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的婚恋的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商人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的论文

关于聊斋志异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的分析探究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聊斋志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5

《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的分析探究,本文是聊斋志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聊斋志异》和奇邦异国和分析探究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汪 钲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聊斋志异》作为一部流传至今的著作,其文学研究上的价值已经被许多大家学者挖掘出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上,本文将首先以历史的脉络为序,探讨奇邦异国这一文学意象自古至今的发展变化.在绪论部分,本文将简要介绍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并对近些年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正文部分将主要分析找出《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意象的来源,同时对故事背景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探讨奇邦异国这一文学意象的特点,重点分析这一意象中“何以为奇,何以为异”.

关键词:聊斋志异;奇邦异国;来源分析;志异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1]443 .他出身于一个清寒的书香世家,从小随父读书.据张元《蒲柳泉先生墓表》中的叙述,蒲松龄仅早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2]4 ,但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七十一岁时,才被援例为岁贡生 [1]443 .大约在蒲松龄四十一岁时,由于生活所迫,他开始长期在王村毕家担任私塾先生,《聊斋志异》中大部分精彩绝伦的故事就在这期间陆陆续续地创作改编而来.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内容庞杂,主题多样,钱穆曾评价:“《聊斋志异》是所谈及的事情多,文笔则少.此书是活的.” [3]321 《聊斋》中很多作品的思想主题都包含着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正如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感叹道:“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4]3 由于坎坷潦倒的经历,蒲松龄对那个社会是不满的,这个不满,并不仅限于科举制度,也旁及社会其它各个方面 [5]8 .《聊斋志异》描写的主题内容繁多,不仅仅是我们所熟知的谈鬼说狐的故事,其中还有许多是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是直接来自民间的传闻.其中,《聊斋志异》中有一小部分的作品是以奇邦异国的故事背景写成的.如《聊斋》中所描述的夜叉国、罗刹国等等.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悲惨的生活,黑暗的现实,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异常贫乏,迫使人民不得不寄希望和安慰于另一个世界 [5]19 .这使得奇邦异国类型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寄托了作者对心中理想社会的塑造所抱有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与情愫.

关于《聊斋志异》中这些奇邦异国的研究其实早有人涉及,只是因为《聊斋志异》中单独描写这方面内容的小说数量较少,因此,众多学者、研究人员并未过多的关注,只是作为大论题下的一个小的方面进行了略微的探讨,近些年研究《聊斋志异》的论题大部分都是与时下社会中的热点有关,比如女权意识、男权话语、婚恋故事、海外传播、民间戏剧、从《聊斋志异》看我国古代的等等有关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题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这之中自然多少会涉及到本篇论文的主题,但有很大一部分论文会从聊斋故事的渊源研究入手,正如王立在论文《近半世纪〈聊斋志异〉的渊源研究及其意义》中列举众多大家所探讨的结论观点后说到的:“蒲松龄作为饱学之士,在撰写《聊斋志异》过程中,广采搏集地搜罗了大量的民俗传说……尤其是交织着印度、西域异质文化内蕴的中古汉译佛经故事,颇为浩繁,其中为蒲松龄创作时不仅观念化用很多,即使是题材母题本身也套用化用不少,这些难于为研究者一一抉出,也是很自然的.” [6]关于聊斋中奇邦异国故事的来源分析,本文也将会在第三部分中进行详细论述.

《聊斋志异》中关于描写奇邦异国的故事总共有:《海公子》《夜叉国》《罗刹海市》《西湖主》《红毛毡》《仙人岛》《安期岛》《天宫》《外国人》《粉蝶》.这几个故事有短有长,短则两三句终结,长则犹如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其中故事的发生地多是与海有关,因此关于海洋故事在《聊斋》小说中的演变与发展也是当下研究聊斋的一个热点.叶盈的《试论释典海客故事在中国文学中的演变》 [7]这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就提到了《聊斋》中《罗刹海市》和《夜叉国》的故事.王立的《中国古代海外传说误读的文化成因》 [8]中也有提及.倪浓水的《〈聊斋志异〉涉海小说对中国古代海洋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9]中对《聊斋》涉海小说所继承的四种叙事模式也进行了分析.但在这些有关海洋故事的论文之中,曹湘雯与张祝平的《浅论〈聊斋志异〉中的海上异国形象》 [10]则对《聊斋》中的海上异国的形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聊斋故事中的内容与社会中的现实相对照,比较出了海上异国形象中的现实性,但对于“何以为奇,何以为异”则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这点在本文第四部分也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论述.

《聊斋志异》中关于奇邦异国形象的书写并不是文学作品中此类形象的滥觞之作,因此,在绪论后,本文将首先以时间为顺序,简略探讨此类文学作品形象的大致脉络.

二、清前古代小说中的奇邦异国形象

奇邦异国的文学形象其实在语言文学起源之前就存在于人们丰富瑰丽的想象世界之中了.而我们要探究清前古代小说中出现的奇邦异国的形象,首先就要对中国文学史中“小说”的概念有个大致的认识.“小说”一词其实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此所谓“小说”,只是指卑琐无价值的言谈.《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开始把小说列为一种著作类型.古人所谓“小说”,原指篇幅短小、意旨无关宏大、带有传闻性质的记载,其中只有一部分与文学中所说的小说有关 [1]449.严格来说,可以进入文学史的小说,要自唐始,且以《太平广记》为代表 [3]292. 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颇为纷杂,大抵古代神话、杂史、民间传说、人物轶事、寓言等等,凡是带有一定故事性、有意无意包涵着虚构成分的东西,都与小说的形成有关.中国小说的起源,正如吴组缃所说:“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11]在神话传说中,奇邦异国的文学形象就更有了植根发展的土壤.

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奇书著作——《山海经》,在这其中就讲述了诸多奇国异人的故事,清朝纪昀等人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把《山海经》列入子部小说家类.《提要》讲述的理由是:“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 [12]1205《山海经》作为先秦的一部奇书,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其中有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4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全书共18卷.其中记载奇异神怪故事最丰富的要数海经部分了.海经部分记录了大大小小一百一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有的只是简单提及名字,如《大荒西经》的“有丈夫之国”“有女子之国”,记述非常简单;有的记述就比较详细,从这个国家的名字,位置,由来,人民的名字和样子,和有特色的动物或植物.如《海外南经》中的一段:“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在这之中,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奇异的国度——羽民国.

《山海经》中奇邦异国的故事是非常多的,自古研究的人也是很多,早在魏晋时期张华作《博物志》中就将“海经”部分的内容在目录中总称为外国、异人、异俗、异产等.后来胡应麟在《汉书艺文志考证》中也说过:“《山海经》者可以考休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俗.”而最早对方面内容进行详细论述的是袁珂,“远国异人”是袁珂在他的《中国古代神话》里第八章的题名,和本文所要讲述的“奇邦异国”其实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13]241.袁珂眼中的“远国异人”,主要是指在《山海经》的海经部分里所记述的一些远离中土的远方的奇异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在身体的特征和身体的功能方面和平常人不一样,所以就叫做异人,即所谓的人民拥有“异形”或“异秉”的国家,或者“异形”和“异秉”兼具的国家 [14]9.

除了《山海经》中记载的奇邦异国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化用奇邦异国故事的写作技巧.如屈原在《招魂》中“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长人千仞,即大人国.十日代出,是羲和国.又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即食人的黑齿之国 [15]244-249.此外,《庄子》中的“姑射山”也描述了一个奇异的国度:“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16]9

汉魏六朝的小说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奇邦异国的记载.如托名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就收录了不少奇邦异国的故事,虽然是模仿《山海经》所作,但也是奇邦异国叙述的另一种形式.如:“西海之外有鹄国焉.男女皆长七寸.为人自然有礼.好经纶拜跪.其人皆寿三百岁.其行如飞.日行千里.百物不敢犯之.唯畏海鹄.遇辄吞之.亦寿三百岁.此人在鹄腹中不死.而鹄一举千里.” [14]18这就可能是对《山海经》中小人国的另一种诠释.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于1909年秋至1911年底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36种.其中《玄中记》就记载各地异闻奇事,其中便记载了“丈夫国”“沃焦之国”“犬戎国”等等 [14]18.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在这些描写鬼神志怪小说中,很容易就会运用到奇邦异国的故事背景.

魏晋南北朝兴起的志怪小说中,《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者干宝,是两晋之际的史学名家,著有《晋纪》,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搜神记》的内容,一是“承于前载”,但并不都是照旧抄录;二是“采访近世之事”,出于作者之手.《搜神记》序中,自称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 [1]451但《搜神记》中主要以神话人物为中心,奇邦异国较少涉及,不过西晋张华所作的《博物志》则收录了一些山川地理的奇异故事,但很多还是取材于前代的古籍之中,所讲述的奇邦异国的故事有很多局限于《山海经》之中,如大人国、结胸国、轩辕国、白民国、君子国、三苗国、驩兜国、厌火国等等.

魏晋六朝之后,小说发展渐趋成熟.至明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经典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在西游记的故事叙述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奇奇怪怪的国度,如孙悟空的出生地花果山,在小说中就靠近于东胜神洲海外的傲来国附近,而小说中最经典的奇邦异国的故事就是唐僧师徒途径西梁女儿国的情节了.小说中对女儿国的描写是:“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 [17]340作者在描述奇邦异国时,运用了很多市井幽默的语言,使得小说中的奇邦异国的故事显得更加的绚丽多彩,贴近现实生活.而西梁女国的奇异之处便是孕育后代方式的不同:“那条河,唤作子母河.我那国王城外,还有一座迎阳馆驿,驿门外有一个‘照胎泉’.我这里人,但得年登二十岁以上,方敢去吃那河里水.吃水之后,便觉腹痛有胎.至三日之后,到那迎阳馆照胎泉照去.若照得有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儿.”从先秦时期《山海经》中的“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到《西游记》中关于女子国的多情的描绘,这也是清前古代小说中关于奇邦异国故事的逐渐丰富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聊斋志异》奇邦异国书写举要及来源分析

本文中关于奇邦异国的定义其实是很广泛的,除了有“国”的含义,还有“城邦”或者“一个比较封闭独立的区域”的含义.在绪论部分已经提到,《聊斋志异》中有关于奇邦异国的描绘有:《海公子》《夜叉国》《罗刹海市》《西湖主》《红毛毡》《仙人岛》《安期岛》《天宫》《外国人》《粉蝶》.这几则故事中,有关海洋背景的奇邦异国居多.

《海公子》讲述了在一座岛屿——东海古迹岛上所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张生“好奇,喜游猎”,于是便“自掉扁舟而往”,正“恨无同游”时,出现一美人,而正当张生与美人“相狎未已”时,出现了一条大蛇,大蛇缠绕张生,喝其鲜血,张生急中生智,将自己带的“毒狐药”暗自掺在血中,毒死了大蛇.整则故事文笔简洁,情节紧凑,可以说是比较简短的,在故事的结尾处,[何评]写道:“凡人迹罕到处不可游,必有怪异,独游更不可.” [4]173东海古迹岛的故事比较简单,关于这座“古迹岛”,也有人考证其现实中的真实来源:经搜检文献知,古迹岛即崂山东侧之海岛.崂山周侧海面明清时属莱州府即墨县辖,与胶、登二州海域相接 [18]47.在这几则故事中,《仙人岛》和《安期岛》也是描写海上岛屿的,因此,这三则故事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

《安期岛》《仙人岛》和《海公子》均属于“神仙岛探险型式”的故事模式.《山海经》的“东海之渚中有神”,《列子》中的“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和“渤海五山”,托名为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中的诸座“神山”,一直到《史记》所记述的蓬莱仙山,都真实地反映了古人对海上神山的坚信不疑的心理.如果说“海上遇难漂流至海岛模式”是一种被动探岛的话,那么《安期岛》《仙人岛》和《海公子》的履岛探求则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主动 [9].

《安期岛》主要讲述了明朝官员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在仙人弟子小张的带领下,到安期岛访仙游玩的事情,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颇为曲折奇异,在结尾一段时,还描写了“国王赠镜、刘拆镜、遇险抛镜”这一段惊险的故事,使得故事在达到时而又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关于故事发生地——安期岛,其实可以说并非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在我国古代,传说安期岛是仙人安期生所居的海岛.安期生是战国后期方士,据说为琅琊人,卖药于东海边,曾见秦始皇,后流传为道家仙人名.因此,安期岛也算是有神话传说的渊源.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刘鸿训,也是明朝历史上存在的人物.据《明史》卷二五一《刘鸿训传》记载:“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漂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 [19]由此可见,蒲松龄在构思这些故事时,有的也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稍加想象而成的.

这三篇中另一篇海岛探险型的故事便是《仙人岛》了,主人公王冕在道士的指引下来到了仙人居住的场所,后在返回的途中未听道士嘱托,从而导致坠海,来到了仙人岛.这篇故事其实由上篇描写天宫仙人聚会和下篇描写仙人岛上的趣事组成,到天宫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而到仙人岛则是属于“海上遇难”型的被动行为.自古关于海上仙山的故事有很多,仙人岛的由来可能是蒲松龄为了故事叙述的需要杜撰出来的地名.

《仙人岛》中上篇描写王冕参加仙人聚会的天宫,在同名篇章《天宫》中也有相似的情节:“从之出.星斗光中,但见楼阁无数.经几曲画廊,始至一处,堂上垂珠帘,烧巨烛如昼.入,则美人华妆南向坐,年约二十许;锦袍炫目.头上明珠,翘颤四垂,地下皆设短烛,裙底皆照,诚天人也.郭迷乱失次,不觉屈膝.女令婢扶曳入坐.俄顷,八珍罗列.”

关于聊斋中天宫的故事来源,根据《〈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中的“本事编”可知: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皋下》中的《张和》篇和宋代王明清《投辖录》中的《章丞相》与聊斋中的《天宫》题材是有密切关系的.聂石樵云:“蒲松龄在情节上是吸收了《太平广记》中的记载,而内容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文中说:‘既非天上,亦异人间.若必知其确耗,恐无地矣.’那末究竟写的是谁家呢?作者说:‘其楼阁形状,绝似严东楼家.’可见他是在揭露严世蕃这类权奸、豪世之家骄奢淫逸的生活的.” [20]266

除了《仙人岛》下半部分描绘的仙人岛外,《粉蝶》中也描绘了一个名字相类似的海岛——神仙岛:“亡何风定,开眸忽见岛屿,舍宇连垣.把棹近岸,直抵村门.村中寂然,行坐良久,鸡犬无声.见一门北向,松竹掩蔼.时已初冬,墙内不知何花,蓓蕾满树.心爱悦之,逡巡遂入.”神仙岛的环境可以说是非常雅静的:“此处夏无大暑,冬无大寒,花无断时.”在《西湖主》中,除了“此西湖主猎首山也”外,作者并未具体写到某一个有名字的小岛,而是将范围局限在了洞庭湖附近,并以此撰写了一个奇异的“湖上遇难”的故事.关于《西湖主》的故事原型可以从唐代裴铏所写的《张无颇》中窥见一二.

在这些故事中,来源和现实相关的除了《安期岛》外,还有很多,如《红毛毡》中所叙述的“红毛国”:“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由此可见,“红毛国”在当时现实中是存在的,故事中的“红毛人”其实就是“旧时一些人对英国人以及荷兰人的简称”.而故事将这些红毛人怪异化,可能就是反映了当时沿海官民与海外国家关于贸易问题的一些争端和摩擦.而更加直白的便是《外国人》这则:“己已秋,岭南从外洋飘一巨艘来.上有十一人,衣鸟羽,文采璀璨.自言:‘吕宋国人.遇风覆舟,数十人皆死;惟十一人附巨木,飘至大岛得免.凡五年,日攫鸟虫而食;夜伏石洞中,织羽为帆.忽又飘一舟至,橹帆皆无,盖亦海中碎于风者,于是附之将返.又被大风引至澳门.’巡抚题疏,送之还国.”

这似乎就是一则纪实性的新闻,文章中的吕宋国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大致在今天的菲律宾群岛.因此,《聊斋》中奇邦异国的一些国度在现实中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当时人们对外界了解得很少,才有了一些奇异怪诞的描写.《夜叉国》这则怪诞故事中“夜叉国”的取名,其实是有现实来源的,而故事中关于夜叉的描绘则与佛经中的神话传说有关.

这则故事取名的现实来源出自唐杜佑《通典》卷二《流鬼》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四七《四裔考·流鬼》有关流鬼国和夜叉国的记述与《通典》所记略同,皆言夜叉国在北海之北的“流鬼国”之北,流鬼国“地气冱寒”,夜叉国当更寒冷,绝非南海热带气象,则可断定.唐刘恂《岭表录异·周遇》一篇也记述有“夜叉国”的传闻,但其所记者为五岭以南之事,方位则当在现今南海一带:“又到夜叉国,船抵暗石而损,遂搬人物上岸,伺潮落,阁船而修之,初不知在此国,有数人同入深林采野蔬,忽为夜叉所逐,一人被擒,余人惊走,回顾见数辈夜叉同食所得之人,同舟者惊怖无计.” [21]

而故事中出现的“牙森列戟,目闪双灯,爪劈生鹿而食”的夜叉形象,根据《词源》解释:“夜叉,为梵语Yaksa的音译.一译‘药叉’或‘夜乞叉’.意译则为‘能啖鬼’或‘捷疾鬼’等.初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半鬼之物,勇健凶暴,能食人.佛经说它是一种吃人的恶鬼.后佛教化之而成护法之神,作为北天王毗沙门之眷属,列为天龙八部之一.”但故事中夜叉国中的夜叉“似兽实人,是南洋群岛的土著居民,有‘类鸟兽鸣’的语言,能借助手势的动作语言来‘微解其(人)语’,有自己的工具和节日习俗” [22]97.

《聊斋志异·夜叉国》中关于“交州徐姓”的这段怪异经历,其实也是以当时社会的传闻或者以野史、典籍的记载为故事原型,发挥想象进行的艺术创作.宋人洪迈的《夷坚志·甲志》卷七《岛上妇人》一篇就和《夜叉国》有着相类似的故事构造 ① ,陈闵在《〈夜叉国〉本事考》中也就这两则故事进行了对比,除了结尾不一致外,得出了两个故事情节上的三个共同点:

一、主人公都是泛海经商的商人,都被大风刮至某一偏僻的地方;

二、主人公上岸的遭遇,大致相同.“夜以巨石杜门”(《夜叉国》),“举大石窒其外”(《岛上妇人》);“渐与徐熟,出亦不施禁锢”(《夜叉国》),“留稍久,始听自便”(《岛上妇人》);

三、基本情节相似.都是泛海,船破,漂至海岛,与当地女性结合,甚至留岛时间的长短,所生子女的多少,也是一致的.我们看《夜叉国》的描写:“居四年余,雌忽产,一胎而生二雄一雌……又三年”,共居七年,生有三子.再看《岛上妇人》的描写:“如是七八年,生三子.” [23]

其实在《罗刹海市》中,也有提到过“夜叉”:“酒数行,出女乐十余人,更番歌舞.貌类如夜叉,皆以白锦缠头,拖朱衣及地.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 [4]456

这里“貌类夜叉”者却并非是夜叉国的居民了,而是另一个国度——大罗刹国.

要探究罗刹国故事的来源演变,就绕不开佛教典籍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典籍常常列举海客故事以宣扬佛法.在此类故事中,又以罗刹鬼国故事最为常见.罗刹、夜叉等佛教恶鬼在中国神鬼观念中的变化影响到了海客故事中的“恶鬼”元素.佛教释典中的首尾完整的罗刹鬼国故事基本叙事模式为“入海寻宝遇风——流落某岛——与美妇婚配——发现罗刹女乃食人恶鬼——马王庇佑逃离返乡——罗刹女追至其国——国君及众人为美色所误被杀——主人公成为新君主率众杀回罗刹鬼国,建立师子国” [7].

《罗刹海市》其实为海客故事与龙女故事的混合型,以“海市”这一环节上下衔接.整个故事中,罗刹鬼国的主要情节均已不见,仅剩罗刹这一名号.此处的大罗刹国,不再是释典中食人恶鬼之国,而是美丑标准与中国相反的一个奇特国度,而其对罗刹海市的描写,完全是中国本土对海外的传统想象的延续.

四、《聊斋志异》奇邦异国意象的志异性与现实性

奇邦异国的“奇异”是与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实相对而立的.奇邦异国意象作为聊斋小说中的故事素材与背景,它的“异”不仅能够增加小说的趣味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者讽刺当时社会中的某些现实.首先本文将从聊斋故事的文本中总结出奇邦异国故事中“奇异”之处:

(一)环境、物品之“异”

《聊斋》中的这些奇邦异国的故事原型以及所处之地大都来自于神话典籍或者当时人们的传闻等,因此故事中首先要表现的就是奇邦异国中的环境与现实之中的不同之处.

人所罕至的“东海古迹岛”,那里的自然环境是:“有五色耐冬花,四时不调”.当主人公到达此岛时,“花正繁,香闻数里;树有大至十余围者”.虽然在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环境的小岛,但它的环境是当时人们所不常见到的,因此在《聊斋》中被称之为“异”,就像郭璞所说:“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哉?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 [24]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以“不常见”而为异的,不过在有些篇目中,蒲松龄赋予了环境描写以无穷瑰丽的想象力:“凡三日,遥见水云幌漾之中,楼阁层叠;贸迁之舟,纷集如蚁.少时,抵城下.视墙上砖,皆长与人等.敌楼高接云汉.维舟而入,见市上所陈,奇珍异宝,光明射眼,多人世所无.”这是《罗刹海市》中关于“海市”的一段描写,可以说是极具想象力,同时,在相同的篇目中,作者对神话传说中的“龙宫”这一在神魔志怪小说中非常著名的文学形象也做了一个描述:“俄睹宫殿,玳瑁为梁, 鲂鳞作瓦;四壁晶明,鉴影炫目.”在龙宫中的起居之用也是非常奢华的:“珊瑚之床,饰以八宝;帐外流苏,缀明珠如斗大;衾褥皆香耍.”龙宫中的环境也有着仙家的玄妙之感,一草一木,尽皆奇异:“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本莹澈,如曰琉璃,中有心, 淡,稍细于臂;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花开满树,状类.每一瓣落,锵然作响.拾视之,如赤瑙雕镂,光明可爱.时有异鸟来鸣,毛金碧色,尾长于身,声等哀玉,恻人肺腑.”所用之物品,如平常读书人所用的文房四宝,也是“水精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

所用物品之奇异在《安期岛》中也有描绘:“洞外石壁上有铁锥,锐没石中;僮拔锥,水即溢射,以盏承之;满,复塞之.既而托至,其色淡碧.试之,其凉震齿.刘畏寒不饮.臾顾僮颐示之.僮取盏去,呷其残者;仍于故处拔锥,溢取而返,则芳烈蒸腾,如初出于鼎.”安期岛原本就是一座仙人居住的岛屿,因此,蒲松龄的这段类似于当今社会中“饮水机”的描绘,也倒是符合了当时人们对仙人生活的一种想象.同时《粉蝶》中“饼分啖之,一枚终日不饥,而精神倍生”.这种仙境中的食物,也是穷苦人们对温饱的向往.

类似于这种“夏无大暑,冬无大寒,花无断时” [4]1677的美好环境的描写,在聊斋奇邦异国意象的描绘中是比比皆是的,《粉蝶》中的“神仙岛”,《西湖主》中的“首山”等等,不过,在《天宫》的描绘中,却是出现了较为矛盾的环境描绘,使得《天宫》这篇的文风显得有些模糊:开篇主人公郭生大醉醒来后“则与一人并枕卧,抚之,肤腻如脂,麝兰喷溢,盖女子也.问之,不答.遂与交”.开篇的氛围就显得比较诡异,而后“交已,以手扪壁,壁皆石,阴阴有土气,酷类坟冢”.似乎与天宫的题目相去甚远,不过后来中间一段描写游天宫的环境却是美好异常:“星斗光中,但见楼阁无数.经几曲画廊,始至一处,堂上垂珠帘,烧巨烛如昼.”这里环境描写之“异”不仅仅是单一环境的描绘,还有了两种环境的对比.

居住环境的“异”在《夜叉国》中也有表现:“方入,见两崖皆洞口,密如蜂房.”这样的环境就区别于上面那些美好仙境的描绘了,在《罗刹海市》中对大罗刹国都城的描写则是:“都以黑石为墙,色如墨,楼阁近百尺.然少瓦,覆以红石;拾其残块磨甲上,无异丹砂.”类似这类环境之“异”,则往往与现实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二)相貌、能力之“异”

我们平常印象中的聊斋人物,女子大都是貌若天仙、古灵精怪、痴情类的,男子也都是以书生等读书人为主的,但这只是聊斋故事中“书生美人”这一个类别.在奇邦异国意象中,人物形象除了这一类俊美为主的,还有一些相貌奇特的的“异人”.《夜叉国》中夜叉相貌之异:“中有夜叉二,牙森列戟,目闪双灯,爪劈生鹿而食.”不仅相貌是恐怖的,连吃的食物也都是“生鹿”,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样的表现实在是一群未开化的物种.他们的语言:“二物相语,如鸟兽鸣.”当主人公徐氏商人“煮其残鹿,熟而献之”后,夜叉国的居民们也对这个商人开始“以礼相待”,不仅“出亦不施禁锢,聚处如家人”,还“携一雌来妻徐”,为徐氏商人配了一位当地的妻子,将这个外地来的“异种”融入到了自己的国度之中.这些夜叉们也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他们能在水中“推行如矢,瞬息千里”,就算徐氏与母夜叉的后代,也带着一些奇异的“超能力”:“虽童也,而奔山如履坦途;依依有父子意.”“弟曰豹,妹曰夜儿,俱强有力.彪耻不知书,教弟读.豹最慧,经史一过辄了.又不欲操儒业;仍使挽强弩,驰怒马.登武进士第……夜儿开百石弓,百余步射小鸟,无虚落.”作者在塑造夜叉形象时,写她相貌丑陋,但并没有使人觉得丑化的意思.夜叉性格粗豪骡悍,勤劳勇敢,怜夫爱子,真挚深情.写他们的子女俱“强有力”,习文练武,均有很高的天赋 [23].这些奇异之处,正是奇邦异国意象“异”的表现之一.

在《罗刹海市》中,同样也有相貌、能力上的奇异之处.相貌上,大罗刹国的人是“皆奇丑”,究竟怎么“丑”呢?蒲松龄通过主人公马骥的视角,将这个大罗刹国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样貌都详细地描绘了一番:“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然位渐卑,丑亦渐杀.”上部分故事中的大罗刹国的居民是如此之丑,以至于主人公马骥要扮成张飞的样子才能在这个国度中混的衣食无忧,但同样在《罗刹海市》中,下半部分的故事却与上面描写的事物全然相反:“无何,宫人数辈,扶女郎出.佩环声动,鼓吹暴作.拜竟,睨之, 实仙人也.”龙宫中的一切就如同仙境中一般,而在龙宫中,马骥的才能才获得了充分的发挥.龙宫中的人物作为仙人一般的存在,在能力上自然和普通人不同,马骥和龙女所生的孩子,能“坐浮水面,拍流嬉笑,不动亦不沉”.除了这些,其它奇邦异国故事中的人物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奇异才能.如《西湖主》中的公主“从龙君得长生诀”,故事的主人公陈生最后也习得了“一身而两享其奉”这一令人羡慕的能力.《红毛毡》中红毛国的人能“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数百人矣”.这种如同变魔术般的怪异的能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周边国家或者殖民侵略者对沿海地区的骚扰.《仙人岛》中芳云、绿云两姐妹的才思敏捷,还有那“素练一匹,望南抛去,化为长堤”的本领,《粉蝶》中十娘那令人感到“如身仍在舟中,为飓风之所摆簸”的高超的琴艺,都是这些奇邦异国中人物才能上的奇异之处.

(三)制度、风情之“异”

制度上以及奇邦异国中居民的人文风情上其实都和我们所认知的现实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在《夜叉国》和《罗刹海市》中反映的较为明显.在《夜叉国》的故事中,夜叉们有着一个隆重的节日——天寿节,即夜叉王的生日.原文中这样描写到:“一日,诸夜叉早起,项下各挂明珠一串,更番出门,若伺贵客状.命徐多煮肉.徐以问雌,雌云:‘此天寿节.’”而众夜叉除了预备夜叉王所享用的美食,脖子上也都挂着“明珠一串”:“雌出,谓众夜叉曰:‘徐郎无骨突子.’众各摘其五,并付雌.雌又自解十枚,共得五十之数,以野苎为绳,穿挂徐项.徐视之,一珠可直百十金.”

这里的“骨突子”就是众夜叉面见夜叉王时所必戴的物品,这也算是夜叉国的人文风情之一吧.

而在《罗刹海市》中,也有着非常怪异的制度、风情.主人公马骥乃是“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可以说,马骥绝对是一个美男子,可就是这样一个美男子出现在大罗刹国时,却引起了令人感到诧异的反应.人们并不是接近马骥,而是“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后来在“褴褛如丐”样貌的人的指点下,才知:“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这样的制度风情也可谓是怪异之极.而在这种怪异的制度之下,来到“世情如鬼”的异域,马骥也逐渐开始了异化:马骥见人们害怕自己英俊的样貌,“遂反以此欺国人”,这是马骥的第一次异化,一直到马骥来到“黑石为墙,色如墨”的都城,一步步地走上这个怪异国度的上层,“上下颠倒,是非不分”,生存状态与意义泯灭殆尽,马骥的异化才最终完成 [25].这其实是人性的一次异化之旅,但蒲松龄却并未就此罢笔,而是让马骥心中的那一份对人性、对美好的坚守逐渐醒悟,最终,才让他有机会去到了理想中的王国——龙宫.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蒲松龄在《聊斋》中创作的那一个个奇异的境地,并不仅仅是为了谈狐说鬼,聊以慰藉,更多地则是抒发内心的孤愤之感,以及对现实的感触或者是直接间接的反映.

联系蒲松龄的现实人生经历,在科举上大半辈子的不如意,使得蒲松龄在《聊斋》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读书人的形象,在奇邦异国意象的背景下,主人公除了商人、外交官,更多的就是书生或者是书生与商人相结合的儒商的形象,有了书生,自然就有了科举的影子,因此,蒲松龄写这些奇邦异国的意象,其现实性中首先表现的一点就是对坑害自己大半辈子的科举取士的的揭露与讽刺.上文说到《仙人岛》中的芳云与绿云两姐妹才思敏捷,其实,这对姐妹的聪慧正是为了衬托科举制度下所谓“有才思,屡冠文场”的王勉的“愚笨”:“王意世外人必不知八股业,乃炫其冠军之作,题为‘孝哉闵子骞’二句,破云:‘圣人赞大贤之孝……’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这段文字所描绘的正是像王勉这一科举制度下培养出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这精神状态也许作者也是曾经经历过的.因此,对于科举取士,蒲松龄曾经对其期待了几十年,却也是失望了几十年,曾经的神童,到后半生的屡试不第,其中的悲酸心情可想而知.也许真的只有在《罗刹海市》中那个“以貌取士”的罗刹国中,才能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的结局吧.

其次,是对社会现实的变相的反映与记录.通过本文第二章对这几则故事来源背景的分析,有许多故事背景在现实中是确有其事,或者确有其地的.如《红毛毡》其实就反映了当时沿海一带的贸易的情况.《外国人》则记录了当时发生的遣返并帮助遭遇海难的外国人的事实.

除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记录,对于当时社会中官场的黑暗,蒲松龄也给予了一定的讽刺.*污吏的大量存在是封建社会腐败的重要表现,他们的大行其道是司法不公,民不聊生的源头.在《夜叉国》一文里,蒲松龄曾借商人之口对什么是“官”作了这样的定义:“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 [26]

在《安期岛》的讲述中,我们也能看到当时外交人员(故事的主人公为“长山刘中堂鸿训”,本文第二章对此有详细的背景叙述)为了一己私利,要求朝鲜国王派人送自己去安期岛游玩,后来又不顾朝鲜国王的嘱托,“既离海,急取拆视”,使得潮头汹汹而至,差点造成大灾.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中官员的利欲熏心,官场的黑暗勾结.

《罗刹海市》中的大罗刹国“以丑为美”“不重才干”也正是蒲松龄以此对现实官场的讽刺,故事中马骥的一次次“异化”也正表现了蒲松龄内心的担忧:如此官场,就算高洁如马骥般的人进去,也会迫于生活而与官场中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就如同马骥自丑形象,在罗刹国中步步高升的情形一般.因此,蒲松龄感叹道:“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望然哭向南山而去.” [27]

五、总论

《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的文学形象是承接着先秦古籍以及历代的志怪、神魔小说、笔记、佛教释典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而逐渐丰富发展的,在中国文学那浩瀚如海的文学意象之中,虽微不足道,但却始终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历朝历代才华横溢的作家才子的笔下,一个个原本简单枯燥的国度逐渐变得有了血肉,一段段或美好、或凄惨、或诡异的故事在奇邦异国的背景下接连展开,这让那些原本遥远甚至不存在的国度逐渐进入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它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也让人们的情感在奇邦异国这个文学意象中有了一个宣泄之所.

本文着重探讨了《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这一文学意象的来源以及与现实比较之下的“奇异”之处,比较总结出了环境物品之异、相貌能力之异、以及制度风情之异这三个方面,《聊斋》中奇邦异国的形象不仅仅对后世所谓乌托邦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蒲松龄《聊斋》故事叙述的本身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有了奇邦异国这样一个不受约束的故事背景,使得蒲松龄的故事创作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首先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奇邦异国的故事背景使得故事的主人公冲破了现实的桎梏,其故事背景的呈现犹如一面放大镜,将人物原本在现实生活中隐匿或弱化的性格特点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其次,奇邦异国的背景对故事的情节展开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使得情节的发展更有趣、更开放;最后,它能够使作者更有利地表现心中暗含的情怀.

《聊斋志异》的内在生命力是巨大的,它流传至今,受到了每一代人的喜爱,也经过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同时在传播媒体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它又被不断地改编并呈现在荧幕上,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杨柳.聊斋志异研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58.

[3]钱穆.中国文学史[M].叶龙,记录整理.成都:天地出版社,2015.

[4]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张有鹤,辑校.上海:中华书局,1962.

[5]于天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王立.近半世纪《聊斋志异》的渊源研究及其意义[J].东南学术,2007,(5).

[7]叶盈.试论释典海客故事在中国文学中的演变[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王立.中国古代海外传说误读的文化成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9]倪浓水.《聊斋志异》涉海小说对中国古代海洋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J].蒲松龄研究,2008,(2).

[10]曹湘雯,张祝平.浅论《聊斋志异》中的海上异国形象[J].文教资料,2012,(19).

[11]郭征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简述[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1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3]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4]辛树洪.《山海经》中远国异人传说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董楚平.楚辞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6]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7]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8]孙克诚.《聊斋志异·海公子》的崂山渊源考略[J].蒲松龄研究,2013,(4).

[19]陈玉华.《聊斋》安期岛中刘中堂原型考[J].中华文史论丛,2015,(3).

[20]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21]赵伯陶.《聊斋》丛脞录——说《夜叉国》《狐妾》《公孙九娘》[J].蒲松龄研究,2015,(2).

[22]王立,胡瑜.《聊斋志异夜叉国》的佛经渊源及中外民族融合内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23]陈闵.《夜叉国》本事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24]柯玲.论《聊斋志异》的自然主题[J].蒲松龄研究,2003,(4).

[25]苏傥君.现实的意味——聊斋小说《罗刹海市》探幽[J].剑南文学,2014,(3).

[26]杨灿.从《聊斋志异》看我国古代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7]栗亮.从《罗刹海市》看蒲松龄的人生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2).

The research on Strange States of LiaoZhaiZhiYi

WANG Zheng

(Humanity and Communications College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 As a great literary work that has been handed down to the present day,LiaoZhaiZhiYi has great value in literary research which has been excavated by many scholars. On this basis,the thesis trie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Strange state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first. In the introduction,the thesis will introduce the LiaoZhaiZhiYi and summ?蛳arize the research about the“Strange states” of Liao Zhai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art of the body text,the thesis will analyse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the“Strange states” in Liao Zhai,also,the thesis will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trange states”and analyse the reasons of its strange.

Key words: LiaoZhaiZhiYi; Strange states;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Monstr?蛳osity and reality

(责任编辑:朱 峰)

此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聊斋志异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聊斋志异》和奇邦异国和分析探究相关聊斋志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聊斋志异》中的兄弟情深 摘 要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反映兄弟情深的故事有很多篇,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也很接近,即重视家庭伦理,珍视兄弟情义 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到作者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中对于社会风气、世态人情的特.

2、 《聊斋志异》中的鬼魂民俗探析 庄雯戈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以民俗风情、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天才的艺术加工和再创作著就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书中描写鬼的篇目有86 篇,篇幅之大仅次于写狐,可以说&ldqu.

3、 《聊斋志异》和《孜孜尼乍》中复仇女性的比较 姚倩倩(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摘 要】聊斋志异和孜孜尼乍都有关于复仇女性的描写,本文对聊斋志异中的复仇女性进行了分类,对孜孜尼乍中孜孜尼乍的变化及其变化意蕴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这两部文学.

4、 士商互动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 士商互动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 李成文1 刘 会2(1 枣庄学院 文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2 枣庄学院 音乐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摘要士人商人化为新型义利观的产生奠定了.

5、 火野苇平和《聊斋志异》 摘 要火野苇平虽身为日本战争文学作家,但是同时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战后他对聊斋志异进行了翻案,其翻案名为中国艳笑物语 本文拟从火野的创作背景、火野的翻案与原作的对比,以及和其他译作的对比….

6、 论《聊斋志异》中的体育独立精神 陈昊,马晓虹CHEN Hao, MA Xiaohong摘要聊斋志异中记述了大量清代社会的民间体育运动内容,涉及到民间武术、舞剑以及野外探险……诸多方面,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呈现出的,是清代底层社会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