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聊斋的论文题目 新聊斋期刊 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的婚恋的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商人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的论文

聊斋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聊斋诗集》美学微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聊斋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0

《聊斋诗集》美学微探,本文是聊斋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聊斋诗集》和美学和聊斋诗集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一部《聊斋志异》成就了蒲松龄,也掩盖了他其他著作的光芒.蒲松龄的诗歌按年编次结成《聊斋诗集》,以一千多首诗歌描写了他的人生际遇与社会现实,风格多样,体裁不一,古朴率真,在文学上有独特造诣.

关键词:《聊斋诗集》;蒲松龄;美学特征

作者简介:陈姝,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66-02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一生沉沦底层,怀才不遇,科举之路坎坷,直至晚年才被授予贡生身份.虽然生活艰辛,但文学造诣甚高,以奇伟之才创作出《聊斋志异》,广为传诵,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其为“专集之最有名者”.除小说之外,蒲松龄在别的体裁方面也有涉猎,如诗、词、文、俚曲等,文学价值颇高.路大荒曾将其作品整理为《蒲松龄集》,分门别类为《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词集》、《杂著》、《聊斋俚曲集》等几类.《聊斋诗集》虽不能与《聊斋志异》比肩,但诗风率真自然,现实批判深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一、《聊斋诗集》与蒲松龄

《聊斋诗集》共收录诗一千余首,连及续录共结六卷,按年编次,起庚戌迄甲午,即康熙九年至五十三年,从而立之年起共四十四年时间的作品集.康熙九年,时任江南宝应知县的同邑人孙蕙聘蒲松龄为幕僚,遂于是年南游,两年后归来.康熙十一年初馆同邑名人西铺毕际有家,前后共三十余年,于康熙四十九年家居.其中既有远游奔波之苦,亦有科举不利之痛,一唱三叹中勾勒出百样人生.蒲松龄年少名藉诸生间,以县、府、道三试第一的成绩补博士弟子员,文名斐然,想其诗歌创作应蔚为大观,然因保存不当,且兼及战火灾乱,时至今日可查考的诗歌仅这一千余首,蒲松龄诗歌上的成就由此可窥.

《聊斋诗集》体裁多样,四言、五言、七言皆备,张鹏展在《聊斋诗集》序文中评价其“因境写情,体裁不一;每于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1],其中兼有一些拟古诗,别有意蕴.蒲松龄诗歌创作时间跨度较大,且大半时间都在为生计四处奔波,这也造就了其诗歌前后期创作内容及风格上的一些改变.前期多是远游在外感怀,时见奋力科举之语,后期多田园之事,关乎民生;前期诗风华丽繁饰,后期多古朴率真.以底层百姓之视角,“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

《聊斋诗集》内容丰富,既有描述自然风光之作,亦有纪实记事的内容,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兼而有之,依据内容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远游思家

蒲松龄一生致力儒业,力求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家境艰难,满腹才华与科举连连失利的矛盾使他不得不采取折中的方法,远出受聘于官僚以及外出坐馆.康熙九年蒲松龄应孙蕙聘南游出任幕宾,是年长子幼小,由北到南的差距,以及离家千里的相思之情,在他前期的诗歌中反映比较明显,“游子莫登高,登高愁无奈”,格调深沉.《夜发维扬》中“世事于今如,黄粱何必问遭逢”的感叹,《寄家》中“年来憔悴在风尘,貂敝谁怜季子贫”的无奈,以及《客斋》中“频年忧患凭天地,中夜悲歌忆弟兄”的忧愁,等等,体现出生活的不易与艰辛,诗歌主题经常出现“客”、“旅”、“家”、“寄”等字眼,体现出游子在外的漂泊感、无归属感,其中兼及对前途由希冀到怀疑的困惑,故两年后由江南归来,此后再不为生计远游.

(二)生活杂感

诗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生活的感怀,占据了三分之一.这些诗篇有的是写景咏物,诗词工丽,清新自然,如《射阳湖》一首,“射阳湖上草芊芊,浪蹴长桥起暮烟”;有的是描述一些生活琐事,如《发闷》“花落一溪人卧病,家无四壁妇愁贫”;还有一些对科举的感触,如《草庐》“世上遭逢原可笑,误人何必是儒官”,《旅思》“十年尘土梦,百事与心违”等等.诗句多通性情,缘于生活,叙写生活,并非刻意而为.五十一岁应乡试,再次名落孙山,此后蒲松龄绝意仕途,从举业不顺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所以后期诗歌更多是对于日常生活的一些描述,虽不乏对子孙辈的砥砺,但早期的悲愤愁苦之态已渐消顿,晚期多了一丝豁达,正如诗中所述“世事回顾浑似梦,老怀咸旧易沾衣”.

(三)赠别唱和

蒲松龄为人孤介峭直,位虽下而品格颇高,交游广泛,故诗集中不乏一些唱和赠别的诗句.其中既有诗人自己与他人的唱和,也有诗人替别人的之作.交游的对象既有仕宦高官,如王士禛、施闰章、孙蕙;也有一些当地缙绅普通百姓,如李希梅,刘孔集,张历友,等等.虽有一些应酬之作难脱阿谀奉承之嫌,如《赠新城郎邑侯》“词赋自应推国士,循良真不愧神君”之句,但总体来看,情深意切,颇有真情实感,如《别王玉斧》“今日虽订他日晤,云是别离我心悲”,《送俞方伯》中“宇内有知己,万里犹庭阶”、“生平寡亲合,至老同婴孩”等句,不单单是为了应和而作,其中也夹杂了对生活现状的感慨.这类诗中还有一类与别人的唱和诗,往往采用联韵的形式,如《和毕盛钜石隐园杂咏》五绝十六首,《和王春谷诸咏》五古十三首,《和唐太史五亩园诸咏即韵》五古十四首等等,借物讽喻,有所寄托.

(四)民生疾苦

《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诗集》也不例外,其中存在着大量描写残酷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蒲松龄虽然诗书不废,但本质上他还是一位下层百姓,依然要靠农田生计,诗集中有对自然灾害的无可奈何,也有对沉重赋税的大声疾呼,真实地展现了社会底层的生活现状.如《流民》、《居民》、《饿人》等连续十余首诗描绘了百姓遭逢灾害生计无着落的现状,《诸灾并作,秋稼已空,十月犹旱,麦田未耕.月来雨频降,吾乡独不及沾.延息待苏,不免憾造物之偏也》一首单从题目上便可想见生活之艰难,《田家苦》则描写了赋税对百姓的重压,“我方踟蹰怀百忧,租吏登门如怒牛”.但这种对官僚阶级的憎恶、对百姓的感同身受,并不能抵消他对仕途的幻想,可谓是苦难人生的诗意抒写.

二、《聊斋诗集》的美学特征

蒲松龄的诗歌大部分是感悟兴怀的作品,他一生潦倒,诗中多有一些磊郁不平之语,也难免有些诙谐自嘲,清新刚健与雄浑质朴两者兼而有之,其诗歌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忧郁美、奇诡美和颜色美.

(一)忧郁美

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蒲松龄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的人生理想并没有在多年不懈科考中实现,而这种郁郁不平之气转而抒发在诗作之中,即有一种发愤著诗的忧郁美.蒲松龄一生困顿场屋,且生活并不殷实,为生计不得不外出坐馆,而自己的孩子却不能亲自教授,“我为糊口芸人田,任尔娇惰实堪怜”(《子笏》),即使晚年放弃科考,但对其儿子及孙子的科举之路仍然是关注的.残酷的现实生活打击了他的积极性,而从另一层面上使他的诗歌更加有风骨,虽是平凡叙事但不乏内在性格的外现.

他的这种忧郁一方面体现在对惨淡生活的叙写上,关注家庭细碎琐事,感慨生活不易与无可奈何.《青鱼行》中以一鱼而展开对生活的慨叹,“口腹喜新皆厌频,人生丰约何不均?贫家一饱犹未足,富人弃掷不复陈.君不见:何相万钱买食具,犹自云无下筷处”,时蒲松龄五十二岁,仍坐馆毕氏.《示诸儿》中“我既远奔波,朝夕教汝难.听汝岁虚废,念汝心悲酸”,这种不可避免的现实与希望的矛盾闻之心酸.在《夜作祭兄文,悲不成寐》中他更是发出“乃知人世间,存者不如亡”的愤语,令人唏嘘.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待科举的态度上.年少时意气风发,十九岁科场初露锋芒,十年寒窗苦,希冀一举成名天下知,“他日动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但是随后科举之路的连连挫败,对他重重打击,“与君共酒穷途泪,世上何人解怜才”、“我自蹉跎君偃蹇,两人踪迹可怜生”等诗句,无处不透露出失意之感,既有对官场科举的质问,也有对命运的无奈,忧郁之感可想而知.

(二)奇诡美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并不是一时之作,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早在青壮年时代,就从事资料的搜集和写作,至暮年才完成,如唐梦赍在序言中所说“于制艺举业之暇,见所见闻,辄为笔记”,这些鬼狐创作自然而然的影响到《聊斋诗集》.且蒲松龄本身就是迷信的宿命论者,这在他诗歌的题目中有所显现,如《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宾客数日矣》、《二兄新甫病甚,弥留自言:适至一处,门额一扁,大书黄桑驿.或谓余当居此.人视之,一望无际,止寥寥数屋耳.作此焚之》、《久不晤子帅,三月十七日相过,流连日暮,分手曰:‘别矣,五月四日可再晤耳.至念九日,讣音忽至,而窀穸之期,适是所订再晤之辰.悲哉奇矣’》等等,相信命运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为耳.

蒲松龄的诗歌中意象丰富,而有一类则涉及到鬼魅幽冥,如“鬼火”、“荒草”、“阴风”、“燐火”等的运用,给人以奇丽诡异的感觉,与“诗鬼”李贺颇有相似之处.《慰历友丧偶》中“柏树已荒风送雨,鬼灯如漆夜迎人”,《马嵬坡,拟李长吉》中一句“燐火青,不能炤.寒蛰啼,如相吊.雾为肌,冰为骨”,寒意甚浓,还有《夜微雨旋晴,河汉如画,慨然有作》中的“短烛含愁惨不炤,四壁无人山鬼笑”等等,想象奇特,平添几分诡丽气息.

(三)颜色美

《聊斋诗集》并非蒲松龄毕生作品的收集,他三十岁之前的作品现已不存.观察他所留下来的前期作品,虽然有对生活的一些无奈叙写,但当时的他依然是对科举之路充满幻想和动力的,一些生活杂录诗色彩丰富,修饰华丽,经常使用一些颜色对比,特别是一些明亮色调,给人以律动之感,不乏一些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

在《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中“一醉祇须眠绿柳,满头无用插黄花”,用“绿柳”与“黄花”做对比,使色彩更加明亮.《奂山道上书所见》记“吟鞭萧摵过长桥,三尺红尘小驷骄.十里烟村花似锦,一行春色柳如腰.榆钱雨下黄莺老,麦信风来紫燕飘.游客登山真兴寄,海棠插鬂醉吹箫”,红绿如画,移行换景,通过不同景物特点的罗列,描绘出一幅山村美景图.其它如《怀赵晋石》的“碧树含残照,丹标违晚霞”一句,《初冬》“晴日天涵秋水碧,霜林叶炤晚霜红”一句等等,都是颜色上对比搭配,从而达到清丽的情致.在某些方面,也体现了他苦中作乐,对现实的积极面对.

一部《聊斋志异》让蒲松龄闻名内外,对他其它作品的关注则相对较弱.蒲松龄是一个博学的人,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可怜人,也是一个无官职的致君尧舜者.《聊斋志异》以四百多篇鬼狐故事写出了他的内心世界,《聊斋诗集》则以一千多首诗歌展现了他而立之年后的成长历程遭遇,体裁不一,风格多样,前期主题多局限于描绘他的个人际遇,后期则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直面惨淡人生,“以先生之才,老于诸生,磊落之气,寓之于诗,固其宜也”.

注释:

[1][清]蒲松龄著,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96页.

参考文献:

[1][清]蒲松龄著,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张综:《才华横溢,悲歌慷慨——读<蒲松龄集>》[J].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4期.

[3]高明阁:《<聊斋诗集>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与生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0期.

[4]郭英德:《蒲松龄文化心态发微》[J].文史哲1990年版第2期.

[5]王兆本:《蒲松龄与<聊斋诗集>》[J].胜利论坛2000年第2期.

[6]万昭,陈文新:《蒲松龄诗笔中的“鬼气”》[J].蒲松龄研究2014年第9期.

归纳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聊斋诗集》和美学和聊斋诗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聊斋本科毕业论文聊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聊斋志异》中的鬼魂民俗探析 庄雯戈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以民俗风情、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天才的艺术加工和再创作著就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书中描写鬼的篇目有86 篇,篇幅之大仅次于写狐,可以说&ldqu.

2、 《聊斋新编之画皮新娘》中的美术色彩诠解 美术色彩作为一种兼备色、形、意、象的独立艺术语言,经过长期且深度地融合于影视艺术之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影视艺术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语言,且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3、 论《聊斋志异鸲鹆》中的侠义精神 摘要小说鸲鹆展现出丰富的侠义精神内涵,它讲述的是一只八哥为了挽救贫困的主人,假装将自己卖给“王”,骗得十金后与主人远走高飞的故事 与一般的侠客不同,鸲鹆塑造了一个在义阿与利的冲.

4、 士商互动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 士商互动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 李成文1 刘 会2(1 枣庄学院 文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2 枣庄学院 音乐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摘要士人商人化为新型义利观的产生奠定了.

5、 火野苇平和《聊斋志异》 摘 要火野苇平虽身为日本战争文学作家,但是同时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战后他对聊斋志异进行了翻案,其翻案名为中国艳笑物语 本文拟从火野的创作背景、火野的翻案与原作的对比,以及和其他译作的对比….

6、 论《聊斋志异》中的体育独立精神 陈昊,马晓虹CHEN Hao, MA Xiaohong摘要聊斋志异中记述了大量清代社会的民间体育运动内容,涉及到民间武术、舞剑以及野外探险……诸多方面,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呈现出的,是清代底层社会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