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诗歌刊物投稿 诗歌投稿杂志 投稿诗歌 诗歌月刊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诗歌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古体诗歌投稿 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诗歌杂志投稿邮箱大全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摘要 论诗歌象征论文范文

诗歌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谈十四行诗对冯至诗歌创作的影响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诗歌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6

谈十四行诗对冯至诗歌创作的影响,该文是诗歌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冯至诗歌创作和十四行诗和影响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孙雪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北京 100083)

[摘 要] 作为西方典型格律诗的十四行诗,在近现代被国内一些作家和诗人引入并尝试运用其进行创作.这其中就有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受德语诗人里尔克提出的“诗是经验”的影响,冯至的《十四行集》采用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但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格律.而是在里尔克的影响下采用了“变体”,即在节奏、韵式、节拍等音韵方面进行了突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十四行集》是冯至将十四行诗进行中国化的成功运用,也是其内心精神世界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 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集》; 形式; 音韵; 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7-0050-03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但从事十四行诗创作的诗人却寥寥无几,这其中就有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冯至先生创作的十四行诗集《十四行集》是其对西方十四行诗在中国的一次创造性运用和新的大胆尝试,它“建立了中国十四行诗的基础.”[2]31在思想内容上,它一改诗人早期“狭窄的感情,个人的哀愁”情调,而是“看出抗战时期一个知识分子怎样对待外界的事物,对待自己钦佩的人物,对自然界、生物的感觉.”.在艺术上,冯至对十四行诗这种西方律诗的娴熟运用,凸显了其非凡的才华.今天,以冯至《十四行集》中十四行诗的形式和音韵为例,浅谈十四行诗对冯至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认识长期来被“边缘化”的诗人冯至及其作品,也有助于感受西方文学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

一、西风东渐

探讨冯至创作于1941年的《十四行集》,不能不讲到西方文学,尤其是德语文学对诗人的影响.正如陈思和所说“一部中国现代汉语诗歌运动,可以说是在一系列世界性因素的关照下发展起来的.而冯至的诗歌创作尤其是突出的例子.”[5]146

从1915年起,陈独秀就在引进和译介西方文学思想,但其诗歌创作的观念依然陈旧.之后,留美的胡适开始倡导偏重于诗歌革命的文学运动.同期,留日的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也逐渐成熟,以《女神》为代表作.这部诗集通过热爱歌颂一切新事物,诗人的立场已经不是一己的民族主义,而是面对世界表达出中国人的热情和想象,“中国新诗从此奠定了一个新的世界性的立场.”而在美国学习过的闻一多在诗歌格律和形式方面也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力求找到适合中国诗歌的某种创作规范.西方的十四行诗正是在这个时期被引进来的.

十四行诗( sonnet)是源于意大利民间的一种抒情短诗.最早的十四行诗由每行十一音节、共十四行的诗行组成,分成前八行和后六行.前八行的韵式为ABABABAB,这是从西西里民间一种叫做strambotto的传统诗体移植过来的,每行十一音节.后六行的韵式为CDECDE,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三行诗节.[6]117十四行诗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彼特拉克( Petrach)的作品在西欧各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接受而传播开来.彼特拉克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歌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歌集》中大部分都是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诗:前八行的韵式为ABBAABBA,后六行的韵式有CDECDE、CDCDCD、CDEDCE等多种变体.形式上分上下两段,上段为四、四行,下段为三、三行(或四、二行),这样的节奏含特点是“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争取,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7]25-26在欧洲,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诗人分别根据本国语音的特点进行模仿,产生了各种变体,使十四行诗在音数和韵式上出现了变化,但仍有较为严格的格律.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莎士比亚( Shakespeare)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诗体,莎翁一生写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 CDCD EFEF GG,且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这样的格式后来被称为“莎士比亚式”或“伊丽莎白式”.[6]对诗人而言,诗的结构越严谨就越难抒情,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却毫不拘谨,自由奔放.17世纪的德国,十四行诗在韦克赫林( Weckherlin)和格吕菲乌斯(Gryphiu)的作品中出现.十四行诗在18世纪的德国受到冷落,直到浪漫主义兴起后才得以复兴,其中就有写十四行诗较为出色的现代德语诗人里尔克( Rilke).在超越早期诗歌的道路上,里尔克提出了“诗不是情感,——诗是经验”一重要诗歌理论.

冯至在完成《北游》的创作后,1930-1935年前往德国留学.早年在国内时,冯至就接触并读过里尔克的作品.留德期间,冯至进一步接触了里尔克的诗歌作品,在精神层面与里尔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诗人越来越钟情于里尔克.留德期间,冯至翻译了很多里尔克的作品.回国后一段时期,冯至仍然足介绍和翻译里尔克,1936年诗人作悼念文章《里尔克

为十周年祭日作》,同时发表里尔克译诗6首;1938年出版译著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冯至对里尔克的选择,主要来自于精神气质上的契合.

二、冯至与《十四行诗》

冯至的文学活动以诗歌为起点,他曾将自己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有人写诗,一生从不间断,我则与此不同,有时在短期内写诗数量较多,有时好像长期与新诗绝缘,一句也写不出来.从1 921年到1959年将及四十年的时间内,我写诗无形中形成三个阶段:二十年代、四十年代前半期、五十年代.随着时代的不同和个人思想与生活的变化,每阶段有每阶段的特点和缺陷.”《十四行集》属于冯至诗歌创作的第二个时期.

里尔克曾提出“诗是经验”的命题,因而他认为经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1912年至1 922年,沉默了十年,里尔克完成了《杜伊诺哀歌》的后6首和两部《致奥尔夫斯的十四行诗》,迎来了新的豁然贯通.[5]8同样,从1930年到1 941年长达十年间冯至几乎停止了诗歌创作,1941年创作的《十四行集》,标志着其诗歌创作达到高峰.冯至也曾表明里尔克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1941年,战争已经是第四个年头,我在昆明接触社会,观看自然,阅读书籍,有了许多感受,想用诗的体裁倾吐出来.除了个别的例外,我已10年没有写诗了,现在有了写诗的迫切要求,用什么形式呢?20年代惯用的形式好像不能适应我要表达的内容.我想到西方的十四行诗体.但十四行诗有严格的格律,我又担心削足适履,妨碍抒写的自由.正好里尔克《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给代树立了榜样.”《十四行集》有二十七首十四行诗.诗集是受到里尔克变体的十四行诗的启示,利用十四行诗的结构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十四行集》浅析

冯至的《十四行集》采用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但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格律,在里尔克的影响下采用“变体”,力求保持语调的自然.冯至曾指出“我只是尽量不让十四行传统的格律约束我的思想,而让我的思想能在十四行的结构里运转自如.”下面对冯至的《十四行集》进行分析,探讨十四行诗对冯至诗歌创作在格式和音韵层面的影响.

(1)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这是《十四行集》中的第二首《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分段上,冯至遵守了意大利体的分段形式这首诗,但没有严格遵守诗行的音数必须相等的原则.韵脚排列是ABBCACCA DAD ADA,每行都押韵,又限于在四个韵中回旋反复,技巧上的难度较大.十行是十音,四行是九音.冯至表现得非常好,韵的回旋往复恰好充分、准确地表现了此诗连绵不绝的情致和委婉缠绵的风貌.

(2)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远方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像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这是《十四行集》中的第二十七首《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诗的分段上,冯至也使用了了意大利体的分段形式.这首诗采用的韵式是ABBA ACCA DEF DAA,音步是每行十音步的英国式“五音淹波律”.此诗是《十四行集》的创作宣言,一方面是包容万物的智性思考,另一方面又是拘于定性的感性呈现.从诗学的角度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创作十四行诗的某种初衷,希望诗歌能够有一个定形,在这个固定的形状里,安排一种从容、静穆的思考.

总体上,《十四行集》中只有十二首符合“起承转合”的构思规范,其余十五首多多少少都有所突破.在十四行诗的分段上,冯至严格地遵守了意大利体的分段形式:每首诗分四段,前两段均为四行,后两段均为三行.音数上,冯至较多了运用了应该常用的每行十音的特定.而韵式方面也没有严格按意体去写,很多首采用的都是变式.如第7首采用多音行,每行十一音,第25首每行七音.有的诗为了语调自然,没有严守每诗行的音数必须相等,如第8首是整齐的长短诗行,每段末行用九音,其他行八音.节拍方面,诗集中每首诗的节拍数基本相等,如第18首每行4拍.但为了语调自然,第1首基本4拍,辅以3拍.

四、结语

十四行诗某种程度上像国内旧体诗一样,有严格的规定.然而里尔克却勇于打破这种限制:“我总称为十四行.虽然是最自由,所谓最变格的形式,而一般都理解十四行是如此静止、固定的诗体.但正是:给十四行以变化、提高、几乎任意处理,在这情形下是我的一项特殊的实验和任务.”[11] 96因而,里尔克认为十四行诗在形式上可以有所突破,并在诗集《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中采用了这种做法.这也给了冯至启示,影响了诗人的创作.

冯至的美学原则是“愿意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诗句能生动活泼,舒卷自如.”[13]41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表现手法的批判地继承和运用,是冯至十四行诗的艺术成就之一.《十四行集》段式采用意体,即分成四四三三,并注意段间起承转合.力求每首诗基本固定每行音数和节拍数,同时又不拘泥,在整体诗行的长度、诗内各行的长度、诗内各行的节拍数等方面灵活变化.今天,冯至先生虽已走进历史,但诗人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四行诗尽管最终未能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曾发挥过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一言蔽之,《十四行集》是冯至把里尔克的经验置于抗战的大背景下,将十四行诗进行中国化的成功运用,也是其内心精神世界的一次尝试.

该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关于经典诗歌专业范文可作为冯至诗歌创作和十四行诗和影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诗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曹操生平和性格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文/董群群 通讯作者/高春燕摘要曹操作为我国历史上争议较大,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其一生十分精彩传奇 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并对后世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曹操起伏跌宕具有传.

2、 从诗歌语言的锤炼到艺术手法的传承议查良铮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诗歌的翻译对穆旦后期的创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穆旦在解放后致力于诗歌的翻译,主要集中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

3、 新时期女性诗歌创作姿态的嬗变 “女性诗歌”是由唐晓渡于1986年在诗刊第二期发表的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读翟永明的组诗女人中首先使用的名词 “…&hell.

4、 谈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摘 要作为新月派的领军人物,徐志摩是白话新诗语言艺术、诗歌体式方面的集大成者 他的创作展现了不受羁绊的才华与个性,自由灵动的艺术风格被后世称作“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 他的构思出.

5、 当代诗歌创作现状兼谈张建梅诗作 一、诗歌创作现状剖析我在青年时代酷爱过诗,学习过写诗,中年以后基本不写诗,老年又心血来潮,偶尔也胡诌几句,除少量的已发表,大多数秘而不宣,自我欣赏 但对什么是真正的诗歌,诗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直在关.

6、 新疆少数民族当代诗歌创作中的互文性特征评析 文学的发展不能分离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本交流和改动 这里所说的 “文本交流”与“文本改动”是互文性理论不同的两个层面 任何一个文本不受其他文本的影响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