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青绿山水开题报告 王维的山水诗论文 旅游和山水文化论文 李白山水诗开题报告 二谢山水诗的不同开题报告 山水论文题目

山水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石涛《山水清音图》的笔墨分析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山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7

石涛《山水清音图》的笔墨分析,本文是山水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山水清音图》和石涛和笔墨分析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庞德敏

(扬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石涛是“清初四僧”中最具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等绘画理论在当时以至现在的画坛影响很大.石涛热衷于笔墨的运用,强调“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山水清音图》是石涛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从该画中可看出,石涛笔墨兼用,尤其善用墨,枯湿浓淡兼重并用,湿笔较多;用笔方面,或细笔勾勒,很少有皴擦的痕迹,或粗线勾起,皴点并用.《山水清音图》的视觉触点最为强烈的是画面中各种笔墨的运用,把各种笔墨发挥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石涛;山水清音图;笔墨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10-02

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明朝灭亡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遗人、瞎尊者等.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山水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的摹古之风,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画坛“四僧”.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之一,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一代绘画大师.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等绘画理论在当时以至现在的画坛影响很大.石涛曾说过:“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总结历代名家大师们的经典山水画作品的艺术特点,没有哪一幅像石涛的这样热衷于笔墨的运用.《山水清音图》是石涛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从该画中可看出,石涛笔墨兼用,尤其善用墨,枯湿浓淡兼重并用,湿笔较多;用笔方面,或细笔勾勒,很少有皴擦的痕迹;或粗线勾起,皴点并用.《山水清音图》的视觉触点最为强烈的是画面中各种笔墨的运用,把各种各样的笔墨的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天然混成的境地.

一、石涛的绘画理论

石涛的山水画绘画风格继承了历代画家的优秀绘画品质,他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古法,敢于创新,独成一家.石涛山水画构图讲究“新”,追求“奇”.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山,还是水、石、树都以新奇的布局出现在画面上,且擅长局部特写.他的笔墨既有传统绘画的韵味,又有独立的画风.比如,在用笔方面,他有时用中锋细笔,皴擦很少;有时侧锋粗笔,皴擦兼用.他尤善用墨,枯、湿、浓、淡结合,富于变化.不同其他画家,他把对传统山水画的深层认识是建立在哲学理论基础之上,他曾说:“太无古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习惯于从佛家禅宗和道家道义的,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所谓的“一画”原本之意乃是一笔一画,但在石涛的理念中,除了“一笔一画”的意思之外,还有哲学、绘画美学范畴的整体、统一体的意思.郭怀若先生的《石涛书画研究》一书,对石涛艺术特点的研究可谓深入具体,尤其赞赏石涛“一画论”的独特见解.郭怀若先生阐释了“一画论”的含义,具有独创性,充分挖掘了石涛艺术理论的价值,这对我们研究石涛作品不可多得的资料.本文的重点是石涛山水画技法方面的研究.在《山水有清音》中张长虹提到:“石涛吸收《青卞隐居图》化丰富的苔点笔墨技法,那些或浓或淡,或聚或散的苔点跳动在山间各处,让《山水清音图》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气.更见匠心的是,石涛在点苔的基础之上附以丝草,既体现了山间草木丰茂的特点,又增强了点线交织的形式感,苔上丝草以及以‘个’字‘介’字所组合合成的丛竹,是石涛山水画中最具个性色彩的符号.”石涛认为,笔与墨作为描绘和表现手段是有分工的,笔用来描绘大自然的“生活”,墨用来表现大自然的“蒙养”.所谓“蒙养”就是大自然内在生命力的美.笔墨交融的理想状态就是“氤氲”.画面上的笔墨如果模糊一片,叫做“混沌”.那么,如何使画面上的笔墨既交融又分明呢?如果以“一画”的法则和手段达到“氤氲”的状态,这样,画山,山就有灵气;画树木,树木就有生机;画人物,形象就飘逸潇洒.如果说,一个画家能够做到笔墨既交融又分明,那么他便能自能一家,这就是用笔墨之巧的功劳.然而,我们要做到用笔运墨不能拘束,不能板滞,不随性而为,在墨海中展示大自然的活力和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不拘泥于古法,说来容易,实则很难做到.

笔墨的自我意识是石涛绘画艺术创作最为明显的特征,在石涛看来,大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已然存在,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大自然的“真实”.但是在“清初四王”盛行的年代,人们更加倾向于“摹古”,学习董其昌的理论.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悟透董其昌“摹古”的真正意义,他其实是想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感想.石涛独树一帜,他通过生活的历练和积累参透宇宙本质,“自我”在他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在他的山水画理论中乃至整个艺术观念里,“自我”的概念自始至终居于最为关键的地位,甚至对于具体的艺术表现“自我”更是一切认识和动机的发起点,他的笔墨是他的“自我”的再现,展现“自我”是他创作山水画的本来意图.石涛的山水画艺术强调独立个性,他坚持独用自己的原则和技法,这在他关于反对“成法”的大量言论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他认为:“‘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他还说:“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从中看出石涛反对徒具形式的一味模仿古法,反对当时盛行的仿古之风和门户之见,倡导变通古法和自我创新,这是他的艺术理论的核心,也是其山水画笔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他的这些思想反映在他的山水画上,就呈现出轻灵流动的线条,阴阳变化、错落不定的墨点.他的艺术为后世学者开启了一个认识笔墨艺术价值的大门,让人们在注重绘画法则和技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心境界的提升,这是石涛山水画创作理念另一个价值所在.

二、《山水清音图》的笔墨特点

石涛一生创作以山水画为主,《山水清音图》是他40岁前绘画风格变化的代表之作.该画以娴熟的笔墨技巧,变化莫测的用墨技法,展示了他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见图1).“其画是石涛一变古人和四王三重四叠之法,以构图新奇见长,在这幅画上原济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则画的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该画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使山林的清润深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的作品以描绘大自然的真实景物为主,通过一系列的墨点来展现绘画画面,使欣赏者感觉到了绘画上的形式美.《山水清音图》也不例外,这幅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满幅的浓墨苔点,而且用笔湿润,水分饱满,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张长虹认为:“《山水清音图》用笔劲利沉着,用墨淋漓泼辣,山石以淡墨勾皴,用浓墨、焦墨破擦,多种皴法交织互施,带光带毛,夹水夹墨,颇得生动节奏之效.整幅画笔与墨,混沌氤氲,化机一片.特别是那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配合着尖笔剔出的丛草,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石涛山水画中的点,是他成功和转型的关键.他的“点有风雪雨晴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自如烟点,有胶似漆邋遢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山水清音图》是给我们感触最深的一幅作品,石涛的笔墨技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幅画中.《山水清音图》用笔尽力沉着,各种皴法辅助,线条多变,点的运用较多.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来看这幅画的笔墨:整幅画在用墨方面,浓墨占得成分较多,墨气淋漓,空间感很强.墨中含的水分多,湿墨的运用也比较显著.线条流畅,运笔灵活自由,各种笔法都有运用.别人都喜欢用枯墨,而他却用湿笔来表现树的苍劲有力,且没有一点“造”的感觉.在画远处的山时,淡墨成分少,而是用浓墨来表现山体的通透之感.画中轻墨的运用也很成功,通过黑与白的对比来表现山的变化.用笔方面,点的运用较多,且点的力度、大小、浓淡各不相同,很难把握;勾的时候采用中锋细笔,或皴或擦.这幅画中山石用了披麻皴,借鉴了董源、巨然等人的皴法,擦的成分较少.这幅画通过水墨的交融与笔墨的运用,黑与白的对比,达到笔墨的氤氲之态,使得画面具有空间感,云与雾的环绕更显示一种苍茫深邃的意境.《山水清音图》中不足之处是景物与景物之间明显有“摆”的痕迹,为了渲染美的意境,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整幅画中景与景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如果把整幅画中单独的一部分分割出来也可独自成为一幅小画.构图较散,画面中没有形成一种“势”.可贵的是,石涛所描绘的大多是客观事物,他把绘画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力求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绘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石涛借助细致观察,来反映自己所处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墨霏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参考文献:

〔1〕杨成寅.石涛画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72-173.

〔2〕杨成寅.石涛[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3〕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该文评论:此文是一篇适合《山水清音图》和石涛和笔墨分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山水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山水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仇英《竹林高士图》赏析 摘要上海龙美术馆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展所展出的竹林高士图是明代画家仇英的作品,扇面,1853cm,是一幅关于竹林高士题材的佳作 本文试图从仇英的生平,绘画经历,此画画名……方面,分析画家画这幅画与当时.

2、 张书旃《百鸽图》画面元素 摘要张书旂是著名的画家,教育家,擅长花卉翎毛的创作;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鸽图是张书旂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张书旂的画风特征;更可贵的是,百鸽图还很好地反映了张.

3、 一幅《璇玑图》,赢得情和名 文曾雅娴壹苏若兰,是她的姓和字,她原名苏蕙,陕西人 她与蔡文姬、谢道韫并称魏晋三才女 她所处的世道非常混乱 东晋时代,北方被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占据,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共建立过十六个政权,.

4、 永远活在画中的人物《步辇图》人物形象鉴赏 摘要凡是艺术,都是有生命和灵魂的,是人类的精神宗教 绘画,这种艺术也是如此 贞观盛世时期唐太宗为巩固社会稳定发展,为帝国人民更好安居乐业而采取和亲安边政策,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这幅作品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

5、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石涛《千山红树图》赏析 石涛本名朱若极, 小字阿长,明宗室靖江王朱守谦之十世孙,广西全州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 明亡后,其父朱亨嘉自称监国,后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 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

6、 萧萧秋风惊玉兔淡淡菊花惹秋霜徐霖《菊石野兔图》赏析 徐霖,字子仁,号九峰道人 明武宗朱厚照喜其美髯,手剪为拂子,因此自号髯翁,人称髯仙 其先辈为吴(今江苏苏州)人,徙居金陵,是南京一带有名的文人 徐霖家资富有,性格豪爽,工书法,兼善绘画 徐霖与明武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