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高校辅导员期刊 高校辅导员杂志 论文工作记录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工作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辅导员学生工作论文 中队辅导员工作论文 小学辅导员工作论文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论文集 高校辅导员工作论文 辅导员工作论文

关于辅导员工作论文范本 跟互联网十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联动平台搭建的探析有关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辅导员工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5

互联网十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联动平台搭建的探析,本文是关于辅导员工作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辅导员和联动和搭建有关论文范文.

[摘 要]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可借助“互联网+”电子平台,建立家校联动、专项工作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利用协同机制下即刻交流、高度互动、及时分流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网络化,并努力克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工作的生动性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互联网+;联动平台;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02-0070-04

欧盟在2010 年实施了“扩大创意教室在欧洲的规模”项目[1],美国在2015 年12 月10 日由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了《2016 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旨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至教学实践中.可见,世界各国特别是高等教育发达地区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未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提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3].同时,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高校教师正通过创新性的线上线下(O2O) 教学模式,以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翻转课堂、大规模在线体验课程(MOOE)等为载体,实现课堂授课方式的实践创新[4-7].同样地,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也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互联网+”平台,深刻理解其开放、跨界、融合的内在逻辑,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联合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队伍,来提高事务性工作的效率,保证专项工作的精准到位,体现教育过程的公平性和育人性,以期探索出一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之路.

一两个对象的内涵阐释

在讨论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辅导员工作联动平台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两个概念:“互联网+”技术的准确定义和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只有真正理解两者的具体内涵,才能更加准确、贴切地找到两者的交互点,才有可能找到技术逻辑和顶层设计层面上的可行性.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作为互联网思维成果,互联网+”把互联网理解为技术、思维、资源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无缝连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思维方式[8].通俗来讲,就是互联网的高速性、共享性、便捷性,提供了其与各行各业进行结合并突破传统行业发展瓶颈的可能,特别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与行政办公技术,“互联网+ 教育”与“互联网+ 管理”可以在“互联网+ 辅导员工作”中实现高度的融合.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具体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预防与应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奖助贷工作以及适应网络时展而新加的网络思政共九个领域.网络思政与“互联网+”这一概念最容易联系起来.可以说,“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正是顺应网络思政的发展要求,运用“互联网+”平台,就是需要将学生的网络注意力从传统的社交媒体如微博、贴吧、BBS 上一定程度转移过来,同时也将学生家长的关注点从学生单方面的成绩转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上来.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学业指导作为专、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党团和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预防与应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奖助贷工作,作为专职辅导员的专项工作,繁杂度和操作流程各不相同,但重要性等量齐观,不能忽视任意一项.一般而言,学校每年都会定期进行专项工作的专业培训,而事务性工作主要考验辅导员的心细与否,这与其职业态度也紧密联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会面对大学生家长、班级班导师、学生朋辈圈、科创指导教师等不同对象,这些人中家长和朋辈圈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立场贴近,而班导师和科创指导教师作为辅导员的同事,往往合作意愿相对较强.此外,针对研究生辅导员,有部分比例学生还有校外导师,这些导师从企业、科研院所中来,也可能成为辅导员工作联动队伍的潜在参与对象.

二实践路径:搭建“互联网+”支持下辅导员工作联动平台

1 工作联动平台的模块化与链接的拆解、重塑

与互联网的实质是一种关系所不同,“互联网+”强调关系之外更突出其智能连接方式.为充分利用“互联网+”分布式、零距离、高互动的特点,需要将辅导员工作进行模块化处理,来实现所谓人员要素的对接、信息要素的连接以及前两者所构成的一切相关关联的融合,构建全新的辅导员工作生态链,并保持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的鲜明特点.

为此,辅导员工作被分为事务性工作和专项工作两个大模块,同时可细化为前文所讲的九个领域所形成的九大小模块,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各项工作为纽带,以实时互动性强、信息传递可靠的“互联网+”为载体,搭建了如图1 所示的辅导员工作联动平台.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分别以人和事务为要素,以辅导员为实施主体,形成了面向学生的联动工作平台,平台各要素之间形成了有所重叠又各有侧重点的交叉型混合网状关系.

2 工作联动平台的精细化与关系的细分、深化

辅导员、家长可同时参与家校联动工作机制,辅导员将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的考试成绩、日常行为表现、寝室卫生状况、作息情况等基本消息通过信息推送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家长,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异常表现,也可以主动进行反映,甚至出现由于来自家庭因素的干扰而造成学生无法正常学习时,家长与辅导员之间应该通过平台及时沟通,反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帮助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提高工作成效.此外,辅导员也可以向学生家长灌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减少与孩子的知识代沟,明确其作为孩子人生导师的重要作用,提倡其培育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转变只要孩子上大学教育职责“双脱手”全部交给学校的错误观念.家长是学生最优质的老师和最亲近的辅导员,因为他们最明白自己孩子的秉性,清楚孩子性格的优缺点,熟悉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如果辅以一定的沟通、表达技巧,家庭所赋予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更能深入人心.家书文化目前深受家庭教育者的欢迎,其本质也还是希望以家庭教育带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以增强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情商”.辅导员可以设法与家长合作,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提出培养方向的要点,告知家长并通过“互联网+”联动平台进行家书的撰写和发布,家书内容可以进一步结合父母工作体会、人生经验,勉励学生践行以“家书”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学生毕业时,通过网络数据库技术,将每位学生家长发布的家书分别打印装订成册,作为学生的毕业礼物,意义非凡,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段,也必将成为学生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现在推行的“班导师”制度,鼓励专业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负责班级专业知识的答疑解惑、人生经验的传授.辅导员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与班导师的直接联系,作为班级的两位主要管理者,两者可以在学生思想动态、课堂学习情况、班级特色集体活动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如果发现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做相关思想工作,防止出现学生对某一方产生严重抵触心理而导致应急介入教育工作失效.此外,班导师和辅导员各有侧重点,班导师主要从学习方面教授学生基本知识,辅导员则通过心理沟通、组织活动和奖项评比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除了定期交流之外,可以通过上传班级活动情况、班导师班课、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微课程等形式来了解对方的动向,将教育内容进行互补,形成班级管理和建设力量的合力.

科创指导教师作为科创团队的引路者,肩负着指导研究方向、讲授研究思路和方法、提高团队科创竞争力的诸项职责.高校辅导员,一般学历层次要求较高,同样在经过专业化的训练之后具备进行科创指导的潜力和实力,并有参与大学生科创指导的现实诉求.辅导员具有心理辅导、团队管理、危机应对、抗挫折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专业知识能力尚未满足科创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联合科创指导教师进行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创新潜力等各项基本素质,同时在此过程中积极学习科创本领,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反哺大学生科创活动,促进科创获奖的成功率和科创活动的推广面,以“互联网+”平台实现辅导员与指导教师学生培养工作的联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学科竞赛之间的互动.

另外,不可忽视大学生朋辈圈这支队伍.“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在有的文章中把这个概念翻译为同伴教育,而将这个概念等同于朋辈咨询、朋辈辅导等概念[9].开展大学生朋辈教育,就是号召优秀高年级生中的学生干部、党员,发挥榜样作用,融入到低年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以贴近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实际成长、成才的经验与教训,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研带本”和“导生”制度.这些年龄相近、校园经历更为丰富的学长、学姐,学生的接受意愿普遍更高.这也给了辅导员以良好的契机,可以将他们纳入网络思政干部的队伍中来,作为班级管理和辅导员助理队伍的一员,明确其职责,规范其行为,时刻关注所带学生的网络思想动向,有效督促学生的网络行为,从而建立辅导员和朋辈“导生”的联动工作机制.特殊情况下,可以吸纳优秀的朋辈“导生”作为辅导员队伍后备人选,因为这些人具备学生工作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

3 工作联动平台的拓展化与特殊功能的嵌入、强化

利用技术开发手段在平台中嵌入一项重要功能:记录学生四年期间参加的各项活动并形成电子档案.无论是志愿者、学科竞赛,还是讲座、实习,通过电子盖章功能进行鉴定并归档,严格控制鉴定环节,提升电子档案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在录用某一应届生之前,会咨询辅导员该学生的日常表现,而有了这一工具,在同样情形下,可以将电子资料发送给用人单位,使其更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各项情况.同时,随着年级的增加和参加活动的增多,学生的活动记录会越来越丰富,这类似于从大一新生发起的“填写空白简历”活动,让学生在一开始定一个小目标,以可见的形式和可靠的载体获得实现目标和丰富内容的成就感,形成激励效应,促进毕业时有更多成果收获.另一方面,这一载体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其查漏补缺,补充自己知识技能的“最短板”,提高其就业质量,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体现了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政策导向,强调能力积累和培养、弱化成绩绝对考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学生参与群体性活动积极性不高的被动局面.

同时需要开通领导沟通专线,保证遇到危机和紧急状况时,能第一时间报告给主管领导,及时层层上报,以最佳的方式、影响最小的形式解决突发危机.这要求网络平台具备现场拍照上传、实时语音对话、精准地点定位的功能.也可以开放浏览权限给全校在职教师,帮助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进行差异化教学,让其他辅导员了解学生各项基本状况,遇到特殊情况导致辅导员岗位变动,可以缩短新辅导员接手时的“熟悉期”,继续开展相关思政教育工作.

针对以上分析,建立了以模块化为技术特征、以项目化为系统管理方法的辅导员工作平台界面,如图2 所示.可见,辅导员工作平台在实施主体上实现了家校联动、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科创指导教师、朋辈队伍之间的联动,在具体工作上实现了各专项工作之间的联动,在实施途径上则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

三运行与维护策略:警惕三类困境,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在互联网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与事务性工作“去繁化简”的同时,辅导员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正视辅导员工作联动平台的搭建与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阻碍因素,避免“泛技术化”带来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互联网+”网络服务的质量.

总体来讲,新型“互联网+”辅导员工作联动平台在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可遵循以下三条引导策略:

1 走出“囚徒困境”,实施主体与管理对象走向共赢

作为实施主体的高校辅导员希望通过工作联动平台达到提升工作效率、把握大学生网络文化和舆情的主动权、实现大学生管理和培养协同机制的目的;而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学生由于以90 后居多,呈现明显的追求自由、讨厌束缚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对“互联网+”平台与辅导员截然相反的观点,部分个性鲜明者甚至可能采取抵制的态度来反对来自家长、辅导员、教师的联合管理,使得工作平台实施和推广遇到人为的阻碍.其实,这一案例正好符合管理学中的“囚徒困境”的情景,即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双赢的形式来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却偏偏采取“零和博弈”的方法来打击对方,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线的排头兵,兼具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学等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储备,也是和学生群体走得最近、沟通最顺、互动最多、接触最深的人.学生应该清楚认识到,将自己的个人基本情况、近期发展、未来规划与辅导员进行定期沟通,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作为长者和老师,辅导员必然以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克服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学生的合法、合理利益不受侵害.而辅导员也需要认识到,作为培养主体的学生,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教育途径必须先“走心”再“走路”,只有真正关心学生发展、关爱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掌握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思想动态,才能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与你进行反馈和互动,从而收获内心的成就感.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需要打破“囚徒困境”,找准各自的准确定位与工作方向,将促进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成才成长.

2 正视“技术困境”,使用者与技术载体深度“糅合”

所谓的“技术困境”主要指工作的便捷性与工作量的矛盾、工作形式的先进性与技能水平的矛盾、网络信息化与实际工作的矛盾及信息海量化与吸引受众兴趣的矛盾.第一点,使用“互联网+”工作平台势必将精简各项工作的常规处理效率,缩短各项细分任务的处理时间,但也会导致辅导员产生工作量急剧增加的直观感受.正如目前广泛使用的办公协同系统,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纷纷表示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公时间、精简办事流程的同时,却发现自身工作量出现了隐性增加,成为其心中的“技术之痛”.此外,辅导员虽然熟悉日常办公软件,但占很大部分的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往往都是“80 后”甚至是“70 后”,学习能力有所下降,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兴趣与接受程度也与工作年限成反比例的指数下降趋势,对于他们而言,已经熟悉了翻阅档案袋、拨打座机、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工作形式,并不擅长“互联网+”的工作平台.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并未带给技术使用者最初希望的幸福感.此外,网络信息化可能造成学生工作与现实脱轨的问题,比如群众座谈、学生班会、思想动态考察等工作更适合实际的面对面交流.最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洪流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专注于有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在“碎片化学习”中备受煎熬,从而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严重的甚至产生“信息焦虑”的心理问题.

对此,辅导员在规划“互联网+”平台前,首先需要有“破冰”的勇气,利用学生工作之余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信息化技术的进修与接受专项技能培训,正视信息化带来的工作新难题,以服务学生的饱满热情,利用自身做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天然优势和厚实基础,将平台的应用效率提升至最大化,推广无纸化办公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工作的特殊性,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工作方式,利用自身积累,丰富活动形式,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品牌”,提高网络时代话语权,关注学生培养的差异化培养,逐步发现和引导学生兴趣点,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上转移过来,以积极健康、紧跟社会热点、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动占领“互联网+”教育新阵地,这一点可以借鉴电子书桌、Mita 课堂助手应用的成功经验.同时在班委中设立网络信息委员,作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及“互联网+”环境下信息预警机制中的“扫雷兵”,时刻关注同学思想动态并定期进行汇报,具备发现、研判和处理各种潜在隐患的能力.整个过程中,辅导员要以系统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的思维,实现不同网络平台模块间的分工和协作,创造人才培养要素间的互动、工作模块间的联动,从而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评估创新.

3 避免“个人游戏”,各育人要素之间“交相辉映”

除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需要打破界限之外,工作平台的使用者———辅导员、专任教师和朋辈队伍之间也应该增强交流,努力寻找育人工作的共同点,尽量消除彼此间在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上的观念差异,从而产生明确的培养导向,避免学生陷入“顾此失彼”的矛盾处境.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三者与教育对象开展“一对多”的交流互动,遇到存在问题的特殊学生,多管齐下,形成“多对一”的教育局面,进一步强化工作效果.各要素之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主线,采用各自最擅长的方式方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任意时间、任何地点的互动交流,促进辅导员各项模块工作的鲜活化、生活化、现代化,形成稳固、可靠、持续的育人合力,不断拓宽“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信息技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影响不断加深、加速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辅导员工作的联动平台,实现辅导员、学生、家长、专任教师、朋辈之间的良性互动,串联起职责范围内若干事务性和专项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具有顶层设计的合理性、技术操作的可行性、预期效果的可观性,值得进行实践并推广.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管理模式,辅导员、学生和参与的其他各要素个体都存在“阵痛期”.作为辅导员,更要主动调整心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不能陷入“技术陷阱”,形成只重线上数据忽视线下交流的头重脚轻的思维方式,在信息化洪流中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把握技术手段的本质,即服务于育人这一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慧臣,李彦奇,周昱希.欧盟创意教室的特征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6(8):111-119.

[2]徐鹏,刘艳华,王以宁.准备未来学习,重塑技术角色———《2016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6(8):120-1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Z].2010.

[4]尚岩,李东颖,张桂玲.线上线下(O2O)教学模式—从慕课(MOOCs)运行效果想到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53-155.

[5]沈义民.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9):158-161.

[6]赵言诚,孙秋华,姜海丽.慕课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比较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56-158.

[7]陈君贤.翻转课堂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122-128.

[8]操菊华,康存辉“.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高校辅导员,2016(5):24-28.

[9]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45-46.

综上而言,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辅导员和联动和搭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辅导员工作本科毕业论文辅导员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的影响因素 摘要针对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态现象,文章借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和态度的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岗位不仅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而且更需要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三者都对工作绩效正相关,.

2、 互联网十背景下高校大类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转变面临的几个问题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着互联网技术下数字时代的全新变革,在这个互联网驱动的变革洪流中,教育资源以一种全开放的姿态,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教育的大国,“互联网教育&.

3、 夯实工作基础争做有质量教育的积极参和者高校辅导员工作体会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新时期教育改革深化发展,高校辅导员要如何夯实基础以应对新需求本文结合自身高校辅导员工作和实践经验,从辅导员自身.

4、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惑和 王昱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困惑,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强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辅导员 困惑 对策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普.

5、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突发事件处理分析 ■刘荣江/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高校的学生工作面临着处理各类问题,其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学生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由于自然、人为而或是学生心理问题而造成的一些棘手的突发状况,需要高校工作.

6、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背景之下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