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修课论文 思政论文 科学课杂志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政论文 结课论文 思政实践课论文 思政课论文 2018年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 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小学生教育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 思政类省级期刊

有关思政课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思政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8

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是关于思政课论文范文例文跟可行性和协同和育人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探究有效途径,才能取得实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艺术类院校这一视角去探寻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有效途径,才能取得实效.、国务院发出[2004]16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 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1],此后,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主要从艺术类院校这一视角去探寻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1. 是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既是艺术类院校的使命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艺术类院校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全面提升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修养的重任.大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专业素养、身体素质的提升,更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系统的培养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大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靠单纯的、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加强协同育人研究是艺术类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2. 传统教育方式使得思政课教学得不到专业教师的配合,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课堂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主体.、国务院发出的[2004]16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可见,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其做好本职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协同、配合,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专业知识技能的讲授、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强大教育的合力,在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然而当前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艺术专业教师的关注点主要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操练,认为这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在专业课教学中做得比较专心,但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扮演的是“授业者”的单一角色.也有些专业教师由于没有良好的德育手段,未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完全处于自发的、随意性状态.甚至有些艺术类专业教师完全缺乏立德树人意识,认为那是思政课老师的事,不但对学生缺乏相应的思想教育,自己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也不高,再加上长期对思政课轻视的积习,在教学中有意无意间向学生流露出的思政课无用的暗示,都会对艺术专业类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艺术专业类的学生本来就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下思政课在他们眼里更是“ 根本无用”.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教学实效地提高.而思政课教师由于不了解学生的专业动态或因了解途径不通畅,使思政课教学只能漂浮于学生的专业之上,形而上地讲些大道理,得不到学生的呼应.因而开展协同育人,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是增强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需要.

3.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为构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了要求

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向来被认为是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身上除了洋溢着当代大学生的共有特征,还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比较前卫、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情感丰富,但个性张扬、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纪律观念、集体观念、理想、信念、社会公德等比较淡漠.他们大多在中学时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文化课是普遍不感兴趣,也很少有关心国事、时事的习惯,学习上缺乏目标、看问题欠客观、易冲动,尤其是政治追求愿望不高、不太关心时事政治、缺乏政治理论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强的抵触心理,但是对专业课的学习情结还是比较浓厚的.他们普遍认为,理论学习的应用性不强,学好学不好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本专业的学习才是关注的重点,只要专业学习成绩好了,就可以换取自己较好的前途.再加上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理解能力弱,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且艺术类大学生大都比较乐于表现、善于实践.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艺术类院校的思政课要想走进大学生的心里,受到学生的欢迎,就必须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关注的专业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构建艺术类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机制就非常必要.

二、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机制的可行性

1. 教育对象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相互协同的可行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专业知识教育系统、艺术审美教育系统等有着同样的教育对象、一致的教育目标和共同的教育使命,这些共同点都交织在大学生这个教育对象身上,并外化为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思政课和专业课都服务于艺术类院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各种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综合艺术特长的人才这一总的教育目标.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教育部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都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因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义不容辞地与专业课以及专业实践课一起承担起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任务,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宏观指导.

2. 教育内容和教育领域的相互融通性也使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具有可行性

虽然思政课与艺术专业课的具体教育内容、教育领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理论,比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等作为从普遍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原理,与艺术各专业知识之间还是具有相通性的,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也是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比如艺术行业的从业规范、道德准则、行为要求等,尤其是艺术专业实践课,是直接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群体中去,如何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既锻炼了专业技能又学会了在社会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专业实践课的核心目的,这就既需要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引导,也需要思政课教师的教育铺垫.因此,这都为艺术院校思政课尝试与专业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可行性.

3. 教育主体素质的互补性使协同育人成为可能

作为教育主体的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虽然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工作职责、专业素质和对学生的影响力上却并不相同.专业教师在人员数量和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方式上都有其优势.专业课教师占教学队伍的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学占全部教学时间的60%以上,他们与学生接触较多.而且由于社会认同感以及行业传统等因素,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们更乐于与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也更愿意听从专业教师的教诲,因此专业教师在思想行为上对学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教学人员.然而艺术类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任务都比较繁重,使他们无暇顾及自己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学生因各种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思想困惑时也因不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而无力提供有效的帮助.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但人员比较少,与学生接触也相对较少,课堂上主要关注基本理论和普遍性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在具体问题上的思想交流,甚至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无法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释疑解惑.因此,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些不同,如果能在工作中达成共识,自觉加强沟通和联系,加强双方之间工作内容的了解,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总结,该文是关于经典思政课专业范文可作为可行性和协同和育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思政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四位一体:基于新媒体阅读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熊晓燕,翟宇(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54)摘要针对新媒体阅读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及阅读现状,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构建和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轴心、.

2、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敏感探析 摘要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敏感,对于提升教学的时代感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敏感在形态上具有复合性、中介性、双歧性、实践性……特征,并对教师、学生、课程有较高的价值效应,受.

3、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 刘红力【摘要】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一直没有得到提高的原因在于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不足,阻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现阶段,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通过更新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壮大师资队伍的.

4、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若干 【摘 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建设必然要求 教学质量得提升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养以及改变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政课得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高.

5、 基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析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医药类人才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我国大学生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

6、 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和 摘 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将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以课堂为中心,以我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