教学法饱受诟病,如Vardi(2012)在《Will MOOCs Destroy Academia?》中指出MOOCs中教学法缺失,只不过是微视频与在线测试的交织物[6].教学法的简单化问题已经影响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互动性、个性化等,亟需重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法的创新.

认清在线开放课程中师生隐性分离的特征是创新教学法的基础.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师生分离、教学分离的教育模式,其教学活动缺少了传统课堂中面对面的物理空间情境,教师与学习者必须通过基于平台的内嵌方式(如在线论坛)或外置于平台的方式(如群)进行交流,师生之间虚拟空间的无限性也增加了师生之间心理空间距离、情感空间距离、文化空间距离等.所以,师生分离、教与学的分离,增加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复杂性.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法创新的关键重在凸显以“学”为中心的在线活动.微视频承担了传统课堂中“教”的角色;学习者“学”的活动主要是基于平台的在线活动,可以自定步调观看微视频、参与课堂讨论、完成测验与作业等.教学法创新应重视开展基于平台的、以“学”为中心的活动.例如导学支持活动、问题解决活动、协作探究活动、共享共建活动、评价反思活动等,从学习者个体或者学习共同体出发,注重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及反馈,以“任务”驱动学习者的深度参与,以“协同”促进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多维关照与多主体互动交流,促进学习网络的互联,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个性需求.

4.4重视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的差异性、过程性、情境性

学习评价是课程有机组成部分,大规模、在线及自主导向的学习需求使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评价不能复制于实体课堂中的评价方式.重视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的差异性、过程性、情境性是为解决在线开放课程评价问题的基本对策.

(1)注重学习评价的差异性.教师团队可利用学习者的在线数据记录,开展学习分析、针对性信息反馈;或者将学习者群体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群体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评价内容,分别进行评价设计与实施,适应不同差异的学习者群体.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增加互评的可靠度:①重视微视频嵌入式问题的反馈机制.从题目内容、题型到题目出现的时间、反馈形式等,均需要精心设计,掌握学习者对知识点的反馈,并及时给出指导帮助;②建立对发帖质量的评价机制.高质量的发帖能够引导深度讨论的发生,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建立发帖质量的评价机制,促进深度互动的发生;③建立互评的可靠性机制.从外部规范来说,建立清晰的机制,如,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规、提供不同得分的案例示范、多人次互评等;从内部约束来说,澄明互评目的与重要性、签订互评诚信承诺书等,让互评参与者用正确的态度开展互评.

(3)重视评价的情境性.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情境性,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与劣构领域的知识共同融合于“真实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任务完成开展评价.例如,国立台湾大学Y老师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概率》,运用游戏情境设计的方式开展学习评价,题目设计灵活有趣、贴近生活,学习者在游戏对抗中巩固学习内容、探索未知,“极大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甚至出现“游戏设计题目库存不足的情况”.

总之,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评价既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教育问题.[7]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更需要从教育层面上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诉求,以多元价值为导向,凸显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差异性、过程性、情境性.

5结语

尽管在线开放课程的技术平台提供了工具与环境,而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凸显“人本”价值方是解决在线开放课程问题的根本旨向.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满意度情况来看,我们需要关注学习需求,坚持其“课程”属性.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实施是在线开放课程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在线开放课程计划的现实结果,重视课程实施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重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法的创新,重视学习评价的差异性、过程性、情境性,用关系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解决问题,探寻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 416_189454.html.2015-04-16.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号)\[EB/OL].http://jwc.fafu.edu.cn/64/9b/c6515a156827/page.htm.2016-09-18.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9-100.

[4]\[美\]DOLL,W.E.JR.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47.

[5]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6]MOSHE Y. Vardi.Will MOOCs Destroy Academia?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2(11):5.

[7]黄越岭,朱德全.论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理念与评价指标[J].电化教育研究,2015(9):36-41.

(编辑:叶璐)

上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本价值取向和策略和课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课程开发本科毕业论文课程开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研究封 莎1、2,王 平1作者封莎(1981—),女,汉族,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在读博士生;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

2、 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 摘 要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管理都发生了变革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探讨了地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

3、 信息化背景下产业经济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汪芳石鑫秦俊(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对于产业经济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化开放课程建设,是实现向“以.

4、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实践 摘要人才培养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心,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这个课程的优点就是以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制定高效的在线开放课程,实行明确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各种标准,使在线开.

5、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植物学实验课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植物学实验课和在线实验课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