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韩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韩语毕业论文 韩语论文 韩语论文网 教育刊物卷首语 论文致谢语 西班牙语论文提纲 毕业论文感谢语 2018越南语论文题目 小学体育教学毕业论文致谢语 公示语翻译论文 培训期刊的卷首语

论语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论语》阅读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论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7

《论语》阅读策略,本文是关于论语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论语》和策略和初探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史记》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先秦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学派众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中卓然独立、自成体系的,则是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犀利论辩、深沉哲思,令我们折服.

学习诸子的思想,能启发引导学生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坚持立德树人,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语文学科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同学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基于此,笔者以《论语》选读为例,探寻诸子散文的阅读方法,以求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孔子被人们尊称为“至圣”先师,如此高的评价不禁令人感叹:圣贤离我们好遥远.学生常常会把孔子看作一个高高在上、很遥远的圣人,但是深入了解《论语》,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孔子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爱国志士,是我们思想的朋友.穿越两千五百年历史的烟霭,他正向我们缓缓走来.

一、时代之殇——孔子时代出现什么问题

《论语》选读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已经从某个侧面向我们展现了社会黑暗、大厦将倾的局面.

如第1则仪封人赞美孔子“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借孔子来宣扬大道.仪封人对孔子高度赞美的同时,也客观揭示了社会礼崩乐坏的一面.又如第2则长沮、桀溺对孔子傲慢的言行,也能反映众生在动乱时局面前的不同反映,桀溺质问:“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孔子怅然若失地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社会局势如大水奔流,混乱到了极点,谁能改变呢?唯有孔子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积极救世的态度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声嘶力竭地呐喊“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有德政,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长沮、桀溺等人无奈避世,而孔子选择逆流而上,知其不可而为之,试图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还有第3则,楚国的狂人接舆喊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并对孔子“趋而避之”,面对社会动乱,众人明哲保身,唯恐避之不及,政治道路的危险可见一斑.

孔子活动的独特历史舞台即春秋时代,诸候兼并会盟,国家分崩离析,战火不息,民不聊生.周朝的封建制度已无以为继,社会不稳定因素日渐加多.

由此可见,孔子处在一个国家局势混乱到极点,道术无法推行的时代.在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之际,是孔子站在了时代巅峰,对混乱污浊的现实发出第一声呐喊!

二、擎天之柱——为何孔子能拯救混乱时局

弃官离鲁,周游列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面临如此困境,孔子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1.孔子勇担大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展现时人对孔子的不同态度,长沮、桀溺两位避世之人对待子路问津的傲慢无礼,甚至耰而不辍的举动,透露出对孔子宣扬正道的嘲讽与不屑.接舆这位楚国狂放之士放歌规劝孔子退隐避世,消极出世的思想令人扼腕.丈人明长幼之节,却失君臣之义,选择避世以洁身自好,委婉地批评孔子的人生抉择.

无论是咄咄逼人的长沮、桀溺,还是狂放不羁的接舆,亦或是矛盾痛苦的丈人,他们都选择隐居来逃避黑暗现实,又何谈拯救水火中的苍生?孔子的行为与其截然相反,孔子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对自我考虑较少,更重视社会道义的担当,这样行义而非谋利的人才有可能担当大任.

2.孔子修己安人

《当仁,不让于师》通过弟子对孔子的评价以及师生之间的问答,多角度展示孔子为学博大精深、为人谦恭和蔼、为师循循善诱的性格特点.

首先是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子贡言有二,一是“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至高点,后人进一步称赞“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赞美孔子出类拔萃的才能.二是“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上天之比突出孔子的高不可及,赞美孔子无与伦比的威望.颜回则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的高深莫测、遥不可及可想而知.还有公西华、子游或赞扬孔子谦逊,或与孔子论道,这些都看出儒家师生间的平等、坦诚相待,与孔子为人的谦逊平易.

其次是孔子的自我认识,有三处,一是当别人评价他圣仁之时,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百折不回,岁寒不凋,孔子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可亲;二是学生怀疑他有所保留之时,他说“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行为坦然,率真简单,孔子的真实寓于言行之中,可爱;三是子路不满他拜见南子之时,他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师生平等,坦诚相待,孔子的亲切寓于实际之中,可敬.

最后是孔子对弟子的态度,“贤哉,回也”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痛惜伯牛突染重疾,“天丧予!天丧予”,哀恸颜回之死.可见孔子对学生充满爱心.

一个简单真切的孔子,一个平实和蔼的孔子,一个直率赤诚的孔子,对待他人或莞尔一笑,或矢之,或哂之,或喟然而叹,或恸哭不已,我们通过时人、学生以及孔子自己,了解他为学为人的特点.

综上,孔子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执着与坚韧.《论语》选读第一节和第二节都让学生认识到,心忧天下苍生、胸怀治国安邦之志的孔子才是拯救乱世的不二人选.

三、仁爱之道——孔子如何拯救天下苍生

孔子以“仁爱”之心传经布道,涵盖孝悌、忠信、智勇等,把它当作为人处事之范,当作治国安邦之道.这何尝不是拯救苍生、协调社会矛盾、达到稳定统治的途径?《〈论语〉选读》部分后五节分别围绕不同主题来展现孔子的“仁爱”思想.

1.孔子的生存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孔子以大量警句启发世人提高人生修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人们在求知中正视自己的无知,勤于思考;“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告诫人们在犯错时正视自己的错误,坦然改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点拨人们处世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规劝人们要诚信待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鞭策人们要久经考验、磨砺意志;“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人们时光易逝、珍惜时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指引人们不可急功近利,要高瞻远瞩.

孔子从求知、为人、处世、政治等方面,教诲人们正视自己的无知,勇于改正错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提醒人们要有坚强意志,珍惜时间,取信于人,不可急功近利,这些理念符合当下立德树人的要求,能帮助大家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责任意识.

2.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展现孔子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则,即人人应该接受教育,且要因材施教.这种平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正是教育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因材施教”最鲜明生动的例子便是“闻斯行诸”的故事.学生子路和冉有同时向孔子求教“闻斯行诸”的问题,即假如听到一个合乎义理的事情,是否要立即付诸行动.面对同一个问题,孔子给予两位学生不同的答案.子路性格鲁莽草率,孔子便建议他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冉有则个性谦退,畏缩不前,孔子便鼓励他立刻付诸实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正体现了孔子多元的教育评价,这高明的评价影响了学生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成长.

在学与思的关系方面,孔子也给大家点明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正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乐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

3.孔子的“仁义”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角度反映孔子“仁”的思想,如“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观点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孔子有两个核心思想,即“仁”是“礼”在人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实践,“仁”的本质是爱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孔子集中强调“义”,追求富贵没有错,但一定要符合道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诚信待人,这种“义”的价值取向推动形成中华民族崇德尚义的优良传统.

孔子的“仁义”观可以规劝当世的统治者结束杀伐征战,可以教育黎民苍生以仁义之心处世,更启发当下的我们尊重人格、关切生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大家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通过以上策略阅读《论语》,我们了解孔子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宣扬“仁”的思想,哪怕困于匡蒲,绝粮于陈蔡,困难重重,他依然坚守理想,努力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呕心沥血奔走呼告,其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产生深远影响.不同时代,同一梦想: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以济世爱民为己任,具有执着与坚韧的品质,努力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两千五百年后,当下中学生并不是久坐教室死读书的知识机器,而应该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人.

综上所述,传统经典和圣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有法可依,有策可循.在执教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阅读思路: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诸子能够拯救混乱的时局?诸子如何拯救?依照这样的阅读策略,能启发学生深入文本,丰盈思维,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汇总:此文是一篇关于《论语》和策略和初探方面的论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论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论语》中的言语观 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发源阶段,也是人们慢慢形成言语并且有意识地加以运用的时期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而文化的传承又离不开言说和教化 对于这一点,孔子在论语中早已有所认识并多有论及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

2、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体育思想的碰撞解读《论语》和《体育之》 凤(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摘要2017年4月1日是体育之研究刊发一百周年纪念日,百余年来其体育思想对当下中国体育教育有深远的启迪与影响 而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发展史上孔子的论语占.

3、 一代人的情感精神绝响方英文《群山绝响》阅读札记 中图分类号I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18)03002205阅读方英文是从上个世纪90 年始的 那时首先关注的是他的散文,一本种瓜得豆,他那幽默睿智的风格,触动着我心灵的.

4、 读《论语》,话君子 在论语中,“君子”一共出现107次,是仅次于“仁”的重要概念 在孔子看来,“君子”是一种理想化人格形象,但不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

5、 《诗》和修身术以《论语》用《诗》和解《诗》为例论孔门《诗》教之旨趣和意义 1960年,钱穆先生撰成读诗经一文,就诗经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先哲时贤的看法,其中对“孔门之诗教”问题的阐发,引人深思今果认诗经乃古代王官之学,为当时治天下之具,.

6、 生命的归宿是孤独解读小津安二郎《物语》 摘要日本电影物语描述了现代社会中传统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的解体 作为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因其对人性的深刻洞悉而赢得了世界性的良好口碑,体现了其所拥有的普遍性意义 解读物语,旨在以理性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