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美育论文题目 大学美育论文题目 小学音乐美育论文 中小学美育论文教育 小学美育论文题目 小学美术美育论文

美育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和梁启超的美育观和趣味教育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美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3

梁启超的美育观和趣味教育,本文是美育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和梁启超和美育和趣味教育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在美学上也颇有建树,是中国近代文化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美学思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套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美育思想体系.他的美育理念是其美学思想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丰富了他的美学体系.

梁启超曾在《教育与政治》中这样解释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 梁启超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做“现代人”,这样的理解和体悟与其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梁启超生在一个新旧交替、风云变幻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正试图从封建社会的大山中挣脱出来,文化政治界对于“睁眼看世界”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向西方学习,做一个“现代人”成为了当时有识之士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那么何为“现代人”呢?梁启超在《新民说》一文中阐述了一个概念叫“新民”,“新民”这一概念或许可以解释其眼中的“现代人”.“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历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归纳出“新民”之“新”有两条,一:萃取出自己身上所固有的特质和才能,并发展它们,使之具有新的价值;二:补齐自己身上所没有的品质或技能,学习并掌握它们,使自己达到新的境界.梁启超所谓的“新民”并非完全摒弃旧有的知识、抛弃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品质,而是选取出其中的优秀精华加以改造和革新,使之幻化出新的生命力.

在梁启超看来教育是把人改造成“现代人”的关键,他看到了教育之于当时国人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总要使受教育的人各尽其性,发挥各人最优长的本能,替社会做最有效率的事业.” 梁启超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的人发挥出他们的特点与长处,展现他们的个性,为社会做出有效的贡献,这样的教育目的与他的“新民说”不谋而合.同时,这句话也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对受教育者本人而言的,那就是最大可能的挖掘出受教育者的优点与长处,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发扬他们的个性.梁启超所说的教育不是机械化的工厂似的复刻,而是提倡因材施教,找准受教育人本身的特点和有待开发的特性,对受教育者进行量身制定的教育;其二,这句话谈到了教育的社会意义,教育旨在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展开培养人才.梁启超看到了教育之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人读书认字、考取功名这么简单,它关乎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兴旺,可以说梁启超的意识和思想是超前的.

梁启超对于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梁启超详细说明了教育应该包含的内容,他认为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和意育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智育:传授受教育者知识技能,使其对所学不再感到疑惑;第二部分情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上的培养,使其做到对万事万物不再忧虑,达到内心的豁达和乐观;第三部分意育:着力于对于受教育者进行意志及精神上的改造,要求人学会不畏惧世界,拥有坚强的心灵,达成无畏的精神、获得完满的人格.梁启超对于教育内容的理解是一步步深入的,三育一育比一育要求高、一育比一育更难学成.

智育是初级的教育,停留在知识技艺层面,需要受教育者掌握的仅仅是一般的技能或学问知识;情育是中级的教育,上升到情感层面,这一部分教育由一般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对情感的塑造上,对于一个受教育者而言,仅仅教会他“课业”是不行的,还得培养他的性格和情思.“情育”中的“情”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既包含了对外界人事物的“情”,也包含了对于自己的“情”.梁启超说情育要达到的目标是“教到人不忧”,这不忧的对象同样含有两方面:对外界的人事物不忧和对自己不忧.最后,最高级的教育——意育,它直指人精神层面的改造,以期塑造最刚强的意志.一个最完美的人,光有娴熟的知识和通达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有无畏的精神.意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惧”,不惧外界的强势、更不惧自己内心的弱点.

“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梁启超认为智育是最末流的,对于一个合格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情感和精神的培养.情感和精神是一个人的骨血,是“做成一个人”的关键.如果缺失了情感和精神,那么智识的累积只会对人有害.梁启超看重情育和意育,在他的教育观中抬高了对于人品和人格的培养塑造,并意识到了智育的两面性.这说明在梁启超心中教育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更多的是对一个人人格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理念为他的美育思想打下了先决基础,促使了他美育观点的形成.

“趣味”这一范畴是梁启超最主要的美学观点,他将“趣味”融入到教育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趣味教育”思想.“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我生平对于自已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趣味”是一种生活中的动力,且是原动力,就是指支配生活中一切工作娱乐活动的最初的动力.“趣味”不是仅仅指对某事某物产生兴趣,更是指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原则——乐观积极.梁启超提倡用一种积极地心态面对所有事物,懂得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也是“趣味”的本质所在.面对失败的事情也要学会从中挖掘出乐趣,这种规避悲观情绪的处事态度就是“趣味”的核心.“趣味”要求人从任何事物中都能觉察出有趣或者有价值的地方,并把它们放大,使之成为生活的动力.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趣味,也不是人人都能掌握获得趣味的技巧,于是梁启超提倡将“趣味”引入教育,逐渐发展成他所特有的美育思想——“趣味教育”.“‘趣味教育’这个名词,并不是我所创造.近代欧美教育界早已通行了.但他们还是拿趣味当手段.我想进一步,拿趣味当目的.”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仍与欧美的趣味教育有所区别,区别在于“趣味”在教育中的作用.欧美把“趣味”当手段,用趣味引导教学,让教学变得引人入胜,从而实现教学的成功.梁启超主张拿趣味当目的,换句话讲梁启超认为教育所要实现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趣味”的境界,从而培养一个有“趣味”的人.

明确了“趣味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展开“趣味教育”呢?“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则趣味弱.专从事诱发以刺戟各人器官不使钝的有三种利器: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三是美术.”趣味的获得依赖于感觉器官,如果感觉器官越敏感,我们接触外界的刺激越多,那么趣味则获得的越多.除了我们的感觉器官,趣味的得失还与诱发趣味的外界机缘有关.机缘越丰富,获得的趣味就越多越强烈.依据趣味这样的特性,梁启超总结出了使我们获得趣味最好的三样外界机缘,那就是:文学、音乐、美术,这也解决了“趣味教育”该如何展开的问题.开展文学、美术、音乐的教学,也就是开展了“趣味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从而获得正确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素养.这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也有所启示,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帮助年轻人塑造正确的审美观.

梁启超将自己的美学观点融入到对教育的理解中,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美育观点,还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思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对当时尚处愚昧中的中国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梁启超的美育观念放置今日仍然具有价值,对当今应试教育的改革也有着巨大的启发.

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梁启超和美育和趣味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美育本科毕业论文美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超干净的岛国为什么我对日本还有梁启超的感觉(上) 余治平对于日本,许多中国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想说爱你不容易,想说恨你也不尽然 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漂洋过海浸染了整个日本文化,日本人的根在中国,日本就像一个从中国分家出去的孩子;倭寇侵扰,甲午风云、.

2、 梁启超荐贤 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担任国学院导师 而陈寅恪是刚刚回国的留学生,30来岁,校长曹云祥从未听说过他,因此犹豫不决 考虑再三,他决定去征求梁启超的意.

3、 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美国社会面面观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海外 1899年他横渡太平洋,心潮澎湃,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讲到自己前往新大陆的目的,是“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但只到达夏威夷.

4、 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 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王苇(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广州511458)摘要&ld.

5、 梁启超的手足亲情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这是对我大伯梁启超一家的贴切形容 大伯不但热爱并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且对兄弟姐妹也是关爱有加 大伯共有兄弟七人、姐妹四人,二姑四姑未婚早逝,大姑三姑的.

6、 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 文朱梦茹作为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 梁启超写过 读书法 治国学杂话 ……文章, 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 对于读书, 梁启超认为要掌握三个步骤, 即鸟瞰、 解剖、 会通 只有通过这三个步骤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