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钟启泉有效教育论文 启创免费论文 明代文学和科举文化国际学术会论文集 陈启峰论文 带有参考文献的液压启闭机文章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有关明代天启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明代天启《苏米志林》刻本漫谈有关论文范例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明代天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5

明代天启《苏米志林》刻本漫谈,本文是有关明代天启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天启和《苏米志林》和刻本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四川眉山三苏祠珍藏明代天启《苏米志林》刻本一套,内容记录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琐言碎事以及米芾的轶闻趣事.该套刻本出自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毛晋之手,刻印精良;曾经由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沈德寿*,是一套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

四川眉山 / 万波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文物藏品丰富,其中有一套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的古籍善本——《苏米志林》,它是记录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的琐言碎事和米芾(字元章)轶闻趣事的文章丛集.该套《苏米志林》共三册,每册为一卷.纸本,半页8行,每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开本高25.8厘米,广16厘米;版框高20.6厘米,广13.2厘米.除序言的字体为行楷外,目录及正文的字体均为宋体.

明代天启《苏米志林》的由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60“史部传记类存目”中记录了《苏米志林》的由来:“ 明毛晋撰.是书掇苏轼琐言、碎事集中所遗者,编为二卷.又以米芾轶闻编为一卷.”《苏米志林》是毛晋于明天启五年编著的刻本.毛晋(1599~1659年),苏州府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曾经在常熟隐湖之南七里桥修建汲古阁、目耕楼,藏书达8 4 0 0 0余册,多为宋、元刻本.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流布甚广,居历代私家刻书者之首.尤其嗜好抄录罕见的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为“毛钞”.毛晋编著甚多,有《苏米志林》《毛诗陆疏广要》《海虞古今文苑》《毛诗名物考》《汲古阁刊书细目》《明诗纪事》《隐湖题跋》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苏米志林》卷首有魏浣初于明天启五年十一月六日撰书的序言.魏浣初,明代苏州府常熟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参政.工诗,著有《诗经脉》《四如山楼集》等.魏浣初在序中对苏轼和米芾的艺术风格做了生动的描述,既形象又剀切;同时,又将毛晋编著《苏米志林》的缘由做了详细的说明.毛晋编著《苏米志林》是缘于他对苏轼和米芾的无比崇敬,他善于挖掘两公的共同之处和鲜明的个性.两公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正如魏浣初在序中所言,“其实两公俱仙也” .苏轼(被尊称为“坡仙”)和米芾均超凡脱俗、才华盖世.其次,两公同为北宋书画大家,艺术造诣极高,对后世的影响力巨大.再者,两公极为幽默诙谐,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两公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苏轼豪放不羁,乐观旷达,随缘自适;而米芾颠狂,爱洁成癖,嗜石如痴如颠,时有“米颠”之谑称.

《苏米志林》与《东坡志林》五卷本的比较

与苏轼相关的志林,除《苏米志林》外,还有《东坡志林》(有一卷本、五卷本、十二卷本等三种主要版本流传至今,比较常见的是五卷本).在毛晋于明天启五年辑刻《苏米志林》之前,明代著名文献学家赵开美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刊刻了《东坡志林》五卷本.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1.辑刻者不同

《苏米志林》是由毛晋辑刻,而《东坡志林》五卷本是由苏轼撰,明代著名文献学家赵开美刊刻.

2.内容上的差异

《苏米志林》是关于苏轼琐言碎事和米芾轶闻趣事的汇编,共三卷,收录小品文342篇.其中,第一卷、第二卷共有苏轼的小品文2 27篇,第三卷有关于米芾轶闻的小品文115篇.毛晋在编著《苏米志林》时,没有将苏轼的小品文列出具体的类名.而《东坡志林》五卷本是苏轼用来记录自己从北宋元丰至元符2 0余年所经历事情、杂说史论的小品文集,收录小品文202篇.苏轼将文章分为29类,并列出了具体的类名,依次为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梦寐、学问、命分、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术、四民、女妾、贼盗、夷狄、古迹、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论古.

这两种志林收录的苏轼的小品文,有一部分篇目是不同的,如《苏米志林》有苏轼关于书画的题跋43篇,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小品文27篇;有一篇《家藏雷琴》,记叙父亲苏洵珍藏的唐元十年(722年)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所造雷琴,而《东坡志林》没有收录这些小品文.又如《东坡志林》中有关于玉石的小品文《辨真玉》和《红丝石》,而《苏米志林》没有收录.

另外,《苏米志林》和《东坡志林》相比,前者内容上的一大特色是收录了许多苏轼和米芾的轶闻趣事,如关于苏轼的轶闻趣事:《是中何物》《琴操参禅》等;而后者没有收录苏轼的这些轶闻趣事.《苏米志林》的第三卷还专门收录了米芾的许多轶闻趣事,如《米芾拜石》《米芾眠石》《米颠索砚》《唾点磨墨》《捕蝗》《刷字》等,而《东坡志林》中没有米芾的轶闻趣事.

值得注意的是,《苏米志林》和《东坡志林》也有联系,表现为:两种志林所选取的苏轼的小品文,有一部分是相同的篇目,如关于记游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关于亭堂的小品文《临皋闲题》《陈氏草堂》《雪堂问潘邠老》等.为什么这两种志林都要选取以上文章呢?因为它们体现了苏轼小品文简约精练的特点,其中不乏佳作.如《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所作,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4年.全文仅85字,再现了深秋月夜的景色,作者感慨万端,表现了他谪居黄州时的苦闷心境.全篇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从中可见苏轼小品文的简约性,体现了苏轼“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美学思想.

《苏米志林》收录的轶闻趣事选粹

从《苏米志林》收录的轶闻趣事,可见苏轼和米芾极为幽默诙谐的个性.笔者从中选取关于苏轼的《是中何物》和关于米芾的《捕蝗》,以飨读者.

《是中何物》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捕蝗》

米元章令雍丘,蝗大起,邻县尉司禁瘗(y&igre;),后仍滋蔓,责保正并力捕除,或言:“尽缘雍丘驱逐过此.”尉移文载保正语,牒行雍丘,请勿以邻国为壑.时元章方与客饮,视牒大笑,题纸尾答云:“蝗虫原是飞空物,天遣来为百姓灾.本县若还驱得去,贵司却请打回来.”传者莫不大噱.

《苏米志林》的特点

1.系名家刻本.它出自刻书名家毛晋之手,刻印精良,并且是绿君亭(绿君亭是毛晋的书室名)刻本.第一卷、第二卷的版心刻“子瞻”“绿君亭”及页数,第三卷的版心刻“元章”“绿君亭”及页数.这在毛晋所刻之书中颇为罕见.因为毛晋所刻之书,版心大多刻“汲古阁”,而非“绿君亭”.毛晋早年刻书,绿君亭与汲古阁并用,中年后专用汲古阁之名.由此可见,眉山三苏祠藏明天启年《苏米志林》是毛晋早年的刻本.

2.经名家*.眉山三苏祠藏明天启《苏米志林》刻本曾经由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沈德寿*.沈德寿,字长龄,号药庵,浙江慈溪人,曾经在慈溪观海卫沈师桥故里修建“抱经楼”作为藏书楼,藏书颇为丰富.该书钤有沈德寿的鉴藏印多达11枚,分别是三枚朱文篆印“德寿秘笈之印”,两枚朱文篆印“吴兴抱经楼藏”,两枚白文篆印“抱经楼藏善本”,三枚朱文篆印“授经楼藏书印”和一枚朱文篆印“吴兴药庵”.

综上所述,眉山三苏祠藏明天启《苏米志林》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责编 潇然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天启和《苏米志林》和刻本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明代天启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明代天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聊斋志异》和《孜孜尼乍》中复仇女性的比较 姚倩倩(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摘 要】聊斋志异和孜孜尼乍都有关于复仇女性的描写,本文对聊斋志异中的复仇女性进行了分类,对孜孜尼乍中孜孜尼乍的变化及其变化意蕴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这两部文学.

2、 丑到精致化丑为美的《欧米哀尔》 欧米哀尔( Heauhniere),又译作老妓、丑之美,法国雕塑家罗丹雕塑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85年 该作品于1891年被法国政府收购,次年放置于巴黎卢森堡博物馆 这座看上去样貌奇丑的雕塑是罗丹根据.

3、 士商互动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 士商互动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 李成文1 刘 会2(1 枣庄学院 文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2 枣庄学院 音乐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摘要士人商人化为新型义利观的产生奠定了.

4、 在自然中构建和谐从生态主体间性解读《艾米莉三部曲》中的人和自然 摘要艾米莉三部曲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继绿山墙的安妮系列之后出版的又一系列少女成长小说 作品不仅包括主人公的身心成长,更内藏了丰富的生态知识,还融入了作者对人与自.

5、 火野苇平和《聊斋志异》 摘 要火野苇平虽身为日本战争文学作家,但是同时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战后他对聊斋志异进行了翻案,其翻案名为中国艳笑物语 本文拟从火野的创作背景、火野的翻案与原作的对比,以及和其他译作的对比….

6、 论《聊斋志异》中的体育独立精神 陈昊,马晓虹CHEN Hao, MA Xiaohong摘要聊斋志异中记述了大量清代社会的民间体育运动内容,涉及到民间武术、舞剑以及野外探险……诸多方面,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呈现出的,是清代底层社会真实存在.