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关于价值观的论文 关于人的价值观的管理心理学论文 关于个人价值观论文的提纲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论文

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谈家国同构概念的当代转换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6

谈家国同构概念的当代转换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文是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开题报告范文与家国同构概念和核心价值观和启示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谈“家国同构”概念的当代转换对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杨玉强 杨伟荣

(曲阜师范大学 书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摘 要: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虽孕育于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具有许多缺陷和不合时宜的成分,但它看到了家庭、宗族和国家在架构形式和利益诉求本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对其作适当的当代转换是可行且有价值的.经过当代转换的“身家国同构”概念不仅能克服传统封建思想存在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能在政治、法治和道德建设方面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真正发挥其促进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互动统一和协调发展的现世作用.

关键词:家国同构;身家国同构;当代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严格的宗法制虽在周代以后已不复存在,但人们意识中的“家国同构”概念并未随之消弭,反而成为一种精神贯穿于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国”在结构上与“家”的一致,也是致使中国古代社会地缘政治、等级制度等社会结构始终不能完全独立于血亲—宗法关系而存在的关键因素[1].因此,传统“家国同构”思想的局限性不容忽视.但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的深入,家与国在根本利益与诉求上的一致性日益凸显.在现代观念的映衬下,如何结合现代价值理念对传统“家国同构”思想进行当代转换、彰显社会主义价值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身家国同构”概念借用传统“家国同构”的外壳,摒弃原有家、国二元架构的单向利用与控制关系,注重突显家的独特作用和个体的独立地位.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某种形式的“家国同构”状态,却为现代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至于角色的转换与状态的把握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厘清.

一、家国同构:当代转换

“吾中国之组成,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1].家与国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连同构通的组织结构关系,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一个非常鲜明的表征,“家国同构”思想作为集中展现这一表征的重要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这是由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从本位意识上讲,家族要保证其子孙兴旺、家事富贵,必然需要一个坚定稳固的国家层面的行政体系进行庇护,而另一方面,国家要维护国家整个局面的平和与安定,捍卫君权的至高无上,同样需要将国家的组织形式和家族宗法制进行合理有效的构通,这就形成了中国人意识深处存在的“家族是国家的缩影,国家则是家族的放大”[2]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模式,但历史的发展表明:由此催化产生的“家国同构”思想并没有合理有效的促进家庭、宗族和国家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它们之间的现实距离,甚至逐渐走向了各自对立的层面,从而导致了“家是国的附庸,国是家的桎梏”[3]的局面.这同样是由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两个方面:“家国同构”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过度强化君主的权威,另一方面却压制家庭独立自主观念的形成,这对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某种阻碍作用.但它在人们主观观念和自觉意识上着重培育个人的德性和德行,推而广之,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整套严格谨密的言行规范体系,即个人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不仅是要与家庭训示、家族规范相契合,更要与国家的标准要求相契合,在这一点上,只要有人跨过这一“界限”都会被整个宗族、甚至整个国家所拒斥,这种压力和“惩罚”对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这一思想在规范人们的社会言论行为,维持宗族的*秩序,保证社会的平稳安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正反两方面都可以让我们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建设中有所思考.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正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是一个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国家.“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已经从内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家庭不再是严格的父权家长制,母亲和子女的家庭地位和性格解放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家庭成员之间都享有公平、公正的权利.国家也从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领导人从世袭罔替的君主帝王变成了选举任期的国家公职人员,形成了人民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保护人民权益,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政治模式,形成了身在家中、家境系国、国中有家,身、家、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互动政治关系体,家与国的根本利益诉求具有了高度的一致性.由此产生的社会政治文化必须是:既能够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又能够增强公民的家国意识.为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5].“家国同构”思想适应时代要求做出当代转换——即“身家国同构”概念也就具有了应时应世的需求价值和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今中国社会各方面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切实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追求,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也成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而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不是个体的、单独的、绝对的自由,而是整体的、全面的、相对的自由,这里所说的“整体的、全面的、相对的”是指人单个的社会细胞和家庭的组成元素,其全面自由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家庭、汇入社会、投入国家的结果,是在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相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恰恰就是现代“身家国同构”新概念的转换背景和现实意义.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位的发展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博采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之众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发展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必须是明确的: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相统一.“如果抛开‘家国同构’的封建色彩,其处理国家与家庭和个人关系的许多*原则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6].那么,这种借鉴意义能否对当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启示?

二、三元架构:同质同源

“三个倡导”提出来的“三元架构”式价值观念,实际上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已有所体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可见一斑.在当代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在家与国根本利益高度一致的前提下,现代价值理念实际上是一种个人、家庭、社会相互统一的价值观念[7].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身家国同构”概念的同质同源性已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上,就“家国同构”思想当代转换的“身家国同构”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家庭和个人关系处理上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提出以下几点:

1.“国家本位的情理化建构”之启示

传统“家国同构”思想将出于人本性自然之情的孝与忠融合建构,要求作为臣子对君主理性上要绝对的听从与信服,作为子孙对父辈在感性上要有绝对的父权认同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将封建政权构建的合法性建立在了每个人内心深层的感情基础上,使得封建专制主义在人的意识层面上更加根深蒂固,有效保障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和稳定.封建社会的剥削本质本来决定了其“合法性”的论证存在着实质上的困难,而剥削阶级的应对手段除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吹捧之外,还在其政权和人类最朴素、自然的情感之间进行架构.这才决定其传统“家国一体”的实质—“忠孝一体”.“忠臣以事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礼记·祭统》)孔子也说:“孝慈则忠”(《论语·为政》)《孝经》更直接移忠于孝:“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忠表现臣的理性服从,孝反映子的感性温情,基于理性的忠与感性的孝一体化的“家国同构”思想就从这一人性的柔软切入点坚实的建构了其政权的合法性.在人的情感世界里,自然情感如果被有效运用,受身份认同和情感依托拱卫的政权大厦就会更加坚固.然而,封建社会的本质决定了个人与国家之间不能良性的互动,因为它是为封建剥削阶级服务的,所以就出现了“自古忠臣良将多为君王朝廷所弃”的悲剧.但是,我们能从中看到现代价值理念下的“身家国同构”概念给社会主义中国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启示: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变革阶段,青年群体在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之前,往往受到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负面影响,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国家集体利益,更有甚者还未出国就千方百计、不择手段的加入外国国籍,表现出爱国意识的淡薄和对家国观念的疏离.正是基于这种对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衰退的担忧,党和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富强、、文明、和谐.国家有保障公民权利、主人翁地位的责任,个人也要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义务.过分顾全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而忽视损害国家集体利益,这是当前部分社会群体家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儒家倡导“修身”要求个人不要被世间外在的利欲名势所诱惑,通过修心、养德、怡性,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进而促进身心和谐.传统“家国同构”以家族为单位的思想过于强调家族与国家之间的助长护佑,缺乏“身”与“国”之间的构通,而这里所说的“身心和谐”其实是指自觉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建构个人自然情感和国家形态之间的家国意识不是像封建政权一样为享受专制,而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与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众多的机遇与诱惑,“身家国同构”概念所阐释的培养自发、自觉意识上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对于当前国情和国际形势下如何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守自己的发展原则、使“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深入内心并成为“构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精神力量会是一个重要的启示点.

2.“家庭本位的*性提升”之启示

在家庭宗族之内,“百善孝为先”的*规训在“家国同构”的社会架构模式中被提升到了社会和政治层面上.在孔子看来,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家庭宗族之内良好的践行家庭*规范,那么,他到社会上、面对家族成员以外的社会人员必然也能心存仁义、注重仪礼、诚信待人.孔子认为:晚辈如果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则会尊敬长辈,说话做事也会谨慎诚信,这样的人会将家庭孝道用于所有人,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亲如一家的气氛,这是“家国同构”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儒家向来重视由个人衍生出来的亲属*关系、人际交往关系以及社会交际关系的梳展,而这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三个层面基本一致,今天看来恰恰是这些关系交织出了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中间所必须经历的条条交错复杂的关系脉络,而单个的人作为自己一生之中诸多关系脉络中的凝结点,必须要准确地把握好每条关系脉络、每个关系结点上的错综复杂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彼此之间交往和谐的平衡点,努力维持你来我往之间这一平衡点的恰到好处,这自然要求每一个人必须在主观意识上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并且毫无条件的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里所说的“义务”既包括道德上的义务也包括法律上的义务.假如一个人能在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上同时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这个人一定就会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刻、什么地点该做什么事情,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自己与他人在社会环境下、语境中的关系.孔子将父母子女之间那种最真挚细腻的感情进行人为引申,试图将这种感情扩散到整个社会环境中,在这种理想蓝图中,整个社会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从而实现人与家庭社会的完美一致.这不免有一些理想化和“乌托邦”式的色彩.“从理想化的角度出发,如果说孔子的家国一体观念有缺陷的话,那它就是试图用一种过于理想化的道德规范来规制现实的社会生活,这种乌托邦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8].所以,如果定义“友善、诚信、敬业、爱国”的倡导层面是道德上对人义务提出的要求,那么“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的倡导层面就是法律上对人的义务提出的要求,社会规范的作用发挥应该是*性提升和法制性提升互推共进的结果,就像“礼治”和“法治”并非截然冲突一样,它们也有着彼此应时互补的特质.要想有效推行中国社会的法治规范建设,必须要充分吸收根基牢固的中国传统礼治的合理成分,加上时代的进步性要求.而经过核心价值观“平等、公正”等理念改造的“礼”能够跟“法”更好地结合,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法治规范建设的一剂良药.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说明党已经充分认识到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治国方略,也是一套成熟的价值思想体系.[9]而“引礼入法、法礼构通”是完善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有效途径,这同时也是“身家国同构”概念给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培育和践行带来的借鉴与启示.

3.“个人本位的独立性压抑”之启示

传统的“家国同构”观念在封建体制下,过分强化个体对血缘集团和君主权威的顺从,将家族集团的怪影投射到国家的屏幕上,使得专制政权对个体的任意支配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个体由此变得毫无自主性可言,因为只有以放弃个体的个性为代价,才能取得作为家族成员和皇室臣民的绝对资格.其所谓的集体主义其实是一种否认个体权利和个体价值,压抑个体独立性和个体自由的“伪集体主义”.但作为一种古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和接受的观念凝结的“家国整合思维”凸显了家庭宗族和国家在架构形成和利益诉求本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巧妙运用家庭训示因素维护社会秩序,在“家国同构”的二元结构传统社会里承担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道德培育和社会教化作用,这给我们今天倡导实现个体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一些可思索之处.正如王长金教授在其著作《传统家训思想通论》中所说:“家训文化的*教化功能为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人格模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10].因此,如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般的人生训示和价值实现方式作为“家国同构”观念中家国整合思维运用的具体表现,在现代社会家和国利益互为交错却根本一致的现代化家庭结构条件下,对个人价值这一层位的突显和对现代家庭在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性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性发挥具有深入的可借鉴性意义.当代社会家庭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较之宗法家族制的农业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历史传统文化、充分吸收时展诉求,成为广泛体现大众意愿和利益的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与传统家训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性征深度结合融通之后的社会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和谐,同曾国藩“趋势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人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11]的家训有异曲同工之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法治,在张伯行“夫家之有规,犹国之有经也;治国不可无经,刑家不可无规”[12]的家训中有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更是在《杨忠憨集·与子应尾、应箕书》的家训中被多次言说[13].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家训的当代传承和现代性转化,优秀家训文化自然应当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因此,重视创新传统家训,彰显庭训家箴对身位的可塑性作用,实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优秀庭训家风的相承相接,是“身家国同构”概念利用整合制式思维克服传统家国同构置乱的逻辑性脱节的重要依托点,也是对如何推进个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启发.

传统“家国同构”思想产生于封建社会,具有与逻辑现实性脱节和过于个人和社会理想化等缺陷,但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不容否认、忽视.被赋予时代价值、经过当代转换的“身家国同构”概念强调家国情怀的合理性建构、社会规范的法制性提升以及个体在家国整合中独立性的彰显和*性意义的发挥,希望在统一、协调、互动中实现身、家、国三层位的互为推动式发展,摆脱传统“家国同构”思想“家国错位、同构置乱”的践行偏至.这对于我国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三个倡导”尤为重要.可以说,经过当代转换的“身家国同构”概念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建构启示和思维导向.

参考文献

[1]何晓明,曹流.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56-57

[2]刘广明,王志跃.中国传统人格的批判[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29-130

[3]王洁.谈儒家“家国同构”思想对建立和谐关系的启示[J].世纪桥,2007:45-46

[4]“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EB/OL].[2014-01-03]

(2015-04-22)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03/0531-24015735.html

[5]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 (2015-04-22) 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

[6]徐黎玲,单玉华.中华*与青年修养[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5-106

[7]舒敏华.“家国同构”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2003:34-35

[8]王平.论孔子的家国同构观念[J].晋中学院学报,2010:63-65

[9]叶承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法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53-54

[10]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47-48

[11]曾国藩.曾国藩最有影响的100封家书[M]清渠解析,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48-49

[12]张艳国.家训辑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59-60

[13]金莉黎.传统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幽探[J].传承,2015:51-52

Inspiration on "home country isomorphic" to foster the concept of the contemporary tranormation of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Yang Yu Yang Weirong

(Calligraphy institute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 Marx Institute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

Shandong Qufu 273165)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home country isomorphic" Chinese feudal ideology, though conceived in cases of the legal community, has many flaws and outdated ingredients, but it also saw the family, clan and national interest demands in form and essence of architec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xistence of common . In the Qing Kuang old justice on the basis of its contemporary appropriately converted basis of modern values it is feasible and worthwhile. After the "net worth isomorphic country" concept of modern tranormation not only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feudal ideology, more important is the political, leg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e contemporary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practice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meaning, really play that promotes personal, family,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ocial unity of secular role.

Keywords: home country isomorphi; net worth of the country isomorphi; contemporary convers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作者简介:

杨玉强(1979—)男,山东莱芜人,讲师,硕士,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团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杨伟荣(1990—)男,山东莱芜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地 址: 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邮 编: 273165

E-mail:

1258946421@.com

475378523@.com

手 机: 15554432272

18254708001

本文点评,上文是关于家国同构概念和核心价值观和启示方面的核心价值观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生作文能力和积极人格的培养同构 董陆,艾志飞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作文能力与积极人格的培养同构,是新时代中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同构的重要性1 积极人格教育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

2、 家国情怀在第二故乡放大加拿大华文作家创作述评 国内文学界与评论界,习惯欣赏世界华文作品中对第一故乡(原乡)的“家国情怀”,但由于地域隔膜,数据匮乏,而忽略了海外华文文学业已进入第二故乡的写作,它正推动着华文文学进入新时期─.

3、 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和培养 摘要十九大指出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而这些需要建立在以国家情怀素养为代表的思想和精神基础上 也就是说,为了促使当代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传承中华传统.

4、 刚强和柔美的真实写照简评《军队军人军婚戍边官兵的家国情怀》 黄晓萍、谭添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军队 军人 军婚 戍边官兵的家国情怀(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 年12 月出版),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和强烈时代精神的力作 作者怀着对军队的敬仰、军人的崇拜、军嫂的尊.

5、 家国生死 苏沐清晨,苏苏与米米一起去上学,七岁的苏苏过于瘦小,在被大雪覆盖的七星坡上不小心滑倒了 她本能地拽住了米米,两人同时摔倒在地 在这个美丽的七星坡上,苏苏的心碎了,因为米米说“都怪你,你为什.

6、 林森:一个平民元首的家国情怀 林森(1868—1943)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华民国参议院首任议长,后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2年 林森一生经历丰富、复杂而坎坷,爱国之志终生不渝 作为一个“平民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