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研究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溪山琴况》古琴硕士生的琴学备要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0

《溪山琴况》古琴硕士生的琴学备要,本文是研究有关本科论文范文与琴学备要和《溪山琴况》和硕士研究生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内容提要

硕士研究生作为本科之后继续深造的高等学历,在人才培养方面更为严格细致.古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教育过程中,以实践为导向,重视古琴音乐理论在演奏中的实际应用.《溪山琴况》作为琴学领域里程碑式的重要论著,其在演奏技法、琴曲意境表现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一、徐上瀛与《溪山琴况》

徐上瀛,别蜀青山,明末著名琴家.在虞山派琴风的基础之上,兼收诸家之所长且又别创一格,是虞山琴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同时代琴人誉称为“今世之伯牙”.

徐上瀛治学严谨,具有较高的演奏水平.他将多年的演奏实践经验总结成辑,著《大还阁琴谱》,为我国古代琴艺之瑰宝.《大还阁琴谱》共收集32首琴曲,指法详细,谱法一体自成,强调琴曲音调节奏的张弛有度,快而稳,繁而精.徐上瀛在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提倡的“清、微、淡、远”琴学理论之上,提出“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的二十四字要诀,辑成《溪山琴况》一书.

《溪山琴况》作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琴况,即指古琴的状况、意态、况味.书中将古琴演奏时的用指、用力、取音等弹奏要点与美学原则阐述详尽,将虞山琴派的演奏风格发展丰富,被虞山派奉为准则,对后世琴学发展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影响深远.徐上瀛根据北宋崔尊度提出的“清丽而静,和润而远”原则,效法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依据冷谦《琴声十六法》提出二十四琴况,从指、弦、音、意、形、神、德、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音之精义应乎意之深微”的古琴演奏美学思想以及宏细、轻重、迟速应互通不可偏废的主张,重视想象在欣赏与演奏中的作用,追求古琴音乐出于内心的含蓄之美.

二、《溪山琴况》在古琴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古琴艺术的世代相传,得力于古琴丰富的演奏形式.无论是音韵情长的传统作品,还是技法繁难的近现代作品,万变不离其宗,古琴技法是基础,表现作品内在思想是关键,正如《溪山琴况》中所言:“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

(一)演奏技法

在研究生阶段的指法练习与对指法的掌控能力,不能仅停留在演奏形式的表面,应深入其内,熟识古琴指法演奏规范原理.《溪山琴况》之“洁”况开篇便讲到古琴演奏中欲得完美音色,应当求之于指法,其曰:“贝经云:‘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修指之道,繇于严净.而后进于玄微.”强调指下功夫的重要性,而若要将基础指法在琴曲演奏中应用自如,一是要确保指法演奏的规范性,二是要提升指法运用的熟练度.

关于正确的指法演奏要求及其规范原理,《溪山琴况》中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一,针对右手弹琴位置,《溪山琴况》之“清”况中曰:“手不下徽,弹不柔懦,则清音并发.”意在传达操琴时右手不可弹于徽位下.一徽下弹弦则出音松散闷厚,近岳山处弹弦则出音杂噪韵短,故应在一徽与岳山之间弹奏,这样出音才清亮饱满.其二,是关于右手的弹弦力度,《溪山琴况》之“重”况曰:“故古人抚琴,则曰‘弹欲断弦,按如入木’,此专言其用力也,但妙在用力不觉耳.”意在强调演奏时的右手力道,弹弦刚健有力,在松弛中求得力量,虽取音似重如击石头,但不会有刚暴杀伐之气.若掌握此技巧,可得金石之音,则琴曲演奏中无论或强或弱都可应用自如.其三,关于“挑”势,《溪山琴况》中有极为明确的要求,其“清”况言:“挑必甲尖,弦必悬落,则清音益妙.”为追求音色的健实清亮,徐上瀛对“挑”势提出了上述两点要求,且在之后的“健”况中又进一步强调曰:“右指靠弦,则音钝而木;故曰‘指必甲尖,弦必悬落’,非藏健于清也耶?”可见对古琴右手演奏技法的精准要求,古自有之.古琴弹奏时音色的纯正与否,和右手指法的演奏技巧运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清”况言:“指上之清尤为最: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始出.”除右手外,左手按弦的健实有力也极为重要.《溪山琴况》之“坚”况重点陈述左手按弦规范,其首曰:“按弦如入木.”按字面意思解释为按弦时的力度之大似可按入琴面,但其意表明只有琴弦按实,出音才饱满且没有杂音,用力方式同上文“弹欲断弦”之势,要用力而不觉,而非使用蛮力,故又曰“坚之本,全凭筋力.”说明按弦时的有力方法.而后又曰:“大指坚易,名指坚难.必一指卓然立于弦中,重如山岳,动如风发,清响如击金石,而始至音出焉.”虽然大指、名指按弦难易有差,但二者皆应熟练掌握,静止时稳健凝重,运动时行云流水,这样在曲目演奏时才可灵活运用.无论大指按弦还是名指按弦均应“参差其指,行合古式,既得体势之美,不爽文质之宜.”因此按弦时各手指应高低错落有致,符合手势的传统规范,既有美感又不失文华,且左右手势兼应遵循.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琴艺术,其演奏的方式方法也应保有一份古代艺术的质感.同“清”况所言:“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方可,手随心而动,心随情而发,以达“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

《溪山琴况》之“清”况中言:“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若将气息调节自如则自然神轻心静,若将指法练习纯熟则取音自然精准.因此,即便到了研究生阶段,也不可每操琴便先弹琴曲,以指法练习为先.如“健”况中言:“刚健其指,而右则发清冽之响,左则练活泼之音,斯为善也.”所以,配合气息的调整,反复操练,则指下功夫自现,于曲之中自如.

(二)琴曲意境

琴曲意境是音乐情感与思想内容的体现,深刻且具有主观性.它反映了音乐所处的时代,音乐所表现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是作品的精髓.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讲求意韵的表达,《溪山琴况》中“和”“雅”“逸”“细”等皆对此有所说明.第一况“和”作为总纲,率先提出“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的观点.其中,“弦与指合,指与音合”是指的演奏技艺方面,而第三点“音与意合”则是对表现音乐意境提出的要求.

音乐是随着人心绪变化而变化的.要在演奏中做到“音与意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上文所提到的演奏技法进行磨炼.只有演奏技法纯熟,才能将心中所思所想通过演奏表达出来,用精细的音理变化体现曲中意境,做到真正的“音与意合”.

浙派琴家郭楚望所作《*水云》一曲之所以能成为古琴传统名作,除了因为它具有复杂精巧的乐曲结构和演奏技巧外,更因为作者身处乱世,行游*二水时触景生情,这种心绪的波动让音乐包含多样的情绪变化,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使得作品具有了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曲目中第四段至第八段为主题段落,又被称之为“水云声”,是最精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它在结构中承上启下,在情感中承接了一至三段表现山河为云水所遮蔽的澹阔,转而云飞水涌一气呵成.这部分不仅是在描绘*二水水势奔腾的客观场景,更是借由景色变化表达作者自身对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慨,他作为一个反对苟安但又对时势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只能将对朝廷和入侵者的一腔怨愤和拳拳爱国之心化为奔腾的河水,诉诸于琴.整曲旋律节奏由“散”及“慢”渐“中”而后推进到“快”最终疏于“散”,起承转合间将作者忧国忧民但无能为力的爱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要在演奏中充分演绎出作者的情感走向,就要做到自己的情感与作者同步.

《溪山琴况》之“细”况指出:“始而起调,先应和缓,转而游衍,渐欲入微,妙在丝毫之际,意存幽邃之中.指既缜密,音若茧抽,令人可会而不可即,此指下之细也.”“细”况是在“和”况中的“音与意合”基础之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依照古琴曲常规“散——慢——中——快——散”的节奏走向,它要求我们在演奏中情感也要循序渐进,通过细微的变化,不断推进情感与情绪的变化,推进的过程要与作品情感走向相协,慢慢抽离变化,才能“可会而不可即”.

结 语

古琴艺术的衍生发展历经千年,凝结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溪山琴况》作为古琴艺术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着眼于琴乐之本,由表及里,论述精准.书中对于古琴的演奏规范、情感表达、琴乐审美等方面皆有涉及,且剖析透彻,逻辑严谨,理论指导实践,有助于当代古琴硕士研究生从演奏实践到理论研究的全面学习.

参考文献

[1]徐上瀛.溪山琴况明[M].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料注译 [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4]杜洪泉.《溪山琴况》今用之价值 [J]. 中国音乐 ,1996(03).

[5]凌其阵.《溪山琴况》初探[J].乐府新声,1984(03).

[6]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琴学备要和《溪山琴况》和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越王勾践剑铭》《石鼓文》《峄山刻石》 【作品概况】越王勾践剑铭是刻在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 公元前494年,吴国与越国大战,越国大败,在献上美女西施后,越国.

2、 《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 引言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处女作,小说以英国和战后的长崎为背景,生活在英国的日本女人悦子,借小女儿妮基回家的契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忆起自己战后在长崎的一段生活,她将自己化身为“悦子&rdqu.

3、 范宽《溪山行旅图》和米开朗琪罗《大卫》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范宽,又名中正,陕西华原人,性疏野,嗜酒好道,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 在画史中对范宽的记载中基本都有这样.

4、 论《基督山伯爵》的情节魅力 张俊杰 河北大学文学院摘 要大仲马基督山伯爵是报刊连载小说,情节引人入胜 本文主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这部作品何以以其情节魅力吸引读者 第一,以基督山伯爵的不平凡经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第二,表现出.

5、 任预和《溪山垂钓图》 在两山之间,环绕着平湖,一叶轻舟停泊于湖心,一人放下钓竿,坐于船篷,静静地……着上钩的鱼 而在左侧山阴和山阳,均为茅屋密林,与起伏的山峦绵延相连 这是“海上画派”的名家任预(1.

6、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石涛《千山红树图》赏析 石涛本名朱若极, 小字阿长,明宗室靖江王朱守谦之十世孙,广西全州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 明亡后,其父朱亨嘉自称监国,后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 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